珍惜學生的“后勁”
發(fā)布時間:2018-07-01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在一所重點中學里,有兩位教師分別擔任兩個班的班主任,她們一位是經(jīng)驗豐富的老教師,一位則是初出茅廬的年輕教師,由于年輕教師剛剛研究生畢業(yè),學的又是教育學,師生們普遍更看好年輕教師。在帶班過程中,年輕教師表現(xiàn)得非常投入,每次期中、期末考試后,她都要連夜制作出寫著全班學生名次、成績的“大字報”,張貼到教室里。不僅如此,她還制訂了這樣的“班規(guī)”:每次考試后,班里的后五名每人要“罰”50元,給前五名學生買獎品;此外,班干部也在每次考試后重新“洗牌”,改由成績排在前十名的學生擔任。
在年輕教師拼命抓分數(shù)的同時,老教師帶的班更多的是不溫不火的樣子:每次考試后,學生的成績老師都秘而不宣,誰想知道考試成績,可以到辦公室問詢,但在問詢中,學生只能知道自己的成績和名次,而對別的同學的成績,老教師只字不提。由于考試成績從不公布,班上的學生并沒有感到太多的壓力,反而學得很輕松。
或許你已經(jīng)猜到了,三年之后,老教師帶的班里,有三分之二都考入了理想的學校,而年輕教師的班里,這個數(shù)字還不到三分之一。當初兩位教師帶的都是重點班,學生的成績不分伯仲,為什么在三年之后,卻有如此之大的差距呢?
老教師一語道破其中的奧秘:“駕車時,馬如果跑不快,就得用鞭子抽打,但馬如果跑得過快,就得拽拽韁繩,讓它松口氣,這樣馬才有后勁。用馬比喻學生,或許有些不恰當,但道理都是一樣的,重點學校的學生,沒有幾個不刻苦、不用功的,這就像那匹快跑的馬,得讓它適當?shù)匕阉俣葴p下來。三年的學習并不是百米沖刺,而是一場萬米長跑,只有多留些后勁,到關鍵時刻學生才能冒出尖來!甭牭竭@里,年輕教師不由得慚愧地低下了頭。
俗話說:“欲速則不達。”把這句話用在教育學生上,同樣有著深刻的道理,F(xiàn)實生活中,一些學校盲目地追求升學率,有些教師片面地以分數(shù)為杠桿,用這個“杠桿”來衡量學生的一切。其實,教書育人者是否想過:每天把學生“栓”在教室里,對他們走出校門的“后勁”會不會有影響?這樣教育出的“兩腳書櫥”,真實能力究竟又有多少?人們常常說“某某人學傻了”,而現(xiàn)在很多教師確實教“傻”了原本聰明活潑的學生。
教育家洛克說過:學到很多東西的訣竅,就是一下子不要學很多。現(xiàn)在我們也提出了“終身學習”的理念,這與洛克的觀點有異曲同工之妙。要想成為一個有知識的人,就得“活到老,學到老”,而在青少年時期對學生“滿堂灌”,只會招致學生對學習的厭惡,以至于對知識的厭惡,從而失去學習的動力與“后勁”,只會機械麻木地應付一次次考試;蛟S,這也是我們與諾貝爾獎等提倡創(chuàng)新的國際大獎屢屢失之交臂的原因。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