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值得讀后感
發(fā)布時間:2020-08-11 來源: 民主生活會 點擊:
關(guān)于如何自處自適
——讀《人間值得》有感
很早看完了《人間值得》這本書。記得在讀的過程中特別容易勾起我亂七八糟的隨想。
書名就有點耐人尋味的意思了,腦中自然而然冒出了定義:活在這世間,外在的時間空間賦予我們的一切,一定是有價值的,符合基本的心理需求,概括就是人間值得。然后再看這個封面:人生不必太用力,坦率接受每一天。我又馬上聯(lián)想到當紅脫口秀演員李誕的一句名言:人間不值得。意思就是當我們做了該做的事情之后,即使沒有得到一個好的結(jié)果也不用再去執(zhí)著了,那就健康地活著吧,因為人間不值得。這么一句很簡單粗暴的話,在許多不如意的瞬間竟然顯得特別貼切。人間不值得,不要太認真,我們便可以給自己尋求這么一個安慰。仔細一想,其實和現(xiàn)在社會很流行一個詞語——佛系,是很趨近的。佛系顧名思義,無欲無求,不悲不喜,云淡風輕而追求內(nèi)心平和的生活態(tài)度。這個詞語在年輕人之間尤其“熱”,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在某個時候,需要成為佛系青年。這么一句話和流行詞語“佛性”之所以能迅速走紅網(wǎng)絡(luò),大家爭相標榜自己,其中大概也反映現(xiàn)在人們的心理需求:在現(xiàn)代化城市化發(fā)展的社會趨勢下,人們在物質(zhì)追求和精神追求上都呈現(xiàn)壓力漸增的現(xiàn)象,然后開始不斷尋求一種能夠可以自處自適的環(huán)境氛圍,大家需要這種自我安慰和心理暗示?赐炅藭,我想其實這和書中的作者中村恒子的人生的哲學思想也是有那么一點相似的。整個來看,這是一碗加料的心靈雞湯。在讀的過程中乃至讀后的很長一段時間,你都會覺得自己身輕如燕,在中村恒子面前,你學會把人生這個沉重的話題慢慢放下來,一想到人生也就這么長,那些苦苦執(zhí)著的事情根本不值一提,眼中的世界好像寬闊了起來。
中村恒子的幾個人生觀,是蠻觸動我的。
一個是她對工作持續(xù)不減的熱情。人活一世,其實蠻難做到隨遇而安,也絕對沒有脫離工作而逍遙自在的生活狀態(tài)。立足于社會,我們一定面對工作,不得不承認我們大部分時間都在工作中度過的,所以其實在人生中常常生出困擾我們的問題煩惱大多是由工作帶來,這是我們不得不去面對的現(xiàn)實。于是在這漫長的工作時間,不由自主地開始思考工作和生活的關(guān)系,工作的意義,工作帶來的快樂等等。但有時候,工作的意義和工作的快樂并不會完全成正比的。因為長時間處在一個工作環(huán)境中,難免會使我們感到厭煩,感到疲倦,感到懈怠諸如此類的消極情緒。在中村恒子這里,我們看到是一個非常使人接受的觀點,那就是順其自然,別著急,慢慢來,把自己的心放到最舒服的一個狀態(tài)特別重要。我們的心是脆弱的,我們要懂得時不時停下來問他的感受,好好安撫他,好好待他。心理狀態(tài)好了,一切也會變得迎刃而解。我們不必非要尋求一個意義不可,只要自己依然在追尋的道路上即可。跳出工作框來看,人生不是只有工作,生活才是我們的全部,一旦把這件事情看得不那么重,我們反而得到了心靈上的自由。
再說中村恒子對死亡的態(tài)度。
說實話,我對死亡這個事情是充滿想象的。我記得在我很小的時候,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對死亡的恐懼,很害怕看到那些和死亡有關(guān)的畫面?尚Φ氖,電視劇或者是廣告哪怕跳出來的是溫馨的畫面也會使我突然就莫名其妙地聯(lián)想到身邊的人終究會離我而去,然后獨自默默流淚難過。死亡這個話題無論是在文學還是影像中出現(xiàn),都是極其難處理的,無論是死亡之前還是這個瞬間甚至死后,作家編劇都很難寫實地描繪。2017 年很火的一部動漫電影《尋夢環(huán)游記》,給死后的人創(chuàng)造了另一個極度美妙的世界,把死亡描繪得很夢幻很美好,很多觀后感都在贊嘆于這個編劇導演這樣的奇思妙想,說這樣溫暖的電影特別適合小朋友觀看,讓很多人都從中得到了一種心靈上的慰藉。文學上,列夫·托爾斯泰是很善于描繪人物心理活動
的,他的《戰(zhàn)爭與和平》里多次寫到軍人面對死亡的態(tài)度和心理活動,里面有一場人物瀕臨死亡的心理活動讓我印象特別深刻。
《戰(zhàn)爭與和平》中其中一個主人公安德烈公爵忠勇善戰(zhàn),這是一個時刻以為國捐軀為榮的軍人,把拿破侖奉為神一樣的存在,是他心中十分崇拜的超級英雄。但在俄法對戰(zhàn)中也是拿破侖稱霸之戰(zhàn)中,在他被法軍擊中倒下的一瞬間,他看到了拿破侖,拿破侖就這么不可思議以勝利的英雄那樣驕傲地站在他面前,他卻只看到了在他上方遙遠的高高的永恒的天空,那一刻他突然覺得拿破侖顯得是那么渺小那么微不足道。他的所有思想活動里沒有他崇拜的偉大的英雄拿破侖,只剩下強烈的生還的意志。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一種生死觀,生命價值高于一切,求生的本能在瀕臨死亡時,凌駕于一切信仰、崇拜。我又曾經(jīng)在一本書上看到這樣描寫死亡:人的一生有三次死亡,第一次是你停止呼吸的時候,是生物學意義上的死亡。第二次是舉行葬禮的時候,這一刻身份將被這個社會上抹除,這是社會關(guān)系的死亡,第三次是這個世界上最后一個記得你的人死去,這一刻才是真正的死亡。從此以后,不會有人知道你,來過。當然,我們作為唯物主義辨證者,都知道死后最終不過就是化作一抔土,慢慢分解成不同的物質(zhì)分子,不會給這個世界留下半點痕跡。
但至于怎么去面對死亡,作為一個有生命的人卻真的很難用語言就可以輕易表達得了的。中村恒子對待死亡的那種坦然是使我觸動的。她面對死亡,淡然得很,怎么來,怎么去,瀟瀟灑灑的,一句話,死亡就是生命的終結(jié),人一出生,就得面對死亡,可以說人就是向死而生了。不過要盡可能地讓自己的存在獲得更多意義。
對于生死問題,并不過多地去探討,而是著眼于過好眼下的生活,簡簡單單的就挺好!細細一想,生命每一個個體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雖然與浩瀚無垠的宇宙比起來,我們連一顆塵埃都算不上,我們就是生活在浩瀚無垠的茫茫宇宙下的一顆微不足道的微分子,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過著特定時代下屬于我們自己的獨一無二的生活。就是這樣無聊而驕傲地活著,珍惜著。
其實,整本書的都透露出中村恒子這樣一個的人生觀,那就是坦率面對一切,無論是對外部世界,還是對內(nèi)心世界。她認為,從根本上講,人的一生其實是一個人獨自生活。這句話真的太狠了,簡直精準概括了人生的本質(zhì)。說到底,人和自己周圍乃至于整個社會的關(guān)系,其實終究是一個人在面對,誰也替代不了。所以說,他人有他人的人生,自己有自己的人生,界限分明,我們首先要過好自己的人生,不需要追尋別人的腳步。當然,我想,總有那么一些人的陪伴使你心安。也許,我們這一生的意義就是尋找這樣的陪伴,讓自己不至于太孤單,讓我們的生活更加明朗溫暖。
總體而言,這一本心靈雞湯式的的書,在喧囂紛擾的塵世間能時不時給我們心靈的一點撫慰。最后用楊絳先生對青年人的告誡作一個總結(jié):你的問題,在于想得太多,而讀書太少。讓我們多讀書吧!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