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改革 [油價改革的難題]
發(fā)布時間:2020-03-16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政府指導價格制度的運行,直接導致原油生產與成品油銷售的價格脫鉤。當國際油價不斷攀升,國內成品油價格沒有調整,每煉化一噸進口原油,煉化企業(yè)就會利潤倒貼。因此,中石油、中石化上市前,都將煉油企業(yè)這個“包袱”剝離后留在了存續(xù)公司里面。
從10月25日起,國際油價輕松越過每桶90美元關口一度達到93美元,到11月初,每桶油價最高超過了96美元。
隨著國際油價的發(fā)飆,國家發(fā)改委宣布,從11月1日起上調成品油價格:汽油、柴油每噸均上漲500元。調整后汽油批發(fā)價由原來的每噸5480元上漲至5980元,柴油為5520元。加上國家允許的8%批零差價后,終端汽油每噸價格為6460元,柴油為5960元。分攤后,每公升汽油平均價格上漲4至5毛錢不等。
價格扭曲下的油荒
然而,面對依然高企的CPI指數,大家期盼許久的成品油定價改革又將再度緩行。
雖然本文截稿前,CPI數據尚未出爐,但10月中旬,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的前三季度的經濟運行狀況顯示:經濟運行的各項指標依然高企不減,較之前兩季度,第三季度物價指數雖有回落,但回落空間并不大。
而就在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經濟運行數據不久,廣州、上海、浙江等地相繼出現了“油荒”,在廣州,許多加油站也無油可加,即便中石化、中石油的加油站,也限量加油。
而此時,廣州的油價已經在國家發(fā)改委原核準的基礎上每噸上漲了210元,而這個價格早在8月1日已經開始實行。
不僅僅是廣州,從全國工商聯石油商會獲得的數據表明,在國家發(fā)改委此次調價前,廣州、上海、浙江、北京、湖北、重慶等地的成品油批發(fā)價已經在原來基礎上每噸上漲了50元至250元不等。漲價區(qū)域基本遍布全國。
而此前7月,國內幾大石油公司就曾先后兩次上書發(fā)改委,要求對成品油進行提價。據了解,在首次提交發(fā)改委的成品油漲價方案中建議,汽油上漲200元/噸,柴油150元/噸,但申請最終未得到發(fā)改委批復。在第二次提價方案中,其申請?zhí)醿r幅度略大于前次漲幅,但同樣也未獲批。
而就在7月幾大石油公司向國家發(fā)改委提出漲價申請的同時,北京、上海、廣州等地也出現了類似幾天前發(fā)生的“油荒”事件。
海關的數據或許能說明問題,今年上半年中國成品油出口數量同比增加27.6%,進口成品油則比去年同期下降1%。這也許意味著,國內并不是真的在資源儲備上有油荒,而是在國內、國際價格扭曲的情況下,國內供給短缺而已。而國內石油公司更愿意將成品油出口而不是內銷,如果單純從對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真實反映中國能源產品價值的角度,企業(yè)愿意出口,也是無可厚非的。
“油價上漲則會相應地推動CPI上漲,CPI高企時申請調價肯定無法獲得通過,但到了第三季度,假如CPI指數出現回落,這對兩大石油巨頭來說,重啟成品油漲價是一個比較恰當的時機!币幻茉礃I(yè)內人士稱。
上市公司盈利與集團虧損
國際油價飆升,國內煉油企業(yè)不堪重負。這是國家發(fā)改委價格司負責人給出的此次油價上漲的理由。據該負責人稱,每生產供應一噸成品油,企業(yè)大約虧損1000元左右。而一切矛盾的節(jié)點就在于時下的成品油價格運行機制。
國家發(fā)改委經濟運行局副局長朱宏任直言:“我國石油煉化行業(yè)虧損的主要原因是我國國內成品油價格與國際原油價格長期倒掛。”
目前國內成品油價格機制是在1998年兩大石油集團重組時形成。2001年,原國家計委對成品油價格機制進行了修正。此后,原油價格由購銷雙方按國內陸上原油運達煉廠的成本,與進口原油到廠成本基本相當的原則協(xié)商確定,即自產和進口原油都與國際油價接軌。
而成品油零售價實行政府指導價。發(fā)改委價格司以紐約、鹿特丹、新加坡三地市場一個月前成交價格的加權平均價作為定價依據。如果三地汽油、柴油加權平均價格波動超過“一定幅度”時,發(fā)改委就會按汽油柴油進口到岸完稅成本相應調整國內汽、柴油零售中準價。中石油和中石化兩大集團就會以此中準價為基礎,在上下8%的幅度內制定具體價格。
政府指導價格制度的運行,直接導致原油生產與成品油銷售兩大塊價格脫鉤。隨著油價的不斷走高,煉油與銷售之間油價長期倒掛。當國際油價不斷創(chuàng)新高后,國內成品油價格沒有調整,每煉化一噸從國際市場進口的原油,煉化企業(yè)就會利潤倒貼。也正因為如此,中石油、中石化兩大石油公司在上市前,都將煉油企業(yè)這個“包袱”剝離后留在了存續(xù)公司里面。
雖然,也有專家對國內煉油虧損的理論提出質疑,認為雖然國內石油價格在隨著國際價格走高,但是對國內原油開發(fā)來說,開采成本卻相對固定,隨著國際油價走高,石化企業(yè)虧損是在減少的。但是,問題的關鍵是,現在國際油價已經升到每桶90美元上方,在資源、人力全球化配給、定價的今天,為什么中國的資源性產品就一定要定低價、比其實際價值要便宜呢?
2005年,國家僅對中石化煉油企業(yè)的補貼就高達100億元,2006年為50億元。國民資源性財富沒有在定價機制上體現出來,最后國民財富還要為之倒貼。
面對不斷出現的油荒、漲價、補貼以及自產與進口原油都執(zhí)行同一個標準等問題,改革現行的成品油定價體制就越發(fā)顯得迫切。
油改再緩行?
油價改革,早在2003年9月國家發(fā)改委就研究了三種方案,無論最終選擇哪種方案,“徹底放開管制”是未來油價改革的終極目標。
國家發(fā)改委秘書長韓永文認為,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將需采用“原油加成本”方法。在新定價機制中,是以布倫特、迪拜、米納斯三地原油價格為基準,加上煉油企業(yè)一定的利潤產生國內成品油價格機制。
2006年初,國務院出臺了《石油價格綜合配套改革方案》。一名能源官員稱:“該方案涉及方方面面的影響,至今都沒有對外正式公布。”2007年10月底,國家發(fā)改委價格司副司長劉振秋稱,該方案對成品油價格改革的基本原則、目標、方向實際上已經確定,就是在實現原油價格與國際市場接軌的基礎上,理順國內成品油價格。
雖然國家發(fā)改委對油價改革早已確立了方案,但至今都沒有推出。能源學者韓曉平認為,要推行油改,也必須對現有的石油流通體制進行相應改革,并建立石油期貨市場。
一年前成立的上海石油交易所,至今也僅僅進行少量的燃料油以及石油的下游產品交易,交易所經常處于冷清狀態(tài)。
11月初,發(fā)改委經濟運行局副局長朱宏任稱,成品油價格機制的推出,要綜合考慮各方面的情況,有關方面也在積極研究,具體什么時候出臺,要選準適當的時間,避免對市場產生過大的波動。
然而,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管理經濟的政府,需要做的不是干預市場價格,而是創(chuàng)造條件發(fā)現市場價格,不扭曲市場價格,并且通過對弱勢群體、教育醫(yī)療等公共事業(yè)機構的專門補貼,解決享有資源性產品的公平和民生和諧問題,才是根本性長遠之計。這也是國際上通行的做法,而通行的原因,是因為這樣的方法,才有持續(xù)可行性。
相關熱詞搜索:油價 難題 改革 油價改革的難題 成品油價稅費改革方案 2017中石化加油優(yōu)惠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