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材定教學
發(fā)布時間:2019-08-07 來源: 日記大全 點擊:
最新一輪課改開始使用的實驗教材,用行到現(xiàn)在已有十多年了,但教師在使用過程中仍感覺有不少困惑;教材的內(nèi)容仍然存在一個與教學適應,與學生適應的問題,其編寫仍存在一個發(fā)展、完善的過程。語文課要上出語文味,需要有文質(zhì)兼美的好教材。教材編寫,也提倡“以人為本”,強調(diào)要滿足學生終身發(fā)展的需要,學習的需要,生活的需要。這些需要是學生們的自主需要,而不能是他人的假想或強加。
專家們常說:“以學定教”,就是說要根據(jù)學情確定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法。而在常態(tài)教學中,一線的教師們的課堂教學,大多是根據(jù)教材來確定教學內(nèi)容——圍繞三維目標,用教材,教教材。王榮生教授所說的教材的四種教學功能——定篇、樣本、例文、用件(王榮生《語文課程論基礎》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在常態(tài)課堂,很少有明確而顯著的表現(xiàn)。從這一現(xiàn)象看,教材的編寫,確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課程目標,乃至學科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改革,很大程度上就是語文教材的改革。因此,人們常常對教材的編寫給予很高的期望。我們時常會聽到教師抱怨,今年用的某某套教材不好用,不如某某教材好。筆者認為,這是教師們從課堂教學的角度發(fā)現(xiàn)了一些教材編寫上存在的問題。事實上,同年級同學科的同樣的教學內(nèi)容,由于教材編者的不同,在知識體系編排、知識呈現(xiàn)、重難點的選擇、內(nèi)容的詳略取舍、練習設置等方面,確實存在很大差異,使用起來教學效果會有很大的不同。就語文學科而言,還存在著具體文章篇目的選擇問題,僅從編書者自己考慮,而缺乏十分科學、謹嚴、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很多時候是無意而為之的),教材帶給教師的就會有很多的無奈和困惑,而對于學生的學習,則又貽無窮害。
下面結合一次教學活動,就現(xiàn)行教材,談點看法,以供討論。
本學期,學校按照慣例安排了校骨干教師上示范課,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教學內(nèi)容是教科室確定好的。語文學科安排的是蘇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第四篇,即全冊第二十九課,文題是《送你一束轉基因花》。結果上課的老師在教學這一課時,出現(xiàn)了問題。
本來,這一課所在的第六單元,是屬于自由讀寫單元。教師們的理解:這單元課文是留作學生自主學習用的,所以教師不在課堂上“教”,只需安排學生“自由選讀”,學生便“會獲得許多新的知識,會了解許多新的未知領域”,“會為人類不斷探索自然奧秘取得的新的成果而自豪”,“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激情和決心必然會得到進一步激發(fā)!”(參見教材單元主題背面的教學提示)。在常態(tài)教學中,教師一般都按此提示處理教材,因此也未發(fā)現(xiàn)這些課文存在的問題,F(xiàn)在確定要在課堂上教學這一篇,而且要通過這堂課示范一些課堂教學技巧甚至是上課藝術,上課教師要思考的第一而且也是最重要的問題是:這篇課文在課堂上如何處理?
按照教材體系要求,布置學生“自由”閱讀,然后引導交流,說獲得的科技知識,談閱讀的體會或感悟,這樣上似乎可以體現(xiàn)教材的編排意圖,而且可以在過程的展示中訓練學生的一些語文能力。從一些老師課堂實際表現(xiàn)來看,這樣上,效果也還不錯。但同時也聽到有人議論:“這樣的語文課,大家都能上吧!”,言外之意,作為一堂語文課,其承載的教學元素少了。拋去議論的人對于上課老師課堂教學技巧的高要求外,從聽課感覺看,這些老師的課堂確實少了一些令人眼前一亮的東西。常聽人說,“語文課人人都能上。”這從反面提醒我們,語文課要上出語文味,上出語文的東西;氐竭@篇課文上來,其實,筆者很為那些上課的老師鳴不平。筆者認為,這篇課文本身很難上出“語文的東西”來——它不文質(zhì)兼美。
作為一篇科學小品文,它給人的感覺不是枯燥,卻是粗糙。如果讓學生讀了布豐的《松鼠》,隨后來讀這一篇,學生定會大叫:囧!是的,這篇文章重點介紹轉基因花的特征。說明中語言既淺俗,更缺縝密。比如,三個小標題,從內(nèi)容關系上看,其應該是并列關系,但在詞語組合上結構又不一致。第二、三兩個標題,結構相同,都用了偏正短語——副詞+形容詞,而第一個標題卻是副詞+名詞,從傳統(tǒng)語法規(guī)則來說,它是不合規(guī)范的;如果把這里的“特別”一詞理解為形容詞,也是可以,但在結構上仍然與其余兩個標題不同。同時“特別色彩”,與下文兩標題連起來,讀著既別扭,也有歧義。另外,文章開頭部分有一句:“我們常年互相贈送著這些花卉……”句中“常年”雖是一個頻率性的詞語,但按《現(xiàn)代漢語詞典》的解釋,它的意思與時間性詞語“長年”是相通的,所以學生在課堂上就覺得句子表達的內(nèi)容與生活實際不符——違反了說明文語言準確性原則。這樣的文章,怎么能作為“例子”,示范學生學習?教學中,教師當然很為難:講還是不講?對主要還是靠語感來學語文的初中的孩子,如何講?而且,它還是一篇“自由選讀”課文!
通常情況下,語文教學評課的習俗,“看重的是教學方法,著眼于教師,著眼于‘怎樣教’,著眼于教師的教學技巧,教學藝術,教學風采,講究的是上課如何精致,如何精巧!保ā堵犕鯓s生教授評課》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筆者不贊成王教授對此的完全否定,但是,筆者十分贊同王教授同時所強調(diào)的“內(nèi)容決定方法”。同樣的材料,不同的廚師會做出不同品質(zhì)的菜肴,但上好的菜肴一定要上好的料子來做。語文老師上課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王榮生教授所說的“定篇”、“樣本”、“例文”、“用件”(王榮生《語文課程論基礎》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四類課文,各有各的教學用途,具體指向不同的教學目標,但是,筆者覺得不論哪類課文,都應該是“文”和“質(zhì)”的和諧統(tǒng)一,而不應該是一種“理”的簡單的表說,讓人感覺不到文字組合的韻味和巧妙。以文質(zhì)兼美的文章作教學內(nèi)容,課堂才容易上得引人入勝,上出“味”來。
人類文明發(fā)展幾千年,其積淀的優(yōu)秀典章無數(shù),即使是介紹科技知識的優(yōu)秀文章也大有其在。教材編寫,提倡“以人為本”,強調(diào)要滿足學生終身發(fā)展的需要,學習的需要,生活的需要,而這些需要是學生們的自主需要,而不能是他人的假想或強加。作為學生學習范本的教材,就應該是在這一理念指導下優(yōu)中選優(yōu),優(yōu)中選典范。
最近讀到顧曉軍的一篇題為《百年前的小學課本》的文章(《經(jīng)典閱讀》2011年第二期),文中提到1914年編的《女子高等小學國文教科書》,稱此書有三大優(yōu)點:一是課文內(nèi)容極為豐富,六冊書“內(nèi)容無所不包”;二是編纂理論十分先進,倡導世界普遍的文化價值觀,倡導良好的生活習慣,重視學生的知識結構的構建;三是文字深度遠勝于今天,課本用的是文言文,有利于開發(fā)小學生的大腦潛能。說到這,筆者又想到了課文《送你一束轉基因花》來,文章似乎刻意滲進了一些生活的氣息,但如此一來,它所形成的語義場暗示給讀者的信息就遠大于文章內(nèi)容本身所承載的教學目標指向,這給教師使用就增添了困難,筆者想,學生的學習也會“形象大于主題”的。
現(xiàn)在使用的所謂新教材,從2001年審核通過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近十年了,按理它應該是個成熟的本子,為什么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這本身就是一個值得深入思考深入研究的問題。基于此,特把自己在一線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提出來,期待引起專家的思考,所言不當處,敬請方家鞭撻。
參考文獻:
[1]洪宗禮.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八年級(上)[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
[2]王榮生.聽王榮生教授評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3]王榮生.語文課程論基礎(第二版)[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4]顧曉軍.女子高等小學國文教科書[J].經(jīng)典閱讀,2011,(2).
(朱永道 江蘇省泗陽縣實驗中學 223700)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