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和前蘇聯 “蘇聯”,還是“前蘇聯”
發(fā)布時間:2020-03-13 來源: 日記大全 點擊:
蘇聯解體以后,我國傳媒上開始出現“前蘇聯”一詞。例如:前蘇聯實行計劃經濟體制;前蘇聯共產黨領導前蘇聯人民打敗納粹德國;1917年列寧領導俄國無產階級推翻沙皇,于1922年建立了前蘇聯;等等。
近幾年“前蘇聯”一詞的使用出現了越來越廣泛的趨勢。今年9月8日,筆者在“百度搜索”查到“前蘇聯”相關網頁119萬篇,即使扣除相當多的重復,為數仍然不少。北京某報2004年2月28日刊登題為《美曾施計破壞前蘇聯經濟》的文章,在約1500字中用了12處“前蘇聯”,如“前蘇聯人”、“前蘇聯當局”、“前蘇聯克格勃”、“前蘇聯經濟”、美國試圖進口“前蘇聯天然氣”。2005年8月1日某中央媒體在題為《紀念抗戰(zhàn)勝利60周年全國合唱展演將在廈門舉行》的報道中說,將展演“前蘇聯作品六首”。一家主流網站2005年4月28日的報道提到,“前蘇聯空軍”裝備的“前蘇聯蘇-30戰(zhàn)機”是“前蘇聯蘇霍伊設計局”研發(fā)的。這些“前”字讀來實在別扭,不知所云。
“前蘇聯”的“前”字語義含混不清,易產生歧義。
我們知道,“前”的一種用法是相對于“后”而言。有“前”必有“后”,無“后”何以有“前”?我國歷史上有“西漢”、“東漢”,又分別稱為“前漢”、“后漢”!笆鶉睍r期(公元304年~439年)少數民族先后建立的許多國家中有不少是同名的,后人以“前”、“后”加以區(qū)分,如“前趙”、“后趙”,“前秦”、“后秦”,“前涼”、“后涼”,“前燕”、“后燕”等。
另一種用法是指某個時期以前的時期。如“前寒武紀”,指寒武紀以前的地質時期的總稱,包括太古宙和元古宙(見《辭!罚。
還有一種是相對于現在而言。如,前局長××和現局長××。
而“前蘇聯”都無法用這些來解釋。現在提“前蘇聯”,但并沒有一個“后蘇聯”;“前蘇聯時期”更不是指蘇聯以前的沙俄及更早的時期,而是指“蘇聯時期”;有“前蘇聯總統”,可并沒有“現蘇聯總統”。
記得上世紀50年代,我國報刊書籍曾經常用“前清”一詞來稱呼“清朝”。后來一位中央領導同志指出,“前清”一詞不妥。清朝就是清朝,正如明朝、元朝不稱“前明”、“前元”一樣。以后就不再用“前清”一詞了。
外國(包括俄羅斯)發(fā)表的文章,一般都用“蘇聯”一詞而不用“前蘇聯”。例如,首都某報2005年9月2日譯載俄羅斯《莫斯科共青團員報》8月31日題為《冷戰(zhàn)期間的一場熱戰(zhàn)》的文章,文中15處提到“蘇聯”,沒有一處用“前蘇聯”。新加坡《海峽時報》2005年8月13日文章《東歐,歐洲的未來》有這樣一句:“這些國家在蘇聯控制下!痹搱笠膊挥谩扒疤K聯”。
外國媒體只在特定指“前”的情況下才用“前蘇聯”。如“作為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格魯吉亞”(格魯吉亞現已獨立);“1992年,前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建立了戈爾巴喬夫基金會”(1992年戈爾巴喬夫已不是蘇聯總統);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一些報刊在譯載外國報道時,外國報道明明用的是“蘇聯”,譯文卻要改成“前蘇聯”。首都某報2003年3月2日譯自法新社題為《俄羅斯人對斯大林評價仍有兩極化》的文章。原文中兩次使用了“Soviet dictator”(蘇聯獨裁者)一詞,都被譯成“前蘇聯獨裁者”。南京某報2004年5月23日16版譯載英國《衛(wèi)報》5月22日關于二戰(zhàn)中圣彼得堡“琥珀廳”下落的報道。原文中的“soviet union”(蘇聯)和“soviet soldiers”(蘇聯士兵)分別被譯成“前蘇聯”、“前蘇聯士兵”。改動不僅是不必要的,而且簡直有點兒畫蛇添足。
我國媒體有些是能正確使用“蘇聯”和“前蘇聯”二詞的。《中國電視報》2005年10月10日刊登由央視《歷程》欄目提供的《蘇聯援華飛行隊》一文,25次用了“蘇聯”一詞,一次也未用“前蘇聯”的提法,讀來意思十分清楚。這樣的做法不是很好嗎?
建議以后除在特定指“前”的情況下用“前蘇聯”外,在談到當年的蘇聯時不要再用含義不清的“前蘇聯”一詞,而徑直用“蘇聯”。
相關熱詞搜索:蘇聯 前蘇聯 “蘇聯”,還是“前蘇聯” 蘇聯是國家還是聯盟 蘇聯是聯邦還是邦聯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