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人生邊上

        發(fā)布時間:2017-01-15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走在人生邊上篇一:讀《走在人生邊上的感悟》

        勿忘初心,堅守信仰

        ——讀《走在人生邊上》有感

        斷斷續(xù)續(xù)用了好久,終于把楊絳先生的《走在人生邊上》閱讀完畢,薄薄一本小冊,楊絳先生運用自問自答的方式回答了人生諸多難以參透的問題,關于信仰、關于生死、關于人生歷練、關于功名追逐,讀完這本書,深感楊絳先生學問之厚、境界之高、思考之深,作為一個已經年近104歲的學者回顧自己一生,用自己的所學、所思、所感告訴我們這些年輕人關于人生、關于追求、關于信仰的諸多有意啟示。 高速發(fā)展的社會,日益強化的競爭,充斥著各種物欲與浮華,面對各種利益、誘惑、我們常常因為追逐名利而忘記信仰、常常為了眼前利益而丟掉人生。反觀許多貪官落馬后的懺悔書,年輕貧寒時都有“正心、修身、齊家、治國”的夢想,都曾經為建設祖國而奮斗過,然而在金錢、美色、權力爭奪的時刻,忘記了信仰、迷失了自我,最終走向墮落。 記得小時候自己陪父母去登泰山,當時自己年僅7歲,父母計劃爬到中天門后就做索道上去,省力且便捷,也考慮到自己年幼體力有限?墒亲约簠s堅持認為,既然是來登山,必須要憑借自己的努力爬到山頂,否則也算不得一趟有價值的旅行,何況,有句話不是說嘛,最美的風景在路上,倘若我們選擇索道上山,雖然節(jié)省了時間,卻不能夠欣賞泰山十

        八盤獨特俊秀的風景,更無法領略經過艱辛到達頂峰的成就感與喜悅感,最終父母同意了我的想法,決定徒步登頂,從中天門到玉皇頂的路程,道路蜿蜒綿長,臺階也隨著山勢的增高而愈發(fā)陡峭,父親慢慢牽著我的小手一步一個腳印的向山頂前行,累的時候我們就坐下來吹吹山風、聽聽蟬鳴,一路走來,爛漫的山花在山間綻放,清澈的溪水順著懸崖傾斜,松鼠在樹林中嬉鬧,燕子在樹蔭下呢喃。當我們最終翻過十八盤時到達玉皇頂時,父母都驚異于小小年紀的我居然能堅持下如此漫長的山路,現在回想起來,當年支撐自己的不是體力,而是自己小小年紀就渴望到達成功彼岸堅定的內心吧。長大后,自己也特別喜歡徒步登山,喜歡登山途中領略到的自然風光和美景,更重要的是享受歷經曲折和努力后到達頂峰的成就感,“無限風光在險峰”是我們敢于嘗試、努力拼搏后所領略的風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也只是憑借自己努力和意志攀登到頂峰后才能體味到的豪情?梢娎硐胄拍钪谖覀儯q如燈塔之于夜行的船,為我們指明方向,啟迪我們感悟人生,記得有位哲人曾經說,我們現在做的一切決定我們未來5年或10年的位置,當我們對生活提出要求的時候,生活就會對我們提出反要求,只有我們自己當的起“卓越”二字時,生活才能呈現給我們最想要的姿態(tài)。所以讓我們堅定信仰,做好每個當下,用最佳的狀態(tài)迎接屬于我們更美好的明天。

        走在人生邊上篇二:讀《走到人生邊上》有感

        讀《走到人生邊上》有感

        楊 華 喜歡文學,更喜歡文學界中恬淡獨特的楊絳,一個被大家尊稱為先生的女性,從這個稱謂就知道他在讀者心目中的位置。而我喜歡她是因為他骨子里的恬淡與灑脫。印象深刻的是她翻譯蘭德的《生與死》里面的句子“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愛大自然,其次就是藝術;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边@也算是她獨有的解讀吧!

        這一次,讀完楊絳先生的大作《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感觸良多。此書是楊先生在96歲高齡寫完的,可見她是多么的勤奮。此書雖然不算太厚,才四萬多字,但是凝結著一代學人在人生暮年對真理、對生與死、對命運、對人生價值的追問和思考。

        九十六歲,許多人已經臥病在床而無心學問了,也有許多人,到了另一個世界享福。而這個經歷了幾乎一個世紀的老人,仍然致力于學問,孜孜不倦,筆耕不輟。是什么,讓她如此高壽,又是什么,讓她如此高齡仍可以活得如此充實而豐富,看完此書,似乎,我懂得了什么……

        人,在這個世界上有兩種存在方式,一是肉體的存在,這是可視的一種存在形式,而另外一種是以靈魂的方式存在著。這兩種方式在同一個個體中存在著,相互斗爭又相互統(tǒng)一。斗爭是因為人的本性中有懶、貪、色、賭等七惡,這七惡與人的靈性良心背道而馳,當在現實生活中這兩者相遇,人便會出現各種煩惱,各種矛盾,如果這些得不到解決,甚至會出現心理問題。另一方面,如果人自覺經過生活對肉體進行磨練,從而達到對靈魂的鍛煉,并形成一定的意志去控制自身肉體上的行為,便可從而形成靈肉統(tǒng)一的和諧狀態(tài)。無可否認,這個過程是漫長的,要經歷許多身體和心靈上的煎熬。

        但是,年輕的我們啊,為了我們的人生更有意義,我們不是應該積極接受苦難的磨練,從而使自己的靈魂更高尚,更強大嗎?那么,當我們到了老年也可以想楊絳女士那樣仍然不被肉體打敗,執(zhí)著于靈魂之向往了!

        走在人生邊上篇三:走在人生的邊上定稿

        讀了楊絳先生的新作《走在人生邊上——自問自答》,我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并非作品內容,而在于作者的態(tài)度。

        楊絳,本名楊季康,祖籍江蘇無錫,生于北京。作家、評論家、翻譯家、學者。1932年畢業(yè)于蘇州東吳大學。1935-1938年留學英法,回國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清華大學任教。1949年后,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外國文學研究所工作。主要作品有劇本《稱心如意》《弄假成真》,長篇小說《洗澡》,散文《干校六記》,隨筆集《將飲茶》,譯作《堂吉訶德》《吉爾·布拉斯》《小癩子》《斐多》等。

        這個90多歲的老人,還天天堅持讀書、寫作和思考,著實令人感動。而能把人生的大喜大悲大感悟敘說得那么平和與冷靜,像聊家常一樣,面帶微笑地娓娓道來,實在不能不讓人肅然起敬。讀楊先生的文章,能夠感受到一種文字之外的信息,感受到一種沉潛的定力,任何塵世繁華都無法令其動搖。但是,最難能可貴之處還不在此,最可貴最感人的是楊先生的真誠。無論做人還是作文,她都從不作秀,不自欺,不欺人,實事求是,樸實無華,無偽地面對一切。因此她的文章就具有了震撼力。

        楊先生在她的書中,提出了一個似乎早有定論盡人皆知的問題,天真得像個孩子。這個問題肯定存在于很多人的心中,但是誰都不肯這樣公然地提出來,就是怕別人笑話,怕別人說像孩子一樣無知。可是,不正是一個孩子說出的真話才揭示了皇帝沒穿衣服的真相嗎?楊絳先生正是這樣一個敢于說真話的孩子,一個90多歲的頑童。在

        她功成名就的晚年,大膽地向世人袒露自己的困惑與無知,這是一種怎樣的光明磊落、大智大勇!

        在前言中,楊先生如此寫道:“我正站在人生的邊緣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經活了一輩子,人生一世,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價值。向前看呢,我再往前去,就什么都沒有了嗎?當然,我的軀體火化了,沒有了,我的靈魂呢?靈魂也沒有了嗎?”這一段話點出了她要討論的兩大主題,一是人生的價值,二是靈魂的去向,前者指向生,后者指向死。我們讀下去便知道,其實這兩個問題是密不可分的。

        在討論人生的價值時,楊先生強調人生貫穿靈與肉的斗爭,而人生的價值大致取決于靈對肉的支配。不過,這里的“靈”,并不是靈魂。楊先生說:“我最初認為靈魂當然在靈的一面?墒亲屑毸伎贾螅荏@訝地發(fā)現,靈魂原來在肉的一面。”讀到這句話,我也很驚訝,因為我們常說的靈與肉的斗爭,不就是靈魂與肉體的斗爭嗎?但是,接著我發(fā)現,她把“靈魂”和“靈”這兩個概念區(qū)分開來,是很有道理的。她說的靈魂,指不同于動物生命的人的生命,一個看不見的靈魂附在一個看得見的肉體上,就形成了一條人命,且各自稱為“我”。據我理解,這個意義上的靈魂,相當于每一個人的內在的“自我意識”,它是人的個體生命的核心。在靈與肉的斗爭中,表面上是肉在與靈斗,實質上是附于肉體的靈魂在與靈斗。所以,楊先生說:“靈魂雖然帶上一個‘靈’字,并不靈,只是一條人命罷了。”我們不妨把“靈”字去掉,名之為“魂”,也許更確切。

        關于靈魂的有無及靈與肉的關系,大概是一個從人類誕生的那天起就困惑折磨著人類至今仍然使人困惑并備受折磨的問題。但由于時間太久,爭議太大,所以人們都不愿意再討論它,甚至不愿再想它。因為,討論不會有結果,想也無益,甚至還會招來譏笑和麻煩。就連勤于思索勇于追求的孔老夫子,似乎也不大愿意涉及這一話題。對于長久無果的問題,聰明人往往采取放棄或回避的態(tài)度,也算是一種解脫。但楊先生卻執(zhí)著地要弄清她所不明白的事情,不恥向晚輩請教;即使到了人生的邊上,也還是要回過頭來,向渾渾噩噩的世人發(fā)出振聾發(fā)聵的一問。

        其實,對于靈魂的有無,楊先生已經作出了肯定的回答,并以其一生的實踐,以其誠篤的科學的人

        走在人生邊上

        生態(tài)度和追求真理的大無畏精神為我們樹立了崇高的榜樣。

        不過使楊先生痛心的是:“當今之世,人性中的靈性良心,迷蒙在煙雨云霧間!边@位九十六歲的老人依然心明眼亮,對這個時代偏離神明指引的種種現象看得一清二楚:上帝已不在其位,財神爺當道,人世間只成了爭權奪利、爭名奪位的戰(zhàn)場,窮人、富人有各自操不完的心,都陷在苦惱之中??在這個物欲橫流的人世間,好人更苦:“你想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你大度退讓,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你要保護自己,就不得不時刻防御;你要不與人爭,就得與世無求,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備斗爭;你要和別人和平共處,就先得和他們周旋,還得準備隨處吃虧??”不難看出,楊先生說的

        是她的切身感受。她不禁發(fā)出悲嘆:“曾為靈性良心奮斗的人,看到自己的無能為力而灰心絕望,覺得人生只是一場無可奈何的空虛!

        況且我們還看到,命運慣愛捉弄人,小人安享富貴尊榮,不學無術可以欺世盜名,有品德的人一生困頓不遇,這類事例數不勝數!霸旎旱暮鞣菫,造成了一個不合理的人世!边@就使人對上天的神明產生了懷疑。然而,楊先生不贊成懷疑和絕望,她說:“我們可以迷惑不解,但是可以設想其中或有緣故。因為上天的神明,豈是人人都能理解的呢!边M而設問:“讓我們生存的這么一個小小的地球,能是世人的歸宿處嗎?又安知這個不合理的人間,正是神明的大自然故意安排的呢?”如果我沒有理解錯的話,楊先生的潛臺詞是:這個人世間可能只是一個過渡,神明給人安排的真正歸宿處可能在別處。在哪里呢?她沒有說,但我們可設想的只能是類似佛教的凈土、基督教的天國那樣的所在了。

        這一點推測,可由楊先生關于靈魂不滅的論述證明。她指出:人需要鍛煉,而受鍛煉的是靈魂,肉體不過是中介,鍛煉的成績只留在靈魂上;靈魂接受或不接受鍛煉,就有不同程度的成績或罪孽;人死之后,肉體沒有了,但靈魂仍在,鍛煉或不鍛煉的結果也就仍在。她的結論是:“所以,只有相信靈魂不滅,才能對人生有合理的價值觀,相信靈魂不滅,得是有信仰的人。有了信仰,人生才有價值!

        楊先生的誠實和認真,著實令人感動。但不止于此,她還是敏銳和勇敢的,她的敏銳和勇敢令人敬佩。由于中國二千多年傳統(tǒng)文化的實用品格,加上幾十年的唯物論宣傳和教育,人們對于看不見、

        摸不著的東西往往不肯相信,甚至毫不關心。楊先生問得好:“‘真、善、美’看得見嗎?摸得著嗎?看不見、摸不著的,不是只能心里明白嗎?信念是看不見的,只能領悟。”我們的問題正在于太“唯物”了,只承認物質現實,不相信精神價值,于是把信仰視為迷信。她所求教的那些“聰明的年輕人”都是“先進知識分子”,大抵比她小一輩,其實也都是老年人了,但浸染于中國的實用文化傳統(tǒng)和主流意識形態(tài),對精神事物都抱著不思、不信乃至不屑的態(tài)度。楊先生尖銳地指出:“什么都不信,就保證不迷嗎?”“他們的‘不信不迷’使我很困惑。他們不是幾個人。他們來自社會各界:科學界、史學界、文學界等,而他們的見解卻這么一致、這么堅定,顯然是代表這一時代的社會風尚,都重物質而懷疑看不見、摸不著的‘形而上’境界。他們下一代的年輕人,是更加偏離‘形而上’境界,也更偏重金錢和物質享受的!狈彩菍ξ覀儠r代的狀況有深刻憂慮和思考的人都知道,楊先生的這番話多么切中時弊,不啻是醒世良言。這個時代有種種問題,最大的問題正是信仰的缺失。

        楊先生討論哲學,只和自己討論。她的討論與學術無關,甚至與她暫時棲身的這個熱鬧世界也無關。她討論的是人生最根本的問題,同時是她自己面臨的最緊迫的問題。她是在為一件最重大的事情做準備。走到人生邊上,她要想明白留在身后的是什么,前面等著她的又是什么。她的心態(tài)和文字依然平和,平和中卻有一種令人欽佩的勇敢和敏銳。她如此誠實,以至于經常得不出確定的結論,卻得到了可靠的真理。這位可敬可愛的老人,我分明看見她在細心地為她的靈魂清

        相關熱詞搜索:走在 邊上 人生 走在人生邊上免費閱讀 走在人生邊上讀后感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uancaijixie.com
        91啦在线播放,特级一级全黄毛片免费,国产中文一区,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