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達:哪怕在奧斯威辛,繪畫依然是美麗的

        發(fā)布時間:2020-06-05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由于偶然機緣,聽到一個猶太女孩漢娜的故事,她被納粹謀殺在奧斯威辛集中營。最近發(fā)掘出這段歷史細節(jié)的是個日本女子。所以,接到東京朋友的電話,不由得在電話里講了這個故事。講到漢娜和其他猶太兒童,曾被囚禁在捷克著名的集中居住區(qū)特萊西思施塔特。那里,一個同是囚徒的女藝術(shù)家,曾冒著風險教孩子們畫畫,因而漢娜還留下了四張畫作。沒料想。朋友在電話那端激動起來,說,我知道那個畫家,我在東京看過以她為主題的展覽,她還是從包豪斯出來的呢。

          查了各自的資料,確信我們在講著同一個人。我也查到,朋友在東京看過的是一個流動國際展,現(xiàn)在還在世界各地巡回展出。女畫家一流的藝術(shù)才華,默默堅守的工作和人生,在她死去六十年之后,在世界各地重新引起了人們的認識和反省,她的名字是:弗利德·迪克一布朗德斯。

            

          一

            

          1898年7月30日,她生命的開端是在奧地利的維也納。母親早逝,在文具店工作的父親將她一手帶大。她從小就喜歡畫畫。作為一個普通人家的孩子,她沒有含著銀勺子來到這個世界。可在她成長的19、20世紀之交,她的家鄉(xiāng)卻處在黃金時期。當時的維也納是歐洲的文化中心。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之前,維也納祥和優(yōu)雅、富于創(chuàng)造性的文化氛圍,給弗利德的一生,留下了深深的印記。

          1915年,十七歲的弗利德成為Franz Cizek的學生。Cizek所注重的藝術(shù)教育改革,是要發(fā)展未經(jīng)雕琢偽飾的藝術(shù)。在Cizek看來,繪畫只是一種表現(xiàn)內(nèi)心的形式。來到課堂上,他常常對弗利德和她的同學們這樣直稱,“今天,讓我看一看你們的靈魂!”

          Cizek的藝術(shù)教學改革,給了弗利德巨大的影響。當然,弗利德自己自由散漫的個性,富于創(chuàng)造力的思維習慣,也非常適合于接受當時藝術(shù)哲學領(lǐng)域的新興探索,她的朋友回憶說,弗利德剪著短短的頭發(fā),天天都是那件不變的灰色外套,晚上常常逃課,去劇院或是去音樂廳看演出。

          戰(zhàn)爭在進行,時局也在變化,昔日的天堂維也納,開始擠滿了潮水般涌來的戰(zhàn)爭難民。基本的食品開始短缺。很難想象,就在這艱難時期,瑞士畫家約翰內(nèi)斯·伊騰(Johsnnes Itten),在維也納開設(shè)了他自己的藝術(shù)學校。并且,他本人也在藝術(shù)界形成一股新的旋風。隨著弗利德轉(zhuǎn)入伊騰的學校學習,她也就深入一步,從Cizek“未經(jīng)雕琢的自我認識”,進入了一個有著神秘法則的世界。在那里,生命和藝術(shù)不可分割地糾合在一起。而她熟悉的“內(nèi)心脈動”之說,只是走向理解這個世界的第一步。

          在伊騰那里,弗利德了解到,藝術(shù)只是字句、聲音、形式、色彩和運動之間的聯(lián)系,藝術(shù)是以它獨特的方式,使得這個地球和諧。

            

          二

          

          師從伊騰的一個意外收獲,是21歲的弗得德被帶進了赫赫有名的包豪斯。

          包豪斯是開創(chuàng)現(xiàn)代建筑的四位大師之一格魯皮烏斯(Walter Gropius),在德國魏瑪創(chuàng)辦的。那是1919年,戰(zhàn)爭剛剛結(jié)束。

          包豪斯的目標,按照格魯皮烏斯的說法,是“給青年建筑師的一個信息”。學校開辦不久,伊騰就收到格魯皮烏斯的邀請,帶著幾個自己最意的學生,一起加入。他還是當教師,帶去的學生就成了包豪斯的學生,在他們中間,就有弗利德。

          幾年以后,在格魯皮烏斯對弗利德的評價中寫道,“從1919年6月到1923年9月,迪克小姐在包豪斯學習,她以其罕見的、非凡的藝術(shù)天賦,表現(xiàn)杰出。她的作品始終是引人矚目的。她的天賦中多方面的特質(zhì),結(jié)合難以置信的能量,使她成為最好的學生之一。還在第一年,她就已經(jīng)開始擔任教師,指導新生。作為包豪斯的創(chuàng)辦人和前院長,我以極大的興趣在注視迪克小姐成功的過程。”

          弗利德在包豪斯如魚得水。就在這一段時間里,她也以痛苦的方式,完成了從女孩向女人的轉(zhuǎn)變。她和一個學建筑的大學生,雙雙墮入愛河。那就是一年之后和她一起去包豪斯的弗朗茲·辛格(Flanz Singer)。

          他們一起在包豪斯度過了兩年愉快的學習生活,一起在課余參與戲劇活動。當時在魏瑪,有一些當?shù)厮囆g(shù)家也參與包豪斯的種種活動,他們組成團體,稱為“包豪斯之友”。1921年,弗利德和辛格又一起參與組織了一場歌劇,弗利德還為演出設(shè)計了海報。一個名叫艾咪的女歌手在歌劇中擔任演唱,她改變了弗利德的一生。

          一夜激情演出,弗利德的戀人弗朗茲愛上女歌手。不久之后他們就結(jié)婚了。

          此后在人們的印象中,弗利德沒有太大變化,還是那個風趣、富于熱情、不停地冒出新想法的女孩?墒牵谶@樣的外表之下,躲藏著另一個弗利德:她變得過度敏感、憂郁、孤獨。她在包豪斯的后期作品,風格明顯出現(xiàn)變化。她當時的一組作品《黑暗》,表現(xiàn)著自己的噩夢。

          婚后的弗朗茲和妻子有了一個孩子“比比”之后,他卻又回到弗利德身邊,成為她的情人。對弗利德來說,如今回來的,還是她深深愛著的同一個人,卻已經(jīng)是別人的丈夫。她無力推開弗朗茲,無力理清自己,更無力擺脫這樣的困境。

          1923年,他們已經(jīng)離開包豪斯,開始自己的事業(yè)。幾經(jīng)周折。他們從德國回到奧地利,在維也納建立了“辛格一迪克工作室”,工作室的事業(yè)十分興旺。

          這就是格魯皮烏斯說的,他以“極大的興趣在注視”她成功的那段過程。他們在事業(yè)上的合作看上去珠聯(lián)璧合,可是,兩人之間復雜的私人關(guān)系,卻令弗利德越來越困惑。正如,她一直渴望有一個自己的孩子,但她幾次懷孕,最后卻都順著弗朗茲的意思去墮胎了。

          這樣的狀況維持了差不多有七八年。而弗利德終于在多年掙扎之后,選擇了主動離開,在維也納的十九區(qū)租了自己的創(chuàng)作室,遠離弗朗茲和過去的痛苦記憶。

          也就是在這段時間里——1931年,33歲的弗利德受維也納市政府的邀請,得到一份向幼兒教師們教授藝術(shù)課程的工作。對弗利德來說,創(chuàng)作的成功,并非是她尋求的藝術(shù)生涯的全部,這是她內(nèi)心真正企盼多年的機會。弗利德是一個畫家,她更是一個思索中的畫家,對她來說,探索藝術(shù)發(fā)生和生長的哲學,是她藝術(shù)實踐中無法分離的一部分。也許,這就是她接受的早年教育中,大師們留下的痕跡。

          她全身心地投入新的工作,進一步推進了她從伊騰那里學到的藝術(shù)教育。

          那是一個她等候已久的挑戰(zhàn)。教學在逼著她進一步地思索心理、哲學和藝術(shù)的相互關(guān)系。她在自己的精神家園里樂不思蜀。她的學生們回憶說,沒有人能夠如此啟迪他們對藝術(shù)的理解力。她教給學生的,是體會藝術(shù)如何萌芽,如何像一根竹子一般,先是冒出筍尖,然后它生長、生長,終于,緩緩地展開它的第一片純凈的綠葉。

            

          三

            

          可是,這樣平靜愉悅的教學生涯并不長久。

          20世紀30年代初 的奧地利,右翼勢力已經(jīng)很強。1933年,希特勒在德國掌握政權(quán)。他領(lǐng)導的納粹,也就是所謂的國家社會主義黨,絲毫不能容忍思想和表達的自由,哪怕那是藝術(shù)領(lǐng)域的自由。因此,希特勒一上臺,包豪斯立即被封閉了。

          天性自由的弗利德無法容忍對藝術(shù)自由的扼殺,也無法容忍納粹對猶太人的敵意。36歲的她孤身一人,在奧地利納粹起來的時候,試圖加入反法西斯的行列,因而走向左翼,參加了奧地利共產(chǎn)黨。

          在弗利德的朋友圈子里,每天都在這樣的選擇中掙扎:是留在那里與法西斯斗爭,還是逃離奧地利?對當時的弗利德來說,她認為逃離是羞恥的。弗利德幫助朋友們在畫室藏匿了一些私人文件?墒怯幸惶,她的工作室遭到搜查,搜出了一些假護照。她馬上被逮捕了。在令人目盲的強光下,她在審訊中保持了沉默。最后,法庭沒有給她定罪,她被立即釋放。一出監(jiān)獄,她隨即離開維也納,前往布拉格。

          這段經(jīng)歷和她的感受,在她后來的繪畫《審訊》中,被記錄下來。

          弗利德的出走,是一次典型的政治逃亡?墒莵淼讲祭窈,在內(nèi)心深處,她卻似乎在前一時期短暫的激昂之上,畫了一個休止符。

          在奧地利法西斯猖獗的刺激下,熱愛自由的她本能地起來抗爭,其代價是她偏離了自己原本的心理軌道。這場刺激的最高點,就是她在監(jiān)獄的經(jīng)歷。

          走進布拉格,弗利德的藝術(shù)風格突然變化,她離開新潮,離開包豪斯的結(jié)構(gòu)主義,離開所有高調(diào)的形式,回到淳樸的畫風。她全神貫注地開始大量的繪畫創(chuàng)作:風景、人物、靜物,常常帶有裝飾風格。她似乎要通過這些繪畫中清純的美,來救贖和尋找本原的自我。納粹在毀壞的,是弗利德心中所感覺的生活最本質(zhì)的東西。堅持屬于自己生命本原的特質(zhì)和追求,是她的個人抗爭最核心的部分。對她來說。假如放棄了這一切,納粹就已經(jīng)成功。

          在繪畫的同時,她熱忱地投入了對難民兒童的藝術(shù)教育。她已經(jīng)不能放棄在維也納開始的藝術(shù)教學實驗,那是她的專業(yè)。她以前一個學生,也是幼兒教師,不久加入了她的工作,后來,弗利德為孩子們的作品舉辦了展覽。她的教育顯然是成功的,她讓人們看到,那不僅僅是一些美麗的圖畫,同時還呈現(xiàn)了孩子們的內(nèi)心。

          同時,她讓自己也回到原來的建筑和工藝設(shè)計的軌道。她和維也納設(shè)計領(lǐng)域的朋友們聯(lián)系上,又開始新的合作,不僅設(shè)計紡織品,還參與公寓翻新的建筑設(shè)計。她和住在維也納的父親也聯(lián)系上了,因此得知,自己的姨媽和她最小的兒子巴維爾·布朗德斯(PavelBrandeis)一起住在布拉格。這時的弗利德,也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親情的撫慰。她喜出望外,通過布拉格的猶太人中心找到了他們的地址。這個偶然的相會,為她的生命帶來了一個新階段,她和巴維爾相愛了。

          1936年4月29日,38歲的弗利德有了一個屬于自己的家。但是,她已經(jīng)無法得到自己長久夢想的孩子。她婚后有過一次懷孕,但是流產(chǎn)了。她失去了最后一次做母親的機會。

          1938年9月,德國和英國、法國、意大利一起簽訂的“慕尼黑協(xié)議”,致使希特勒掌握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局部領(lǐng)土。6個月內(nèi),大部分的捷克斯洛伐克領(lǐng)土,已經(jīng)在納粹的控制之下。捷克斯洛伐克已經(jīng)不再是一個安全的國家。納粹在歐洲開始公開迫害猶太人。

          朋友們都關(guān)心著既是猶太人又是知名藝術(shù)家的弗利德,告訴她必須盡早離開?墒牵藗儼l(fā)現(xiàn),所有這一切噩訊對弗利德幾乎沒有影響。她仍然在忙著她的繪畫和兒童藝術(shù)教育。

          她不走的原因只有一個:逃亡對她的丈夫巴維爾已經(jīng)太晚,他不可能再取得護照了。她沒有離開步步逼近的危險,只是循著自然也是必然的選擇,她要和深愛著的丈夫留在一起。她堅守的是自己的一個世界。她沒有清晰高揚的目標,只是顧從自己已經(jīng)成為本能的邏輯。而這個邏輯的形成,是她這些年一步步曲折來路的結(jié)果。

          藝術(shù)本身是一個沒有盡頭的探索。弗利德作為藝術(shù)家,常常在尋求一張作品,或是一個設(shè)計最響亮的定格,但是,她一開始就知道,生活是遠為復雜的,她難以高調(diào)。如何看待這個世界中自己的位置,如何面對他人、面對自己,是弗利德內(nèi)心永遠無擺掙脫的困境,她一生都在對自己發(fā)出疑問。

          這一年,1938年3月,她這樣寫道:“我的藝術(shù)生涯曾將我一千次地從死亡中挽救出來。通過勤勉實踐的繪畫,我才補償了自己不知來源的罪惡。”這種感覺是弗利德一生的主要基調(diào)。

            

          四

            

          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一個個國家在德軍入侵下陷落——丹麥、挪威、法國、比利時、荷蘭。對猶太人的迫害,開始隨著納粹侵略的腳步,遍及整個歐洲。

          從1938年到1942年,弗利德和丈夫巴維爾離開布拉格,開始往鄉(xiāng)間躲避。他們來到羅諾弗(Hronov)。那是巴維爾出生的小鎮(zhèn),是一個美麗的地方。弗利德寫道,“那里是如此祥和,哪怕在我生命的最后一刻,我都堅信,有一些東西,是邪惡永遠無法戰(zhàn)勝的!

          她盡一切努力繼續(xù)她原有的生活軌跡。他們一開始都在那里的紡織公司工作,弗利德重新開始紡織品的設(shè)計。

          隨著德軍對捷克斯洛伐克的逐步占領(lǐng),情況在惡化,針對猶太人的法規(guī)越來越苛嚴。1939年,弗利德和巴維爾失去了在紡織設(shè)計所的工作。1940年。他們進一步轉(zhuǎn)移到羅諾弗附近的一個村莊。在那里,在包豪斯習慣于動手制作的弗利德,開始鼓勵巴維爾學一門木匠手藝,來應(yīng)付不可知的未來。1941年和1942年,他們又被迫幾次搬家。猶太人已經(jīng)不準養(yǎng)狗,上街必須佩戴黃色六角星的標記,不準坐有軌電車,買東西必須在特定的時間,必須用購物券。他們的生存除了依靠勇氣和希望,還依仗著當?shù)匾恍┓仟q太居民的幫助。

          1942年,希特勒決計大規(guī)模掃除猶太人。1942年春天,巴維爾的母親和大哥大嫂,被驅(qū)離遣送。他們后來很快死在不同的集中營,巴維爾的母親在毒氣室被謀殺。(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

          

          在那里最后的幾個月,弗利德停止了繪畫。巴維爾家的三口人分別死在集中營的消息陸續(xù)傳來,越來越多的人被遣送。1942年的深秋,他們自己被遣送的通知,終于到達了。弗利德異常平靜,當?shù)氐男〉曛骰貞浾f,弗利德走進她的商店說:“希特勒邀請我去赴會呢,您有什么保暖的衣服嗎?”小店主給了她一件灰色的外套,又暖和又結(jié)實,怎么都不肯收錢。弗利德最后送了她一張畫。

          巴維爾和弗利德經(jīng)過中轉(zhuǎn)站,在那里,他們所有值錢的東西都被搜走了。1942年12月17日,他們抵達納粹建立的猶太人集中居住區(qū):特萊西恩施塔特,成為囚徒。弗利德的編號是548,巴維爾是549。同時抵達的共有650名猶太人,在1945年“二戰(zhàn)”結(jié)束的時候,他們中間只有十二人幸存。

          特萊西恩施塔特原名特萊津,是18世紀的一個城堡,后來成為六千人口的一個捷克小鎮(zhèn)。1942年,納粹把全部居民強行遷出,命令遷入六萬五千名猶太人,建立了旨在“徹底解決猶太人問題”的集中居住區(qū)。這里其實是個中轉(zhuǎn)站,有十四萬猶太人通過這里被轉(zhuǎn)送其他集中營,有八萬八千名被送往死亡營,其中多數(shù)被送往著名的奧斯威辛集中營。

          在集中居住區(qū),男人、女人和孩子是分別集體居住的。在這里住過的猶太人中有一萬五千名兒童。類似學校的教育課程是被禁止的。可是,弗德利和其他一些藝術(shù)家和學者,以文化閑暇活動的名義,開始對孩子們進行正規(guī)的教育。弗利德住進了L410樓,那是一棟女孩子的宿舍。弗利德立即全身心地投入了對孩子的藝術(shù)教育。她拼命收集有可能用于繪畫的任何紙張,其中多數(shù)是被廢棄的用過的舊紙。

          弗利德愛孩子,也從藝術(shù)教育的角度切入心理學,因此,面對這些被囚禁的、失去父母的孩子,她是最恰當?shù)囊粋教師。她知道怎樣把他們從悲傷的死胡同里引出來。有一次,從德國來的一些男孩來到她的課堂上,他們的父親,被納粹當著這些孩子的面槍斃了。他們完全是嚇呆了的樣子,相互緊緊靠在一起,雙手放在膝蓋中間。一開始,看到他們,弗利德就轉(zhuǎn)過頭去,想忍住淚水,可她回轉(zhuǎn)來的時候,孩子們還是看到她眼中滿含著淚水,并且止不住地流下來。他們一起大哭了一場。然后,他們跟著弗利德去洗手,弗利德像一個教師那樣嚴肅地說,你們一定要把手洗干凈,否則不能畫畫。接著,她拿來紙和顏料,很快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她的課程中。

          所有來到這里的孩子,都有過自己非常的經(jīng)歷,其必然的結(jié)果就是巨大的心理損傷。納粹所代表的邪惡,毀滅著文明的物質(zhì)存在,更在毀滅人的心靈。在弗利德看來,保護人類內(nèi)心真純、善良和美好的世界,保存人的創(chuàng)造欲望和想象力,澆灌這樣的種子,讓它開花結(jié)果,是最自然和重要的事情。因此,她的兒童藝術(shù)教育,是在引導孩子們的心靈走出集中營,讓他們閉上眼睛,想象過去和平寧靜的生活,想象看到過的美麗風景,讓自己的幻想飛翔。她帶著他們來到房子頂樓的窗口,讓他們體驗藍天和遠處的山脈,畫下大自然的呼吸。

          在寫出弗利德之前,我在各種不同的書里,讀到弗利德在集中居住區(qū)教孩子畫畫的故事。直到我讀到弗利德完整的人生篇章,我才第一次,對她進入集中營這一時段,不再感到吃驚。對于弗利德來說,這是最順理成章最自然的事情。她熱愛孩子,也熱愛藝術(shù),探究藝術(shù)怎樣被引發(fā)和生長,怎樣表現(xiàn)和豐富人的內(nèi)心,怎樣從心理上疏導釋放和打破對自由思維的囚禁,那是她一生在迷戀地做著的事情。是的,這里的孩子需要她,而她也需要這些孩子。是他們使得她在如此可怕的地方,心靈不走向枯竭。

          她還在考慮根據(jù)自己的教育實踐,寫一本《作為對兒童心理醫(yī)治的藝術(shù)》。在地下室里,她為孩子們悄悄地開了畫展,還組織他們排演了兒童劇。在最惡劣的現(xiàn)實條件下,她讓自己的精神生活在一個正常的世界里,同時,也讓這些孩子通過她指導的藝術(shù)活動盡量做到:身體被囚禁的時候,精神還是健康和自由的。

          那遠非是我以前想象的,僅僅是一個人的愛心,這是從20世紀初開始的,那一個又一個偉大的藝術(shù)教育和藝術(shù)哲學大師們,一代代交接著的、精神和思想傳遞的一環(huán)。在這里,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無法扼殺的維也納的藝術(shù)學校在繼續(xù),被希特勒關(guān)閉的包豪斯在繼續(xù)。弗利德和孩子們在一起,沒有建造武器去與邪惡拼殺,他們在構(gòu)筑一個有著寧靜幻想的,健康心靈的,也是愉悅視覺的美的境界。面對強勢力量,他們能夠說:有一些能力,是邪惡永遠無法戰(zhàn)勝的。

            

          五

            

          在特萊西恩施塔特的囚徒頭上,一直籠罩著死亡的陰影。就在這個小鎮(zhèn),三年里有三萬三千多名囚徒死于惡劣的生活條件,其中包括弗利德的父親和繼母。在他們死去之后,弗利德才知道他們也曾在這里住過。更恐怖的,是關(guān)于遣送到死亡營的傳聞。所有的人都知道,遣送通知是最可怕的東西。

          1944年9月,巴維爾和其他共五千名男囚徒,一起接到了將在28日被遣送的通知。弗利德立即扔下一切,來到?jīng)Q定名單的委員會,要求與丈夫同行。四年前,她拿著護照卻拒絕離開危險的捷克,今天她明知前面是死亡的威脅,卻義無反顧地要求前去。

          弗利德被拒絕之后,再次堅決地要求把自己補進下一批的遣送名單。朋友們都勸她留下,她也有充足的高尚的理由留下一孩子們和工作需要她。可是,對弗利德來說,思維的邏輯是那么自然。這樣的邏輯,和她全部的思維存在,是合為一體的:她愛自己的丈夫,她要和巴維爾在一起。

          她的要求被批準了。在離開前,她做的最后一件事情,是和L410宿舍的管理員韋利·格羅格(Willy groag)一起,小心地包好所有孩子們的畫作。抬上閣樓,藏在一個安全的地方。

          巴維爾離開的九天之后,一千五百五十名囚徒,都是婦女和兒童,被裝上運牲畜的悶罐車送走。日夜兼程,兩天以后的中午,她們到達奧斯威辛。第二天一早,1944年10月9日,她們中的絕大多數(shù)人,被送入毒氣室謀殺。其中,就有46歲的女藝術(shù)家弗利德·迪克一布朗德斯。

          在“二戰(zhàn)”剛剛結(jié)束的1945年,8月底的一天,幸存下來的韋利·格羅格,提著一個巨大的手提箱,來到了布拉格的猶太人社區(qū)中心。箱子里是將近四千五百張弗利德的孩子們的繪畫。那些畫作的主人,絕大多數(shù)已經(jīng)被謀殺在納粹的毒氣室里。一萬五千名曾經(jīng)生活在特萊西恩施塔特的猶太孩子,只有一百多名存活下來。在集中居住區(qū)時期,弗利德停止了在自己的畫作上簽名。可是,在她的要求下,這四千五百張畫作,每一張都有孩子自己的簽名。

          人們一直熟誦著那句名言:在奧斯威辛以后,寫詩是殘酷的。在很長時間里,人們無法理解和接受:在集中營之中,繪畫依然美麗。這些被冒著生命危險保存下來的猶太兒童的圖畫,曾被久久冷落,沒有人懂得弗利德,也沒有人懂得這些兒童畫的價值。

          韋利·格羅格說:“隨著時間的流淌,他們懂了!

        相關(guān)熱詞搜索:林達 繪畫 依然 美麗 奧斯威辛

        版權(quán)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uancaijixie.com
        91啦在线播放,特级一级全黄毛片免费,国产中文一区,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