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院前急救評價方法對急性腦卒中患者診治效果的影響對比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8-06-24 來源: 美文摘抄 點擊: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院前急救評價方法對急性腦卒中患者診治效果的影響。方法:隨機抽取2013年10月-2016年10月110例急性腦卒中患者,根據急救診斷方法將其分為對照組(n=55)與觀察組(n=55),對照組主要依據患者的病史與病癥進行急救診斷,觀察組則依據患者的血壓、呼吸、心電圖等指標進行急救診斷。對現場急救成功例數與死亡例數、轉運成功例數與死亡例數、急救時間、急診科延續(xù)搶救成功例數與死亡例數進行記錄。結果:觀察組現場急救成功率78.18%,轉運成功率95.35%,急診科延續(xù)搶救成功率92.68%,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且觀察組患者的急救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字2=6.883、5.706、3.848,P<0.05)。結論:采取有效的急救診斷,可及早確診患者病情,使其得到有效治療,可提升患者的治愈率,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院前急救評價方法; 急性腦卒中; 急救診斷
doi:10.14033/j.cnki.cfmr.2018.5.09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8)05-0177-02
急性腦卒中屬于一種植物神經癥狀,諸多患者的急性腦卒中主要由于病變直接或者間接引起丘腦下部發(fā)生損害,因此必須對該疾病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1]。目前諸多醫(yī)院開始加強急診醫(yī)療服務體系,主要包括院前急救、醫(yī)院急診科救治與送入?撇》康,這三項內容相互連接。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同院前急救評價方法逐漸成為重要的探討內容,同時不同院前急救評價方法也將產生不同的療效[2]。因此只有正確運用院前急救方法才能有效地提升患者的康復率,降低對患者的影響程度[3]。本文將不同院前急救評價方法對急性腦卒中患者診治效果的影響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3年10月-2016年10月110例急性腦卒中患者,均符合急性腦卒中的診斷病癥,納入標準:(1)符合急性腦卒中的臨床診斷癥狀;(2)未患有其他嚴重的合并癥。排除標準:患有其他嚴重的合并癥與精神疾病。根據急救診斷方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55例。對照組中,男34例,女21例,年齡60~72歲,平均(66.2±4.8)歲;觀察組中,男37例,女18例,年齡61~70歲,平均(65.1±5.2)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兩組患者均實施急救診斷。觀察組:醫(yī)院派出專業(yè)的醫(yī)護人員120急救車趕赴現場。到達現場后醫(yī)護人員立即運用相關設備為患者進行輸氧、輸液、心電監(jiān)護、氣道保護(如昏迷患者嘔吐防窒息、處理舌根后墜)等,之后對檢測數據進行記錄,運用120急救車迅速接回醫(yī)院急診科,由醫(yī)生對患者的心電圖、血壓、呼吸進行測量,依據結果采取相應的診斷措施,轉運路途及急診科給予相應的急救處理后將其護送至?撇》窟M一步住院治療。對照組:患者家屬進行自救,并快速自行派車將其送至醫(yī)院急診科,醫(yī)護人員依據患者的病癥、病史對患者做出相應的急救措施。
1.3 觀察指標
。1)觀察兩組患者的現場急救成功例數、死亡例數與急救時間及兩組患者的轉運成功例數與死亡例數,轉運成功標準:患者成功從家庭中被轉移至急診科中,并且其意識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2)觀察兩組患者的急診科延續(xù)搶救成功例數與死亡例數。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現場急救成功與死亡例數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現場急救成功例數多于對照組患者,死亡例數少于對照組患者,觀察組患者急救成功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字2=6.883,P=0.009),見表1。
2.2 兩組患者急救時間比較
觀察組急救時間(51.4±6.7)min,明顯短于對照組55例患者的(142.1±13.5)min,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4.632,P<0.000)。
2.3 兩組患者轉運成功與死亡例數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轉運成功例數多于對照組患者,死亡例數少于對照組患者,轉運成功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字2=5.706,P=0.017),見表2。
2.4 兩組患者急診科延續(xù)搶救成功與死亡例數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急診科延續(xù)搶救成功例數多于對照組患者,死亡例數少于對照組患者,急診科延續(xù)搶救成功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字2=3.848,P=0.049),見表3。
3 討論
腦卒中又被稱之為“中風”或者“腦血管意外”,是神經內科的一種常見疾病,主要的臨床癥狀表現為頭暈頭痛、肢麻、吐字不清,半身不遂等,常見的致病因素為腦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導致大腦供血不足而引起腦組織損傷,該疾病具有較高的致殘率與病死率,并且具有反復發(fā)作性,一旦患有該種疾病,將對患者及其家屬產生嚴重的不良影響,若患者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則易發(fā)生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急性腎功能衰竭與肢體偏癱、失語等并發(fā)癥,因此一旦被診斷出此種疾病,則必須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手段[4]。
急診醫(yī)療服務體系是對患者開展的急救行為,目的在于使患者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急救,在120醫(yī)護人員進行現場急救后,按照患者病情的輕重便可將患者送到最近的醫(yī)院進行進一步的診療[5]。急診醫(yī)療服務體系,主要包括院前、醫(yī)院急診科與送入?撇》考本鹊葍热,作為與入院進一步治療銜接的院前急救,正逐漸成為醫(yī)學界越發(fā)關注的重要內容,只有做好院前的急救工作,才能較為準確地診斷患者的疾病,為其后續(xù)治療提供良好的依據,提升患者的康復率[6]。作為縣級醫(yī)院,若想有效地進行院前急救,則必須努力提升醫(yī)護人員的專業(yè)技能,同時還需要依靠自身的實際水平與實際擁有的醫(yī)療設備來實施急救措施,以此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對于目前的醫(yī)學界而言,“時間就是大腦”的理論對于救治腦卒中患者具有重要意義[7]。之所以部分腦卒中患者未能夠得到有效的治療,主要原因在于患者家屬對腦卒中的認識不到位,不知道腦卒中的危害程度,以及醫(yī)院并未采取及時的救治措施,因此為提升腦卒中患者的治愈率,醫(yī)護人員必須在第一時間對患者采取院前急救措施。同時能否采取有效的院前急救措施,如盡量在腦卒中發(fā)病第一時間內呼叫“120”,在家屬進行自救的同時由“120”急救車接診,也是患者能夠獲得良好救治效果的關鍵所在[8]。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