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幅面孔_薩科奇的四副面孔
發(fā)布時間:2020-03-16 來源: 美文摘抄 點擊:
法國總統(tǒng)第二輪選舉結果北京時間5月7日凌晨2時左右公布,執(zhí)政的人民運動聯(lián)盟主席尼古拉?以53%的支持率贏得大選。薩科奇的競爭對手、法國社會黨候選人羅雅爾得票率為47%,F(xiàn)年52歲的薩科奇,一個移民之子,一個從不掩飾自己勃勃野心的男人,在法國政壇摸爬滾打整整30年后,終于坐上了總統(tǒng)寶座。
“小拿破侖”
法國人喜歡英雄,與文化英雄相比,政治英雄同樣受到推崇。巴黎的書店里,人們可以輕易找到與拿破侖和戴高樂相關的書籍。2002年以后,當一度熄火的薩科奇以內政部長的身份在法國政壇上再度冉冉升起時,人們發(fā)現(xiàn)這個活力四射的年輕人正在緊鑼密鼓地編織自己的神話:一方面他自稱是戴高樂的忠實信徒;另一方面,他也毫不客氣地將“拿破侖帽”戴到了自己的頭上。
盡管反對者對“薩科這?薩科那”冷眼相向,不時抱之以嘲諷,但是,他們也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事實:5年來“薩科加冕”已經成為法國新聞生活的主要話題。薩科奇遲早要入主愛麗舍宮,這只是一個時間問題;蛟S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無論是左派的羅雅爾,還是代表中間勢力的貝魯,在首輪選舉開始前都不約而同地用到一句臺詞――“只有他(她)自己才能打敗薩科奇”。無形之中,也為薩科奇的“強大”做了免費廣告。
拿破侖有一句名言:“不想當元帥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蓖渡碚魏,薩科奇同樣相信“不想當總統(tǒng)的政客就不是一個好政客”。首次競選,大獲全勝,這個曾經宣稱自己“不僅在刮胡子時想著做總統(tǒng)”的后來者,此時或許已經將前瞻的目光投向了2012年。
薩科奇似乎為政治而生。他生在巴黎一個有著猶太人血統(tǒng)的、匈牙利難民的家庭,從小受過羅馬天主教的洗禮,曾就讀于巴黎政治學院和巴黎大學,主修法律。據(jù)說畢業(yè)時薩科奇曾經在記者與律師這兩個職業(yè)之間猶豫不決,不過最后還是選擇了與他的母親相同的律師職業(yè)。1977年涉足政壇后,薩科奇一直順風順水,28歲做了奈伊市市長,34歲當上國民議會議員,38歲擔任部長,并被希拉克選為“政治女婿”,成為希拉克家中的?。只是命運與薩科奇開了一個不小的玩笑,在1995年的總統(tǒng)選舉中,因為倒戈支持希拉克的政治對手巴拉迪爾,薩科奇從此背負“叛徒”之名。
不過,薩科奇并沒有倒下。2002年他入閣拉法蘭政府,“小拿破侖”王者歸來。
的確,在薩科奇身上找到拿破侖的影子并非難事。他精力充沛、口若懸河、不屈不撓,每個毛孔里都裝著雄心壯志。在薩科奇與羅雅爾進行最后一場電視辯論的當晚,Canal+的木偶新聞劇的鏡頭里,薩科奇的椅子下面竟然墊上了厚厚一沓雜志――薩科奇還有著和拿破侖一樣謙虛節(jié)儉的身高。
值得一提的還有薩科奇的第二任妻子塞西莉亞。1984年,薩科奇以市長身份,為塞西莉亞的第一段婚姻主持婚禮時就迷上了她,從此展開長達12年的求愛馬拉松。雖然薩科奇抱得美人歸,但是沒多久他便開始了尋妻馬拉松。不同的是,這一次塞西莉亞并不樂意帶著薩科奇跑,而是選擇和另一個魅力男士私奔。
希拉克夫人貝爾娜黛特不忘“警告”與自己廝守了50年的丈夫“拿破侖離開約瑟芬就失去一切”。人們同樣喜歡拿塞西莉亞和約瑟芬相提并論。或許是掂量自己身為“約瑟芬”的分量,就在薩科奇與羅雅爾打得難解難分的時候,與人私奔多日的塞西莉亞重新回到了薩科奇的身邊,為薩科奇擦汗。不過也有傳聞說,約瑟芬離開拿破侖同樣失去了一切,塞西莉亞之所以回心轉意是沖著“第一夫人”的頭銜而來。而此間媒體亦有擔心,常年處于私奔預警狀態(tài)的塞西莉亞能否與薩科奇完成國事訪問?
改革者
團結起來,一切皆有可能。在巴黎的一個集會上薩科奇向2000名支持者宣稱:“我只想使人們團結在一個新法國夢的周圍,這將是一個兄弟式的共和國!备傔x過程中,薩科奇提出要“與過去決裂”,就是要與“法國病”決裂。5月7日,選舉結果出來后,人們幾乎異口同聲地說,法國選擇了改革。
的確,薩科奇是以改革者的面目出現(xiàn)的,暮氣沉沉的法國也確實需要一場徹底的改革。針對法國高福利制度造成的人們對國家福利政策的依賴,薩科奇在競選中不斷重申多勞多得,強調只有多工作,才能得到更多報酬;對于“職業(yè)失業(yè)者”領取的救濟金竟然比一個工作的人得到的報酬還多的現(xiàn)象,他更是無法容忍。
法國是歐元區(qū)第二大經濟體,在歐洲前50大公司中,法國占了10家。但法國現(xiàn)在深陷困境,在歐洲主要經濟體中,法國的經濟增長率是最低的,國家支出占了GDP的一半,公共債務快速上升。在過去25年中,法國的人均GDP從世界第7位跌落到第17位。
一方面,失業(yè)率居高不下;另一方面,高額的稅收使許多事業(yè)有成的企業(yè)家與明星逃到國外避稅。一個曾經雄心勃勃啟動歐盟建設的國家,卻在2005年為《歐盟憲法草案》投下了反對票,從中不難看出法國人的內心有著怎樣的瓜果飄零。全球化的浪潮中,許多法國人進退失據(jù),對國家的未來喪失了信心。如果不能做時代的領導者,不如關起門來過好自己的小日子。
英國《衛(wèi)報》分析說,薩科奇已成為30年來法國最受歡迎的右翼政治家,他已承諾通過自由市場改革、減少企業(yè)稅、采取嚴格的法制措施恢復“權威”、打擊移民、使國民產生“國家自豪感”等措施來制止法國的衰退。
回顧近年來的政府改革以及此起彼伏的街頭運動,不難發(fā)現(xiàn)法國政治其實已經陷入了一個難以自拔的怪圈:一方面選民希望改革派上臺;另一方面一旦改革啟動,政府就得面對解散的命運。在這里,改革變成了一項注定夭折的事業(yè)。
從某種意義上說,“現(xiàn)實困難重重,改革步履維艱”已經構成了法國當下的危局。而歷史總是按著自己特有的方式出牌,“危險的局勢”下需要一個“危險的人物”出場。
“危險分子”
如果說2002年的法國大選是一場文明與野蠻的雙人舞,那么2007年的角逐更像是一出舞臺劇。警察、美女、農民和老惡棍走到了聚光燈下,他們各就各位,熱鬧非凡。
“農民”是法蘭西民主聯(lián)盟的貝魯,他一直以自己的農民出身自豪,“我們不是上流社會,我們是拖拉機大隊。”大選正酣時,有法國朋友向筆者伸出拇指,說貝魯是法國政壇的新星,假以時日,前途不可限量。
“老惡棍”自然非勒龐莫屬。這個有著“納粹”傾向的國民陣線領導人曾經在2002年的總統(tǒng)大選中因為淘汰若斯潘讓法國民眾出了一身冷汗,也給人一種野獸撞翻文明人家的宴席的印象。和往年一樣,忙了一輩子選舉工作的勒龐今年依舊兩手空空;蛟S,今年法國人史無前例的高投票率,正是出于對2002年勒龐首輪勝出的一種反思。
至于“美女”與“警察”的稱號,自然要交給羅雅爾和薩科奇。曾經做過內政部長的后者是法蘭西當之無愧的“頭號警察”。
談到為什么投薩科奇的票時,一個為TF1臺工作的朋友對筆者說,從個人情感方面他并不喜歡薩科奇,但是從政治層面又不得不選擇他,因為薩科奇為法國創(chuàng)造活力,只有他能改變法國。與此同時,這個朋友也坦承薩科奇是“危險”的――如果你細心,不難從薩科奇嚴厲的移民政策中找到勒龐的影子。在一些反對者眼里,薩科奇外型兇悍,長相甚至“有點像希特勒”。
為什么許多人選擇了薩科奇,同時又認為他是個“危險人物”?5月4日,素來咄咄逼人的羅雅爾在RTL廣播電臺指責薩科奇是“危險的候選人”,并稱自己有責任提醒民眾薩科奇當選將會帶來的風險!斑@會在全國范圍內引發(fā)暴力和野蠻的行為。大家都知道這點,但沒有人說出來。這是一種禁忌。”羅雅爾暗指薩科奇的當選將會在移民聚集的郊區(qū)引發(fā)暴力活動,就像是2005年發(fā)生在巴黎郊區(qū)的騷亂。薩科奇競選總部對此進行反擊:“在一場民主的辯論中,一方不能為了達到說服選民的目的而發(fā)出威脅。”幾天后,當法國大選結果公布,一些反薩科奇分子不失時機地燒車、扔石頭。
對于許多人來說,薩科奇的“危險”源于其暴躁的性格,富有攻擊性。2005年11月巴黎城郊爆發(fā)大騷亂,時任內政部長的薩科奇不僅用“敗類”和“流氓”來稱呼鬧事者,而且采取“鐵腕政策”平息騷亂。其對手同樣將他描繪成滿嘴污言穢語的沒有教養(yǎng)的人。不過,通過5月2日電視辯論中的表現(xiàn),薩科奇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人們的疑慮。在這場電視辯論中,社會黨候選人羅雅爾顯得多少有些歇斯底里,相較之下,薩科奇風度十足!吧頌榭偨y(tǒng),你必須冷靜!泵鎸缀蹩衽牧_雅爾,薩科奇神閑氣定。
對此,有朋友不以為然,他們認為薩科奇的真正危險在于他手眼通天,能夠左右法國政商兩界。身為總統(tǒng),薩科奇的政治權力無可置疑,有人擔心他的過于強勢會破壞法國的民主制度。與此同時,一個不容忽視的細節(jié)是,薩科奇此次當選,與他的哥哥吉約姆?薩科奇在商界的地位不無關系。吉約姆曾經就任法國雇主協(xié)會副主席,被人們稱為“老板的老板”,其人脈與財脈自然相當廣泛。或許正由于此,有人擔心薩科奇上臺后會盡可能多地維護大老板們的利益,置社會公平正義于不顧。
“美國派”
幾年前,筆者在《美國化與法國病》中指出,20世紀以來,法國文化日益邊緣化,漸漸失去“主流”意義。在強勁的“美國化”背景下,法國如此安于現(xiàn)狀必將寅吃卯糧,傷及未來。外在因素是,大多數(shù)國家出于功利與自身安全的考慮,都信奉美式效率,而非法式幸福,這或許注定了將來又一場先行者的悲劇上演;內在因素是,當法國人沉醉于昔日榮光與今世安逸時,自大癥與鼻塞正腐蝕它未來的根基。
不可否認,作為老牌文化帝國,講究“法蘭西文化例外”的法國一直存在著某種“反美”情緒,在某些特定的場合它甚至都具有“政治正確”的意味。所以,在4月19日夜里,羅雅爾在西南部城市圖盧茲的一場大型拉票活動上宣布:“我們在美國總統(tǒng)布什面前不會屈膝!”作為報答,人們立即高呼“塞戈萊娜――總統(tǒng)”以響應。
當然,這個“反美口號”同樣是說給薩科奇的支持者們聽的。它的真正意思是“薩科奇是美國的哈巴狗”。與活躍于法國政壇的許多人物不同的是,薩科奇與美國一直保持著某種親密的關系。盡管薩科奇在不同場合表達了自己對美國“救世主”角色的反感,并強調一旦美國的外交政策侵犯了法國和歐洲的利益,他自然會與華盛頓正面對抗――否則“小拿破侖”顏面何存?然而,即使如此,薩科奇的政治對手不放過一切機會對他進行攻擊。2006年9月薩科奇與布什見面時被一名社會黨成員稱為布什總統(tǒng)的“哈巴狗”和“持有法國護照的美國新保守主義者”。
據(jù)說,年輕時薩科奇常常為自己的姓氏悶悶不樂,在匈牙利的土語里,“Sarkozy”的意思是“一小片沼澤地”。此時,即將大權在握的“小拿破侖”更應該謹慎行事,讓“滑鐵盧”離自己越遠越好。
眼下Canal+開始嘲笑希拉克正在愛麗舍宮忙著攝影留念。比較希拉克與薩科奇的區(qū)別,有法國朋友這樣表述:希拉克是一個智者,而薩科奇更需要磨練。舉例說,同樣在面對是否出兵伊拉克的問題上,希拉克可以堅定而從容地對美國說不,但假如是薩科奇當政,他完全可能像英國首相布萊爾一樣為了一場無謂的戰(zhàn)爭將本國國民派去送死。
2007年5月,一場政治的花火在巴黎的夜空散盡。記得選舉開始時,一些法國網站盡情地渲染選民自己的權利:“是我們決定他們(候選人)的命運!北M管薩科奇是一個充滿爭議的人物,最終的選舉結果表明更多人對他仍然心懷希望。法國選民心甘情愿地將自己的權柄交到了“小拿破侖”的手里。法國人懷念19世紀,法國需要“拿破侖”,實在沒有,小的也行。
相關熱詞搜索:面孔 薩科奇 薩科奇的四副面孔 一副面孔 兩副面孔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