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小說女主隱藏身份_臺灣校園一幕
發(fā)布時間:2020-03-18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九月是開學的季節(jié)。 去年這時候,我正好在臺灣。臺灣家對面是一所中學。一大早,我被校園里的大喇叭吵醒。這懶覺是睡不成了,但精神頭兒卻上來了。拿起相機,沖上樓頂,準備實現很久以來的想法――拍一些臺灣的校園生活。
樓頂的角度果然不錯,也看得真切,原來學校在舉行一個開學頒獎儀式。
我只是奇怪,主席臺上沒布置任何桌椅,只有校長一人在宣讀什么。接下來,兩排學生魚貫登臺,接受頒獎。每頒一人,校長都會退后半步,微斜上身,向學生施禮答謝。學生還禮后,他再轉向下一位學生。頒獎完畢,校長又向全體學生深深鞠下一躬。
簡短的儀式,讓我走了神,差點忘了拍照。當時我的大腦在快速地搜索大陸中小學開學典禮的一些場景:主席臺前往往是一排排桌椅,腳下大紅地毯,桌上鮮花簇擁。學生向校領導敬禮,領獎,校領導們則按照官職順序,依次念著多年重復的萬能祝辭――今年我們將沿著……貫徹……按照……切實抓好……可謂歲歲年年人不同,年年歲歲話相似。
這種記憶,從我的兒時,一直延續(xù)到當今我女兒的時代。
晚上,我向老婆“炫耀”樓頂俯拍的佳作。她自小在臺灣長大,輕描淡寫地說,我們小時候就這樣,沒啥。這類活動不講排場,老師和校長要向我們鞠躬,而不止是我們向老師行禮。我們小的時候,每個學生都要遵守“四維八德”,這是臺灣學校共同的校訓“禮義廉恥”和“忠孝、仁愛、信義、和平”。所以,“禮”是我們從小就開始培養(yǎng)的啟蒙教育之一。
老婆說,這“四維八德”教育從幼稚園一直延續(xù)到大學。大陸講德智體全面發(fā)展,而我們臺灣還要加上“群美”。“群”就是如何與他人相處,合群,團結。在群體里,沒有“禮”字是行不通的。再比如在臺灣家庭中,家長與孩子之間是互說謝謝對不起的,那是真心的道歉致謝,而不是敷衍。老師和幼稚園小朋友之間也是如此。所以學生打小就有平等的觀念。
在臺灣,各個班也有自己的班會,在每個學期的期末,全班同學自己投票選舉下學期的班干部,老師完全不干預,也不做任何暗示。沒有利益的色彩,選出來的班干部就是老老實實為同學服務的社會職位。所以大家從小就有一種被選舉出來要為他人服務的意識。
說到這,我還真記起來曾看過臺東一所學校的紀錄片,講的就是班干部的民主選舉過程。片中,競選班長的學生,不僅要發(fā)表公開演講,宣布自己的承諾,還要在私下里使勁,說服盡可能多的同學加入自己的陣營。那種認真程度實在不亞于政壇的一場選舉。也許,這就是臺灣人最早的民主選舉的啟蒙吧。
而我所知道的大陸一些學校,班干部經常由老師指定,或由老師推薦、暗示等方式間接任命。而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混個一官半職,甚至給老師送禮,一來顯得孩子有“出息”,二來或許可撈些學分照顧之類的好處。
老婆說,你似乎對大陸教育意見不少啊,怎么老是聽你在家嘟嘟囔囔的,大陸近些年不是也在進行素質教育嗎?
我說,那素質教育確實沒少提,但喊口號誰不會啊。學分還是學生的命根啊,高分就可能意味著未來的高學歷,高學歷就可能擁有高收入、高職位,躋身權貴階層。
教育不能以知識為本。現在很多孩子懂的知識不少,但不會做人。尤其是面對越來越復雜、價值越來越多元化的社會,沒有基本的禮義廉恥平等民主的教育,那教育就是一只無頭蒼蠅,飛得快、飛得高又有何用?
我比劃著無頭蒼蠅亂飛的樣子,惹得老婆忍俊不禁。
我則繼續(xù)“嘟囔”。你看有些人,一旦有了一定社會地位,那眼球就長到了頭頂上,不再愿意俯身去看社會底層了。從學生時代就被熏陶出來的官本位思想,也開始發(fā)作,于是他們攀附權貴,爭權奪利,把社會搞得烏煙瘴氣。
當年“從娃娃抓起”的娃娃,如今也都有了自己的娃娃。而現在的教育,仍是當年教育娃娃的教育,你說這個問題不值得嘟囔幾句嗎?
老婆連聲稱是,還反問了我一個問題,她說,聽很多人說過,最完整的中華美德的教育是在臺灣,而不是在大陸,你也這樣認為嗎?
我說,我不做評價,但至少這是一個特別嚴肅的課題。如果一個國家的教育不能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國民不能道德自省,那將比經濟發(fā)展滯后、社會貧富分化等問題,更為可怕。要知道,當面給予孩子的,孩子會學習,背后掩飾的,孩子會效仿。施之以禮,孩子還之以禮。施之以利,孩子趨之若鶩。禮與利之間,只在自尊與他尊之間徘徊。沒有了自尊,他尊便成了強權下的威嚴。
利沒有了,朽木一塊。而禮在,枯木逢春。
相關熱詞搜索:臺灣 一幕 校園 臺灣校園一幕 臺灣校園電影 臺灣校園偶像劇大全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