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春節(jié)民俗民風的感悟
發(fā)布時間:2017-01-16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體驗春節(jié)民俗民風的感悟篇一:關于民俗文化變遷的感想(春節(jié))
實踐感想
春節(jié),中國這個最隆重、最熱鬧的古老節(jié)日到來之時,深受傳統影響而又接受著新觀念的中國人在民俗的繼承與揚棄間面臨著抉擇。 中國人過年講究四個方面--團圓,歡慶,祥和,平安。一家人團團圓圓地聚在一起包餃子、放鞭炮,享受著除夕過年歡慶、祥和的節(jié)日,向上蒼感恩祈福,并提前預祝明年平平安安。正如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驥才先生所說,"人們平常的生活愿望以及精神層面的生活理想在過年時集中體現出來。" 春節(jié)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jié)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jié)日。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農耕時代的年俗在信息時代的中國終究有了變化,傳統民俗隨著傳統生活方式的變化部分地逝去,又部分地繼承下來,出現了一些新奇的現象。盡管有一些民俗學家反對,隨著通訊設備的普及以及人們交往地域的擴大,電話、短信還是不可阻擋地成為春節(jié)里的重要活動--拜年的主要形式。相對于上門拜年,更多人選擇了使用電話和短信拜年。傳統的形式繁瑣、有著封建意味的祭祀與守歲開始淡出了人們的春節(jié)生活。
而據北京青年報對北京、上海、廣東六百多名居民進行的"春節(jié)習俗"話題調查顯示,有81.2%的被訪者認為春節(jié)習俗"太繁瑣,難以適應現代化生活",有些也已經"落伍".但仍有高達71%的市民認為過春節(jié)還是要加入一些傳統習俗,甚至有近半數的人表示,如果條件允許的話還是愿意完全按照春節(jié)習俗過春節(jié)。
這些表現人們對生活美好的理想的年俗很多被繼承了下來。在調查中,近80%的人表示會祭灶或掃塵;80%的人表示會貼春聯、年畫或者福字;同時,高達87%的人選擇在家里迎春,50%以上的人表示要看燈會、逛廟會。有意思的是,一些傳統的被視為過時的風俗卻還保留下來,例如62%的女性會帶著丈夫與兒女回娘家,53%的人表示遵守正月里不理發(fā)的習俗。
針對以上,筆者分析認為,人們對春節(jié)習俗的繁瑣還是可以接受,雖然認為其難以適應現代化生活,可是這一傳統仍被人們所認可和接納。當然從以上資料分析,也不難看出,如看燈會、逛廟會、祭祖等許多習俗已經淡出了人們的視野。然而,這些變化緣何于此,筆者不禁打上一個問號?筆者分析認為有三種原因。第一,時代的變遷,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生產力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日益豐富起來,人們的口袋也日益“鼓”起來了,而向古時自己動手做一頓豐盛大餐,逐漸就被不如上館子打牙祭所取代了;而過年的作揖磕頭也被高度發(fā)達的通訊工具所淘汰出局,轉而用發(fā)短信、打電話所取代等等。第二,年味淡了,這也是說明了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因為在日常生活中有好東西吃、有新衣服穿,已經司空見慣。因此,過去過年時的驚喜反而減少了。第三,年的載體的缺失,因為古時的春節(jié)有著許許多多的風俗,由于現代與傳統社會之間的反差甚于強烈,故而的確有很多習俗難以融入現代社會,卻喪失了賴以存在的載體。例如現在很多大城市都禁放鞭炮的做法,在中國傳統習俗中,鞭炮不能僅僅看做是一個玩樂的形式,更應注意其普天同慶的民族精神的涵義。然而鞭炮的
燃放又著實給城市帶來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在這之間就出現了許多似乎難以調和的矛盾。這就導致人們缺乏了像鞭炮之類的載體,來充分表達濃濃的年味。對此,馮驥才先生就認為“民族情感很多是通過民俗體現出來,要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春節(jié)民俗,認識其中的涵義,必須親身體會到春節(jié)民俗。故此,年味的缺失,不在于沒有年的情感,而是恰恰缺乏年的載體"。
那么至于春節(jié)習俗的時代變遷過程中,我們對其應該持以何種眼光抑或態(tài)度來看待呢?
筆者認為,一方面從民俗學角度來看,傳統春節(jié)習俗的消失也有可能導致春節(jié)精神的變異。就過春節(jié)而言,如出現了超市里購買速凍水餃代替了家人圍坐在一起包水餃,打電話和發(fā)短信拜年代替了磕頭作揖拜年等現象,就會導致年味的變異,甚至年味的變淡,因為春節(jié)過年,主要是一種溝通和增進親情和友情的載體,而包水餃不是在于包水餃的結果,而更注重是包水餃的過程,是人們在一年的忙碌中,難得有的空閑中“拉家常式”的閑談,以此彼此加深了解,促進感情的升華的一個過程,畢竟從超市購買水餃沒有家人圍坐在一起包水餃來的自然和親切。故而,這種“變異”形式的變化,筆者是對此持保留意見的。另一方面,從社會學角度來看,正如社會學家迪爾凱姆認為,社會的進步或進化是處于不斷循環(huán)的過程,是從生長—分化—整合—重組循環(huán)的過程,也就是說“傳統”也并不意味著一層不變,而是隨著歷史變遷而逐漸轉換和不斷生成的,關鍵在于“傳統”背后的精神內涵保持穩(wěn)定。更何況,咱們老祖宗馬克思就說過,事物是處于
不斷變化發(fā)展的,事物的變化運動是絕對的,這也足能說明過年的民俗的確可以“與時俱進”。更重要的是,中國人通過春節(jié)溝通和增進親情和友情的精神訴求并沒有實質性的變化,變化的只是一些過節(jié)的習俗和形式而已。例如中國的春運無疑是世界上最大規(guī)模的人口流動大潮,春運期間的“一票難求”,或“車滿為患”等現象與其說是驗證了交通部門的不作為,毋寧說是驗證了現代中國人回家過年的強烈渴望。在這個意義上說,中國春節(jié)的實質及內涵精神仍在延續(xù)著,仍然是中華民族最為隆重的節(jié)日。
過年這個最重要的民俗節(jié)日包含了諸多的精神涵義,春節(jié)民俗在時代變遷中需要合理地繼承和揚棄,中華民族文化精神的傳承更需要現代的人們精心呵護并挖掘、放大?傊P者認為,春節(jié)民俗的繼承與揚棄與否,它是需要大家聚集社會方方面面的力量加以應對,我們既不能坐視傳統習俗的消失和變異,也不能漠視新奇習俗的注入,阻礙春節(jié)民俗進一步發(fā)展的活力。而應象魯迅先生描述“拿來主義”的態(tài)度般,予以面對,既要“吸其精華,又要去其糟粕。”
體驗春節(jié)民俗民風的感悟篇二:美麗中國春節(jié)習俗實踐感想
山東女子學院
寒假個人社會實踐感想
姓 名:周玉松
學 號: 110503080422
班 級:2011級4班
電 話:18254105769
指導老師:趙 麗 麗
實踐類別:個 人 實 踐
實踐時間:2013.02.01-2013.02.15
美麗中國,春節(jié)習俗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春節(jié)。我也從一個無知的孩子成長為一個風華正茂的大學生。作為大學生,就一定要有大學生存在的價值。
今年春節(jié),我沒有像以前一樣沒心沒肺的玩耍,而是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我特意調查研究了我國傳統節(jié)日春節(jié)的一些習俗。通過走訪調查、查找資料、聆聽老人們的講述,我獲益匪淺。
春節(jié)食炎黃子孫共有的傳統節(jié)日,古今中國人都把過年看的特別重要。無論天南海北,無論男女老幼,無論富貴貧賤,全國各地區(qū)各民族的中國人都以特有的方
式慶祝這個最盛大的節(jié)日。家家戶戶歡聚一堂,盡享天倫之樂,感受家庭的幸福和溫暖,分享一年的收獲與喜悅,回顧過去的一年,展望新年的開始。春節(jié)首先是個親人的節(jié)日、家庭的節(jié)日,而人特別是中國人最看重家庭和親情。中國有句老話:“大年三十吃餃子,沒有外人”,意思是說一年忙到頭的人們,四處漂流的人們,過春節(jié)時一般都要回家,父子兩代,祖孫三代,甚至四世同堂,敬杯酒,鞠個躬,父慈子孝,母良妻賢,人們在鞭炮聲中,在鑼鼓聲中,在歡笑聲中,享受著人間溫暖。這種溫暖同金錢無關,同權力無
關,同勢利無關,是骨肉情,闔家歡。同時,春節(jié)還是加深人與人之間感情、溝通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節(jié)日,是團結的節(jié)日。不但在親人之間,即使在互不相識“外人”之間,包括在有些隔閡、有些矛盾的人們之間,春節(jié)見面時也會客氣一點,會有笑容和寬容。有點理解和關心,一句“恭喜發(fā)財”,一句“新春愉快”,誰聽了誰高興?傊,春節(jié)是使人和睦相處、歡樂愉快的盛大節(jié)日。
春節(jié)作為我國如此重要的文化載體,我們必須更加努力的傳承傳統文化,繼承我國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并聯系所學知識,積極在實踐中創(chuàng)新與弘揚中華傳統。
通過這次實踐活動,我不僅鍛煉了自己的能力,也增長了見識。不僅認識到勞動人民的辛勤樸實,而且學到了關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我深深的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親情與溫暖,我深刻的意識到自己作為21世紀的大學生必須有所作為。必須在生活的點滴增長見識,拓展視野,逐步的走進社會,為社會盡微薄之力。
體驗春節(jié)民俗民風的感悟篇三:感受春節(jié),追尋傳統文化
感受春節(jié),追尋傳統文化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
寫福字;二十五,掃塵土;二十六,燉牛肉;二七二八把面發(fā);二九
對聯貼門口;除夕萬家人團圓;歡天喜地過——大——年!”多么朗
朗上口的童謠啊,呵,這就是2012龍年春晚的開場童謠,伴著小朋
友充滿童真的聲音,讓人對春節(jié)這一傳統節(jié)日里的名俗文化產生濃厚
的興趣。
二十三,糖瓜粘
在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這也正是“過年”的開始。在我們的
父母那一輩小的時候,街上平日里都很冷清,只從這一天開始才會熱
鬧起來,賣花炮的、賣氣球的、吹糖人的、賣各種吃食的,都紛紛地
在那里吆喝叫賣!靶『⒆觽兌既フ掖笕艘X,爸爸媽媽也行,爺爺
奶奶也行,叔叔姑姑也行。大人們這時候都比平日里慷慨,過年了嘛!”會一起小時候過年時的情景,媽媽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俗語說:二
十三,年來到;閨女要花,小子要炮。哪樣不用錢呢!在許多年以前,在這天有一樣必須要吃的正宗傳統食品,那就是糖瓜,因為臘月二十
三是祭灶日。灶王爺在家里住了整整一年,這一天要在他嘴上抹上又
甜又粘的糖瓜,好讓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也許現代人大多淡
忘了這一帶有些許迷信色彩的傳統,但過年,不就是圖個吉祥如意
嗎?
二十四,寫大字
每逢過年,在曾經那樣一個有些封建的年代里,會寫字的人家都
要裁幾張紅紙,寫些對聯、福字、吉利話。不能寫的人家,則到市場
上去買,也多是現寫現賣的。大門上的對聯一般要圖點喜慶,以通俗
易懂為上,平仄對仗都不講究。比如“出門求財財到手,在家守業(yè)業(yè)
興隆”,再橫批一個“紫氣東來”,人人都看得明白。而室內的對聯則
要別致一些,如“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云云。糧缸上寫“五谷
豐登”,豬圈上寫“六畜興旺”,照壁上寫“蓬蓽生輝”,樓梯上寫“上
下平安”。而在現代,寫春聯的任務早已交由印刷廠來完成,更有新
奇的電子對聯來裝點門楣,然而,春聯這一習俗,從古自今從未被人
淡忘,反而更加發(fā)揚光大了!
二十五,掃塵土
每年過年前年前,家中長輩,和父母總叮囑要收拾房間,將雜物
收拾好,將無用的東西扔掉,這似乎已成慣例。過年了要進行大掃除,再腌臜的人家也不能偷懶。這也是有講究的吧,取萬象更新之意,或
是為了掃除晦氣。但身為90后的我,似乎不被父母認可有好的收拾
房間的本領,因此也就從來不要我?guī)兔,總是塞點兒錢把我趕到外面,自己包上頭巾穿上圍裙,用掃帚,吸塵器,拖把,地板蠟把房子仔細
地清理一遍,往往到我回來時已是窗明幾凈了。雖然有些堆積了一整
年的灰塵的地方很難被完全清理干凈,但我家仍堅持著年前大掃除的
傳統,哪怕打掃一次要累得腰酸上好幾天。但為了新年有個光亮的開
始,父母長輩們也就甘之如始了。
二十六,來煮肉
在以前動蕩的年代,那時候沒有冰箱,所以過年煮的肉要腌起
來,一直吃好幾個月,稱為“臘肉”。如今在過年前,抬頭看高樓上的
陽臺,往往都掛著幾串臘魚臘肉。而制作臘肉也是有技巧的,在煮肉
時要用一口大鍋,慢火煮上多半天,再燜上一宿,這樣煮出來的肉入
味、好吃。“小孩子往往都等不及,不時地催大人給撈出一塊來嘗嘗!痹趮寢屝r候只有在過年時才有機會吃到肉,家中小孩又多,往往為
了那一點肉一天一點主食都不吃,光吃肉、啃骨頭就飽了。心也飽了。然而也就是那半口豬的肉也不能全煮掉,還要留出一些生肉用來炒
菜,還要一些瘦肉剁成餡,留著包餃子、炸丸子。剁好的肉餡放在罐
子里,用豬油封住口,可以放很長時間不會壞。這對于生于和平年代
的我們而言實在是不可想象的,我們也因常懷感激之心,慶幸自己生
在幸福的時代。
二十七,殺公雞
這是一個早已不時興的春節(jié)民俗,因為想吃雞,早已不像過去那么困
難。在過去,殺公雞可能也有些說法,為了避邪。其實殺的也不一定
是公雞,有時是老母雞,有時直接買殺好的光雞。過年時要招待親戚,所以雞是各家都必不可少的。不過現代迷信的人早已不多了,所以還
自己動手殺機的人更是不多了,禽類屠宰場替我們代勞了。但我們不
能因此而忘記民俗,只是用更好的方式來代替老的傳統。
二十八,把面發(fā)
北方人愛吃面食,其最主要的就是饅頭,所以平日里每三五天就
要發(fā)一次面、蒸一次饅頭。但過年期間則不然,要一次性蒸出十幾天
吃的饅頭來,所以這一次的發(fā)面特別關鍵。發(fā)面的過程大致是這樣的:
先將酵母用水泡開,摻上面粉,然后放在大盆里慢慢發(fā)酵。因為量大,所以一般要發(fā)一整夜。發(fā)到一定的程度之后,要加入適量的純堿,再
摻入一些面粉,揉到軟硬合適,然后繼續(xù)發(fā)酵一段時間。這發(fā)面是個
技術活兒,各家主婦們都特別重視,因為過年親戚來了是要吃的,誰
蒸的饅頭酸了或是面發(fā)的不好,難免落人笑柄。我家作為一個南北集
合體,小時候,我是見過爺爺親自動手發(fā)面的,那緊緊攥著眉頭的神
情,讓人記憶猶新啊。
二十九,蒸饅頭
如果說發(fā)面是個技術活兒的話,那么蒸饅頭則是個體力活兒。饅
頭要反復地揉,才會有勁、好吃。所以蒸饅頭的時候,各家的男人們
往往也會上場助陣。做好的饅頭劑子要放到特制的模子里,壓出各種
花紋來,然后才上屜蒸。這饅頭模子刻的都是些喜慶的圖案,有福字
的,有喜字的,有壽字的。講究的人家,還要買點食用色素,用筷子
頭蘸了點在饅頭頂上。不過時代在前進,曾今的饅頭勝景,早已被饅
頭店里的老面饅頭和餐廳了的花式饅頭取而代之了。但那最為古老的
饅頭,仍是一年四季我家早餐桌上的?。
三十晚上熬一宿
年三十晚上這一頓定要吃團圓飯,起碼四涼八熱十二個菜,有雞
有魚,還要喝點好酒。飯后出去放煙花,放完煙花回來之后再包第二
天早晨要吃的餃子,直到三更之后才能睡覺,稱為守歲。對小孩子來
說,守歲其實挺難熬的,所以我家每年都不守歲,困了就去睡。這些
年因為看春晚,所以守歲變得容易了。零點時可到來,自從鞭炮“禁
改限”后,零點一到,則就震耳欲聾鞭炮聲響起了!頓時,霹靂啪啦
的聲音充斥著你的耳朵,喜悅的硝煙彌漫于你的鼻腔,漫天的煙火迷
離了你的雙眼,祝福的短信電話堵塞了信息通訊網!
初一起來走一走
大年初一天還沒亮,便有人搶早起來放鞭炮,一時間鞭炮聲此起
彼伏,令人困意全消。起床后先給父母拜年,領壓歲錢,然后吃餃子。古時候,這初一早晨的餃子里會放一枚銅錢,誰吃到了就代表這一年
要行大運。飯后出門“走節(jié)”,也就是四下里去拜年,按老風俗還要給
長輩們磕頭。不過這磕頭的民俗早已移風易俗了,將磕頭改為了鞠躬,再說一聲“過年好”就算齊活了。
新年到,新氣象,從古自今慶春節(jié),歲歲年年人逍遙!
高一(11)班
胡曉宇
相關熱詞搜索:民風 民俗 感悟 春節(jié) 體驗 中國春節(jié)的民風民俗 春節(jié)民風民俗手抄報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