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遠人”教育學意義解讀
發(fā)布時間:2019-08-09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摘要:《中庸》第十三章言“道不遠人”。這句話可以理解為實行道的原則要在重視人性的基礎上,以忠恕為本,勤勉努力,做到言行一致,教育亦如此。要從理解人性、重視人性出發(fā),強調人性的“真”與“合乎自然”,提倡教育以忠恕為基礎,來重視人性的價值,在理解人性、體會人性基礎上,用心做到言行一致。
關鍵詞:教育;人性;忠。谎孕幸恢
《中庸》第十三章言“道不遠人”[1]23。這句話可以理解為在重視人性的基礎上,以忠恕為本,勤勉努力,做到言行一致。教育宜從理解人性、重視人性出發(fā),強調人性的“真”與“合乎自然”。本文提倡以忠恕為基礎的教育,以此來重視人性的價值,在理解人性、體會人性基礎上,達成教育者同被教育者相互用心的言行一致。
一、理解人性,重視人的價值
“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1]23:人所制定的道,如規(guī)則、制度、法律等不能高高在上、脫離現(xiàn)實,必須重視人的價值。教育則應首先重視人的價值,喚起人性的認知。
。ㄒ唬┲匾暼说膬r值在于“真”
重視人的價值,以人為本在于一個“真”,“真”是“真切、”“真實”、“真情實感”中的“真”。《莊子》說:“真者,精誠之志也,[2]‘受于天’而‘動人’!薄墩f文解字》云:“真,仙人變形而登天也!保3]384二者都是說“真”有超塵脫俗的意思。人只有“見素抱樸,少私寡欲”,[4]常自然,“以自然之眼觀物,自然之舍言情”,才可以真正保持真的本義。[5]
古有“玄鳥墜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6]“玄鳥孕卵,女修吞之,生子大業(yè)”;“尚玄酒”;“尊玄酒”等,這里“玄鳥”和“玄酒”重在“玄”字,“幽遠也。黑而有赤色者為玄,象幽而入覆之也”[3]159,言指事物之本、事物之質!靶B”和“玄酒”隱含的這一幽遠的意境就是“玄德”,即“道生之,德畜之,物行之,器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爵,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蓋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7]“玄德”要“常自然”、“任運天然”,自然和天然就是真實無妄,亦蘊含有求真之理。
重視人之價值,培養(yǎng)人之自然首先要理解大自然之變化。大自然有春、夏、秋、冬四季之變化,有晝、夜更替之變化。“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時從經、萬姓允誠”,人之自然宜尊重和感悟自然的孕育、成長、成熟、收獲的過程。人之自然其次要崇尚大自然之簡樸。大自然不會因四季的各有特色或是人們的喜愛而偏重或延長哪一季節(jié),仍然保持著它最樸質的本原,年復一年,自然更替。人之自然宜崇尚和理解自然的樸質、真實的本來狀態(tài)。人之自然再次要由自然之道過度到為人之道。大自然是保持其原本物種多樣性;人之自然也是保持個體本性,體現(xiàn)人與人之不同,不浮夸、不跟風,簡樸而自在。人之自然,任運自然之聲是“玄德”,具有歷史性和歷時性,可以永存。這是一種自然散發(fā)的調和之氣,有同、有異,各不相同,卻又有相同之處。我想這個“玄德”和古人“制禮作樂”,即自然散發(fā)的調和與人類有節(jié)度的約束和和同異曲同工。這也是為何古人言“大樂與天地同和,大禮與天地同節(jié)!保8]講究的就是這種具備了玄德之質的和諧。
。ㄈ┲匾暼说膬r值要“情景交融”
重視人的價值,還要考慮一個人的倫理道德問題,或是“情景交融”的問題!罢媲閷嵏小北仨毧紤]到所處的客觀環(huán)境或者外部影響等因素,不能為了“真”而“真”,而應該在研究或者言談中間力求“真”,就如古代文、質之別(文勝質則史,質勝文則野),也如同雅思貝爾斯所言“以價值為取向(value-oriented)”還是“以實施為取向(fact-oriented)”的區(qū)別!肮示右匀酥稳,改而止!蹦軌蜃龅街匾暼说膬r值,就如同我們看到美景會言“如畫美景”,看到漂亮的畫作則會形容“委實逼真”一樣。不論是規(guī)章、制度,還是法律、法規(guī),在考慮到真實的同時,也需要考慮到合適不合適的問題,把握住“如畫”與“逼真”的度則是關鍵所在。
二、重視人的價值,以忠恕為本
“忠恕違道不遠,施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9]重視人的價值需要考慮到忠、恕兩個方面。1903年王國維在《論教育之宗旨》一文把人之能力分為“身體之能力”與“精神之能力”,而精神包括“知力”、“感情”及“意志”,對應的有“真”、“善”、“美”的理想。完全之人具有三種精神之理想,教育要培養(yǎng)的就是這樣的人。對自己、對他人、和對社會都是一樣,都需要以忠、恕為基礎。
人因稟賦各異,自然有所擅長與缺失,對待周圍所處事物也采取不同態(tài)度與方法。我們所擅長之物,乃是自然之稟賦,值得珍惜;我們所缺失之物,同樣也是自然之稟賦,同樣值得珍惜。“知足常樂”,知不足也應“常樂”的。大自然所賦予我們,完美也好,缺失也好,都需珍惜,再珍惜。珍惜的過程即是完善、融合的過程。在這點上“天人合一”許是讀書人追求的最高境界吧。
處事需要真誠與容忍,季羨林先生的二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說的也是這個意思。[10]我們講真誠相待,謙虛忍讓,其實是從讀書到處事言行的具體實施!胺蜃又溃宜《岩!薄胺蜃印痹凇拔摹薄ⅰ靶小、“忠”、“信”中貫徹的就是這個道。這個貫徹體現(xiàn)的就是思想與行動的統(tǒng)一。若只講求思想,天天琢磨、沉思,是不可取的;若只講求行動,則可能魯莽、笨拙,也是不可取得。讀書和處事都能做到“不偏”、“不倚”才算真正的讀書和處事吧。我想“歷史之溫情與敬意”[11]首先也是從這個不偏不倚開始的吧。
自我會面臨來自不同方面的壓力與挑戰(zhàn),有主動的,也有被動的。主動的來源于自身施加,唯有靠自身不斷努力方能解決;被動的可能是天災/人禍,唯有自我/他人疏解與盡量泰然處之方能解決。讀書則會面臨不同的觀點和態(tài)度,好的書可以受用一生,如古代經學時代典籍。但是對讀書來言,難免會覽書,覽到一些雜書、亂書,意志力堅定者則會分門比較、分析;意志力薄弱者則很可能誤入他途。我想也許唯有被中國文化洪流所澆概和浸潤者方能避免此類偶爾的偏差吧。
三、忠恕為本,勤勉努力
“庸德之行,庸言之謹,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盡。言顧行,行顧言”[1]23:言行一致需以勤奮為基礎,而勤奮在于用心。
正如王國維在《人間詞話》所言的治學三境界:“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说诙骋。‘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保12]我想這個治學三境界的最根本在于用心。近日,看到一句話,原文是:“Good artists copy, great artists steal”,關于說這句話的作者,目前還是有爭議的,有的人說是T. S .Eliot, 有的人說是Picasso,且不管原作者是誰,真正讓這句話更加有名的是喬布斯,一位IT屆的領軍人物。于是,數(shù)萬人膜拜,翻譯者努力翻譯這句話的原味。但是在眾多翻譯中,只有一位默默無聞的生產者的翻譯,引起了大家推崇——“能工描其形,巧將攝其魂”。我推想這其中根本的原因是:翻譯者們只是沉醉于翻譯的事情,沒有用心體會生活。當一位普通的生產者說出這句話時,許多翻譯者自愧不如,因為這位生產者把生活的真諦翻譯得惟妙惟肖。這種惟妙惟肖的基礎便是用心得來的。用心才能做到,言行一致,是在了解“本”與“末”關系的基礎上的言行一致。
本文提倡以忠恕為基礎的教育,以此來重視人性的價值,在理解人性、體會人性基礎上,以忠恕為本,達成教育者同被教育者相互用心地言行一致。
[參考文獻]
。1]朱熹.四書章句集注[M]. 北京:中華書局,2010.
。2][戰(zhàn)國]莊周.莊子[M].紀琴,校注.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7:370.
[3][漢]許慎.說文解字[K].經韻樓藏版.[清]段玉裁,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4][春秋]老聃.老子[M].張兆裕,編注.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46.
。5]蔣永青.境界之“真”:王國維境界說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28.
[6][漢]司馬遷.史記[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09:12.
。7][清]黃元吉.道德經注釋[M].蔣門馬,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12:213.
。8]王文錦.禮記譯解[M].北京:中華書局,2001:532.
[9]王國軒,譯注.大學·中庸[M].北京:中華書局,2006:73.
。10]季羨林.讀書與做人[M].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11:252.
[11]錢穆.國史大綱[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34.
。12]王國維.人間詞話[M].徐調孚,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9:16.
。ㄗ髡邌挝唬褐心洗髮W 高等教育研究所,湖南 長沙 410083)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