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圍悲情_“悲情市鎮(zhèn)”天水圍
發(fā)布時間:2020-03-25 來源: 美文摘抄 點擊:
天水圍未必是香港新移民最多的地方,但這里的小社會,卻帶著很多新移民的總體特征。他們以女性為主,通常以婚姻途徑移民至香港。她們沖著香港的繁華而來,卻失望地過著隱忍日子。
天水圍,一條河渠相隔,南面是林立的住宅樓,北面是青綠的山。很多拜訪過天水圍的人,都贊這里環(huán)境優(yōu)美。
不過天水圍的美譽也僅限于此。這里處于香港的西北端,遠離傳統(tǒng)市中心,住戶近30萬,大部分都是租賃公屋(政府廉租房)的居民。這一帶居民的家庭收入平均數,與市中心最高地區(qū)相比起來,差了兩倍有余。
天水圍離深圳近,離香港(市中心)遠。天水圍的北面就是深圳灣,離海關的車程是十幾分鐘,而離旺角的車程最快也要一小時。
《南都周刊》記者在這里碰到了很多來自內地的新移民。他們會像深圳河北岸的社區(qū)一樣,偶爾組織在大樹下唱唱普通話歌曲。這幾年,港媒稱他們?yōu)椤靶聛砀廴耸俊,坊間則說他們是“新移民”。在香港,“新移民”往往指那些從中國內地移居到本地的人。
與1980年代以前的老移民,2001年以后的“港生一代”,或者憑富貴或學識赴港發(fā)展的移民群體不同,多年來,這里的新移民以女性為主,通常以婚姻途徑移民至香港。另外,“行為不文明”、“貪心”、“行為怪異”等對新移民的負面印象,近年來(尤其開放自由行及赴港產子數量激增以后)更在香港人心中強化。
天水圍未必是香港新移民最多的地方,但這里的小社會,卻帶著很多新移民的總體特征――調查顯示,教育程度低、消費力弱、夫妻不和等負面特征,在香港新移民家庭中比例更高,這與天水圍的社會狀況多有重合之處。
貧賤夫妻百事哀,大部分新移民家庭的收入低,家庭問題往往也較多。從2004年開始,天水圍接連發(fā)生的多宗社區(qū)家庭倫常慘劇,被媒體廣泛報道,2009年一部反映天水圍家庭題材的電影《天水圍的夜與霧》,更與陸續(xù)增多的天水圍新聞一起,合力使外界對香港新移民的看法,又加上了一個“悲情天水圍”的標簽。
2004年4月11日,天恒?無業(yè)男子李柏森,用刀砍死了來自內地的妻子及兩個親生女兒,繼而自殺,制造了震驚全港的天水圍滅門慘案。這也是電影《天水圍的夜與霧》的故事原形。
電影以外,天水圍和它的新移民們,真的這樣悲情嗎?
變形的香港夢
天水圍本來是大片的魚塘,從1990年代開始建設成為居民區(qū)。與香港大多數居民區(qū)一個最大的不同是,輕軌是這里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因而這里的空氣質量明顯要比市中心好。在這里,無論是本地原居民還是新移民,每天都習慣沿著軌道,在不同的街區(qū)聚散。
王霞(化名)是記者在這里遇到的第一個天水圍新移民。她的老家在浙江,6年前嫁給了一個香港的士司機!暗谝淮蝸淼臅r候,覺得這里很漂亮。什么都是新的,跟老家完全不一樣!
也有一些香港人住在天水圍為數不多的私人屋村里,比如香港城市大學的一個學生。她這樣描述著這里的新移民:“在輕鐵里,有時覺得他們很沒教養(yǎng),蹲在地上大聲講話,話題無聊,還要爭位置坐。不過,看起來,這些新移民家庭主婦對孩子都非常照顧!
王霞說,她早就察覺到這些本地人的異樣眼光。在浙江老家時,她是一個賣手機的店員,平時檔口之間都是大聲吵鬧,沒人會說什么!暗@里不同。買東西都要特別注意自己的口音,如果售貨員聽兩三次也不明白你在說什么,她很可能就會不做你的生意,甚至不理你。”
王霞是這里數萬新移民中的一個,她們大多都是女性,來自內地的二三線小城市或者鄉(xiāng)村,沖著香港的繁華而來,卻往往過著失望的隱忍日子。
香港城市大學的梁麗清說,新移民之所以以女性為主,教育程度普遍較低,主要還是因為婚姻移民居多的緣故。“在這些家庭里,男方往往本身就是香港的低收入人士,經濟能力就有限,于是到內地跨界覓妻。”
這種隔閡有時是兩面不討好。香港同根社(新移民婦女團體)一個社工向記者坦言,“回到內地,朋友們都不相信原住民和新移民之間在生活方式上有那么多矛盾。我總會時不時地跟新來港的姐妹說,來到香港,你就不能不適應香港的環(huán)境!
在香港,新移民婦女往往也格外受到婦女團體的關注。類似的故事經常可以在女性團體宣傳中讀到:原住民老公對內地來的老婆態(tài)度惡劣,家務不做,家用不給,女方一般卻選擇隱忍。
“最主要是沒地方住,只好忍了!蓖跸紦u了搖頭。她和老公也不時會有爭論,不過矛盾并不大。
這個周日,天水圍幾個社區(qū)都在舉辦卡拉OK歌會。像很多內地城市的社區(qū)一樣,在一塊小廣場周圍,掛著“嚴禁XX”等的標語,一些居民唱著普通話歌甚至紅歌,其他街坊們就在一邊圍觀――在平時,像廣場唱歌這樣的活動很少舉行,因為涉及市政噪音;也很少有人帶寵物下樓溜達,因為狗牌要錢,罰款很嚴。
“騙綜援”
在記者的接觸中,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偷渡到香港的居民,也就是在香港經濟高速增長時期到港的人,通常會懷念過去靠勤奮去適應社會的日子,并對近年的新移民持鄙夷的態(tài)度。
“很多人在深圳有鋪位,來到香港就拼命生,拿三四個孩子來騙綜援。不做事,有幾個孩子就拿幾個孩子的錢,上邊(指內地的收入)又拿,下面(指香港政府的援助)又拿。”一個50多歲的屋村看更的話語中,明顯帶著不滿。
這種現象的確存在,但不是全部。不過,特區(qū)政府沒有能力調查每一個新移民在內地的真實經濟背景,這使新移民的“貪心”印象更加負面。香港電臺曾這樣評論:“領取綜援者,事實上以老人為主體,但一些騙援的個案卻使新移民整體上成為了千夫所指!
在天水圍,不少女性新移民因為要照料孩子,又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于是索性做了全職媽媽。她們面對社會援助的難堪有時是難以啟齒的,甚至政府為低下層申請綜援的社工,在幫她們登記綜援時,也會給這些新移民臉色看。
另一個極端情況是,幾年前天水圍有些新移民甚至不知道可以領取援助:因為沒有社工找他們,街上也沒有宣傳。
一個來自廣西的師奶,名叫笑卿(化名),說一口純正廣東話,看上去自信心也比其他人強。她當初在內地見到現在的丈夫,油光滿面,天天卡拉OK,便嫁給了他,豈知1999年到港,卻只見到他的家,是“一個煲,一個鍋,一個水壺,兩只碗,兩對筷子,連米桶都沒有”。
為了生計,笑卿做過酒樓樓面工、干茶餐廳、當保姆,勞心勞力。最難受的是,香港的親戚還在背后嘲笑她拿綜援!安蛔鲞@個我能做什么?英文不懂,我連繁體字都認不全。但拿綜援算了,自己卻放不下面子! 笑卿頗有些無奈。
在主動找工作的新移民中,笑卿算是幸運的。除了語言、學歷不被承認等障礙外,天水圍的居民比一般新移民面對更多一層求職困難:區(qū)內沒有工業(yè),沒有寫字樓,連商場都不多,去外面找工吧,單是來回市區(qū)的交通費都已經數百元,而工資往往幾千而已,算下來得不償失。
省錢
除了路牌、標語和普通話歌,天水圍跟其他香港廉租房社區(qū)還有別的不同之處。比如,在這里,人們談話的主題就與其他香港地區(qū)大不相同:在港九區(qū),人們談論股票,談論化妝品,但在這里,無論是輕軌車站還是社區(qū)廣場,陌生人攀談時,話題往往都是如何省錢。
許巖(男,化名)20歲,6年前從深圳移居香港。他在元朗的一間五金鋪打工,為了省車費和生活費,他加入到了天水圍龐大的自行車陣營大軍中,每天都騎車上下班,買菜。
“如果你能起得早,還可以在天水圍找到小販,那里的東西更便宜,不過你得趕在小販隊(類似城管)出現之前去。”他很有經驗。其實,許巖每天的自行車出入,也是無奈之下的生活靈感。父母沒有工作,靠綜援生活,他多年前就不再向家里伸手要錢!拔椰F在最怕的是丟自行車!彼偸怯脙砂汛箧i去鎖自行車,鄰居常嘲笑他,“這么隆重,以為你要回深圳呢!
許巖的自行車生活,也與天水圍社區(qū)商業(yè)設施缺乏有著直接關系。這個表面現代化的區(qū)域,居住著大量的低收入居民,還承受著不菲的物價。港媒曾調查發(fā)現,天水圍街市物價“普遍較元朗、屯門和灣仔高,一棵菜心差價高達50%”。多年來,天水圍居民習慣了沿著“軌道交通站―商業(yè)中心―家”的路線活動,或者到附近的元朗,或者屯門去購物:那些傳統(tǒng)的老區(qū),街鋪林立,地攤貨也多,很容易淘得到便宜貨,甚至能吃到20元一頓的快餐。
許巖有兩群朋友,一群是在元朗工作的伙計,一群是家附近的年輕人,他們大都擁有內地背景。許說,他剛來的時候也去過港九新界找親戚,“后來發(fā)現沒什么好聊,在那邊吃飯AA我都給不起!爆F在,他有空就去附近的河流釣魚耍樂!搬灥搅宋疫能吃,一出街就要用錢,況且釣魚還可以打發(fā)時間。”
天水圍之外
天水圍有一條大渠,有水流過,有魚在其中,對面就是山林。不過這個地區(qū),以及在其中生活的低下階層,新移民群體,在香港媒體的描述中,卻并不太平。
從2004年開始,天水圍發(fā)生了多宗倫常慘劇。有新移民婦女及女兒被丈夫亂刀斬死,也有患精神病的妻子把子女用繩索捆綁從24樓擲下。一系列的新聞事件,促使媒體和政黨持續(xù)多年關注天水圍的社區(qū)危機。
不過也有人認為天水圍的話題并無特別之處。香港專欄作家高慧然就這樣寫過:“發(fā)生在天水圍的悲情故事,在別的社區(qū)同樣上演著。讓天水圍成為一個悲情市鎮(zhèn)的,并非天水圍人,而是把‘悲情市鎮(zhèn)’這個標簽貼到天水圍額角的一幫政客,以及推波助瀾的傳媒!
香港公民黨一個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干事也向記者表示,“在天水圍,政黨和媒體都紛紛做出保護弱勢群體的姿態(tài),而新移民就包括在這弱勢群體里面。但就香港總體而言,對新移民的具體利益訴求,暫時還沒有媒體和團體會明確表示支持。”
上周五,很多香港人到了港島市中心地區(qū)表達意見。居住在香港不同地區(qū)的一些新移民,也參加了同根社的活動。她們來自屯門、葵涌等不同地區(qū),在銅鑼灣的街頭派傳單,要求保護新移民權益。有些路人認真地聽他們講演,然后捐錢,但也有個別路人走過,面無表情地大聲說:“不要來香港啊!”
王霞和許巖都不知道有新移民團體在這天游行。與很多“只能跟觀音傾訴”的其他地區(qū)新移民相比,在天水圍,很多社區(qū)都逐漸組織了居民互助組,不同背景的機構也在定時召集旅行等活動!爸辽,在天水圍我們還是可以找到不少同鄉(xiāng)吧。”王霞覺得“只要互相說說話,就不會覺得那么無助”。
這天,同根社的街頭口號是“新移民立即獲得選舉權(香港法律規(guī)定新移民定居7年方有投票權)”,作為移民香港多年的同根社總干事楊媚,解釋了其考慮所在:新移民有了選舉投票權,要拉票的政黨等團體,就會為新移民說話。不過,組織當天同根社活動的楊媚,在天水圍之外顯然要面對更復雜的環(huán)境!皳尵C援、搶奶粉、搶孕婦床位、搶六千港幣、影響城市文明……各種埋怨似乎在今年都集合起來。前段時間Facebook那幫人(指“香港本土力量”)都上街游行了!
“來到香港,你就要適應它,除了格價抗通漲,尋求幫助,你甚至要學懂怎么抗議。這都是以前我們在內地不曾想象的課題吧。”楊媚說。
天水圍的光與影
天水圍位于香港新界元朗區(qū),地理位置偏遠,距離中環(huán)市區(qū)大約25公里。天水圍公共屋?住著大量內地新移民,由于公共交通費用相對昂貴,這些低收入的新移民無力承擔每日外出打工交通費用,不少家庭長期倚賴失業(yè)綜援。
天水圍有關的影視文學作品
過去曾有電影、書籍及歌曲以天水圍為創(chuàng)作題材,描述許多天水圍居民生活上所遇到的困難和甜酸苦辣。
《窮富翁大作戰(zhàn)II》
。ū靖叟_制作的真人秀電視節(jié)目,2011年,參與:劉雪文)
《天水圍的夜與霧》
。娪,2009年,導演:許鞍華 主演: 任達華、 張靜初)
《天水圍的日與夜》
(電影,2008年,導演:許鞍華 主演: 鮑起靜)
《圍城》
。娪,2008年,導演: 劉國昌 主演: 鄧德保、黃孝恩、黃溢豪、阿魚、蔣祖曼)
《天水圍12師奶》
。〞2007年,作者:陳惜姿)
《天水圍城》
。ǜ枨,2006年,主唱: 李克勤 曲:Edmond Tsang 詞:林夕)
相關熱詞搜索:天水 市鎮(zhèn) 悲情 “悲情市鎮(zhèn)”天水圍 滅門慘案之借種 2004天水圍滅門慘案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