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杜甫的感悟
發(fā)布時間:2017-01-16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對杜甫的感悟篇一:感悟杜甫
感悟杜甫
是夜,月如琉璃,恍惚之間我看到一個身影。走近,原來是你。那一刻,我聽見了如激流奔涌般澎湃的聲音,細細品味,卻原來,是你的熱血在沸騰。
江面那么平靜,而你的心卻那樣焦慮。奈何你“憂端齊終南,洞洞不可掇”,終究你不是李白,怎樣讓你如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般豁達。
“飄飄何所以,天地一沙鷗”,流離的人兒那么小,可是你的心,卻那么大,大到要“大庇天十寒士”。還有誰的胸懷之大可以與你相比?還有誰的苦難之果比你食得還多?我想這世間恐怕再也找不出第二個了!你痛苦地用自己的評議描繪人民的凄慘歷史,用血淚來記敘了一個個真實的畫面。曾有多少次你想要一展抱負,可惜命運給你開了一個又一個的玩笑,你在這場磨難中也倍受煎熬。
回想起你的點點滴滴,我的心也仿佛被小蟲子一點一點的吞噬掉,你的苦,我心里明白,杜甫,你無愧于詩圣之名!
想著想著,竟有一絲濕意在眼角蔓延,不忍擾你,我便轉(zhuǎn)身,悄然離去??
對杜甫的感悟篇二:讀杜甫傳有感
大時代里“小人物”的無奈——讀
《杜甫傳》有感
提要:杜甫是中國詩歌史上熠熠閃爍的明星,他是我們耳熟能詳?shù)拇笕宋,他的憂國憂民精神更是為后世稱道。而在大時代里他曾是小人物,甚至于,名字也不起眼。他有報國壯志,卻難以施展;他心系黎民,卻遭受誤解;他曾有過官職,卻生活困頓。他在拼搏事業(yè)的路上有許多無奈。這些無奈源自于什么呢?
關(guān)鍵詞:社會大動蕩 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昏庸 潛規(guī)則 強烈愛國心 為仕失誤 無奈
杜甫(712—770),字子美,又稱杜少陵、杜工部。生活在大唐王朝由盛轉(zhuǎn)衰的轉(zhuǎn)折時期,歷經(jīng)玄宗、肅宗、代宗三朝。他的詩歌,形象真實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后的社會現(xiàn)狀,被后世稱為“詩史”,杜甫也因此被稱為“詩圣”。他有“致君堯舜上”的遠大抱負,卻始終沒得到重用,一生飽經(jīng)憂患。他的一生是一個悲劇,在拼搏事業(yè)的過程里,因為當時的封建統(tǒng)治階級只把詩人看成清客和幫閑,看成它的點綴,從不能容忍他充當人民的喉舌,誰的詩歌里有人民的聲音,誰的生活便會受到凍餒的威脅,杜甫的悲劇也就無從避免。他的無奈已經(jīng)超越了無奈的定義,成為普通人難以體會之重。究其事業(yè)無奈感的
緣由,可能有:
1、大時代的大動蕩和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潛規(guī)則
杜甫20歲后的生活可大致分為4個時期:南北壯游(玄宗開元十九年至天寶四載731--745);困居長安(天寶五載至十四載746--755);為官流亡(肅宗至德元載至乾元二年756--759);漂泊西南(肅宗上元元年至代宗大歷五年760--770)。
在這4個時期里,從天寶十四載年安史之亂爆發(fā)后,整個唐朝陷入一片混亂,戰(zhàn)爭不斷,政權(quán)不穩(wěn),民生凋敝。即使8年后安史之亂被平定,唐王朝也是虛有其表,藩鎮(zhèn)割據(jù),外族侵犯頻繁,局部地區(qū)(尤其西南)兵變實屬常事。社會的大動蕩使得統(tǒng)治階級已經(jīng)無暇顧及治國人才的篩選,而是更看重可以迅速平定戰(zhàn)亂的武將。這一點可以從757年唐肅宗感動著杜甫的報國熱忱,任命杜甫為左拾遺,而看似相當重要的職務(wù)卻由“從八品”官員擔任,看出皇帝并不是需要什么真正的諫臣,而是把他當做身邊的點綴。而當時杜甫也只是一個名氣不大的詩人,生活條件的惡劣,年齡的增長使他疾病纏身,形容枯槁。就第一印象來說,他不可能是必需的人才。而且杜甫在這之前有很多寫實詩歌是針砭時弊的,如:《兵車行》《麗人行》等,是官僚階層難于容忍的,統(tǒng)治階級不會讓一個會或可能制造對他負面影響的人身居要職。
如果時代沒有開始安史之亂,杜甫的前途會不會更有希望呢?答案是:也不會!唐玄宗從開元之治晚期開始沉湎女色,荒于政事,政權(quán)由奸相李林甫、楊國忠把持長達十九年之久,而李林甫最疾恨文人,怕他們?nèi)我馀u朝政對自己構(gòu)成威脅,于是策劃了無一人及第的科考,還對玄宗謊稱“野無遺賢”。而這次考試35歲的杜甫也參加了,他把這次考試看成他唯一的出路并且以為一定能成功,不料是這樣的結(jié)果。落榜的同時,杜甫的父親可能在奉天縣令的任上不久就去世,他的家境從此無法給他帶來任何物質(zhì)上的支持和任何有利前途的人脈關(guān)系。在家道沒有完全衰微時,他的壯年有十年漫游,而他漫游途中所結(jié)識的朋友多是游獵玩樂的朋友,并沒有什么實際上能援引他去做一番事業(yè)的人物。即使這個時期結(jié)識的李白,李邕,高適等名人,對杜甫的前途也并沒有起
多大作用。杜甫所推崇的耿介人士張九齡,嚴挺之都被李林甫排擠,離京不久便逝去;李白,賀知章等也上疏請度為道士,歸還鄉(xiāng)里;李邕在任上被李林甫勢力暗殺;左丞相李適之貶為宜春太守后也被迫自殺;而后來與杜甫關(guān)系密切的房琯也貶為宜春太守。可見當時的唐王朝統(tǒng)治階級何其腐敗黑暗。杜甫的為官經(jīng)歷有三次。755年,長安,也許是上承左丞相韋見素的詩起作用,44歲的杜甫,被任為河西縣尉。但當時的縣尉是為惡的官職,他已然辭卻改就右衛(wèi)率府胄曹參軍,任務(wù)是看守兵甲器仗,管理門禁鑰匙,職位正八品下。為此他寫了詩《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但沒工作多久,安祿山打到洛陽,長安淪陷,國難官不成。757年,鳳翔,46歲的他被唐肅宗任為左拾遺,職務(wù)是供奉皇帝,進諫言,舉
賢薦良,職位從八品上。但僅工作三個多月,肅宗不喜歡他,被放還回家。764年,成都,53歲的杜甫受嚴武的舉薦任為節(jié)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職位從六品上,但因幕府幕僚間相互傾軋的狀態(tài)使杜甫心力交瘁,次年正月便辭職卸任。從他的事業(yè)軌跡看,杜甫沒有大起,也不存在大落,甚至談不上是一條事業(yè)線。
任何時代都有潛規(guī)則。楊玉環(huán)受寵,全家得勢;李林甫掌權(quán),異己得誅,在這樣動亂的時代,這樣腐壞的統(tǒng)治階級,這樣無情的潛規(guī)則下,杜甫沒有好的地位,沒有優(yōu)的背景,沒有多的錢財,沒有厲害的人脈,沒有驚人的治國之才,上級不討喜,同級不討好,想要有所作為實屬難事。史料記載,在天寶十載,玄宗舉行三個盛典祭祀“玄元皇帝”老子、太廟和天地。杜甫寫出三篇辭氣壯偉的“大禮賦”進獻,得到玄宗賞識,命宰相考試他的文章,他則等待分配,但沒有下文。之后他不斷寫詩投贈權(quán)貴,希望得到舉薦,但都沒有結(jié)果?梢姸鸥η巴镜臒o奈,外在的壓迫和排擠是占很大比重的。
2、奉儒守官的追求和厚重的社會責任感
杜甫的家世與出身是有亮點的。他是晉代名將杜預(yù)(222—284)的第十三代孫。杜預(yù)的少子杜耽任晉涼州刺史,杜耽孫杜遜在東晉任魏興太守,杜遜子杜乾光的玄孫杜叔毗任北周硤刺史,杜叔毗子杜杜魚石在隋任獲嘉縣令,杜魚石子杜依藝任鞏縣令,杜依藝子杜審言任
膳部員外郎,杜審言子杜閑(就是杜甫的父親)任奉天縣令?梢姡鸥Τ錾碛谟杏凭脗鹘y(tǒng)的官僚家庭,自小耳濡目染的是忠君報國的儒家思想,而他也極其推崇他的祖先杜預(yù)和祖父杜審言,希望可以延續(xù)先人的事業(yè)和文才,重興家庭聲勢。在《進週賦表》里“奉儒守官,未墜素業(yè)”可見杜甫的人生理想和事業(yè)追求。他中年時期積極謀取官職,不惜向任何一個當權(quán)者尋求援引,結(jié)果總是讓人抑郁。一直堅持自己的夢想和追求是值得敬佩的,但沒有結(jié)果的追求是不夠明智的,是在自我施壓,自我禁錮,是很無奈的。
杜甫的事業(yè)追求心是超出他能量之外的負擔,除此之外,他的精神自我禁錮還在于他有著厚重的社會責任感。他的出身使他在當時享有很多特權(quán),但他一生多是在貧困中度過。他的強烈愛國心讓他即使窮,也要獨善其身,還要兼濟天下;即使沒有物質(zhì)的救助,也要用詩為苦難人民申訴。他為逃役的老翁一家寫《石壕吏》;為不足年齡被迫征兵的孩童作《新安吏》,自己草堂漏雨他想的是天下仕子的處境;自己有溫飽問題卻為孤居無食的老婦寫解圍信;為新婚后作死別的夫婦吟《新婚別》……他無時無刻不關(guān)心天下蒼生,他沒有學(xué)李白的放任瀟灑,他沒有學(xué)陶淵明的遺世獨立,他追隨著屈原式的堅守,卻比屈原更堅韌。當社會處于病態(tài),當人民處于水深火熱,自己想極力援救卻無計可施,他的無奈會有多重?!
3、為仕期間的失誤
對杜甫的感悟篇三:杜甫傳讀后感
從詩人到圣人
—讀《杜甫》傳有感衛(wèi)俊 看完馮志先生寫的《杜甫傳》后,我才漸漸看到一個不一樣的杜甫一個有著自己的思想自己的靈魂的的真正的杜甫
或許,杜甫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他也打著自己的算盤,想著自己的利益,長安十年里,盡管他真真切切地羨慕李白的瀟灑生活,但是杜甫依舊不肯放棄謀取一官半職的想法;盡管杜甫明白官場的黑暗,甚至親身經(jīng)歷過中書令李林甫的陰謀,但在所進之賦中仍舊無比夸贊那些勢利的權(quán)貴們。對于汝陽王李琎和駙馬鄭潛,杜甫一方面在贈給他們的詩中說他們對待自己“招要恩屢至,崇重力難難”,私下里卻說自己“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吹竭@,我不禁覺得“虛偽” 、“趨炎附勢”這些詞用在此時的杜甫身上也毫不為過,杜甫似乎與小人也差不了多少了。
但是,杜甫終究是杜甫!抖鸥鳌废蛭覀兛坍嬃诉@樣一個后來的杜甫,接近晚年的他在孤苦伶仃,窮困潦倒,甚至自己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的情況下,仍想著“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仍為“肥男有母送,瘦男獨伶俜”而哀嘆“天地終無情”,仍為“積木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而 “塌然摧肺肝”。一個自身難保、未老先衰的人卻無時無刻不在為百姓著想,無時無刻不在為百姓擔憂。這時杜甫已完全融入百姓之中,他已將自己的生命與百姓緊緊相連,這一刻的杜甫,絕不再是虛偽的渴望謀求一官半職的杜甫,也不再是盲目侍奉皇帝、安于享樂的杜甫,這一刻的杜甫,才是我們一直敬仰的偉大
的詩圣杜甫!
從平凡甚至庸俗的普通詩人到偉大的圣人,杜甫完成了一次巨大的轉(zhuǎn)變,而在這轉(zhuǎn)變之后,究竟是什么導(dǎo)致的呢?
或許有人會毫不猶豫回答說是經(jīng)歷,是杜甫一生遭遇的無數(shù)的坎坷和磨難。對,這個回答自然是正確的。十年長安的仕途之路讓杜甫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官場黑暗,四處流浪的痛苦經(jīng)歷讓杜甫深深體會到人民正處于水深火熱之中。但是僅僅靠此就能造就我們的一代詩圣?試問 ,難道像杜甫這樣仕途不順的人很少? 難道像杜甫這樣被迫流亡的人很少?難道像杜甫這樣目睹人民處于水生火熱中的人很少?但是,詩圣又有幾個?不也僅僅只有杜甫一個。經(jīng)歷固然會對杜甫的轉(zhuǎn)變起一定作用,但是我想,最關(guān)鍵的因素并不是他的經(jīng)歷,而是他自身,而是一顆他一直深深埋在自己內(nèi)心的種子,一顆叫做“同情百姓”的種子!
假如杜甫沒有在內(nèi)心埋下這顆“關(guān)心百姓”的種子,那么無論他經(jīng)歷多么多的人生坎坷,目睹多么多的百姓不幸,也只會變得更加麻木,對自己的人生更加麻木,對百姓的遭遇更加麻木。但是從剛來到長安開始,杜甫除了與別人一樣驚嘆長安耀眼的事物外,還比別人多一樣?xùn)|西,那便是對百姓痛苦的同情,也就是那顆種子。以后的日子里,無論是當官,或是流浪、逃命,杜甫始終帶著這顆同情百姓的種子,盡管有時虛偽,盡管有時趨炎附勢,盡管有時自身難保,但那顆種子卻一直在他的心中,并悄悄地生根、發(fā)芽、生長。而杜甫的自身經(jīng)歷,無論是因被統(tǒng)治者擱置而壯志難酬,還是因四處流亡而目睹百
姓的種種痛苦,全都成為那顆種子的養(yǎng)料。最終,幾十年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讓那顆種子變成了參天大樹,而杜甫,也成為了為百姓的災(zāi)難而憂,為百姓的疾苦而吟的詩圣!
從平凡甚至虛偽的人到最后讓人敬仰的圣,看似天大的轉(zhuǎn)變,或許,從杜甫在心中埋下“同情百姓”的那顆種子起,便已成為一個必然!
相關(guān)熱詞搜索:杜甫 感悟 讀杜甫八陣圖感悟 登樓 杜甫感悟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