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效拯救韓國電影?
發(fā)布時間:2020-04-11 來源: 美文摘抄 點擊:
中國電影把功夫賣到了全世界,韓國電影能否把特效賣給全世界呢? 曾經(jīng)的韓國電影名聲顯赫,但如今從產(chǎn)量到票房都每況愈下。前來上海為《龍之戰(zhàn)》做宣傳的韓國導演沈炯來承認:“韓國電影的創(chuàng)作力正在下降,以往我們每年可以有120部左右的產(chǎn)量,但現(xiàn)在完全可以說‘沒有’了。”
韓國電影的本土市場日漸萎縮,和中國電影人合作成了韓國電影界“曲線救國”的招數(shù)。劉德華主演的大片《見龍卸甲》大部分的資金來自韓國,《集結(jié)號》的戰(zhàn)爭特效由韓國人打造,而韓國人接下來希望被中國市場接受的,可能就是以《龍之戰(zhàn)》為代表的電腦CG特效技術(shù)了。
韓國的特效
好萊塢在韓國市場的大門開得越來越大,韓國電影人也開始以能和好萊塢眉來眼去為榮。最新的人物是Rain,這個以舞蹈歌手成名的藝人因韓劇《浪漫滿屋》紅透亞洲后,接拍了好萊塢大片《極速賽車》。該片目前正在美國和韓國上映,但Rain在這部電影中的遭遇,有點像很多年前中國電影人剛剛開始闖蕩好萊塢的場面:票房不佳不說,德國媒體說他是“日本人”,《時代周刊》甚至誤將一個韓裔美國模特的照片當成了他。
中國可以靠功夫打進好萊塢,成龍和李連杰可以靠《功夫之王》證明自己的能力,那韓國電影人的優(yōu)勢是什么呢?正在為《龍之戰(zhàn)》來中國做宣傳的導演沈炯來說,“韓國目前沒有進入好萊塢的任何一個優(yōu)勢。但靠特效也許會有進入好萊塢市場的可能性,所以我們制作了這部電影!
這是沈炯來在特效電影上的第二次嘗試。1999年沈炯來拍攝《怪獸大決戰(zhàn)》時,他自己成立的Young-gu art電影公司雇傭了120人的團隊來為電影打造CG效果。電影上映前被認為是開啟韓國新電影工業(yè)的一個標志,影片的目標是“不僅僅在韓國而是在全世界成為票房大片”,沈炯來被譽為韓國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時代周刊》甚至選他為“亞洲最具影響力的領(lǐng)軍人物”之一。但上映后的《怪獸大決戰(zhàn)》因為故事羸弱、演員表演枯燥、電腦技術(shù)平庸,被批評得一無是處,票房也一敗涂地。
7年后沈炯來卷土重來,2007年他拍攝了投入8000萬的《龍之戰(zhàn)》,特效依然是影片的重點,占到了影片投資的70%!拔疫@7年以來一直沒有停歇過在技術(shù)上的不斷開發(fā)和升級。我做到了一點都不遜色于好萊塢的電腦特效技術(shù),而且這部電影已經(jīng)打入了好萊塢的市場,在歐美上映的效果也非常好。這7年是值得的,我現(xiàn)在至少有這個技術(shù)!
雖然打著“好萊塢特效團隊”的旗號,但最讓沈炯來驕傲的是“技術(shù)部分百分百是由我們公司(韓國人)自己完成的,我們只是雇了好萊塢團隊來制作音效部分”。從來沒有其他地方的電影工作者敢在好萊塢特效面前“班門弄斧”,《龍之戰(zhàn)》如果單從特效層面來說稱得上是不辱使命,當然前提條件是你不會介意這些特效場面看上去很像《哥斯拉》、《指環(huán)王》、《星球大戰(zhàn)》、《木乃伊》、《侏羅紀公園》、《狂莽之災(zāi)》、《金剛》和《獨立日》。
《龍之戰(zhàn)》順利地成為了2007年韓國最賣座影片,觀影人次高達840萬,在美國市場上也歷史性地拿到了2000多萬美元的票房。但美國影評人還是視其為“爛片”,一部劇情漏洞百出的爛片,和中國式大片同一個毛病。“以往那些用韓國演員說著韓語拍出的本土電影,可能是韓國國民或者一小部分人很喜歡的。但很難把這樣的電影介紹給世界,介紹給西方市場。出于這個考慮,所以這部電影的定位是全球的,不能把它狹隘地局限在韓國電影或者好萊塢電影上!鄙蚓紒碚f。
既然影片的定位是全球的,在中國上映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在韓國公映了半年后,沈炯來把《龍之戰(zhàn)》拿到了中國市場來探路。影片力爭成為5月份內(nèi)地市場的票房冠軍只是其愿望之一,他更想借此把韓國人的電腦特效技術(shù)賣到中國市場:“電影特效不僅是一部電影,而是一個產(chǎn)業(yè)。韓國率先去開發(fā),有可能會改變美國壟斷市場的局面!
這個模式在韓國已經(jīng)有了成功的先例,韓國電影人的爆破技術(shù)在《太極旗飄揚》里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其原班特效團隊在成功打造了《集結(jié)號》中的戰(zhàn)爭場面后,順利地從國內(nèi)多個電視劇組接到了生意!皣谰氖袌鰲l件下,韓國電影人不會坐以待斃,所有的電影人都在共同努力。我們要多走出去,把眼光放得遠一些!鄙蚓紒碚f。
泡沫破碎了
按照中國人的傳統(tǒng)思維,韓國電影能進入中國市場,證明了他們的強大。但每個來中國的韓國電影人都承認一個事實,韓國電影處于危機中。他們迫不得已向外尋找更大的市場,其實也是在尋找不多的生存空間。
《八月照相館》、《老男孩》、《太極旗飄揚》、《漢江怪物》和《王的男人》……進入21世紀的韓國電影百花齊放,韓國也成了東亞電影最有生機的地區(qū)。韓國電影在2004年達到了最高峰,全年票房120億,觀影人數(shù)超過1.2億人次。國內(nèi)市場打得好萊塢沒有還手之力,國際市場上揚威每個電影節(jié),韓國電影無論是藝術(shù)成就還是商業(yè)表現(xiàn)都無可挑剔,“韓流明星”大舉進軍亞洲鄰國。沒想到的是,短短兩年后,韓國電影就風光不在,韓國電影的繁榮如泡沫般,破滅了。
直觀的數(shù)據(jù)很殘忍。2006年上映的108部韓國國產(chǎn)影片,最終盈利的只有22部;2007年上映的112部影片,實現(xiàn)盈利的不到13部,虧損數(shù)超過了90%。雖然2007年一部影片的平均制作費從2006年的50億元下降到了43億韓元,不過一部影片的平均票房收入?yún)s只有24億韓元,平均收益率為負42%。只有一句話,入不敷出了。
韓國Cinema service電影制作發(fā)行公司的員工們在年初收到了公司的通報,“6月前請找好下一份工作”。這家公司在2007年制作發(fā)行的《黃真伊》、《兒子》和《打架》在票房上全部慘敗,尤其是投資超過100億韓元的《黃真伊》,其票房低迷對公司的打擊不言而喻。該公司今年還計劃上映《神機箭》、《公共之敵1-1》等大片,但即使這些影片全部大賣,也不見得能拯救陷入赤字的財政。類似原因而裁人的公司還有很多,所有人都承認這個論斷,“已經(jīng)無法繼續(xù)撐下去了,結(jié)構(gòu)調(diào)整和裁員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韓國電影在前幾年的鼎盛時期因為大量投資資金的涌入而產(chǎn)生了很多泡沫,現(xiàn)在的當務(wù)之急是要把這些泡沫全部擠掉”。
政策支持一直是韓國電影得以發(fā)展的最大力量。最著名的就是“電影配額制”,這一制度自上世紀70年代就已經(jīng)開始沿用,盡管經(jīng)濟部門為了外交策略曾要求降低本土電影的放映比例,但韓國文化部卻堅持,韓國電影院的每一個廳每年必須放滿146天的本土電影。韓國人愛用國貨,反映在電影圈就是對國產(chǎn)電影的支持?纯错n國電影每年最賣座片的題材,1999年的《生死諜變》,2000年的《JSA共同戒備區(qū)》,2001年的《朋友》,2003年的《實尾島》,2003年的《太極旗飄揚》,清一色的軍事題材,拍的人和看的人無不帶著拳拳愛國心。
2006年3月韓國政府通過了電影削減配額制度,電影院放映國產(chǎn)片的規(guī)定天數(shù)變成了73天,韓國電影最大的保護傘沒有了。韓國國產(chǎn)電影的市場日益低迷,2006年觀影人數(shù)超過200萬人次的電影還有16部,到了2007年只剩下了10部。外國電影的放映率逐步攀升,喪鐘為每個韓國電影人敲響。
2007年6月在上海參加國際電影節(jié)的韓國釜山電影節(jié)主席金東虎說,韓國國產(chǎn)電影在市場上的占有比例曾達到了60%,但從2006年起韓國電影的增長速度有一些停滯,甚至是退步。“好萊塢電影又重新抬頭,占據(jù)了韓國電影市場的大部分。韓國電影人正在不斷努力,結(jié)合各方面的力量,在這個交錯的時代尋找對策,解決難題。”
沈炯來的努力就是,師夷長技以制夷。
相關(guān)熱詞搜索:韓國電影 拯救 特效 特效拯救韓國電影? 韓國電影拯救我的妻子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妻子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