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向更高更遠的地方
發(fā)布時間:2019-08-07 來源: 美文摘抄 點擊:
1991年,17歲的我從海門師范學校畢業(yè)了。從小癡迷教育工作的我,決心在三尺講臺開始我的工作生涯。這一年我走進了家鄉(xiāng)的農村小學。盡管不是天資聰穎,也不是才華出眾,但我總愿意以百倍的熱情對待工作。鎮(zhèn)上的每一次教研活動,我都積極參加,多花時間,多看多想。即便是小型的活動主持,我都會反復練習無數(shù)遍。對自己帶的班級,我更是全身心投入,每天總是第一個來到學校等待孩子們,最后一個離開教室。孩子們也以最好的成績回報我,只要有活動、比賽,我們班級總獲最高獎項……漸漸地,我的課堂、演講、主持、發(fā)言開始得到大家的認可。
我的教育生涯自農村開始。農村生活的寧靜使我得以全身心地撲在工作上。盡管當時思想還很稚嫩,受益于這種寬松寧靜的環(huán)境,我有了豐富的沉浸體驗,這樣的教育生活讓我的夢想變得越來越清晰,我開始渴望另一片天空,渴望飛向更高更遠的地方。
在課堂里扎根,向著更高處
2000年,我被調到了海門市東洲小學。從村小來到市直小學,我一下子感到了從未有過的壓力。但是過去的農村生活經驗又使我對未來充滿了希望——我堅信,不管在哪個單位,只要埋下頭來,任勞任怨,必能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我深知,課堂是教師耕作的田地,只有把根深深地扎在這塊肥沃的土地上,結出的果子才會香甜。
2001年,我擁有了一次執(zhí)教海門市研究課的機會,得到消息后,既緊張又激動。我把所有的業(yè)余時間都用來設計這堂課。那時學校正在研究“活動教學”,我認真學習同事們的教案,反復揣摩,領會“活動教學”的策略,幾經思考最后確定了執(zhí)教二年級的語文綜合性學習《小小旅行家》。然后,一次次地試教,一次次地反思,一次次地修改,一次次地完善。記得第二天就要上公開課了,下班后我一個人留下來做最后的試講。我把那一排排空空的座位當作學生,由于太投入了,竟忘了去幼兒園接兒子。幼兒園的阿姨等不及了,幫我把兒子送到了學校,可是當時我的課還沒講完。于是,我讓他在教室里坐著,我拿著粉筆繼續(xù)演練……直到兒子伏在桌上睡著了,我才發(fā)現(xiàn)早已過了吃飯的時間?粗鴥鹤樱粗鍟,眼淚奪眶而出。那一段時間,深知自己和市直小學的老師差距太大了,我必須努力,于是自己給自己上足了發(fā)條,幾乎每晚都是零點以后入睡。經常有人問我累不累,而我,卻始終感覺自己的生活充實而又豐富。某種程度上,我已經把教育事業(yè)與自己的生命緊緊融合在一起。
2008年4月,我有幸參加江蘇省賽課。如果說,前些年教學是處于懵懵懂懂的狀態(tài),這個時候,對語文的思考,雖然有所進步,但也僅僅是停留在懂得怎樣把一節(jié)課上得讓學生喜歡,讓聽課的教師喜歡。那一次,我執(zhí)教了《天鵝的故事》這一篇課文,教學設計前后修改了近20稿,試教了15次。在這期間,當自己千辛萬苦琢磨出教案,卻被備課組幾乎全盤推翻時,精神上也倍感痛苦。但我知道必須要改變!我開始思考:一定要走出“教課文”的泥潭,邁出“教語文”的步子,踐行“學語文”的方式。我告誡自己以一種“歸零”的心態(tài)重新開始,以“歸零”的心態(tài)重新挖掘教材,以“歸零”的心態(tài)重新設計,以“歸零”的心態(tài)仔細研讀教學設計。慢慢地,我的內心少了一些焦躁,多了一些從容。在學校的開課教室、自己的教室、家里的書房、衛(wèi)生間的鏡子前,我一次次地試講,自己既做老師,也當學生。我經常用錄音機把自己的教學過程錄下來細聽,仔細琢磨,不斷改進……終于,在比賽中我奪得了最高獎項。特級教師孟曉東評課說:“跟著課堂的節(jié)奏在樂聲中漂浮沉醉,那天鵝‘克?肆、克?肆ā慕新暿冀K縈繞在我的耳畔!庇辛嗣麕煹墓膭睿倚判臐M滿。從此,我有了更多的機會在市級、省級公開課中歷練。
2015年4月,江蘇省“杏壇杯”蘇派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展評活動進行改革,確定了比賽內容是“一次主題演講,一篇主題論文,一節(jié)主題研究課”。盡管已經年過40,再三猶豫后,我還是決定再去挑戰(zhàn)一下自己。這次我選擇了識字課,因為我總覺得當下的識字課缺少了某種屬于靈魂的東西。識字課不能僅僅停留在識記與書寫上,而要在教學中借助漢字為學生打開一扇通向傳統(tǒng)文化的窗戶,讓他們看到漢字背后一個博大精深的世界。于是我嘗試在課堂中引導學生感受漢字的音韻、形態(tài)、意蘊,進入神奇有趣的漢字世界。一開始備了很多內容,在不斷的磨課中刪減再刪減,我反復追問自己:每一板塊到底需要孩子學什么?為什么學?學到什么程度?最終收獲什么語文能力?在一次又一次的修改中,我突然有了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歷經兩個月的精心準備后,我發(fā)現(xiàn)我在課堂上已經不再依賴教案,可以自如地和學生對話了,自己上得輕松快樂,學生也學得自由歡暢,最終,我在決賽中榮膺特等獎。孟曉東老師聽完課高興地說:“王敏成熟了,和7年前的課大不一樣,簡約靈動、清爽實在!”薛法根老師也評價說:“課堂內涵豐富、大氣和諧。好課!”似乎從這一節(jié)課開始,我才漸漸明晰了自己的課堂追求:大氣、簡約、通透。
2016年12月,在江蘇省教科院主辦的“江蘇省中小學師陶杯教科研論文頒獎暨綜合學術活動”中,我和其他幾位名師受邀就《少年王冕》進行同課異構的教學。一拿到課題,校長就與我一起討論:小說教學到底應該給孩子什么?怎樣才能讓課堂大氣、簡約、通透?最后,我們決定,結合五年級的孩子剛剛開始閱讀小說的學情,以“三要素”統(tǒng)領學習內容,從小說的閱讀價值談起,以“體認語言”為軸心,以“體悟意蘊”為旨趣,以“體察形式”為取向,用名作欣賞的方式閱讀小說。一位聽課老師激動地說:“我很慶幸自己聽到了這樣一節(jié)充滿智慧的語文課,它給了我一種‘撥開云霧見青天’的感覺!丙}城市教科院副院長馬群仁教授說:“王老師關注文體的特質,確定了合宜的教學內容,設計了生動的學習活動,讓學生的學習行為得以真正發(fā)生!”
課堂是我的陣地,講臺是我的舞臺。我付出了極大的熱忱去堅守自己的教學崗位。每一堂好課都是個人教學思想的一次綻放。
在童心中沉醉,聆聽成長聲音
一切教育活動歸根結底都是為了學生的發(fā)展。2000年我來到了東洲小學,從一名普通的教師干起,帶了一個班,盡管工作依然忙碌,但我非常幸福。我關心著班上的每一個孩子,我與他們一起跑步,一起游戲,一起聊天。孩子手上開裂了,我會細心地給他涂上護手霜;孩子生病了,我會關心地問候;孩子得獎了,我會給他一個鼓勵的擁抱……每次出差前,我總是先給家長寫信,詳細安排好幾天的學習;暑假了,我會通過微信來關注孩子們的假期生活;出差期間,我最掛在心上的就是給孩子們帶什么禮物……我嘗試著創(chuàng)造一個溫情的校園生活氣氛,讓孩子們愛上學習愛上學校。一位家長曾寫信說:“我無法用笨拙的筆來描寫王老師這樣的好老師,我只知道,在孩子們的眼里,王老師就是他們幸福的源泉!”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