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新聞給國人解心病?] 心病還得什么,解鈴還需什么
發(fā)布時間:2020-02-21 來源: 美文摘抄 點擊:
作者簡介: 內蒙古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特約研究員,1947年生,達斡爾族,主要研究社會學、社會心理學、心理咨詢學。社會職務有:內蒙古社會心理學會常務理事;內蒙古反邪教協(xié)會常務理事;內蒙古達斡爾族學會秘書長;內蒙古自治區(qū)人民政府應急辦公室專家組成員;內蒙古電視臺、內蒙古人民廣播電臺欄目評論員等。
新聞工作者的工作業(yè)績如何評估,當然,不能只憑稿件的數(shù)量,更要看重新聞報道的效應。新聞報道在時速上要求顯然是不言自明的,信息過時則不成其為新聞。而新聞的社會效應如何,常常被媒體主辦人和記者所忽略或未引起足夠的重視。
現(xiàn)在,我國處于社會轉型期,社會轉型期引發(fā)的文化震蕩是前所未有的。新舊觀念交織共存,中西方價值觀的碰撞與交融,傳統(tǒng)觀念頑強地擠占與現(xiàn)代意識日益深入人心,使得人們價值選擇由過去的單一走向多元。當今的新聞工作者遇到了不可回避的選擇:對新聞事件只作錄像或錄音的純客觀報道,還是站在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的立場上發(fā)揮代表作用。當今的中國社會已經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在人們的價值取向上有3個基本變化:1.群體本位取向向個體本位取向偏移;2.單一取向向多元取向偏移;3.理想主義取向向物質性價值目標偏移。在人們追逐個人利益最大化的偏移中,領導和群眾的關系、領導和領導的關系、群眾和群眾的關系正面臨著巨大的沖擊和變化,各自為維護其利益而產生的矛盾與沖突不可避免。有的處于顯性狀態(tài),有的處于隱性狀態(tài),不時一觸即發(fā)。我們常說的社會突發(fā)事件,就是矛盾由隱性向顯性的轉變。有社會良知的新聞工作者不能等惡性突發(fā)事件發(fā)生了,滿足于作一些振聾發(fā)聵的“生動”報道。廣大群眾需要聽到和看到的不只是事件的真相,人民想聽、想看的是新聞媒體能否反映他們的呼聲和愿望,而不是他們的無奈的絕望。這些是我們用新聞給國人解心病的前提。
一
理論是實踐的指南,沒有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新聞工作者,尤其是戰(zhàn)斗在第一線的新聞記者是社會生活的實踐者和反映者,每日每時,他們面臨著大量的社會熱點和焦點問題。憑借新聞記者的專業(yè)知識,在繁多復雜的社會問題上已不夠用了!皶接脮r方恨少”,要用新聞給國人解心病,這是社會轉型期新聞工作的新氣象、新要求、新舉措。但是,也要看到新聞工作者畢竟不是心理咨詢師和精神科的醫(yī)生,不可能具有較全面、完備的心理學知識。這里須強調的是,新聞工作者既然是社會工作者就應該學點社會學、社會心理學,有為國人解心病的愿望,就要學點心理學、心理咨詢學。我們曾說過,要象重視自然科學那樣重視社會科學,只有新聞媒體認識到了才有可能引導全社會重視!澳サ恫徽`砍柴功”,新聞工作者應經常性學習社會科學知識,通過專家的主題講座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質,也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承擔起“為國人解心病”的新任務。
二
現(xiàn)代社會中,事物發(fā)展日趨復雜,且瞬息萬變,信息已成為一切工作和生活的依據。新聞工作者在開發(fā)、選擇和掌握信息源方面,要圍繞解“心病”來進行。要了解工作所在地區(qū)的心理咨詢機構和較高水平的咨詢人員,著重了解咨詢單位成立的時間,哪些人組成,工作人員的資歷和特色,他們常給哪些人咨詢,咨詢哪些問題,咨詢效果如何?等等。新聞工作者要充當“伯樂”的角色,伯樂善于尋找千里馬,編輯記者應找一些從事心理咨詢工作的人交朋友。
新聞工作者要經常組寫一些心理咨詢師咨詢成功的報道。了解典型性的“心病”,及其產生的原因、表現(xiàn)和調適方法。電視臺、電臺和報社可主辦相應的專欄,定期或不定期的報道人民群眾的一些熱點、焦點話題,構建主持人、專家和群眾代表熱議“心病”的氛圍。新聞工作要使自己的思維處于開放狀態(tài),做到思維與時代同步,這樣,新聞工作才會有活力和生機,用新聞幫國人解心病才能成為現(xiàn)實可能。
三
新聞工作者對群眾的“心病”要如同身受。當今的中國,發(fā)展是迅猛的,在深入改革的進程中,我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問題、新矛盾。生活水平的不斷追求、工作節(jié)奏的加快、競爭的激烈,人們在心態(tài)上比以往更顯得躁動不安。子女上學、畢業(yè)生就業(yè)、下崗職工再就業(yè)、住房、看病及養(yǎng)老等問題一起向人們撲來。這與過去計劃經濟年代相比,區(qū)別明顯增大。在計劃經濟下,社會的流動與變遷是非常有限的。人們對自己生活的環(huán)境以至對未來都比較容易熟悉和把握,群眾生活水平盡管不高,但,彼此之間差別不大,人們心態(tài)較穩(wěn)定,人際關系也樸實、單一。然而,現(xiàn)在不同了,一個人或一個家庭要操心的事情繁多。職業(yè)的種類、工作的地點、結婚及生孩子的條件和時間、人際關系和人際行為的復雜多變,常令今天生活中相當多的人力不從心,無法駕馭。特別是社會各階層已發(fā)生和正在發(fā)生的變化,貧富差距的拉大,各自利益的維護和碰撞,某些領導層的不作為或腐敗,使得有的地區(qū)社會問題和矛盾出現(xiàn)擴大或激烈的趨勢!胺彩掠鑴t立,不予則廢”,為了做到“防患于未然”,我們不能只滿足于第一時間的報道。居安思危,什么人、會選擇什么時間、在什么場合、用什么方式、在什么問題上引發(fā)事件,這些,新聞工作者必須有預先的考慮和把握。
四
社會輿論是民心民意的傳達器,借助它可以發(fā)現(xiàn)社會發(fā)展的障礙,調整權力運行的方向,從而有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新聞工作者面對群眾的“心病”,要像中醫(yī)看病號脈了解病情那樣,十分重視社會輿論。社會輿論是群眾性的社會心理現(xiàn)象,一旦形成就會對社會產生重大影響。社會輿論往往會讓群眾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新聞工作者一定要給予充分的關注。由于輿論涉及最多的是有關人們切身利益的問題,如住房、就業(yè)、子女上學、看病、養(yǎng)老等,人們的議論范圍同事件的利害程度成正比。新聞工作者要了解社會動向,把握群眾的思緒,不能忽視生活中輿論的動向,認識社會的輿論環(huán)境和輿論趨勢。
人是社會動物,好集群,人們集結在一起,集結的密度越大,越能構成人們交流信息的條件。社會心病能在這樣的條件下滋生、蔓延。這樣的交流場所應引起我們的關注,因為在這里,輿論產生、形成的機會較多,問題表現(xiàn)得鮮明、強烈,我們發(fā)現(xiàn)和了解人們的心病也較準確。
黨十分重視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以推進各項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當今社會紛繁復雜,面對社會的一些突發(fā)事件,尤其是惡性突發(fā)事件,我們還存在著一些“信息盲區(qū)”,由于眼看不到,耳聽不見,常使我們的工作處于被動狀態(tài)。新聞工作者要用新聞的力量為國人解心病,一定要走出盲區(qū),由被動轉為主動。
相關熱詞搜索:心病 如何用 國人 如何用新聞給國人解心病? 淘新聞如何解綁 淘新聞解綁微信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