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澤諭吉對日本近代高等教育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19-08-11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摘 要】 文章基于《福澤諭吉自傳》對其生平進行解讀,主要運用文獻研究法和歷史研究法,分析了福澤諭吉啟蒙思想的演變過程,發(fā)現(xiàn)其重實學、倡獨立、辦義塾等教育理念和舉措在推進日本私立大學的發(fā)展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同時,也助長了日本近代高等教育的軍國主義之風。最后,文章就該研究對于我國高等教育改革新階段的啟示意義進行了簡要闡述。
【關鍵詞】 福澤諭吉自傳;日本;獨立;高等教育;影響
《福澤諭吉自傳》的文筆通暢、明確,敘事運用自如,表現(xiàn)感情薄厚的用詞豐富、恰當,表現(xiàn)手法富于幽默,字里行間洋溢著不桀之氣。初閱此書,令本人疑惑的是這書中風趣幽默的言詞,究竟是由于福澤的健談,還是由于行文的巧妙。經(jīng)過查閱相關資料,一切真相大白,福澤諭吉作為以口語寫文章的一位作者,確實有著非凡的才能,常人難以望其項背。[1]讀完此書就會發(fā)現(xiàn),福澤諭吉思想之獨立、治學之嚴謹、學識之淵博、氣節(jié)之崇高都讓人心折首肯。
作為日本近代教育界的現(xiàn)象級人物,福澤諭吉的諸多教育舉措和思想都對日本近代高等教育的發(fā)展影響深遠。目前對于福澤諭吉及其啟蒙思想的研究都太籠統(tǒng),針對其對日本近代高等教育影響的研究鳳毛麟角。日本能成為近代稱霸亞洲乃至世界的強國,其迅速發(fā)展和日趨完善的高等教育體系功不可沒!八街梢怨ビ!痹谖覈叩冉逃l(fā)展“雙一流”建設的歷史新階段,這方面的研究就極具現(xiàn)實意義。
一、福澤諭吉生平概述
福澤諭吉1825年1月1生于日本大阪。其父福澤百助在大阪擔任會計,酷愛漢學。1836年6月18日,福澤百助去世。母子六人舉家返回藩地中津,福澤十四五歲起開始學習漢學,大多受教于白石常人,精通經(jīng)史,尤熟《左傳》。[2]1854年二月,為兄三之助所勸,有志于蘭學,始學基礎荷蘭語。[3]由于其才智過人,學業(yè)有成,遂遭人嫉妒,被設計離開長崎。后再次受其兄所勸,拜于方洪庵門下。
翌年年中,福澤因病返回中津,八月去大阪,入緒方學塾走讀。[4]然再度游學的念頭難以放下,得母親同意,十一月去大阪,為緒方的寄宿生。啟程前賣掉了家中藏書并還清債務。在緒方學塾就讀時,主要讀一些生理學、醫(yī)學、物理學、化學等原著,也有機會接觸法拉第的電學學說。由于學業(yè)超群,半年便被提拔為塾長。1858年10月下旬在筑地鐵炮洲奧平家官邸的一個小院內(nèi)開設蘭學塾。[5]次年,出游橫濱,決心學習英語,求師不得,只好自學。[6]萬延元年,以軍艦奉行木村攝津守的名義搭“咸臨丸”至美國。[7]17歲結婚,后游學印度、法國、英國、荷蘭、德國等多個國家,接觸先進文明各國的實際情況,調(diào)查各國的文明制度。[8]30歲時其專門研究英文讀法。[9]同年六月,其師緒方洪庵去世,福澤送葬。[10]慶應元年,于翻譯局供職。[11]34歲時再度訪美。次年,遷至新錢座,以當時之年號命名學校,稱慶應義塾,同時創(chuàng)立學費制度。
1871年三月,將慶應義塾遷至三田,家也同時遷居。[12] 1873年開設慶應義塾醫(yī)學所,同年在大阪設立慶應義塾分校。乙亥年七月,慶應義塾大阪分校遷至德島。[13]后幾年,福澤諭吉相繼出版了《民間經(jīng)濟錄》、《時事小言》等多部著作。
己丑年開始籌備設立慶應義塾大學部,著手募集資金,次年一月二十七日成立慶應義塾大學部。1893年慶應義塾內(nèi)舉行福澤銅像揭幕,翌年擬設立“蘭花堂”,以傳洋學先輩之功績。丁酉年八月,著手募集慶應義塾基金,戊戌年五月十一日,《福澤諭吉自傳》脫稿。庚子年五月九日,因著述、翻譯和教育有功,皇室賜給將近五萬元,福澤全數(shù)捐入慶應基金。辛丑年一月二十五日,因腦溢血逝世,享年66歲。
二、福澤諭吉啟蒙思想的演變
1、福澤諭吉啟蒙思想演變的三個時期及代表著作
福澤諭吉一生著述達六十種之多,這些著作基本上反映了他整個思想發(fā)展和全部活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期:初期(1862-1869),福澤諭吉撰寫了《唐人往來》、《西洋事情》等著作,主要介紹西方情況,輸入資本主義文明。該時期是福澤諭吉啟蒙思想的準備時期。中期(1870-1881),他創(chuàng)作了《勸學篇》、《文明論概略》、《丁丑公論》、《民情一新》和《時事小言》等作品,系統(tǒng)論述了他的啟蒙思想和文明理論,發(fā)出了“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的呼聲。[14]進而要求人民:“專心致力于接近人生日用的實學”,學習科學文化,追求“真理”。受盧梭社會契約論的影響,福澤諭吉提出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政府是受人民委托,代表人民處理公共事務的觀點。他認為,獨立就是沒有依賴他人的心理,能夠自己支配自己,包括由自己明辨事理,處理事情,不依賴他人的智慧和錢財,建立一種獨立的生活。教育的價值就在于培養(yǎng)國民的獨立精神,而個人精神的獨立是國家獨立的基礎。
后期(1882-1901),從《帝室論》、《尊王論》到《新女大學》為止,是他的政治思想轉趨保守的時期。在上述三個時期中,最能代表福澤諭吉思想特點的是中期的啟蒙思想和文明理論著作。其中《勸學篇》和《文明論概略》成為了福澤最具代表性的兩篇著作。后期的《福翁百話》集中體現(xiàn)了福澤的世界觀,也是一部較有代表性的作品。[15]
2、福澤諭吉啟蒙思想中的主要教育理念
。1)智德并舉,智育為先。福澤諭吉把文明歸結為智德的進步,認為智慧和道德兩方面都很重要。在回答對日本近代化而言如何確定智德重要性的先后順序時,福澤明確提出:“智慧優(yōu)先”,他認為日本人在道德發(fā)展上固然不足,但并非燃眉之急。德不能用有形的事情來教授,學到學不到主要在于學習者內(nèi)心努力程度如何,而且結果也不可檢驗。智育就不一樣了,它可以通過有形的東西來進行學習,而且可以檢驗其結果如何。福澤不贊成將德育作為教育的中心,強調(diào)道德品質的提高主要在于個人修養(yǎng),單純依賴人為的教誨是無能為力的。
。2)重實學,倡獨立。福澤諭吉指出;“所謂學問,并不限于能識字,能讀難懂的古文,能詠和歌做詩等不切實際的學問”,而應更加“專心致力于接近世間一般日用的實際學問”,[16]這些學問包括寫信、記賬、打算盤、地理、商法、物理、歷史、經(jīng)濟、社交、外語等等。他提倡以“實學”作為文化啟蒙的一項內(nèi)容,重視科學教育,打破了封建倫理道德的禁錮。在教育上,福澤著重于自然原則,而以數(shù)理兩方面為其根本。[17]福澤強調(diào)只有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特別是學習與日常生活相聯(lián)系的實學,以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才能取得個人的獨立。只有全體國民普遍接受教育,得到了全面和諧的發(fā)展,取得了獨立人格,才能推動國家和民族的獨立和自由。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