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府里過大年] 濟南顧家過大年電話
發(fā)布時間:2020-03-10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不知不覺,該過年了。 在西方,過圣誕節(jié)絕不是一兩天,而有“圣誕季”的說法。在中國,尤其在北方,冬季是漫長的農(nóng)閑季節(jié),天寒地凍,大雪封門,人們有較為充足的時間來舉辦各色年節(jié)活動,為來年的忙碌而休養(yǎng)生息。舊時一進入臘月,人們便開始籌劃過年事宜,濟南謂之“忙年”,喜慶的氣息便日漸濃厚。出了正月,過了二月二“龍?zhí)ь^”,年才算全部過完。平日青年男女結(jié)婚為圖吉利,以示成雙成對,一般選擇雙日舉行婚禮。而進入臘月,則不忌諱單日,所謂“進了臘月門,天天好日子”。到了臘月初八,叫“慶豐日”,濟南干脆就叫“過臘八”,人們用糯米加入各種豆類,大棗、花生,栗子和糖,熬制成粘稠的“臘八粥”,用來表示五谷豐登,六畜興旺。濟南人還喜歡用濼口醋腌制“臘八蒜”,到了小年和大年時,吃餃子用臘八蒜和臘八醋佐食,刺激又消食,可為“黃金搭檔”。
臘月二十三為辭灶日,濟南叫“祭灶”,也叫“過小年”。在中國土生土長的道教是“多神教”,“灶王爺”是重要的一路神仙,這一天人們要在鍋灶前貼新灶王爺像,供奉麥芽糖,俗稱“糖瓜”,以求灶王爺吃了粘牙的蜜糖就能“上天言好事,入地降吉祥”。也正是從這一天開始,家家戶戶開始“掃塵”,也叫“掃年”,即清掃房屋,置辦新衣,辦年貨。當(dāng)然,年貨中吃占了絕對的比重。濟南有句順口溜“二十八,把面發(fā)”。說的是臨近過年,人們開始蒸饃饃,這時的饃饃都在面中放點糖,吃起來像點心。饅頭形狀也各式各樣,有的做成小刺猬、小兔和小豬,也有用雕花模子扣出的金魚和蝴蝶,最不濟也要用紅顏色在大饅頭上點上紅點,以烘托年味兒。當(dāng)然也少不了做發(fā)糕、打酥鍋、炸麻葉、炸藕盒,炸魚、炸松肉、煮五香疙瘩皮咸菜等等。濟南周圍的農(nóng)村這時則開始做豆腐、攤煎餅、用炒熟的小米面制茶湯面,一派喜氣洋洋之景象。
當(dāng)然,重頭戲還在年除夕,也就是俗稱的“大年三十”。院門及屋門要貼迎新春聯(lián)和年畫,在濟南,門扇上的門神多貼秦瓊和尉遲敬德畫像,而年畫中“連年有魚(余)”,“龍鳳呈祥”和“老鼠嫁女”等頗受濟南人的喜愛。當(dāng)夜色降臨時,家人圍坐在一起吃一年中最為隆重的一餐“年夜飯”,喝團圓酒。飯前不忘記已故的祖先,先到街上或院子里燃香燒紙,意在將祖先們迎回家,在堂屋擺先人的牌位,設(shè)供品祭祀。在郊區(qū)農(nóng)村,還有在院子里撒芝麻秸的習(xí)俗,以“喂”祖先乘坐的牛馬。
吃完團圓飯,全家人團坐在一起包餃子,午夜前不能入睡,謂之“守歲”,過年北方人吃餃子,南方人吃年糕,這在中國源遠流長。濟南過去過年的餃子多為素餡,寓意來年平安肅靜。四更或五更時分,全家人要一起吃餃子,俗稱“五更餃子”,取其諧音,也稱“更歲交子”,在半夜舊歲剛過已交新年子時吃它,象征辭舊迎新。再因餃子酷似元寶,喻義國泰民富,“招財進寶”。有趣的是,濟南過年時人們的言行都有些忌諱,如年三十不能到人家串門,不能向人家借東西,出嫁的女兒大年初一不能回娘家,除夕夜不能大聲講話,更不能說不吉利的話。餃子煮破了,要說“掙了”(寓意掙錢的意思):如摔碎了盤子碗等家什,要趕緊說“歲歲(碎之諧音)平安”。還有,年初一不能吃面條,據(jù)說吃了面條一年麻煩不斷:初一還不能掃地和倒垃圾,那樣會將財氣一起掃地出門。
無論吃團圓飯,還是吃五更餃子,都容不得你細嚼慢咽,因為這時屋外的鞭炮聲早已此起彼伏,你能沉得住氣?這放爆竹,同樣是春節(jié)一道必不可少的程序,好似一道不可或缺的大菜。
年初一一大早,擦著黑,拜年就開始了。人們穿新衣,戴新帽,舊時女人還戴絨絹花,向街坊鄰居和親朋好友拜年。過去晚輩給長輩拜年要磕頭,平輩之間要相互抱拳拱手,說“恭喜發(fā)財”和“過年好”之類的吉利話。年初二,濟南的傳統(tǒng)是“回娘家”,出嫁的閨女、女婿及外甥們攜帶著禮物回家,女婿向岳父,岳母拜年,娘家人也設(shè)宴熱情款待。過去濟南有兒歌道:“拉鋸扯鋸,姥姥門前唱大戲,接閨女,請女婿,你也去我也去。”描述的就是回娘家時的喜悅心情和熱鬧場面。由于“回娘家”是大規(guī)模的人口流動,那些吹糖人、捏面人、纏糖稀、糖葫蘆、響葫蘆、布老虎、泥老虎、兔子頭,吹鼓囊子(薄琉璃做的),以及獨角戲(也稱傀儡戲或布袋戲)、拉洋片(也稱西洋景)的老手藝人,推車挑擔(dān),走街串巷,被好事的孩子們追逐、圍觀,也是從這一天起,南關(guān)的勸業(yè)場、商埠的新市場,尤其是大觀園等地,很多書場、飯館子和地攤兒又開了張,游人如織,熱鬧非凡。
正月初五,濟南老百姓叫“破五”,這一天,家人不出門,又圍坐在一起包餃子,濟南俗稱“捏破五”。同時還要放鞭炮,叫“送年”。到了晚間,家家“送家堂”,跪拜祖先,供上餃子,然后撤去祖先牌位,再到街上為祖先送行,這也意味著大年已經(jīng)過去。過了初五,濟南的各家店鋪開張營業(yè),街上又恢復(fù)了往日的忙碌與喧囂。
正月十五的元宵節(jié),也稱“上元節(jié)”、“燈節(jié)”。舊時濟南的燈節(jié)很是隆重,從正月十三(也稱上燈節(jié))開始,歷時長達5天。吃元宵、放煙花自不必說,最大的看點是府城內(nèi)、城關(guān)及郊縣家家戶戶張燈結(jié)彩,紛紛掛出魚燈、元寶燈、聚寶盆燈等各色花燈。大商場、公共場所及廟宇里還懸掛出會有歷史故事的走馬燈、宮燈和盒子燈,并設(shè)有燈謎,過去叫“猜燈虎”。各街區(qū)的百姓還自發(fā)地組成踩高蹺、扭秧歌、耍龍燈、四蟹、舞獅子、跑旱船、抬芯子等扮玩表演隊伍在街頭上亮相,鑼鼓喧天,彩燈閃爍。男女老少紛紛走出家門,街上人潮涌動。
各街道的龍燈隊伍還心照不宣地暗地里較勁,相互比試,不僅在自己的街區(qū)活動,還要到鬧市和寬闊的地方打開場子,舊時的濟南,像院前街、布政司街(今省府前街)、西門內(nèi)大街(今泉城路西段)、南門、城頂街、普里門、大觀園、經(jīng)二緯四路及西市場等都是元宵節(jié)龍燈隊伍聚集的地方。東舍房,馬家莊、西青龍和北城根的耍龍燈隊伍最為有名。很多高蹺隊和龍燈隊還時常到瑞蚨祥等大商號門前開場子,店家老板高興了還給這些扮玩隊伍塞紅包給賞錢,皆大歡喜。過去,元宵節(jié)前后趵突泉前街的藥王廟都要舉行廟會,路南的古戲臺上連唱三天神功大戲。趕廟會的人山人海,廟里求仙保佑香火鼎盛,廟外雜貨集市熱鬧非凡。元宵節(jié)也將春節(jié)這一中國式的“嘉年華”推向又一個高潮。元宵節(jié)過后一出正月,熱鬧的節(jié)日氣氛便逐漸消退,人們又在為新的一年開始忙碌。
其實,“年”是人類生活的一種節(jié)奏,一種休整和調(diào)節(jié),更是一種情緒的痛快淋漓的宣泄。“過年真好!”孩子們這樣說,老人們這樣說,我也這樣說。
相關(guān)熱詞搜索:濟南 府里 過大年 濟南府里過大年 濟南過大年 濟南顧家過大年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