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陳開枝 林俊德
發(fā)布時間:2020-03-31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在政治圈里,能被多數(shù)人評價為好人的,真的不多,他是一個 陳開枝1940年5月生,廣東云浮人。1992年冬由廣東省委副秘書長調(diào)任中共廣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1998年任廣州市政協(xié)主席,2005年退出領導崗位,現(xiàn)任中國扶貧基金會副會長、廣東省對外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長。
樂天達觀
陳開枝,聞其名久矣,但和真人見面,是一次因緣際會。
2008年歲末,我應邀前往廣州,參與主持《南方都市報》主辦的“改革開放30年30人”頒獎活動。
活動結束之后,主辦方在白天鵝賓館設宴款待遠道而來的客人,席間,一個貌不驚人、皮膚黝黑的老者,顯得格外活躍?吹贸,《南方都市報》的朋友對他格外尊重。當時擔任《南方都市報》總編輯的江藝平告訴我,他就是陳開枝。
之前,我聽范以錦提過他的名字,在南都案發(fā)生之后,我也聞聽廣東省有一批老人挺身而出,為這個案子的不公正大聲疾呼,仗義執(zhí)言,說了很多公道話。陳開枝也是其中的一位。大陸的政治體制內(nèi)有很多的規(guī)則、規(guī)矩,無論是浮在面上的,還是潛在下面的,總要不時地約束人的手腳,總是讓人很多時候必須說一些言不由衷的話,甚至也不能不做一些違背自己良知的事。但我聽說,當時還在廣州市擔任主要職務的陳開枝,總會在關鍵的時候,為那些自己素昧平生的小青年說一些公道話,有時候迫不得已也要采取“尿遁”方式,以示自己和一些違背良知的決策或決定劃清界限。在體制外的人,確實無法理解這種“尿遁”,究竟是否屬于明哲保身的范圍,但我們很容易理解這樣的“格格不入”,我們也能理解,并不是什么時候都能夠拍案而起的!澳蚨荨被蛘呙鞔_表示自己無法茍同某種違背良知的決定,至少和那些左得可憎的官兒們,還是有明顯區(qū)別的。
陳開枝剛剛出版一本回憶鄧小平南巡的書。 這本書我倒是聽說過,于是主動向陳開枝作了自我介紹,他是一個很隨和的人,隨即也就對我主持的讀報節(jié)目和其他節(jié)目作了點評,在贈給我的新書上,大筆寫上了自己的名字。老人笑著說,你那個讀報節(jié)目尺度不容易把握,但你做得還不錯。趕上了改革開放,不然的話,你早就是個右派了。我們相視而笑。我聽得出,那話并不全然是批評,或者還帶有些鼓勵。
酒過三巡,總要有些余興節(jié)目。還是這位陳開枝,主動要求上臺唱歌。他唱的是80年代大陸頗為流行的歌曲《小草》。說實在的,歌唱得并不怎樣,但陳開枝在唱歌過程中的全情投入、怡然自得,卻給我留下深刻印象,令我略為感到驚奇的是,他居然能從頭到尾唱完,而且一字不差。歌聲戛然而止后,陳開枝很認真地對我說,這歌唱得怎樣,能給多少分? 我躊躇著,不知如何作答。他自己說,江澤民給我打了90多分。
呵呵,都90多分了,我們還能說些什么。在座的所有人,都為陳開枝的90多分鼓掌。
這是一個性格爽朗、樂天達觀的人。
言談間,才進一步了解到,陳開枝現(xiàn)在擔任中國扶貧基金會副會長,自90年代中后期開始,一直為廣西百色地區(qū)的扶貧工作積極奔走,先后前往百色地區(qū)70余次。感覺有些好奇,我知道,廣州和百色地區(qū)一直是扶貧互助地區(qū),陳開枝在擔任廣州市副市長期間,被指派負責該項工作。按理說,離開相關的工作崗位之后,類似的責任也應有所移交,何以退休至今仍然扶貧不輟,而不是像其他離退休官員那樣安享晚年呢。我不免也就此問題詢問了陳開枝,他的回答并不復雜,自己喜歡,自己愿意,除了自己曾經(jīng)負責過該項工作之外,還有兩點理由:一是百色是鄧小平曾經(jīng)領導起義的紅色根據(jù)地;二是自己曾經(jīng)兩次陪同鄧小平在珠三角地區(qū)南巡,對于鄧小平開創(chuàng)的改革開放路線,自己由衷地擁護,革命數(shù)十年之后,百色人民還無法完全脫離貧困,有責任做一點事。如此而已。
其實就是一句話,喜歡做,甘愿受。很少人能理解,如今當下,這個共產(chǎn)黨的干部,也有這種慈悲胸懷。
這一次交談中,我做出了承諾,“走讀大中華”欄目,希望能隨著陳開枝一起,到百色去,到百色最貧困的地區(qū),去走一走,看一看。這個承諾的另一層意思是,時至今日,海外華人社會對于大陸地區(qū)執(zhí)政黨官員的了解,顯然是負面新聞多,正面新聞少,尤其是親民勤政、為老百姓做實事的正面形象,往往因為諸多先入為主的主觀定見等因素,缺少足夠的說服力。隨著陳開枝一起,走進百色,紀錄他所參與的扶貧事業(yè),也許多少能彌補一點這方面的缺陷。
通透坦然
于是,就有了去年6月間的走讀百色之行。這次走讀百色,在我的博客上是這樣寫的:和陳開枝有約,我們就是想跟著他,實地了解和觀察百色的扶貧工作,實地感受被百色人尊稱為大好人的陳開枝,從1996年開始,迄今70多歲高齡,何以能70余次持續(xù)不斷到百色地區(qū)扶貧。
陳開枝和他的秘書李勇,專程從上海趕到南寧,并驅(qū)車一個半小時到我的另一個拍攝地――橫縣和我們會合,一起驅(qū)車數(shù)百公里將近6個半小時,到了廣西最邊緣的貧困縣那坡。
那坡是廣西,甚至中國大陸境內(nèi)著名的貧困縣,目前全縣20萬人中,還有5萬人仍處于貧困和暫時無法脫貧的狀態(tài)。和越南接壤的邊境地區(qū),情況尤其嚴重,甚至驚動了胡錦濤。在縣委宣傳部的事先組織之下,我們走讀了黑衣壯的一個村寨,探訪了和平村一座深山里的希望小學,也看望了茅房改造的一個最基本的壯族農(nóng)家。
黑衣壯的歌聲,壯家人的真誠與熱情, 尤其是黑衣壯人所處的深山,幾乎找不到一塊堪稱面積的田,他們多半是在石頭縫里種玉米和其它農(nóng)作物。陪同我前往的那坡縣委書記羅榮劍說,如此艱難的生存環(huán)境,只能用“堅韌”兩個字加以形容。
秉持這種堅韌和執(zhí)著精神的,還包括陳開枝。
只有到了百色,到了那坡,我們耳濡目染,才能進一步了解到陳開枝的精神境界。這一點,從百色當?shù)毓賳T和普通百姓對他的尊敬和贊許,就可以獲得進一步的驗證,并進一步體會“小草精神”的意味深長。
臨別百色的那天夜晚,在場的很多人唱起了《廣州來的那個兄弟》歌曲,這首歌是百色文化館長黃秋芬作詞作曲并親自演唱的,陳開枝則再度高歌一曲《小草》以表心志。
他在唱完《小草》之后,鄭重其事宣布了三點:一、仍然一如既往關心、參與百色的扶貧事業(yè);二、為百色扶貧事業(yè),堅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三、雖然還沒有和老伴商量通氣,但希望自己去世之后,一半骨灰安葬在百色,和百色的山山水水常伴永遠。
我和我的同伴相信,這些話語并不是意氣用事之詞。
這一次和陳開枝同行,走讀百色之后,我獲得的印象是,他確實是一個大好人,一個坦然通透的好人。
有情有義
與陳開枝同行,我們有很多打開天窗說亮話的機會,學習到了很多,也有很多的感悟和體會。他和我談起了除毛澤東之外過去多少年接待過的所有中央主要領導人的點滴記憶,這些點滴記憶,盡管無法見諸于報端,但我也能獲知,陳開枝所從事和負責的這部分工作,并不是一般人所能夠勝任的。
一般人的印象是,官場上最難擔任的工作,非接待各級長官上級莫屬。平心而論,很少有人能有陳開枝這樣的經(jīng)歷。30多年來寒冬酷暑,迎來送往,都是中國最高地位的領導人,稍有差池,動輒得咎。無論是接送、住宿、出行、警衛(wèi),事無巨細,都得打醒十二萬分精神,疏忽不得,大意不得,很少有人能自始自終,全身而退的。但就是這個陳開枝,外表整一個貧下中農(nóng)大叔模樣,卻能心細如絲,萬無一失,沒有一個到廣東的北京高層領導人對他負責的工作留有微詞。幾位中共高層或稱之為“知識分子工農(nóng)化的典型”,或肯定他是“處理疑難雜癥的高手”,歷任廣東省主要領導人幾乎都對陳開枝曾經(jīng)擔任和負責的工作績效予以積極肯定。他們肯定的就是這種兢兢業(yè)業(yè)、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埋頭苦干、不爭功、不搶風頭、默默無聞的老黃牛精神。
陳開枝自大學畢業(yè)分配到廣東省委辦公廳工作,先后在省直機關,東莞縣,廣州市委、市政協(xié)任職,按他的說法,先后在11任廣東省委書記身邊工作,先后負責接待過多位中央主要領導,他最為津津樂道的是,全程參與陪同鄧小平1992年南巡,在他的那本書里,也有很詳盡的描述和記錄。
陳開枝在2005年正式退休之前,在廣州市政協(xié)機關新春團拜會上,發(fā)表過一個題為《我的心跡》的講話,對自己的一生作了一次難得一見的剖白。 一個幼年時候差點餓死、病死的苦孩子,一個到了讀上大學之后才第一次穿上鞋子的窮學生,一個從云浮大山深處走出來的農(nóng)民子弟,他最關鍵的生存之道,就是守本分,盡職責,做好人,“時刻保持清風正氣,不搞恩恩怨怨,不搞是是非非”。他說,回顧40多年來的經(jīng)歷,最感欣慰的就是能夠愛人、救人、幫人、助人,相信人但謹防小人,絕不整人,更不害人。熟悉中國官場文化的人都知道,這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對更多人來說,或許也只能算是一種境界,但對于陳開枝來說,不僅是坐而言,關鍵還在于起而行,數(shù)十年如一日。他對自己曾經(jīng)有過7點人生經(jīng)驗的總結,其中有幾句話很是耐人尋味。
在陳開枝的人生經(jīng)驗中,最為重要的一條是,跟組織走,而不跟人走,他的體會是,跟著某個人走,拉幫結派,搞小圈子,是私欲比較重又沒有本事的一種表現(xiàn)。我不知道,在中國官場上,這算不算另類,但對于陳開枝來說,幾十年在政治漩渦里生活和工作,在幾次政治運動中,很多人都為他捏了一把汗,擔心他或被牽連,或被殃及,但他總是坦然面對,原因無他,無論是誰,都知道他的為人,也知道他的處事原則,不喜歡他的人總是有的,但都無法在這些問題上找到什么茬子,因為他真誠、透亮,不屬于任何圈子,所以都對他放心,也不會有什么戒備心態(tài)。
很不容易,這些話語的字里行間,其實還包含了如履薄冰的意味。
陳開枝再次提到了《小草》這首歌,他認為,小草精神包括默默奉獻的一面和百折不饒頑強拼搏的一面。以此指導自己的人生,就會活得瀟灑自如。
更年輕一點的人,或者說80后,90后,很難理解像陳開枝這種成長經(jīng)歷的人的心路歷程?啻蟪鹕,根紅苗正,得益于新中國的成立,得益于改革開放,一個窮苦農(nóng)民的孩子,才能有機會進入大學,進入政府機關任職。他的心路歷程,也是一代中國人的心路歷程,但不同的是,他守得住本色,守得住本分。數(shù)十年見慣了政治上的風風雨雨,跌宕起伏,但能始終不整人、不害人的,能有幾人?這是陳開枝的不易之處。
十年文革浩劫結束之后,當時擔任過廣東省委書記的一位高層領導人,曾以他們夫妻的共同名義,給陳開枝寫過一封信。這封信對陳開枝的評價就是:你是個好人。
在政治圈里,能被多數(shù)人評價為好人的,真的不多。
在參與主持《南方都市報》“30年30人”活動過程中,我有一個深刻的體會,我們都會發(fā)現(xiàn),廣東省的改革開放30年,衷心擁護改革開放路線,并身體力行,沖決一切思想牢籠,始終秉持思想解放,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的,是一個群體,而不是憑藉某個個人的單打獨斗,不是一個孤獨的先行者,而是一個齊心協(xié)力、積極奮進的改革群體, 陳開枝不算是領頭羊,但他肯定是這個群體中的一員。
杜導正最近在香港出版了一本新書,其中也有關于陳開枝的一段記錄:
1995年2月13日(星期一)
昨晚從廣州臨別時,陳開枝請便餐,餐后他交一個小包給我,要我轉交趙。內(nèi)有一萬元現(xiàn)金。他特地交待了一句:“這點錢是我工資的積蓄,讓他買點營養(yǎng)品補補身子。”
余下的內(nèi)容,不便引述。
這短短的話語,至少讓我深受感動。在很多人都避猶不及的時候,總還會有人站出來,伸出手,向那些淪為政治弱勢的人,表達一點人性的溫暖,表示一點人性原本就必須有的真誠。這一萬元工資的積蓄,和很多人的家財萬貫自然不能同日而語,但分量卻是迥然不同的。
趙是誰,不言而喻,陳開枝曾經(jīng)擔任過他的秘書,文革之后,以夫妻名義致函對陳開枝表示感謝,并評價他是個好人的,就是他。
早些時候,在廣州和陳開枝見面時,我詢問起這件事,究竟杜導正先生的日記記錄是否準確。陳開枝并沒有否認,他很感慨地說了一句話:他沒有提拔、重用過我,但他曾經(jīng)是我的領導,我只是表達了一個曾經(jīng)下屬的一點真誠的情感和祝福。
一個好人,有情有義、有始有終、富有人情味的好人!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