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盧舍那大佛與武則天政治生涯的關(guān)系
發(fā)布時間:2018-07-05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摘 要】武則天曾經(jīng)作為封建社會下的一名普通女子,生活在民風開放的唐朝盛期,身份由正三品官員之女一路披荊斬棘走到唐高宗皇后之位,自此之后開始走向李唐王朝的政治權(quán)力中心,掌控朝堂近30年,最終在67歲那年建立了“大周”,成功實現(xiàn)改朝換代,成為中國數(shù)千年封建歷史上唯一可以稱為正統(tǒng)的女皇帝,并在位約15年,她傳奇的一生曠古未有,成就她政治生涯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分析盧舍那大佛與武則天政治生涯的關(guān)系。
【關(guān)鍵詞】盧舍那大佛;武則天;政治生涯
佛教自兩漢之際傳入中國,經(jīng)過魏晉南北朝的飛躍發(fā)展和長足進步,可以說在唐朝達到一個鼎盛時期。自佛教傳入中國后,為了獲得生存與發(fā)展的機會不得不向中國本土化演變,況且佛像雕刻有直觀的非其他文字傳教可比擬的宣傳效果,是宣傳佛教文化的重要工具,因此也獲得大力發(fā)展。一直有傳言說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的盧舍那大佛就是以武則天為原型雕刻的,其實用帝王形象來雕塑佛像的現(xiàn)象始于北魏,位于中國山西省大同市西郊的云岡曇曜五窟中的主佛像均模擬北魏王朝五世皇帝,象征北魏皇帝是如來佛的化身,其目的就在于用佛教思想的影響力鞏固皇權(quán)統(tǒng)治。眾所周知在父系氏族,女子講究的是三從四德,在家從父,出嫁從夫,是極度嚴重的男尊女卑思想,唐朝時亦是如此,而此時的宣傳佛教的大佛竟以一女子為原型雕刻,此事著實不得不令人側(cè)目。
一、盧舍那大佛造像
盧舍那大像龕即奉先寺,坐落于河南省洛陽市龍門西山偏南處的半山腰,坐西朝東,盧舍那大佛是奉先寺中間的主佛像!逗勇迳隙箭堥T山之陽大盧舍那像龕記碑》是后來唐玄宗時期為奉先寺補刻的碑記,其中有這樣記載“粵以咸亨三年壬申之歲四月一日,皇后武氏助脂粉錢二萬貫。……至上元二年乙亥十二月三十日畢功!笨芍钕人略煜裢旯び诠675年,但是初始造像時間并沒有確切說明,只知開鑿于唐高宗時期,皇后武則天曾捐錢資助造像。
(一)造像背景
佛教作為外來宗教,除去需要適應(yīng)中國本土的發(fā)展現(xiàn)狀更重要的是統(tǒng)治階層的認可與信奉。唐高祖李淵就十分推崇佛教,至太宗時則更甚之,《唐會要》記載:“龍興觀,崇教坊。貞觀五年,太子承干有疾,敕道士秦英祈禱,得愈,遂立為西華觀”[1]。在此之后太宗還為太后建造了慈德寺,為太子建了普光寺,從此可見佛教在唐朝初期即獲得上位者的支持,并直接影響了后來的繼位者。唐代名僧玄奘去印度取經(jīng)返回長安后,太宗為其撰寫的《大唐西域記》親筆作序《大唐三藏圣教序》,甚至太宗駕崩前曾嘆曰:“朕共師相逢晚,不得廣興佛事”[2]。因為高祖和太宗他們對佛教的態(tài)度使當時出現(xiàn)崇佛敬僧的社會風俗[3],所以對佛像雕刻的發(fā)展及重視也不足為奇了。
。ǘ┰煜裥蜗
盧舍那大佛像通高約 17.14米,頭部高約4米,耳長約1.9米。站在大佛像下抬頭舉目凝視大佛,你可以清楚看見她梳著螺旋形發(fā)髻,方額寬頤,面龐卵圓,柳眉如新月,杏目若秋泓,小口似櫻桃,嘴角微微上翹[4],流露出含蓄而又似有似無的微笑,頷首俯視,目光溫和中透著智慧,寧靜中透著慈悲[5]。她身披一襲通肩式袈裟,自右肩回繞至左肩,微露前胸,衣紋呈水波狀,線條流暢,可以看出衣紋質(zhì)地的輕薄。盡管盧舍那大佛像歷經(jīng)1300多年風風雨雨,佛像已經(jīng)有了殘破,但她依舊呈現(xiàn)給人們一種睿智端莊的感覺。奉先寺無疑是是唐代佛教宗教藝術(shù)的巔峰作品之一。
二、武則天政治生涯歷程
。ㄒ唬⿵U王立武,掌控朝政
《舊唐書》:永徽六年,廢王皇后而立武宸妃為皇后。后素多智計,兼涉文史。帝自顯慶已后,多苦風疾,百司表奏,皆委天后詳決。武則天的政治生涯就從此刻開始!杜f唐書》:自此內(nèi)輔國政數(shù)十年,威勢與帝無異,當時稱為“二圣”。從此之后,武則天的從政經(jīng)驗進一步增加,其在政治上的影響力也進一步增強。不久后高宗駕崩,太子李顯登基尊武則天為皇太后,但在位并沒有多久就被廢。之后豫王李旦登基為帝稱唐睿宗,但是朝政仍把持在武則天手中,睿宗并無實權(quán),武則天臨朝聽政。仔細分析盧舍那大佛的建造時間,可以知道此時的武則天剛剛邁上政治舞臺,正是需要不斷積累政治經(jīng)驗和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的關(guān)鍵時期。
(二)改“李唐”建“武周”
《資治通鑒》卷二〇四中記載,“天授元年(690),九月,丙子,侍御史,汲人傅游藝,帥關(guān)中百姓九百余人,詣闕上表,請改國號曰周,賜皇帝姓武氏。”“庚辰,太后可皇帝及群臣之請!壬午,御則天樓,赦天下,以唐為周,改元。”
此段《資治通鑒》中記載的大意總結(jié)為,天授元年,即公元690年九月的一天,有九百余人的關(guān)中百姓勸武則天改國號建周,后來武則天順應(yīng)民意改唐易周。為了鞏固統(tǒng)治,剛剛登基為女帝的武則天又借機從長安遷都洛陽,定洛陽為國都,稱“神都”,比較和平的建立一個新王朝武周。就這樣武則天就正式地開始了武周王朝約十五年的統(tǒng)治。
三、盧舍那大佛跟武則天的關(guān)系
唐代時佛教在上層貴族的支持下展現(xiàn)旺盛的生命力,蓬勃發(fā)展,并逐步獲得社會廣泛認可與接受,尤其是佛教“因果循環(huán)”、“往生極樂”、“普度眾生”等教義宣傳使其在民間獲得了更為廣泛的傳播,此時的佛教是以有了十分深厚的群眾基礎(chǔ)。若從政治需要來看這尊大佛,那便不難理解盧舍那大佛做武則天的化身的原因。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即便唐朝較為開明,女子地位也較高,但是要想改朝換代,況且妄想稱帝之人還是社會地位較低的女子,對普通人來說絕對是難以想象和難以接受的,但是武則天為了讓自己“君臨天下”的夢想得以實現(xiàn),做了眾多準備,值得一提的是她將自己神格化,首先武則天在登基前“有僧獻《大云經(jīng)》,經(jīng)中有云‘佛祖以女身顯化下世治國’”其次稱帝之始借著神格遷都洛陽,并稱之位為神都。
其實像武則天利用君權(quán)神授思想的不在少數(shù),我們熟知的就有秦朝的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陳勝、吳廣起義之初,將寫有“陳勝王”的布條塞進魚肚子,并“意外”被負責伙食的士兵買了回來,最后驚訝的發(fā)現(xiàn)了魚肚子里的布條,之后又偷偷裝成狐貍的聲音,喊出“大楚復(fù)興,陳勝為王”的口號。用鬼神之說來為自己的起義造勢以奠定群眾基礎(chǔ),提高自己聲威的還有清末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洪秀全創(chuàng)立的拜上帝教,自稱是上帝之子,排行在上帝大兒子西方救世主耶穌之后的二兒子,為了達到真實的效果,還時不時有請上帝之子附身,領(lǐng)導(dǎo)起義,指導(dǎo)起義工作。
武則天選擇盧舍那大佛做為自己的化身有什么考量呢?盧舍那本是梵語,其意思大概為“智慧廣大,光明普照”,之后武則天創(chuàng)造了“曌”字,作為自己的名字,按照字形結(jié)構(gòu)不難推測,日月在天空之上,是她對自己的定位。二者相聯(lián)系,可以猜想武則天大概是希望自己如日月一般,高掛于天空之上,用智慧福澤大地,用光明普照眾生,萬年不衰!短茣分杏杏涊d,著名相士袁天罡機緣巧合下見到尚在襁褓中的武則天,十分震驚,說她“龍瞳鳳頸,極貴驗也!”又說“若為女兒,當作天子!”“龍瞳鳳頸”我們已無從得知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相貌,而且故事的真實性我們也無從查證,但是這個故事與《大云經(jīng)》中佛祖下世、改洛陽為神都、改名武瞾以及本文探討的盧舍那大佛都是一樣的性質(zhì),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利用“天命所歸,天命神授”的思想,為武則天的政治生涯提供助力,為她造勢。
四、結(jié)語
做為中國二千多年封建王朝歷史上獨一無二的女皇帝,在武則天政治統(tǒng)治時期,佛教興盛發(fā)展并集聚廣厚的社會各階層的群眾基礎(chǔ),為她的利用佛教統(tǒng)治社會各階層奠定了基礎(chǔ),盧舍那大佛雕刻成武則天的模樣是武則天利用佛教統(tǒng)治王朝的一個縮影,是武則天統(tǒng)治王朝的思想控制工具之一,為她統(tǒng)治王朝的合理性、正當性、必然性創(chuàng)造了廣泛而有利的社會輿論,是其政治生涯中的良性助力。
參考文獻:
[1]王溥.唐會要·尊崇道教觀雜記(卷五○).[M].北京:中華書局,1955:869.
[2]道宣.續(xù)高僧傳[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89:45.
[3]郭昊.武則天與佛教的關(guān)系探析[J].西昌學(xué)院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6(04):60-63.
[4]賀輝.洛陽龍門“盧舍那大像龕”品讀[J].大眾考古,2017(01):32-40.
[5]常思禮.武則天—中國政治紅顏辟道者[J].中華少年,2016(36):305-306.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