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黛云:心靈溝通的見證—,—,難忘丸山昇先生

        發(fā)布時間:2020-06-12 來源: 美文摘抄 點擊:

          

          抗日戰(zhàn)爭時期生長于大后方云貴高原山城的我,多少年來,對日本幾乎沒有任何一點正面的印象,除了魯迅先生所描寫的藤野先生所帶來的一絲暖意!

          對日本的看法有了改變,是在我認識丸山舁先生之后。最初知道丸山昇先生是通過白水紀子女士。她(現(xiàn)在已是白水紀子教授)1976年至1978年間曾在北大留學,是我的現(xiàn)代文學班上的學生。1978年后,她進入丸山舁先生領(lǐng)導的東京大學研究生院中國文學專業(yè)學習,很自然地成為丸山舁先生和我之間的學術(shù)和友誼的橋梁。我從白水紀子處得知丸山舁先生是日本著名的魯迅研究專家,并對左聯(lián)和“兩個口號”的論爭很有獨到的看法,就給丸山先生帶了一本《新文學史料》,其中詳述了為馮雪峰等人平反的消息。

          丸山先生曾回憶說:“1979年初的一天,白水紀子來到我的研究室,告訴我樂先生來信說,文化大革命中被否定掉的30年代文學再評價的研究會在北京大學召開,會上討論了我于文化大革命期間寫的有關(guān)魯迅晚年‘國防文學論爭’論文的漢譯,據(jù)說得出了‘基本上同意’的結(jié)論。到當時為止,那是我生活中獲得的最高興的消息之一”(《面對暴風雨》跋)。

          通過白水紀子,我對丸山先生有了一個初步了解。特別是對他1972年的新作《魯迅與革命文學》十分心儀,認為他提出了許多我們沒有看到的問題,或者說看到了而未能想透徹的問題。例如該書第三章,他深刻地指出魯迅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本質(zhì)的東西,但卻與當時盛行的“左派”觀點大不相同。他十分令人信服地對當時流行的“革命文學”、“革命的文學”、“為革命的文學”、以至“宣傳的文學”等纏夾不清的概念及其內(nèi)容進行了非常符合實際的辨析,并和日本無產(chǎn)階級文學的情形作了比較和對照,給了我很多啟發(fā)。

          1980年,我編撰《國外魯迅研究論集》時,特請嚴紹鋈先生將第三章全部譯出,收入該文集,讓國內(nèi)學者先睹為快。就在這年我給丸山舁先生寄了一張新年賀卡,他曾高興地回憶說:“這成為我從中國學者手中收到的第一封信”。

          1982年,丸山先生第一次來到中國時,我卻未能見到他,我恰好不在國內(nèi)。直到1986年我們才第一次見面。當時我和美國學者卡羅琳•魏克曼用英語合寫的一本回憶錄《面向暴風雨》剛剛出版,丸山先生一再說愿意將它譯成日文,以增進日本人民對中國普通人的了解,我當然也很高興。

          然而,這件事付諸實施卻是在4年之后。那是1989年深秋,我去東京參加國際比較文學學會理事會(當時我擔任該學會副會長,因此得到出國許可)。在東京,再次見到丸山昇先生、伊藤虎丸先生和正在那里講學的北大中文系主任費振剛教授。當時,大家的心情都很沉重,想說的話不能說,不想說的話又說不出來!我想那是我曾有過的一次最痛苦、最郁悶的午餐了!臨別時,丸山先生告訴我,他翻譯那本回憶錄之志已決,主譯者是丸山松子夫人和我們共同的朋友白水紀子,后來又加入了宮尾正樹先生。1995年,由丸山昇先生任“總監(jiān)譯”的日文版《面向暴風雨》終于在日本著名的巖波書店出版了。丸山先生對全書作了極其認真的校改,寫了一篇文情并茂的《跋》;
        我又應先生之邀,為該書寫了前言和“終章—— 我的80年代”,并對翻譯中提出的問題進行了詳盡的解析。日文版《面向暴風雨》是我和丸山先生之間真誠不滅的友誼的結(jié)晶,也是中日人民之間可以相互溝通理解的一個美好的見證。

          丸山先生和我都生于1931年,不幸先生先我而去,給我留下無盡的哀思和懷念。愿以此短文作為一瓣心香,奉獻于先生靈前。

        相關(guān)熱詞搜索:見證 難忘 溝通 心靈 樂黛云

        版權(quán)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uancaijixie.com
        91啦在线播放,特级一级全黄毛片免费,国产中文一区,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