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溝通的橋梁【圖書出版,架起溝通的橋】

        發(fā)布時間:2020-02-17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編者按:2005年10月19日,世界上最大的圖書博覽會――法蘭克福書展,在德國中部的這個位于美麗的萊茵河畔的經(jīng)濟中心城市拉開了序幕。   法蘭克福擁有“德國最大的書柜”――德意志圖書館,德國法令規(guī)定1945年以后出版的德語印刷物都有義務提交它保存。大約500個出版公司集中此地,稱得上是世界圖書業(yè)的中心。每年世界最大、最有名的書展在法蘭克福舉行,吸引了大約800萬參展商以及25萬參觀者。
          為什么出版商都對法蘭克福書展趨之若鶩,為何一個國家傳播自己文化一定要讓圖書走出去?剛剛離我們而去的著名記者愛潑斯坦曾說過,報紙和網(wǎng)絡是手槍、機關(guān)槍,而圖書是高射炮,如果有沒來過中國的外國朋友說起對中國的印象,他們會說,我曾經(jīng)看過這樣一本關(guān)于中國的書,里面是如何說的?或者會說,他看過一部什么樣的關(guān)于中國的電影,但即使是電影那也基本都是先有小說,后改編的。圖書出版在對外傳播與溝通中是如此的重要。
          2004年改版之初,《對外大傳播》“總編手記”欄目中,我們刊登了題為《外文圖書出版向?qū)ο髧翱堪丁薄芬晃暮螅鸵恢弊粉、關(guān)注著外宣領(lǐng)域“書刊本土化”的進程,并據(jù)此做出了“圖書向?qū)ο髧堪丁、“《今日中國》阿文版在埃及落地”等一系列專題。我們力圖通過種種探討,一步步向中國書刊出版的神經(jīng)末梢靠近,去幫助大家一起感受圖書出版國際市場的脈搏……
          ――編者
          
          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三局副局長吳偉的辦公桌上,有三本書特別打眼:一本是綠色封皮、中英文對照的《2005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一本是剛一翻開就能感受到現(xiàn)代中國與歷史中國交相輝映的畫冊《中國》,再有就是像一本家庭老相冊的《猶太人在中國》。這三本書凸現(xiàn)了外宣圖書出版已有的三個方面的成果:圖書出版走國際合作的路子、以外國人的手筆“營銷”中國、圖書出版尋找文化情感的切合點。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三局的職能之一是籌劃和組織對外圖書出版與合作。目前,正在組織和實施“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
          “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中圖書的入選標準是什么?這些書目到底有哪些吸引人之處?國外合作者是怎樣對待這個推廣計劃的?它們?yōu)橹袊鴪D書出版提供了哪些可供借鑒的經(jīng)驗?吳偉接受《對外大傳播》的采訪時先從這個話題開始的――
          
          正在實施的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
          
          讓我們把目光投向2005年8月30日凱賓斯基大飯店二樓宴會廳 “2005北京國際出版論壇”現(xiàn)場,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三局副局長吳偉女士作了題為《讓圖書成為向世界說明中國的橋梁》的演講。會場上,中外來賓二百多人,明顯感覺到金發(fā)碧眼的西方人比黃皮膚的亞洲人多,英、法、日等幾種語言同聲翻譯。媒體提問時,吳偉和大家坦率地進行交流,生動的語言、鮮明的觀點,與我們常聽到的論壇發(fā)言有明顯的不同,特別是她講道:“了解中國、認識中國,特別是了解認識一個完整的、真實的中國并不容易……用中國一個家喻戶曉的成語來說,就像是盲人摸象,摸到鼻子的認為大象是軟管,摸到腿的則認為是圓柱。人們親自接觸得出的結(jié)論應該是很權(quán)威很真實了,但了解到的只是其中的一個片段……要了解中國這頭大象,圖書則是其中最好的方式之一”時,從熱烈而持續(xù)的掌聲中,可以感覺到與會者的共鳴。
          圖書是中國了解世界,走向世界的橋梁。大量優(yōu)秀的外國作品被翻譯家們介紹到中國,使巴爾扎克老人隔著兩百年歲月的長河與我們會心一笑;安徒生的童話潤澤著一代又一代中國讀者的心田;高爾基的海燕也曾穿行在中國千萬讀者的理想歲月中。據(jù)中國版本圖書館資料室統(tǒng)計,1978年至1990年,全國年均出版翻譯作品2192種;1995年至2003年,翻譯類圖書(不包括重印和多版本譯著)的數(shù)量高速增長,年均出版翻譯作品超過一萬種。在大量外國圖書涌入中國的同時,中國圖書又有多少走出國門,登上國際書展的大堂?有這樣一組數(shù)字值得我們深思:從1993年的354種,到2004年達到1811種,中國出版業(yè)的年版權(quán)輸出增長了5倍。但與此同時,輸出數(shù)量遠遠低于版權(quán)引進數(shù)量,兩者比例在1:10左右,逆差嚴重,貿(mào)易逆差過大,對于中國出版業(yè)而言意味著巨大的壓力;仡櫄v史,中國出版業(yè)擁抱世界的過程的確充滿漫漫艱辛。正如有些業(yè)內(nèi)專家總結(jié),除了19世紀末到20世紀上半葉,中國圖書業(yè)在列強的炮火之下不得不接納西方的出版物及各種社會文化思潮外,中國出版史上絕大多數(shù)時候是單一的、封閉的、孤立的。
          但從另一方面說,中國出版擁抱世界的這個過程又是短暫的。
          三局副局長吳偉認為:“文化產(chǎn)品上的巨大貿(mào)易逆差,阻礙了世界了解中國,明顯的事實是,中國每年大量進口圖書、期刊以及音像制品,特別是大量購進版權(quán),使得中國對世界的了解比世界對中國的了解要多得多。這種巨大的反差,除了經(jīng)濟上的影響之外,還會帶來一些更為嚴重的后果。對中國和中國文化缺乏了解,容易使各國政府和民眾在與中國打交道時,在合作和相處上有可能發(fā)生更多的困惑,走更多的彎路,產(chǎn)生更多的誤解,付出更多的代價,甚至發(fā)生不必要的沖突。相信這是所有人都不愿看到的!
          因此,在第十二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新聞發(fā)布會上,身為主持人的吳偉在回答記者有關(guān)中國圖書推廣計劃實施的背景問題時,她說,中國政府借鑒其他國家的經(jīng)驗,在資助法國出版機構(gòu)翻譯出版中國圖書獲得成功的基礎上,為讓世界人民能夠以自己熟悉的文字,通過閱讀圖書更多地了解中國,適時地推出了“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the Program to Popularize Chinese Books Abroad――簡稱PPCBA計劃)。這一計劃從長遠看,既是中國的需要,也是世界的需要,也可以說是和平的需要,是互利互惠之舉!2005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推薦書目》收集了國內(nèi)二十多個出版社的圖書千余種,涉及哲學、宗教、經(jīng)濟、軍事、政治、文化、藝術(shù)、文學等領(lǐng)域,無論是哪一個國家的出版機構(gòu)都可以翻譯出版書目上所列的圖書,并向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申請翻譯費方面的資助。
          我們希望通過這一方式讓世界了解中國,正確地認知中國,看看這些書目和它的介紹,就會讓人有一種欣喜的感覺。
          《淮南子物語》用全新而時空交錯的敘事方式,重新再現(xiàn)了兩千年前先哲們的精思妙語;
          《漢字書法通解》書中有歷代名家名作欣賞,對每一件作品都進行了分析;
          《讓女人自己說話:獨立的歷程 20世紀(中國)婦女口述》追蹤一個家庭四代女性的命運,以一斑窺全豹;
          《漫游神州》將中國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統(tǒng)一在充滿魅力的中華文明特有的文化氛圍中;
          《走在上海――在上海生活須知》專為臺灣同胞、港澳同胞、海外僑胞、外國僑民和中國內(nèi)地其他地方去上海工作、生活人員而編;
          《小城故事》(十冊)小城古鎮(zhèn)處處是抹不去的記憶。
          我們渴望讓世界了解一個真實的中國,了解一個從歷史的河流漂流而來的現(xiàn)代的中國。因而我們對《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的推薦書目》抱有期待。
          說起這套書目的出版,吳偉也有幾多感慨。她說,“政府之前曾嘗試從出版社購買版權(quán)贈送到國外出版機構(gòu),但因?qū)庾x者的口味需要一個了解的過程,這些機構(gòu)對我們推薦的作品認知度欠佳。而對國外出版機構(gòu)進行翻譯費用資助,則可克服翻譯障礙,減少諸如運輸、出版、宣傳、流通等出版發(fā)行環(huán)節(jié)所需巨額成本。借船出海,使圖書真正進入國外主流渠道,到達終端用戶手中!边@種政策心態(tài)的改變,標志著政府正在逐步改變以“自我為中心”的推廣心態(tài),開始突出國外出版商的自主選擇。這種心態(tài)的改變,對于中國圖書“走出去”,無疑是一大幸事。
          隨著中國國際化的步伐逐步加快,我們期待著政府進一步規(guī);⒁(guī)范化地推動中國圖書走出去,真正成為中國圖書走向世界的最大支柱和動力。
          
          借用外國人的智慧來“營銷”中國
          
          在借用外國人的智慧加快中國圖書國際化的進程中,《中國》(畫冊)為外宣書目樹立了一個典范。這本書出版已有四年多了,但是直到今天仍有外國朋友向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和中國駐外使領(lǐng)館索要這本書。有的外國公司將此書作為了解中國的培訓教材發(fā)給學員。
          翻開這本書,一股獨特的氣息撲面而來。金、木、水、火、土是中國傳統(tǒng)的五行概念,獨具中國哲學理念。而在這里,都演繹成可視的與現(xiàn)代生活息息相關(guān)的物質(zhì)現(xiàn)象。
          比如說一個“水”字,從藍色的地球上顯現(xiàn)的漢字書法“水”――到西雙版納潑水節(jié)――抗洪救災;一個“木”字,從中國獨有的樂器二胡到中國南方的竹林,一直到今天留在村委會選舉現(xiàn)場的一片木凳;一個“火”字,從紅紅火火的村寨嗩吶到鋼花飛濺的煉鋼爐,再到霞光萬丈的絲綢之路的火焰山……純正傳統(tǒng)的中國文化演繹出現(xiàn)代生活,真使人扼腕嘆絕。
          吳偉介紹說:“(這本書)我們整整做了一年,當時,因為龍安志先生剛剛完成《中國的世紀》的出版,有著強烈的創(chuàng)作欲望,加之其久居中國,對中國的理解和了解也非同一般。因此,選擇他成為《中國》的編撰者就順理成章。因為他最初的構(gòu)想就很生動,比如有石、有風、有靈、有光、有木等等,我們就此請中外專家論證,最終確認為‘金、木、水、火、土’這一具有獨特中國概念的架構(gòu),主體架構(gòu)一經(jīng)確認,其他的事就水到渠成了。”
          一個外國人寫中國的事情,又要把中國的事情站在一個與她的實力相應的平臺上去展示,這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換句話說,孤掌難鳴。
          當我們采訪龍安志先生時,他說:“金、木、水、火、土是中國的傳統(tǒng)哲學,其實也是非,F(xiàn)代的科學,只不過我們用了正確的方法,把這些自然科學中的現(xiàn)象古為今用。和國務院新聞辦的合作,他們沒有像那種傳統(tǒng)的做法來束縛我的思路,比如傳統(tǒng)中是會死板的,給這些外國人一大堆資料,把我們當作一個翻譯或者研究者。我回頭看一看,在合作的過程中,我的合作者(《中國》畫冊主編郭長建,執(zhí)行主編吳偉)努力地讓我走出傳統(tǒng)模式,走向一個創(chuàng)造空間,他們是在調(diào)動我的智慧!
          中國人的思維和外國人的認知相結(jié)合,尋找最好的契合點,這個過程是漫長的。用吳偉的話來說:討論會就不知道開了多少次,剛開始幾次都是在討論架構(gòu)問題,從剛開始龍安志想到的“風”、“石”、“林”等物質(zhì),直到大家定下來金木水火土,以中國的五行作為架構(gòu),這是一個外國人對中國哲學逐步理解的過程。用龍安志的話說,的確,從漢字出發(fā),才能從這些樹杈找到中國文化的根,從金木水火土出發(fā),才能找到中國文化源頭的鑰匙。
          于是才有了他(龍安志)把“中國立場”和“國際表述”結(jié)合得非常完美的結(jié)果。無論是文字還是圖片,充分展示了這一特點,說的都是“中國事”,卻選擇了外國人能夠接受的表達方式。
          不久后,山西外宣辦出了一本《平遙古城》畫冊,它借鑒了《中國》畫冊的模式。吳偉說:“這種做法也不錯,我們的成功產(chǎn)品就是要有示范效應,你效仿過來效仿過去,也是會前進的。每一個作品都有點進步,慢慢的,進步就大了。” 做出優(yōu)秀的外宣書籍,讓各地的外宣干部有所參照,這大概也是國務院新聞辦三局的初衷所在吧。
          畫冊做得好不好,得讓讀者說了算。拿著《中國》畫冊和《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的推薦書目》,記者隨即采訪了外文局《今日中國》(英文版)和《北京周報》的兩位外國專家。
          羅秋靈是《今日中國》英文部的外國專家,她說著一口相當標準的普通話,對于《對外大傳播》讓她點評畫冊,她很是費解。當記者解釋來意后,她一頁一頁仔細地翻看了畫冊后,表情很詫異地說 :“你的眼睛和我的眼睛是一樣的,難道你不覺得它(畫冊)美嗎?”于是她將自己的贊美毫不吝嗇地給了這本畫冊,她說,畫冊中的圖片都取材于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東西,體現(xiàn)了中國社會各個階層人民的不同生活狀態(tài),像“水”這一章節(jié)中,人們吃的餃子、景色優(yōu)美的南方水城、1998年“抗洪”場面……“水”就包括了那么多的方面。
          “以前我在英國學習中文時,看到的書都是寫中國的歷史的,而這本畫冊里介紹了中國城市的生活,進步的城市生活。而且,金、木、水、火、土是所謂的五行,有中國的哲學在里面。我很喜歡這本書,這里面有中國的國粹――京劇、中國最珍貴的動物――熊貓,還有竹子,它對中國特別有意義,有藝術(shù)價值,能蓋房子,做家具,做筷子……既有歷史感的文物,也有當代的生活。像這個!绷_秋靈指著一張美猴王的圖片,“大部分西方國家的人都知道它,因為一部電視劇!薄啊段饔斡洝?”“對。這些老的、新的圖片加深了對中國的印象。”
          而另一位西班牙語專家Erin Conway也翻看了這本畫冊,這位美麗的外國女士十分細心,將記者帶來的《中國》畫冊粗粗一翻便看出好幾處問題,有的是英文單詞的空格不對,有的是單詞后面的‘S’的,用的是中文輸入中的全角。不過,對于畫冊,她覺得選題很好,圖片也不錯,尤其是選用的圖片有沖擊力,色彩也很鮮明。她說:“把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結(jié)合得很好,但是有一些很低級的錯誤,很遺憾!
          
          感動了一個民族的畫冊
          
          在我們“走出去”的歷程中,外宣干部都有一種體會,就是還不容易把握到底什么樣的外宣品能被外國讀者歡迎。那么,有一本書不容錯過,那就是《猶太人在中國》。可以說這本書的出版,已經(jīng)成為“中國立場國際表達“的范例。
          打開《猶太人在中國》畫冊,無論是攝于1923年代猶太人經(jīng)營的幾十年的油坊,還是同時代猶太人在上海創(chuàng)辦的照相館。無論是載滿猶太難民的卡車,還是位于上海華德路專為猶太難民建立的醫(yī)院,或者是猶太人漫畫家弗里德里希?希夫的漫畫“我愛中國人”, 一幅幅照片,帶著對歷史的記憶,帶著黑白影像,傳達出那段歷史帶給人特有的震撼。
          記者曾參加了一次由黑龍江社科院與以色列原居中國猶太人協(xié)會共同舉辦的“哈爾濱猶太人歷史文化國際研討會”,會后,近百名來自以色列、美國、俄羅斯等國的猶太人研究學者和原居中國猶太人在涼爽的秋風中參觀了哈爾濱皇山猶太人公墓,拜謁祖先。在低矮的果樹掩映的墓地里,不時,有“找到了”、“找到了”的聲音傳來,中方人員奔走相告著,為沉睡地下的人們終于等來了親人而高興。出生于哈爾濱的林恩?M?斯特勞斯女士今年已經(jīng)50多歲了,她來自美國芝加哥,陪同年已82歲的父母來到哈爾濱皇山猶太人公墓,找到了祖母、祖父、外祖母、外祖父等5個親人的墓位。
          為了告訴世人這段歷史,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策劃出版了畫冊《猶太人在中國》。2002年10月,時任國家主席的江澤民訪問美國,中國駐美使領(lǐng)館向美國各界名流贈送這本畫冊,此書在美國引起轟動。同時,在以色列、加拿大、澳大利亞、德國等許多國家,這本畫冊也受到了熱烈歡迎。國務院新聞辦的領(lǐng)導曾說,就是這樣一本畫冊打動了一個民族的情感。事實也的確是這樣――
          以中友好協(xié)會會長考夫曼將畫冊放在他辦公室最醒目處,并一再贊揚畫冊為增進中猶兩個民族和中以兩個國家的友誼作出了巨大貢獻。
          以色列副總理奧爾默特看到畫冊中他父親的照片時非常激動,表示要十分珍惜中猶人民之間的傳統(tǒng)友誼。
          以色列駐華大使海逸達博士看到畫冊后表示:“猶太人在中國的開封等地和平居住了數(shù)百年,中國也是世界上為數(shù)較少的不存在對猶太人迫害的國家之一,并為尋求庇護的猶太難民提供無私的人道援助。”
          以色列駐華使館新聞官夏杰逸看到畫冊后激動地表示,當年中國人民在艱難而危險的情況下,毫不猶豫地向苦難的猶太人伸出援助之手,挽救了千千萬萬個猶太人的生命,表現(xiàn)出高度的國際主義和人道主義精神。應當讓世人知道,中國人民是猶太民族心目中的英雄。
          目前,關(guān)于猶太人在中國的畫冊,中國共出版有《猶太人在中國》、《猶太人在天津》、《猶太人在哈爾濱》等,由這三本畫冊合并的《猶太人在中國》修訂版也已出版,并在上海召開了首發(fā)式。
          我們希望中國圖書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多樹立一些典范,通過品牌化運作,為增加民族與民族之間的了解和情感,為圖書真正能向我們的對象國靠岸。
          新的世紀,中國的出版業(yè)再一次踏上了這個陌生而又熟悉的征程,在這條路上,我們信心百倍,我們要拿出足夠的熱情和氣魄,舒展胸襟,擁抱世界!
          (感謝“哈爾濱猶太人歷史文化國際研討會”活動的策劃者、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李述笑先生對此文的貢獻。)
          
          責編:周 瑾

        相關(guān)熱詞搜索:架起 溝通 出版 圖書出版,架起溝通的橋 圖書出版流程 圖書出版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uancaijixie.com
        91啦在线播放,特级一级全黄毛片免费,国产中文一区,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