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常見的166個效應 時距知覺中的情緒效應
發(fā)布時間:2020-03-03 來源: 美文摘抄 點擊:
摘要 情緒極易影響時距知覺,致使主觀時距偏離客觀時距。新近研究者們結合日趨成熟的標量計時模型及神經學相關依據,并通過采用標準化情緒誘發(fā)材料的實驗研究,較為系統(tǒng)地解釋了情緒的生理喚醒和注意喚醒兩種成分各自對內部計時機制造成的干擾效應。研究發(fā)現(xiàn),兩種效應中前者會加長主觀時距而后者會使其縮短,且分別有不同的發(fā)生特點。該文在介紹國內外關于時距知覺中的情緒效應的新近研究基礎上,提出應從探索兩種效應的分離方法、考慮記憶效應因素以及增加實驗自變量的數目和取值水平三個方面來開展進一步的研究。
關鍵詞 情緒;時距知覺;生理喚醒效應;注意喚醒效應
分類號 B842.2
1 引言
時間信息是人類用于描述外界環(huán)境的基本維度,時距認知主要是指個體對介于兩個相繼事件之間的間隔時間的估計,對從毫秒到小時范圍內時距的估計都可以被稱為時距認知(黃希庭,1993)。人類的時距認知帶有較大主觀性是不爭的事實,而時距認知極易受到情緒影響更是被普遍認同,例如:當個體經歷痛苦事件時,往往會覺得時間過得很慢,仿佛停滯(Buhusi&Meek,2005)。早在1890年,William James就寫到:“我們對時距的覺察是隨情緒的變化而改變的!辈⒕汀盀楹伟l(fā)生這種變化”提出了疑問(James,1890)。然而,限于時間心理學領域的發(fā)展水平,早期直接用于考察情緒對時間信息加工影響的實證研究較少,研究的科學性也較低(Droit-Volet&Meck,2007)。近年來,認知心理學家結合神經科學的研究成果,采用標準化情緒材料,細致探討了情緒與時距知覺(interval timing perception)的內在聯(lián)系,并在傳統(tǒng)的標量計時模型(the scalar timing model)基礎上,較為系統(tǒng)地解釋了情緒的生理喚醒和注意喚醒兩種成分對內部計時機制誘發(fā)的兩種效應。本文將重點介紹和討論這兩種效應如何發(fā)生,以及發(fā)生過程中的加工特點。
2 時距知覺
2.1時距知覺認知模型
時距知覺屬于時距認知的一部分,是指對較短范圍內時距的感知與估計。時距知覺涉及心理當前(psychological present),是個體對同時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件的延續(xù)性和順序性的反映。人只能在很短暫的時間內,把若干有限的事件按順序排列并知覺為一個單位,在此單位內,各個事件則成為一個相對同時的整體,一般來說,時距知覺的下限是50毫秒,上限是6秒,但在時間心理學領域,習慣上把幾十毫秒到幾十秒的時距印象都稱為時距知覺(Gibbon,Morrell,&Silver,1984;Fraisse,1984)。時距知覺是日常生活中最需要動用的時間感知能力,直接規(guī)劃和決定著人們的行為(Buhusi& Meek,2005;Gibbon,Morrell,&Silver,1984),例如:綠燈亮起了多長時間?還有足夠時間過馬路嗎?是選擇穿過,還是選擇等待?目前時間心理學領域對情緒影響時距認知的相關研究。還主要集中于對情緒影響時距知覺的探討。
標量計時模型由Church(1984)等人提出并不斷完善,在解釋人類時距知覺的認知研究領域占據主流地位,它的核心采用了信息加工的觀點。該模型假設:人腦中存在一個內部時鐘(intemal-cloek),它是為主體感知外部刺激的持續(xù)時間提供信息依據的計時機制。整個時距信息加工可分為三個階段:計時階段、記憶階段、比較決策階段(見圖1)。首先是內部時鐘計時階段,由起搏器(pacemaker)、計時開關(switch)和累加器(accumulator)構成。起搏器按照一定的頻率發(fā)送脈沖到累加器,在起搏器和累加器之間有一個開關,開關閉合后才能形成通路,保證起搏器發(fā)送的脈沖能夠到達累加器。開關會在接收到一系列“綁定”刺激信號后閉合,而在刺激結束時又重新打開。開關閉合時間越長,傳遞到累加器內部的脈沖越多,主體粗略感知到刺激事件持續(xù)的時間就越長。不過,在標量計時模型中,最終的時距判斷還要依賴于后兩個階段的加工。接下來是記憶階段,由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和參照記憶(reference memory)構成,累加器把有關的時距信息傳遞到工作記憶中暫時儲存,同時,激活相應的長時記憶中的時距表征。最后是比較決策階段,通過比較裝置(eomparator)對當前工作記憶中的時距表征和參照記憶中的時距表征進行比較,并最終做出更長、更短或相等的判斷(Church,1984;Gibbon,Church,&Meek,1984)。
通常,主觀感知到的時距并非精準如實地反映出客觀時距(物理時距),而是會發(fā)生一定程度的變異和偏離。標量計時模型中包含有很多的潛在變異源,亦即模型中的每個機制都被看作一個變異源,而時間判斷的準確性依賴于模型中各個機制的共同作用。目前已有的研究主要探討了內部時鐘計時階段上的兩種變異源機制:一是起搏器的速率并非恒定,可能會改變單位內發(fā)送脈沖的數量;二是開關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延遲關閉或時開時閉,致使脈沖流失(Gibbon,Church,&Meek,1984;Gibbon, Malapani,Dale,&Gallistel,1997)。這兩種機制在受到干擾后會分別以不同的方式影響著到達累加器中的脈沖數量,并最終造成不同的錯覺效應(Buhusi& Meek,2005;Gibbon,Church&Meek,1984;Gibbon, Malapani,Dale,&Gallistel,1997)。
2.2時距知覺的神經機制
雖然信息加工的標量計時模型具有很大的權威性和影響力,但研究者也一直在探尋其神經學方面的依據,其中紋狀體節(jié)律(the striatal beat frequency, SBF)模型的推測最具代表性,較好地支持了信息加工的標量計時模型(Buhusi&Meek,2005; Droit-Volet&Meek,2007;Matell&Meek,2004)。SBF模型和目前的主流觀點保持一致,都認為時距知覺主要是由丘腦一皮層一紋狀體環(huán)路來完成的,基底神經節(jié)在這中間起到關鍵性作用(Matell& Meck,2004,Jahanshahi,Jones,Dirnberger,&Frith, 2006;Hinton&Meek,1997;Stevens,Kiehl,Pearlson,&Calhoun。2007);咨窠浌(jié)包括尾(狀)核、殼核、蒼白球、丘腦底核、黑質和紅核,其中,尾核、殼核和蒼白球統(tǒng)稱紋狀體,與黑質相連結形成神經環(huán)路,黑質位于中腦,是多巴胺神經元存在的主要部位。大腦皮層神經元在“意外”接收到外界某一事件刺激時開始出現(xiàn)某種同步性的擺動模式并在刺激的全過程中都保持固定的頻率,紋狀體通過 棘突神經元在接收到大腦皮層的特殊信號后經由間接通路激活黑質,使多巴胺神經元釋放神經遞質多巴胺以幫助脈沖沿上行纖維又重新到達紋狀體。在這個過程中,黑質相當于起搏器,紋狀體相當于累加器,累加著由黑質傳遞過來的脈沖,積累得越多,說明刺激持續(xù)的時間越長(Buhusi&Meck,2005; Matell&Meck 2004;Stevens,Kiehl,Pearlson,& Calhoun,2007)。而注意水平的高低會通過去甲腎上腺素水平而影響到脈沖是否會“流失”,表現(xiàn)為開關作用。紋狀體以脈沖形式記錄了大腦皮層特殊擺動模式持續(xù)時間的信息后,傳遞到丘腦,前額皮層等其他腦功能區(qū),再進行以記憶或比較為主的更高階段的加工(Buhusi&Meek,2005;Matell&Meek,2004;Ravizza&Ivry,2001)。目前,雖然對與丘腦一皮層一紋狀體環(huán)路究竟是如何記錄和釋放時間信號尚存在較大爭議(Buhusi&Meek,2005;Gibbon, Malapani,Dale,&Gallistel,1997;Stevens,Kiehl, Pearlson,&Calhoun,2007),但研究者們所獲得的共識是:這個環(huán)路中涉及到的大腦區(qū)域(如:丘腦)、神經遞質等都與情緒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尤其是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這兩種神經遞質在脈沖的產生及傳遞過程中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因此,丘腦一皮層一紋狀體環(huán)路成為目前研究情緒與時距知覺內在聯(lián)系的一個突破口(Buhusi&Meck,2005;Droit-Volet&Meek,2007)。
3 情緒對時距知覺的效應
3.1情緒喚醒反應
根據Oatley(1995)提出的情緒理論,當人類面對情緒刺激時,會誘發(fā)出兩種喚醒:一是與自動化應激相關的生理喚醒;二是與自我應變能力評估相關的認知注意喚醒。生理喚醒是指由情緒刺激引起的生理反應,主要由人類的生存動機所決定。生理喚醒又會激活兩種本能機制:防御機制和趨進機制,防御機制用于應激,即當機體受到外界威脅時,組織和調動身體各種機能,做出逃跑、對抗等行為反應;趨進機制則用于促進欲望的滿足、后代的繁衍。注意喚醒與認知加工相關,主體一方面調動意識集中于對情緒事件的重要程度、利弊程度以及個人應對能力的評估;另一方面沉浸于情緒狀態(tài)下的自我感受、自我體驗。兩種喚醒在面對不同情緒刺激時的激活程度是不一樣的(Oatley&Jenkins,1996; Bradley,Codispoti,Cuthbert,&Lang,2001),如;恐懼會誘發(fā)出更強烈的與本能相關的生理喚醒及相應的行為傾向;而羞愧作為一種社會情緒,更多的是與注意喚醒相關。目前研究認為,正是因為這種差異的存在,帶來了不同情緒刺激下,時距知覺歪曲的程度和方向的不一致,而造成這種不一致的原因,可能就在于生理喚醒和注意喚醒對內部時鐘產生的干擾效應是不同的(Droit-Volet&Meek,2007; Angrilli,Chembini,Pavese,&Manfredini,1997; Noulhiane,MeUa,Samson,RagoL&Pouthas。2007)。
3.2情緒效應的理論解釋
3.2.1生理喚醒效應(physiological arousal effect)導致時鐘速率加快
早在1963年,Treisman就提出,情緒刺激可能會激活起搏器的加速運動,發(fā)送出更多的脈沖到累加器中,致使主觀時距加長。這種觀點一直得到較多認知心理學家的認同,而近年來神經藥理學方面的研究也為此提供了有力證據。 研究者發(fā)現(xiàn),Parkinson病人表現(xiàn)出的低估時距傾向與其大腦中多巴胺的水平較低有關(Malapani,Rakilin,Levy,Meek, Deweer,&Dubois,et a1,1998);谶@個思路,他們以正常人為被試進行實驗,結果發(fā)現(xiàn):在被試進行時間作業(yè)任務之前,通過增加其體溫以提高生理喚醒水平進而提高其多巴胺水平,或是服用能直接提高多巴胺水平的藥物(如:可卡因),都會在接下來的時間作業(yè)任務中,觀察到被試高估時距的現(xiàn)象,并報告說感覺時間過慢了?梢姸喟桶匪降奶岣呤贡辉嚨闹饔^時距加長了(Jahanshahi。Jones, Dimberger,&Frith,2006;Malapani,Rakitin,Levy, Meek,Deweer,&Dubois,et aL 1998;Wearden,& Penton-Voak,1995)。相反,如果給被試注射一些降低生理喚醒水平的藥物(如:安定),則被試就會出現(xiàn)低估時距的現(xiàn)象(Meek,1996)。情緒的生理喚醒會帶來交感神經的活躍和與之相關的神經遞質分泌的增多,多巴胺分泌的增多可能就在加快起搏器速率,致使主觀時距加長的效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也就是說,被試在情緒狀態(tài)下主觀時距加長,出現(xiàn)高估時距,可能是由情緒的生理喚醒誘發(fā)的時鐘速率變快導致的,具體而言,可能主要是通過多巴胺起作用的(Meek,2006)。
3.2.2注意喚醒效應(attention arousal effect)干擾開關閉合
目前也有大量證據表明,個體原本用于時間作業(yè)上的認知資源若被其他作業(yè)任務分散轉移后,就會延遲計時開關的閉合,或是使開關搖擺于打開與閉合之間,導致起搏器發(fā)送的脈沖無法順利到達累加器,主觀時距就會縮短。這就是由注意資源分散帶來的干擾開關閉合效應(Buhusi&Meek,2006; Meek&MacDonald,2007;Droit-Volet&Wearden,2002),如:被試在面對引發(fā)興趣的刺激物時,往往會低估時距,感覺時間過得很快。同理,情緒事件也會吸引個體的注意指向,分散當前用于時間作業(yè)任務上的注意資源,致使主觀時距縮短,進而表現(xiàn)出低估時距。據推測,在這個過程中,去甲腎上腺素的釋放可能是誘使注意分散的重要原因(Droit-Volet&Meek,2007;Gibbon,Malapani,Dale, &Gallistel,1997;Ravizza&Ivry,2001)。此外,情緒(尤其是負性情緒)激活杏仁核后,也會帶來注意資源的瞬間轉移,使個體難以維持雙作業(yè)加工,暫停時間信息加工,轉向應對更強烈的情緒刺激,從而低估時距。這種效應在損傷白鼠杏仁核的實驗中得到了很好的驗證(Meck&MacDonald,2007)。
4 效應發(fā)生過程
起搏器在受到情緒生理喚醒的干擾后,會帶來主觀時距的加長,并表現(xiàn)出相應的高估時距;而開關在受到注意喚醒干擾后,會帶來主觀時距的縮短以及表現(xiàn)出相應的低估時距。那么,情緒究竟是通過何種機制起作用?并產生何種效應呢?早期的相關研究很少且均屬非標準化的研究,研究結果之間 也相互矛盾,使得研究者們各執(zhí)己見。直到近些年,有研究者選用了國際標準情緒材料進行嚴格的實驗研究以后,對上述兩種效應的發(fā)生條件和情況的探討,才理清了一些線索(Droit-Volet&Meok,2007)。
4.1兩種效應的共同存在
Angdlli等人(1997)首次系統(tǒng)地提出了雙機制共存效應的觀點。實驗采用了國際情緒圖片系統(tǒng)中的圖片(InternationalAffectivePicture System,IAPS)作為呈現(xiàn)目標時距的材料,觀察情緒效價(正性/負性)和激活度(生理激活水平高/生理激活水平低)兩個自變量對被試估計目標時距造成的影響,以及心率和皮膚電位指標的相應變化。實驗結果發(fā)現(xiàn),在所有目標時距水平上(2s、4s、6s),被試均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錯覺,但情緒效價和緊張度沒有發(fā)生主效應,而是產生了顯著的交互作用效應。在高緊張度圖片刺激條件下,被試估計的負性效價/高緊張度圖片(如:打碎的頭顱)的呈現(xiàn)時距顯著高于正性效價/高緊張度圖片(如:性愛圖片)的呈現(xiàn)時距,其中差異在2s水平上達到最大化;而在低緊張度圖片刺激條件下,被試估計的負性效價/低緊張度圖片(如:哭泣的嬰兒)的呈現(xiàn)時距卻顯著低于正性效價,低緊張度圖片(如:可愛的寵物狗)的呈現(xiàn)時距(Angrilli,Chembini,Pavese,&Manfredini,1997)。
Angrilli等人認為:被試在高/低兩種緊張度下對正/負圖片呈現(xiàn)時距表現(xiàn)出的相反估計,以及心率和皮膚電位指標的相應變化,只有分別用兩種機制效應才能對其進行解釋。在面對高緊張度的刺激時,與生理喚醒相關的起搏器加速效應被高度激活,而在面對低緊張度水平的刺激時,與注意喚醒相關的干擾開關效應則起到主要作用,兩種機制效應都是存在的,它們各自在不同情況下發(fā)生效用(Angrilli,Cherubini,Pavese,&Manfredini,1997)。Angrilli提出的雙機制效應共存的觀點,在隨后Droit-Volet, Noulhiance以及Tipples等人的研究中分別得到了支持(Droit-Volet,Brunot,&Niedenthal,2004;Gil, Niedenthal,&Droit-Volet,2007;Noulbiane,Mella, Samson)Ragot,&Pouthas,2007;Tipples,2008)。盡管他們考察的刺激通道和情緒變量不盡相同,但實驗中均發(fā)現(xiàn)了兩種效應的“痕跡”。雖然他們對發(fā)生過程中兩種效應的具體特點還存在爭議,但就兩種喚醒都可能對“內部時鐘”產生影響這一結論,是基本沒有疑義的。
4.2生理喚醒在4s內的主導效應
從Angrilli等人(1997)的實驗中可以看到,雖然兩種效應各自在不同條件下發(fā)生作用,但它們并非是“平等”的,而是潛藏著主次之分,因為究竟是哪種效應表現(xiàn)出主要作用是由情緒刺激物的緊張度(生理激活水平)決定的。當情緒刺激激活了高生理喚醒時,生理喚醒效應就首當其沖地“控制”了內部時鐘,而只有當刺激無法激活高生理喚醒時,才“讓位”給注意喚醒效應。正如Angrilli本人提到的,情緒誘發(fā)的生理喚醒可能會對內部時鐘產生更迅速和更主導的作用。Noulhiance等人(2007)在采用國際情緒聲音系統(tǒng)中的聲音材料(International Affecfive Digital Sounds system, IADS),研究正/負效價和高/低緊張度相結合的情緒聲音刺激對時距估計的干擾效應的實驗中就發(fā)現(xiàn)了更明顯的生理喚醒效應。Droit-Volet(2004,2007)和Tipples(2008)等人在以面孔情緒圖片作為刺激材料,探討各種具體情緒(如:憤怒、恐懼、悲傷等)如何影響2s內時距判斷的實驗中也觀察到了更突出的生理喚醒效應。
4.2.1生理喚醒效應致使情緒刺激下的主觀時距加長
Noulhiance等人(2007)在情緒效價和緊張度水平這兩個自變量基礎上加入了中性刺激作為參照,實驗明確證實:在完成4秒范圍內時距估計任務時,無論情緒的效價和緊張度水平如何,與中性聲音相比,被試都更傾向于高估情緒聲音的時距。Droit-Volet(2004)和Tipples(2008)等人也都發(fā)現(xiàn),被試在完成時距判斷任務時,對情緒面孔呈現(xiàn)時距的估計顯著長于中性面孔的呈現(xiàn)時距。以上實驗結果都說明被試在情緒刺激下,主觀時距加長了,且可能都是由生理喚醒效應導致的。
4.2.2生理喚醒效應致使負性刺激下的主觀時距更多被加長
Noulhiance等人(2007)實驗中還發(fā)現(xiàn)了顯著的情緒效價主效應,即無論是在高或是在低緊張度水平的情緒刺激下,與正性聲音相比,被試都傾向于更多地高估負性聲音的時距。他認為其實驗中緊張度水平和情緒效價之所以沒有發(fā)生類似于Angrill等人(1997)實驗中存在的交互作用,可能是由實驗材料形式(聲音和圖片)的不同所致的(Noulhiane, Mella,Samson,Ragot,&Pouthas,2007;Droit-Volet, Meck&Penncy,2007)。Droit-Volet等人(2004,2007)在其實驗中也發(fā)現(xiàn):與正性情緒面孔(高興)相比,被試對負性情緒面孔(憤怒,恐懼)的呈現(xiàn)時距傾向于做出更長的判斷?梢,被試在負性情緒刺激下,主觀時距被更多地加長了,這一現(xiàn)象卻同樣也可能是由生理喚醒效應引發(fā)的。研究者們把它解釋為:負性情緒效價的情景會使個體啟動防御機制,以迅速從厭惡刺激源撤退,或是組織機體對威脅信號做出即刻反應(如:攻擊,逃跑等),而這些行為傾向與啟動正性情緒的趨進機制相比,會使身體內部的生理喚醒及相關的整個自主神經系統(tǒng)都達到更高一級活躍程度(如:血壓升高、瞳孔放大、肌肉收縮),進而使主觀時距被估計得更長。尤其是當個體面臨最急迫,最危險的情景時,這種喚醒效應最為突出(Angrilli,Cherubini,Pavese,& Manfredini,1997;Noulhiane,Mella,Samson,Ragot, &Pouthas,2007;Gil,Niedenthal,&Droit-Volet,2007; Tipples,2008)。Langer(1961)曾經在靠近懸崖的平臺上,蒙住被試的眼睛,發(fā)現(xiàn)離懸崖越近(越危險)時,被試越傾向于高估時距。Droit-Volet(2007)和Tipples等人(2008)也都觀察到面對相同高緊張度的憤怒和恐懼兩種面孔時,被試會更加高估憤怒面孔的呈現(xiàn)時距,他們推測:這可能是因為憤怒表情會折射出更多威脅信號,促使個體更快采取行動,起搏器也隨之在瞬間達到最高速率,從而產生出最長的主觀時距。令人驚奇的是:Droit-Volet等人 (2007)在3歲兒童身上同樣觀察到了憤怒面孔誘發(fā)的強烈的時距錯覺,這說明人類的時距加工在幼年期就已經會受到情緒生理喚醒成分的嚴重干擾。
4.2.3生理喚醒效應的時限性
被試在實驗中表現(xiàn)出的錯覺說明生理喚醒效應在更大程度上影響了時距的加工。但必須強調,以上實驗中,考察的時距范圍都較短,例如:Droit-Volet等人(2004)的實驗僅涉及2s以內;Angrilli(1997)和Noulhiance等人(2007)的實驗也僅探討到6s。并且在Angrilli(1997)和Noulhiance(2007)實驗中,在超過4s(5s,6s)的時距水平上,生理喚醒效應就已經不明顯了,這說明4s是效應的主導作用發(fā)生改變的轉折點。Noulhianee等人(2007)第一次明確提出,情緒的生理喚醒對時距知覺的影響可能是短暫的,因為隨著時間的延續(xù),生理喚醒水平會由頂峰迅速回落,起搏器速率也會逐步回到基線水平,效應減退就在所難免。
總之,生理喚醒效應在較短時距范圍內體現(xiàn)得更為靈敏且具有優(yōu)勢地位,生理喚醒水平的高低會決定起搏器速率加快的程度,進而決定主觀時距加長的多少,但這種效應同時也會隨時間的延續(xù)而迅速減退。
4.3注意喚醒效應的爭議
與實驗中相對明顯的生理喚醒效應相比,注意喚醒效應的發(fā)生會隨實驗刺激形式的不同(聲音,圖片,面孔表情)而有所不同,從而導致了研究者間的廣泛爭議,較難獲得一致的結論。
4.3.1發(fā)生條件上的爭議:是否僅在低緊張度刺激條件下發(fā)生
Angrilli等人(1997)實驗結果顯示:被試僅在面對低緊張度的刺激時,注意喚醒效應才會發(fā)生作用。Droit-Volet等人(2007)驗證了Angrilli等人(1997)的結果,他發(fā)現(xiàn)只有當被試面對羞愧表情時才出現(xiàn)明顯的低估時距。這可能是因為羞愧與其他情緒(憤怒,恐懼,悲傷,高興,厭惡)相比,主要是由社會道德認知誘發(fā),它激活更多的是與主觀上自我體驗相關的注意喚醒,而非與本能相關的生理喚醒。在3-5歲兒童身上未能發(fā)現(xiàn)任何明顯錯覺效應的原因就在于羞愧無法激起本能上的高生理喚醒,而在低生理喚醒水平下,年幼兒童又無法識別和意識這種復雜的社會情緒,注意喚醒同樣也不能被激活,自然就都不會對其內部時鐘造成干擾(Gil,Niedenthal,&Droit-Volet,2007;Chambon, Gil,Niedenthal,&Droit-Volet,2005)。
然而,我國學者Zhang Xuan&Zhou Xiao Lin(2007)在采用面孔情緒圖片為刺激材料的時距知覺實驗中卻發(fā)現(xiàn):被試在面對高喚醒水平的高興表情時,主觀時距因為注意喚醒效應的發(fā)生被縮短了。除此之外,Noulhiance等人(2007)的研究中也發(fā)現(xiàn):在2s水平上,與低喚醒水平聲音相比,高喚醒水平聲音的時距反而被低估了一些。這是一個與其實驗假設不相符的結果,按照其實驗假設,高喚醒水平的刺激應當加速起搏器運動,表現(xiàn)出更多的時距高估。據此,Noulhiance推側:與低喚醒水平的刺激相比,高喚醒水平的刺激可能也會相對更大限度地激活注意喚醒效應,而實驗數據反映的可能是兩種喚醒機制共同作用的結果,是由混合效應所致的。遺憾的是,Noulhiance并未對這個問題進行更深入的解釋。
4.3.2發(fā)生時間上的爭議:是否將在較長時間上發(fā)生作用
Angrilli等人(1997)根據日常生活經驗以及被試在面對高緊張度的圖片時,由2s水平上的高估時距到后來在6s水平上低估時距的表現(xiàn)推測出:隨著時間的延續(xù),在生理喚醒效應減退后,注意喚醒效應可能會逐漸顯現(xiàn)出作用,并將在較長時距上占據主導。
Zhang Xuan和Zhou Xiao Lin(2007)在對實驗結果的解釋中卻指出,即使是面對高緊張度的面孔表情刺激,注意喚醒效應也會在刺激剛開始時就顯現(xiàn)出作用,并且在隨后的0.5-6s時距范圍內,這種作用是呈現(xiàn)出穩(wěn)定的減退趨勢。同樣,Noulhiance等人(2007)的實驗中,在5s和6s兩個水平上,也未能發(fā)現(xiàn)任何明顯的情緒作用下的錯覺。不過,Noulhiance也對此提供了另外一種解釋,在5s或6s水平上的效應缺失,可能是由于隨著時間的推移,生理喚醒逐漸減退,但注意喚醒對開關的干擾仍然在繼續(xù)。5s和6s水平正好有可能是兩種效應作用(高估和低估)相互抵消為零的時點,所以在這一段時距上,幾乎體現(xiàn)不出任何的情緒效應。而有可能在更長的時距水平上,被試會表現(xiàn)出時距的低估(Noulhiane,Mella,Samson,Ragot,&Pouthas,2007)。但因為沒有進一步的相關研究,注意喚醒效應是否真的會在更長時距上占據主導作用?目前尚沒有定論。
4.3.3具體情緒上的爭議
被試在面對相同高緊張度水平的憤怒和恐懼兩種面孔時,會更傾向于高估憤怒表情的時距,對此,如上文所述,Droit-Volet(2007)和Tipples(2008)等人用生理喚醒效應進行了解釋,而Warren等人(2007)則通過神經生理學實驗提出了另外一種觀點,他們認為:恐懼情緒會對杏仁核造成特殊激活,改變注意指向,從而干擾計時開關。也就是說,在相同緊張度水平下,憤怒表情也許并未激活注意喚醒效應,而恐懼表情卻把它激活了。因此,注意喚醒效應是否發(fā)生?發(fā)生后的影響程度有多大?可能還與一些具體的情緒類型有關,但究竟是哪些情緒,目前尚缺乏相關的研究。
5 現(xiàn)有研究存在的問題及未來發(fā)展方向
情緒與時間知覺的內在聯(lián)系異常復雜,雖然現(xiàn)有研究已較為系統(tǒng)地做出了一些解釋,但仍然存在諸多的盲點。
首先,高估或低估時距可能并非單一效應作用而是混合效應作用。從當前研究來看,因為兩種機制效應作用相反,研究者推測和區(qū)分它們的主要依據是看被試表現(xiàn)出的高估或低估時距。但是,從內部時鐘機制來看,無論是由生理喚醒引發(fā)的起搏器加速效應,或是由注意喚醒導致的干擾開關閉合效應,它們都是通過影響累加器中的脈沖數量而實現(xiàn)的。因此,最后到達累加器中的脈沖數量既有可能只是單一機制作用下的結果,也有可能是兩種機制共同作用下的產物。換句話說,根據數據本身顯示出的低估或高估時距,研究者是很難分辨清楚是單一效應所致,還是強效應抵償了弱效應后仍然表現(xiàn)出強效應所致的,因而只能從中推測出是哪種效應起到了更明顯的作用。但現(xiàn)有研究多把結果歸因于某種單一效應的作用,并未做進一步的辨別和解釋,這無疑是不夠具有說服力的。因此,如何用一種更細致的標準來區(qū)分兩種效應,以準確判斷出究竟是其中菜單一效應的作用,還是二者混合效應的作用,是解決當前研究中爭議性問題的關鍵所在。
其次,現(xiàn)有研究均忽略了記憶因素的效應。盡管現(xiàn)有研究都是在較短時距范圍內進行,并且所采用的時間作業(yè)方法(時間兩分法,口頭估計法等)也都為了盡可能地排除由記憶所導致的干擾,但多項研究表明,無論是工作記憶還是長時記憶加工過程,都很容易受到情緒的影響。既然如此,正如Droit-Volet(2004)所說:“我們無法完全排除情緒通過影響記憶進而影響時距判斷的可能性!钡щy在于,在整個信息加工的標量計時模型理論中,情緒對記憶和比較加工階段可能造成的效應,是目前研究中較難考慮進去的,因為若把記憶因素的效應直接加入到現(xiàn)有模型中,這無疑將會給本來就復雜的時距知覺研究提出更多的挑戰(zhàn)。
再次,現(xiàn)有研究所涉及的范圍較窄較淺。雖然現(xiàn)有研究已為這個領域打開了一扇窗戶,讓我們看到了輪廓,卻依舊停留在表面。一方面,目前研究中情緒自變量水平涉及得太少,人類情緒更多的是處在連續(xù)漸變和相互混雜中,不宜僅從效價(正性/負性)和緊張度(高/低)兩個維度的簡單二分就對其進行標定,也不宜僅用幾種單一情緒面孔就來以偏概全;另一方面,現(xiàn)有研究中所用情緒刺激的材料形式還是相對單一,如果讓被試面對一種多維的情緒誘發(fā)材料(如:電影),或是處在一種相對自然真實的情景中,所得到的研究結果應該會更具有生態(tài)效度。
總之,筆者認為,探索準確分離兩種效應的方法、考慮記憶因素的干擾作用以及增加實驗自變量的數目和取值水平這三個方面,可以作為未來研究的發(fā)展路線。
時距知覺中的情緒效應是一個擁有廣闊空間的研究領域,同時該領域的應用前景也非常令人期待。該領域研究的深入,無論是對試圖消除時距錯覺,培養(yǎng)和訓練準確的時間節(jié)奏感,還是對利用時距錯覺來實現(xiàn)一些教育、醫(yī)學、商業(yè)領域的正向用途都將具有重要的價值。
相關熱詞搜索:知覺 效應 情緒 時距知覺中的情緒效應 體驗情緒與時距知覺 體驗情緒和時距知覺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