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學校舞蹈教育學生主體地位的認知
發(fā)布時間:2019-08-09 來源: 日記大全 點擊:
[摘 要] 普通學校之所以要引入舞蹈教育,旨在通過舞蹈藝術教育全面提升學生的素質。由此,以教師為中心的言傳身教式的傳統(tǒng)舞蹈教育方法并不適用于普通學校的舞蹈教育。如何改進傳統(tǒng)的舞蹈教學方式,使之更適用于普通學校的舞蹈教育,其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對學生主體地位的認知顯得尤為重要。
[關 鍵 詞] 主體地位;單向輸入;雙向交流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32-0227-01
在經濟文化高度開放的當今教育背景下,國家提出要強化美育,加強藝術教育,這對提高未來公民的全面素質、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作為普通學校設置的舞蹈教育,其目標不是培養(yǎng)職業(yè)舞蹈家,因而不必重復專業(yè)舞蹈的教育模式,尤其是為提高專業(yè)技能而不得不存在的大量模仿性教育。這不僅是因為普通學校沒有那么多課時,更重要的是,普通學校的舞蹈教育是為了確立學生在教育中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助力學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
經過這幾年的舞蹈教學實踐,我對學生主體性的認識,有三點體會,愿與大家分享。
一、傳統(tǒng)專業(yè)舞蹈教育的缺失
由于種種原因,我國普通學校長期以來沒有開設舞蹈課程,當教育部門決定要開設舞蹈課時,很自然會先入為主地直接引進專業(yè)的舞蹈教育模式。殊不知,專業(yè)舞蹈教育主要是為了培養(yǎng)未來的演員,因而形成了技能至上的教育模式。言傳身教作為專業(yè)舞蹈教育的主要教學方式,要求教師具有較強的示范能力,按規(guī)范準確的示范動作并講解授課。特別對民間舞中的風格韻味、舞蹈組合、古典身韻及一些技術技巧的授課,都只能用以身示范的方式進行。學生必須從教師的一招一式、基礎動作開始學習。而這些技能技巧,學生需要通過長期、大量的訓練積累方能掌握。傳統(tǒng)的專業(yè)舞蹈教育方法對專業(yè)演員的培養(yǎng)有一定的作用,一方面是舞臺表演需要高超的技能,同時專業(yè)院校也有大量的訓練時間。但專業(yè)演員的文化修養(yǎng)、創(chuàng)造能力卻相對薄弱。
如果說專業(yè)舞蹈教育的模仿和技能的不斷重復訓練,對專業(yè)舞蹈演員的培養(yǎng)還有某種合理性,但對普通學生而言,則是百害而無一利。若照搬傳統(tǒng)舞蹈教育的教學模式到普通學校的舞蹈教育中,一方面普通學校無法安排足夠的課時,另一方面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培育也是極為不利的。學生主體性受到抑制的結果,就必然走向單純模仿,模仿的慣性即創(chuàng)造性的缺失,抄襲也就隨之而來。那樣就失去了素質教育最初的意義了。
二、對學生主體性的認知
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不強調學生的主體性,為了使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只要應試能獲得高分,教師則是不擇手段,“填鴨式”灌輸便成為主流的教育方法。傳統(tǒng)專業(yè)的舞蹈教育與之不謀而合,單純的技能教育,通過“填鴨式”的方法最為有效。在那種教育中,教學的中心永遠是教師。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指出,教育的主體是學生,教師是教育的主導。從“素質教育”這一教改的主題出發(fā),若要實現學生的主體性,自然會涉及教育方法、教學形式等方面的改變。若真正實現了學生在教學關系中的主體性,學生便是教學的中心,教學的程序、內容與形式的陳規(guī)自然便會被打破。這樣的教學才是雙向的交流、互相推動、互相啟發(fā)。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加強了,被動變?yōu)橹鲃。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也進入一個良性的互動。教學方法便由傳統(tǒng)的“填鴨式”灌輸轉換為“啟發(fā)式”“咨詢式”“研討式”的引導,“單向輸入”轉為“雙向交流”,由機械被動式模仿轉為自主思維型的學習,從而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
三、舞蹈教學中實現主體性的可能
近年來,舞蹈教育在普及過程中,出現了一門新型的素質教育舞蹈課。這門課程的教育理念,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努力實現學生的主體性?梢哉f它是實現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最突出、最典型的一門課程。
筆者有幸在廈門演藝學院,同時也在普通中學,如廈門第六中學、新圩中學等教授素質教育舞蹈課。教學過程讓我深刻體會到,舞蹈不是只屬于少數“天才”學生,它能讓所有的孩子都跳起來。這門課所有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都在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學生真正成為這門課的主人,因此他們很喜歡,人人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
新圩中學是福建省唯一一所推動素質教育舞蹈的試點學校,我從2011年3月起,就在該校的初中部教授素質教育舞蹈課。兩個試點班的學生都沒接受過任何舞蹈專業(yè)訓練。在素質教育舞蹈課的課堂上,我沒有沿襲那些壓腿、劈叉、小跳等傳統(tǒng)的舞蹈訓練動作,而是課前定好課例,課堂上就圍繞著課例,引導學生,讓學生在簡單的游戲中感受自身肢體語言的魅力,積極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兩個班的學生在通過一段時間素質教育舞蹈課的學習之后,羞澀靦腆全不見了,創(chuàng)造力得到極大開發(fā)。例如,初二(四)班的小黃同學,之前因為長得“圓滾滾”,害怕與同學們交流。但在我的舞蹈課上,她卻表現得特別靈動,靈動的大眼睛,協(xié)調的肢體動作,我曾多次表揚與鼓勵她,F在,小黃同學的膽子越變越大,更勇于表現自己。其中一個所謂的“差生班”通過這門課,改變了曾經散漫的精神狀態(tài),提高了集體的凝聚力。兩個班級年終都成為優(yōu)秀班集體。
我體會到,學生的主體性能否真正實現全在于教師。素質教育舞蹈課的教學步驟,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是教師課前精心設計的,如何引導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完全靠教師課堂的隨機應變,也就是要看教師如何穿針引線地發(fā)揮“主導”作用。
通過這幾年的教學,我認識到,只有當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時,才能營造一種和諧、生動、積極的教學環(huán)境。學生不能把自己融于整體教學之中,將潛能充分釋放,使技術升華為藝術。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