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感悟
發(fā)布時間:2017-02-12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桃花感悟篇一:《三朵桃花》讀后感
《三朵桃花》讀后感
《三朵桃花》講述了三個小女孩出游時,遇見一個跌倒的老婆婆,三個小女孩把老婆婆帶回了家桃花村。在桃花村,老婆婆給三個小女孩每人一朵桃花,告訴她們說:這朵桃花會滿足你們每人一個愿望。喜歡打扮的女孩說:我要世界最漂亮的衣裙。她身上馬上變得金光閃閃、光彩奪目、無與倫比。愛漂亮的小女孩說:我要世界最動人的臉蛋。說完,她的臉立刻變得顧盼神飛、絕世無雙。最小的小姑娘說:我只想要一顆最美好的心靈。說著,她心里豁然開朗,一片光明。
二十年后,老婆婆去看這三個女孩。第一個女孩說:那美麗的衣服早已破舊。第二個女孩說:您給我的美麗,早就被時間老人帶走了。第三個女孩說:這些年,我用整個心靈去愛每一個人,愛,就像一顆神奇種子,已經(jīng)在每一個朋友心里扎根!老婆婆高興地說:孩子,只有你最懂得愛的真諦!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喜歡美麗的心,可是,對美的追求各有不同:有人喜歡衣著和裝飾,有人喜歡外表的美,有的人喜歡追求心靈、心里的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心里的美比外表的美更加珍貴、更動人、更永久。
桃花感悟篇二:人面桃花讀后感
《人面桃花》讀后感
初讀《人面桃花》是抱著好奇心的心態(tài),十年磨一劍,究竟故事的情節(jié)是有多么曲折,才使得格非用了十年的時間寫了這本小說。開始讀時卻驚喜的發(fā)現(xiàn),故事從開始陸侃發(fā)瘋離家出走開始寫起,卻又停筆開始寫秀米,引得讀者不得不繼續(xù)讀下去。讀完卻發(fā)現(xiàn),這部小說所包含的不僅僅只是故事情節(jié)這么簡單,而且反應了社會現(xiàn)實。
秀米父親的發(fā)瘋引領了全文的線索,秀米是個單純、可愛的孩子,父親的發(fā)瘋和離家出走使秀米走出了地主家大小姐的一方天地開始關注這個廣闊的世界。也就開始全文情節(jié)的展開。張季元是秀米的表哥,以養(yǎng)病為借口來到普濟,其實是為了躲避革命的追捕,但這些秀米并不知道。在秀米眼中,張季元是一個飽讀詩書的并且富有人生閱歷的人,像秀米這種大家閨秀應該說是沒有什么人生經(jīng)驗,自然而然的就喜歡上了這個遠房表哥。但是她卻不敢猜測張季元的想法,只能忍受日復一日的內(nèi)心煎熬。在封建的革命動蕩年代,秀米的小心思沒有人會關心也沒有人可以訴說,只能埋在心里,默默地等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漸漸地卻發(fā)現(xiàn)秀米的母親翠蓮喜歡的竟然也是張季元,于是在心底開始為秀米捏了一把汗,如果秀米母親可以看出秀米的心思并幫助女兒實現(xiàn)愿望這便是最好了,可是悄悄相反,秀米的母親成了阻礙秀米和表哥單獨在一起的最大屏障,翠蓮想盡方法讓秀米和張季元不能在一起,可是這更加重了秀米對這個表哥的的愛慕之情,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得不到的都是最好的,秀米就是因為得不到,所以更加期盼和張季元在一起,也就堅定了秀米喜歡張繼元的決心。而這也直接引起了秀米和母親的之間的冷戰(zhàn)。
也許是上天在可憐秀米和張季元吧,在秀米和母親出去尋找陸侃時,這倆終于有了單獨在一起的時間。秀米的夢境再現(xiàn)了,當張季元真的如夢中那樣將手放在秀米的肩膀上事,秀米的內(nèi)心是又驚又喜的,驚的是夢中的情景不會真的發(fā)生吧,喜的是她認為至少這個表哥不討厭她?墒亲屝忝资氖亲詈笳娴臎]有發(fā)生什么,不過是在閑聊罷了。我想,對于那時的秀米而言,能夠和自己心愛的人在一起閑聊大概也是很幸福的,即使不知道對方這是怎么想的。
張季元的突然離去對秀米和她母親的打擊是巨大的,張季元留下的那本日記和金蟬對秀米的影響可以說是深遠的。秀米看了日記后知道表哥也是喜歡她的,而且日記中的點點滴滴都造成了秀米會走張季元的老路的原因。秀米突然出嫁卻仍能保持一副鎮(zhèn)定的模樣,這也許是因為張季元離世對秀米的打擊是巨大的,尤其是知道張季元也喜歡她的時候。所以在出嫁的路上遭遇的一切秀米都坦然處之,沒有抱怨,甚至像一個啞巴一樣;疑岬脑庥鲎屝忝紫氲搅俗约旱母赣H,這么一個世外桃源不就是他一生的追求嗎?可是陸侃現(xiàn)在又在哪里呢,沒有人知道。
秀米通過張季元留下的金蟬逐漸成為蜩蛄會的頭目,并且為了革命遠渡日本,最后又回到家中成立了地方自治會并且開設了普濟學堂,秀米所做的一切在鄉(xiāng)人心中是引起了很大的反響的,吸引了很多的人跟著她一起革命,最后卻大難臨頭各自跑了。這時的秀米應該是傷心的吧,原來這么些信誓旦旦要和她一起搞革命的人一個個都走了,可是她還是一如既往的冷靜,最后當看到自己的孩子死在槍下也是冷漠的?墒俏易x到這還是在想,秀米的冷漠應該是裝的吧,看到自己的孩子,本能的保護欲望反而會害了他,可是逮捕秀米的人卻還是殘忍的打死了她的孩子。
在獄中的多年,秀米想了很多,更加形成了沉默寡言的習慣,以至于出獄之后自己都懶得說話了,回家鄉(xiāng)的歷程也是充滿艱險的,可是對秀米這個經(jīng)受過種種磨難的人來說,苦都算不上苦了。
小說的結(jié)局可以說是慘烈的,我是屬于比較喜歡完美結(jié)局的人,看到這么悲的結(jié)局反而使我更加覺得小說寫得更悲了。誠然,革命的進程是激烈的,總會有人犧牲,有人為之耗費一生,可正是因為有這些犧牲自己的人才有了現(xiàn)在的生活。革命先烈們用獻血為我們鋪就了
光明的前程,才會有了現(xiàn)在衣食無憂的生活。
桃花感悟篇三:再讀桃花井有感
再讀桃花井有感
前一段時間看到《桃花井》,當時粗淺隨意的掃了一遍,只覺是構(gòu)思精巧的把幾個故事敘述一下罷了,當?shù)弥枰獙戇@個的讀后感時,腦子里實在沒什么感觸,無奈只好重拾這本書仔細品讀一下。
閱歷淺薄,又生在這太平盛世,著實不太理解這其中深意。恰好我伯父有空,讓我從交談間窺視到了那個還在用第四套人名幣的,幾分錢還能買一堆糖的年代。一段夾纏血淚交織的苦難記憶,蔣曉云別出心裁的用張愛玲式冷眼旁觀,詼諧幽默的把人生體悟感動摻進這字里行間。有人說她的《桃花井》,不與文字搏斗而是和諧相處,沒有苦悶頹廢虛無等等陳腔濫調(diào)。文字里有的是一種練達、一種世故,透著清新爽朗。我沒有在她文字中體會到那歷史沉悶厚重,寥寥數(shù)筆就讓我觸摸到那些悲歡離合,楊敬與家人無聲的離別,相顧無言的離別是最恐怖的,仿佛在預兆楊敬懷揣的歲月靜好的未來可能是充滿坎坷的。果不其然,在外鄉(xiāng)與本省意識對抗之下,他入獄了。多年之后出來渴望重回故里享天倫之樂。異變突起,楊敬的命喪歸途,瞬時心里像破了個大洞,但還沒來得及傷悲,筆鋒一轉(zhuǎn),開始講述李瑾洲。他回到心心戀著的桃花井。但沒想到回鄉(xiāng)后遭遇居然會變得如履薄冰,同鄉(xiāng)們認為他是衣錦返鄉(xiāng)的臺灣老
爺,大兒子對自己的不滿,親人對自己的壓榨。讓他對生活倍感失望。與周圍的人周旋來贏得一席之地。作者和張愛玲一樣對這種人性的狹隘自私描寫的入木三分,像是困在深宅里的野獸,徒勞掙扎。再后來歸根后的對死亡的直視,這種無言之劫難言之隱恐怕只有到晚年我才能有更深刻的體會。兩岸隔閡、城鄉(xiāng)差距、父子代溝、失散親人重逢的喜悅,雜糅后竟然變成了倫理悲情的苦戲。楊敬遠和李謹洲的故事,寫出了去鄉(xiāng)的痛苦和返鄉(xiāng)的尷尬。大陸與臺灣,代表著原鄉(xiāng)與外鄉(xiāng),李謹洲執(zhí)意回鄉(xiāng)養(yǎng)老,祭祖的鬧劇,與董婆一家的糾纏以及兒子的隔閡,交錯連接。
聶華苓說,在臺灣我是外省人,在臺灣的外省人里我還是外省人。我的根在大陸,我的干在臺灣,我的枝葉在美國。身份的認同,始終困惑了從大陸到臺灣的人以及后代。顛沛流離的滋味,我還沒來的及體會,讀大學我仍離家不遠,我不知道,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我會在外工作,也許我后代不如我幸運會外出求學工作,也嘗盡那分離之苦。也許我會留在家附近工作,也我后代也會效仿我,讓我接觸不到那絲苦楚。歸去來兮,作者用陶淵明的經(jīng)歷為題,乍一看我沒體會到作者的用意,當我重新回憶起那陶潛外出當官,回鄉(xiāng)后看似美滿的田園生活。我才驚覺作者的落筆不凡,獨具匠心。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