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之水,釋古之魅】揚之水

        發(fā)布時間:2020-04-02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揚之水穿著一雙久洗泛黃的老式白球鞋出來迎客,這位傳說中的京城奇女子體態(tài)輕盈、笑容溫暖,說起話來清脆爽朗。她的家常親切與其作品的清雋雅致形成反差,一掃訪客心中的忐忑局促。
          這個北京鬧市區(qū)胡同里的家顯得樸素,老式沙發(fā)上鋪著有些發(fā)白的藍色沙發(fā)巾,上面再放一個三角鏤空的裝飾織品,這樣的陳設讓人一下子回到二十年前,有種熟悉的妥帖,大都市生活的慌張、焦躁,瞬時被關在了門外。
          在這棟頗有些年頭的小樓里,她每天四點半起床,一直工作到晚上9點半,除了讀書寫作,沒有其他任何消遣娛樂。
          她是真正的“大隱隱于市”,像她家那棟被奢華樓盤包圍的老式小樓一樣,她的古代名物研究,她簡樸純粹的生活方式,都與這個被實用和效率裹挾著疾馳的時代格格不入。
          二十多年前,初中學歷的她因“文筆好,出手快”被《讀書》雜志的當家人相中。共事10年,沈昌文先生感嘆,“她的勤奮簡直令人恐懼!”
          起初,她以“宋遠”、“于飛”、“谷風”為筆名,在《讀書》上寫一些“精義與妙語疊出”(張中行語)的評介文章。1996年調入社科院文學所后,“以扎硬寨、打死仗的精神”(金性堯語)埋首故紙堆中,以“揚之水”這個筆名接連推出《詩經(jīng)名物新證》、《詩經(jīng)別裁》、《終朝采藍――古名物尋微》等學術專著。
          金克木先生贊嘆她的文本“亦文、亦史、亦哲、亦科學”,董橋亦盛贊她“寫得那么沉實而有情有趣……終于讓學問慢慢從工筆的底子化出寫意的膽識。”
          開卡車賣西瓜,看《資本論》
          揚之水本名趙麗雅,母親給她取這個名字原是愿她像蘇聯(lián)衛(wèi)國戰(zhàn)爭時的女英雄古麗雅一樣勇敢。她小時候生得可愛精致,走到哪里總有人贊,“瞧這孩子,洋娃娃一樣!”
          “可能是因為小的時候總被夸獎、總被打扮,長大了之后就逆反,特別不愛打扮。”留在精神世界的印記卻不像打扮穿戴那么容易“清洗”,她從小跟外婆外公一起生活,大家閨秀出身的外婆愛看《紅樓夢》,她從小就跟著看,“到現(xiàn)在,這本書還是我最喜歡看的,隨便翻到哪一頁都能看進去!
          傳說中“一書既至,約稿必成”的明清閨秀小楷也是童子功,上小學時她的鋼筆書法拿過獎,到文化大革命時派上了用場,“那時候誰的字兒好,就讓誰抄大字報,也就等于繼續(xù)練字了”。
          1972年,她十八,插隊回城,在王府井果品店上班,單位來了輛車誰都不愿意開,“我就說我去!”當時住在商店后邊的宿舍,夜里來了西瓜,她幫著卸車,賣西瓜的同事忙不過來,她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兒,跑去給人幫忙。
          她的愛人李志仁長她6歲,她給他一個溫暖的昵稱――“家長”。李志仁那時跟她同屬一個系統(tǒng),“我就發(fā)現(xiàn)她做什么都比別人做得好,就是包粽子都比人家包得快!彼鲃咏咏,聊天時拿出自己最擅長的,考她“哪國的首都是哪里”。
          聽說趙姑娘愛看書,趕緊把家里私藏的幾本都奉上。雖然彼時趙姑娘同日后的學問還是八竿子都打不著,但她那時也絕非一個普通的貨車司機,“沒事的時候總想找書看,那時也找不到什么書,后來就弄了本《資本論》天天看。那書厚啊,好久都看不完,走哪兒都帶著!
          這段經(jīng)歷后來被張中行先生寫進《負暄三話――趙麗雅》一文中,“走入《讀書》,終于投刀而改為拿筆。這變動像是頗為離奇,其實也未背離因果規(guī)律,是她的生活早已離奇。這是上工時間開卡車,或在店門口叫賣,下工以后就拿起書或筆,從不休息。日久天長,功到自然成,被《讀書》發(fā)現(xiàn),于是改行,在她看來,對了口!
          把《管錐編》當入門書
           張中行還提到趙麗雅進入《讀書》前“跨過一兩個與文有些關聯(lián)的小橋”,其一是民間文藝研究會,其二是光明日報出版社。
          1979年,趙麗雅參加高考,超過分數(shù)線54分,但因超齡第一次招錄時未被錄取,“我家長比我大6歲,當時他已經(jīng)在人大上學了,他跟我說,既然沒錄取,咱們就結婚吧!”命運弄人,翌年2月,她所報考的北京外國語學院又補招了120名學生,她亦在名單之中。她跑到學校,特別誠實地問人家,“結了婚,還行嗎?”人家說,“都結婚了,還上什么大學!”她的大學夢就這么徹底破滅了。
          她離開王府井果品店,到民間文藝研究會資料室當資料管理員,“我做什么都想做到最好,如今爬山也許當不了第一,下山我也還是頭一個呢!彼堰@份好強爭勝用在這里,自然也要努力把資料員的工作做好。
          買書、做索引、做卡片……她在民研會工作了5年,自稱“我的大學是在這里讀的”。
          當時對她最有影響的一個人,叫傅信,是研究民間文學理論的。1979年錢鍾書的《管錐編》剛出來,他就對趙麗雅說這本書你應該看看。“可以說,我一開始是拿這個《管錐編》當入門書看!
          以《管錐編》作為一個索引,里面提到的那些外國書就算了,但那些中國書,她都恨不得找來看。“從那時起,我讀書就不是一本本的了,而是一片一片的!豆苠F編》不僅告訴我怎么讀書,而且告訴我怎么做學問――把關于某件事的說法,盡可能都找到身邊來。 ”
          5年后,她又考到光明日報出版社,當上了圖書編輯。1986年經(jīng)人介紹,輾轉進入《讀書》雜志編輯部,“我一個沒學歷的人,能夠進到那里,簡直太高興了,啥要求也沒有,每天就是拼命干活……”
          《讀書》十年,讀書十年
          是時,沈昌文先生率領五員女將把《讀書》辦得風生水起,沈公常以飯局來組稿,并開玩笑說“以我堅強的胃為革命事業(yè)服務”。
          趙麗雅負責外國文學、哲學等方面的組稿,也常以筆名寫一些評介文章,她起筆名的方式也有趣,信手翻開《詩經(jīng)》,“碰到什么是什么”!皳P之水”這個名字也是這樣得來的,“揚之水,不流束楚。彼其之子,不與我戍甫……”出自《詩經(jīng)•國風•王風》。
          成名之后,常有人揣度她為何起這個筆名,她笑笑,“無何深意,只是念一遍,覺得好聽!
          “在《讀書》認識的人都是頂尖的人物,我當年組稿的那些人,今天很多都過世了,比如金克木、張中行、徐梵澄、唐振常、鄧云鄉(xiāng)、金性堯等等……這些老學者其實都非常平實,他們看人不會說只看學歷,而是跟你聊天,看你的內在。對我來說是‘師從眾師’,等于是在他們中間熏陶出來!蹲x書》十年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
          她一直有記日記的習慣,即將出版的《》十年》中,會發(fā)現(xiàn)她的日記幾乎就是“書記”,“往編輯部。在隆福寺購得《方苞集》,在琉璃廠購得《世界文明史》(二)、《希臘瓶畫》、《中國近代史詞典》”,“在王府井購得《嵇康集校注》、《霍亂時期的愛情》、《遠處的火焰》、《現(xiàn)代小說中的意識流》”,“往朝內張貼啟事。收到陳叔平寄贈的《近代稗!罚ㄎ澹。在絨線胡同購得《美學》(鮑姆•加登)、《美的歷險》(岡特)、《朱湘書信一集》……”,“往編輯部,收到唐蔭蓀寄贈的《藝術與幻覺》、《大自然的日歷》、《美國當代詩選》、《君王論》等 ”……
          聚書成災
          趙麗雅笑言,愛買書的習慣是在民研會工作時養(yǎng)成的,“離開資料室,不能給公家買了,我就自己掏錢給自己買!
          張中行曾撰文為她的“聚書成災”大發(fā)感慨:
          我年輕時候也熱過,但現(xiàn)在回想,與她相比,至多是人體發(fā)燒時候,40℃吧,她是到了沸點,100℃。她有一次跟我說,每月入款,工資加稿酬,百分之七八十買書。我說:“那你怎么生活呢?”她說其他方面盡量節(jié)省,比如辦事趕不上回家吃飯,就在路旁隨便買點什么,吃到不餓得難過就得。食如此,衣是我眼見的,不只陳舊,而且不合身,以鞋為最,像是總比腳長半寸。脂粉、唇膏之類當然更沒有?傊,是名為青年婦女,外表卻像個蜷伏街頭的流浪漢。
          “家長”指著屋里的書架,“書架應該是放一層的,我們家的都得堆兩層。我們這棟樓是木結構的,她堆的書實在太多,竟然把樓板都壓彎了,我父親還嚴肅地找她談了,不讓她再買書!
          家里沒有一個嚴格意義上的書房,除了客廳、衛(wèi)生間,其余地方全部被她的書占領,年久陳舊的書柜散列在房間各處,“一個柜子一個主題,我的想法是我寫任何一個題目,基本用書家里都能有!
          她對文物考古一直有興趣,1995年經(jīng)王世襄先生介紹,拜國家博物館孫機先生為師,由此步入古代名物研究領域。
          剛開始孫先生是手把手教我,比如說給我一個題目,列一個提綱。我呢,就恨不得做一個最好的學生,要最快速度給他寫出一篇文章來。一開始就幾乎是做作業(yè)的性質,做了一大堆作業(yè),其中有一篇最重要的作業(yè)是《詩經(jīng)名物新證》,最后就變成了一本書。當時孫先生給我提了《楚辭》的名物和《詩經(jīng)》的名物兩個題目,我選擇了《詩經(jīng)》。
          孫先生在歷史博物館工作,不在大學里,所以我也沒法考他的博士生,他不能授予我學位,但是他給我一個做學問的方法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可能是什么學位都換不來的。如果說做學問有快樂,那全部快樂就在這個上面。
          調入社科院后,用董橋的話說,她是“埋姓埋名埋頭用功”,功力日進。她自己定的要求是,“已有定論的不說,沒有把握的不說”,金性堯先生看她的《詩經(jīng)名物新證》,贊嘆“幾乎無一字無來歷”。
          喜愛周作人、張愛玲的她,向來喜愛精準、精致的文字。比如她寫《讀書》的老同事谷林先生:“高高瘦瘦”,“心無點塵,渣滓日去,散散淡淡瘦出的一剪清竹”。孫機贊她的著述“帶給讀者的是科學的清醒,是詩意的搖曳”。她的超級粉絲中不少人是因為她的文字迷上她的,“我總把學術與文字看得一樣重,其實用心作文豈不就是一種學術態(tài)度,我希望能夠達到二者合一的境界,但現(xiàn)在還是常常為自己寫得不夠好而苦惱。”
          近日,她推出《奢華之色――宋元明金銀器研究》卷二、卷三,她的粉絲一邊驚呼她的創(chuàng)作速度,一邊感慨“又要大出血了”,但“這和買‘愛瘋’一樣,都是愉悅樂呵呵迫不及待地掏銀子!
          “都說我寫得快,其實一點都不快,有時查幾天資料,所得內容也就是添加一條注釋而已!
          她靠的是“廢寢忘食,不干別的(張中行語)”,她在《讀書》時結識的朋友朱健撰文曬了一件趣事,“曾記某年春節(jié)后(揚之水)來信稱:幾天未出大門,節(jié)后出門一瞧,居委會大媽為人民服務到家,代貼春聯(lián)一副,‘三個熱愛辭舊歲;五講四美迎新春’是也!植荒芩,奈何?無可奈何!
          “讀書、寫作本來就是興趣所在,因此也從未覺得寂寞!壁w麗雅說。
          “她有現(xiàn)在的成績,我一點都不意外,能夠像她這樣用功的人不多的。”她的“家長”笑稱自己最初還能在遣詞造句上提提意見,“到現(xiàn)在,她寫的東西越來越專業(yè),越來越精深,我看不懂,也不看了。”但他給予愛人最實際的支持,專注治學的揚之水不理家政,“由我來負責家里的吃穿用”。
          “和婚姻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模式,研究、寫作也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模式。我能夠到現(xiàn)在,是一種水到渠成,什么都是正好。我覺得每一步對我都是需要的,比如說插隊,我現(xiàn)在身體就特別好,因為我當時干活不惜力,能扛230斤!那時的鍛煉我這一生都受用不盡!在民研會5年就在那里讀書,等于我大學就是在那上的。十年在《讀書》是接觸社會接觸人,這也不能缺少。如果更早認識孫先生,還不大有對話的可能,如果在開車,碰見他也沒用,對不對?”
          (實習記者吳鳴亦有貢獻)
          
          人物周刊:現(xiàn)在的年輕人真正讀完《詩經(jīng)》的可能都沒有幾個,您對這個現(xiàn)象怎么評價,我們的語文教育該如何改善?
          揚之水:當今社會,“詩”已經(jīng)退出日常生活,“物”當然也遠離了詩意,由千百年文化積淀而成的一種從容優(yōu)雅也已經(jīng)遠去,心靈的空間被純粹的物質的東西幾乎塞滿了!拔覀兊恼Z文教育該如何改善”,這是一個太大的題目,我回答不了,我只是希望它及早走出應試教育的怪圈,通過各種新鮮活潑的方法,使古典煥發(fā)出它曾經(jīng)有過的美麗,使年輕人真正能夠覺得“我思古人,實獲我心”(《詩•邶風•綠衣》), 我們應該為它驕傲,并且加倍珍惜與呵護。它會使我們充滿自信,而不至于再出現(xiàn)我們的地方建設打出各種各樣可笑的口號,諸如“東方巴黎”、“中國的夏威夷”、“北京的銀座”之類。看見這些招牌,我真臉紅。
          
          雪弗蘭魅力人物點評
          揚之水并非科班出身,她當過知青,開過卡車,賣過西瓜,對書籍與知識的熱愛,讓她勞力之余尚要勞心,不過對知識的追求對她而言并非苦,而是樂,讀書、寫作本來就是興趣所在,因此也從未覺得寂寞。她對中國古代詩文中的器物或物象有精彩的闡釋,她的文本“亦文、亦史、亦哲、亦科學”,她帶給讀者的是科學的清醒,是詩意的搖曳,這位鬧市中的大隱,淺淺地夢想,默默地奮斗,直到古詩里湮滅的器物,變成當代人鮮活的珍品。

        相關熱詞搜索:之水 揚之水 釋古之魅 古篆釋源 古神話選釋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uancaijixie.com
        91啦在线播放,特级一级全黄毛片免费,国产中文一区,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