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生存游戲 文化是生存的方式
發(fā)布時間:2020-03-18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文化對于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再怎樣強調都不過分,但是文化的發(fā)展與繁榮,不是單單通過從上而下的“建設”方式實現(xiàn),而是民眾共同參與互動的結果,因為文化說到底是一種生存的方式、生活的狀態(tài),是通過人們的日常生活實踐加以創(chuàng)造、傳承和豐富的。沒有社會主體的全面參與,自由創(chuàng)造,就不會有文化的大繁榮、大發(fā)展;沒有每個個體文明的提升,性格的陶冶,精神的完善,就不可能有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強大。
費孝通先生在幾十年前就曾經批評過“文字下鄉(xiāng)”運動。固然,這些運動的初衷無可指責,但是其背后的邏輯一直延續(xù)到今天,并直接影響著國家與社會的關系。這種邏輯就是社會工程邏輯,即可以通過設計從上到下地改造社會,改造文化,改造個人,從而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的各種趕超目標。的確,我們在經濟領域、技術領域中,用這種工程學的邏輯創(chuàng)造出許多令世人驚嘆的“奇跡”,但是社會之復雜,文化之豐富,遠遠超出了任何社會工程師的想象能力,企圖用完美的設計來規(guī)劃社會發(fā)展,推動文化繁榮,結果常常令人失望,甚至產生諸多意想不到的負面效果。
就當代文化而言,除了要警惕國家力量的過度干預外,也需要提防資本力量的綁架。文化可以發(fā)展成產業(yè),但是文化不是簡單的消費品,還承載著教化、信任、認同、傳承以及保持多樣性等經濟之外的功能。文化的發(fā)展絕不應該是個別文化元素的過度放大,其他文化元素的逐漸消亡;文化繁榮也絕不應該是消費主義的無節(jié)制滲透,用宏大、奢華、耀眼、完美等作為衡量文化優(yōu)劣的唯一標準,以市場消費為唯一的尺度。
文化的繁榮和發(fā)展,其根本就是文化的自覺。在這個全球化時代,文化自覺既意味著要客觀平等地對待其他文化,拋棄各種中心主義,打破阻礙我們思維的迷信崇拜,塑造民族的文化核心價值,培養(yǎng)對于本民族、本國家的深厚認同;更意味著要賦予社會主體更大的文化自主性,增強主體意識,使他們在日常生活實踐中能夠釋放出創(chuàng)造性,在日常交往的擴大中提升個體的自覺。
對于以文化為業(yè)的人來說,文化自覺尤其重要。這種自覺首先是自我的身份認同,要與各種權力保持適度的距離。這種自覺也是一種自信,如果不能對自己所處的時代充滿興趣和信心,就無法真誠地投入其中。這種自覺更是一種責任,要對本民族文化的延續(xù)和發(fā)展負責。這種自覺還是一種日常生活的實踐,不關注和參與日常生活,就不會有真正有生命力的文化產品。
我們用了30多年的時間,成為了經濟大國,但是要成為真正的文化大國,可能需要更多的30年時間。只有從改造我們的日常生活入手,從尊重社會主體的文化創(chuàng)造力出發(fā),才可能縮短這個過程,也會使這個過程走得更扎實一些。
相關熱詞搜索:生存 方式 文化 文化是生存的方式 文化生存是一個民族 對于文化生存的概念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