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孫中山紀念堂地鐵【訪孫中山紀念堂,為什么是“謁陵”?】
發(fā)布時間:2020-03-17 來源: 日記大全 點擊:
國民黨前主席吳伯雄訪問大陸,來南京故都的中山陵獻花圈,無論國共兩黨,發(fā)布消息,都叫做“謁中山陵”。 孫中山逝世幾近100年。中山陵已成為國人腦海中的一大景點,“謁中山陵”卻折射了現(xiàn)代中國人政治心理的一個盲點。
孫中山推翻帝制,建立民國,受的是西方教育,信奉的是脫胎自美國華盛頓憲法精神的民族、民主、民權的三民主義。孫中山首創(chuàng)亞洲最古老的共和政體,既是共和,那么這位“國父”的墳墓豈會被尊崇他的國人定為“陵”?
“陵”是皇帝之墓,中國的大人物死了,墳墓的名稱也分為三系。孔子與關羽,是中國儒家一文一武的兩大守護神,只有孔子與關羽死后,墳墓才夠資格稱為“林”。忠臣猛將,功在邦國,如岳飛,死后的一座土丘,也不過叫“岳墳”而已。孫中山死后,墳墓建成紀念堂,卻被供奉成“陵”這一級帝皇的身后待遇。造訪孫堂,像叩見皇帝一樣,尊為“謁陵”,那么孫總理推翻2000年帝制,建立共和,所為何來,豈不白忙了一遭?
因為中國人的潛意識之間,不論“共和”也好,“民主”也罷,根深蒂固,還是需要一個皇帝。孫中山?jīng)]想到自己領導革命,結束帝祚,中國人還是把他當開國老皇帝辦。還是袁世凱這一點看得清,干脆復辟稱帝,年號洪憲,什么國會、共和、五權分立,袁世凱知道,這一切通通是廢話!霸绖P有當皇帝的野心”,中國人的歷史課本都這樣說,并以此把老袁定為壞蛋。中國人既奉孫大炮為皇帝,袁大頭也想當當,又有何不可?
訪孫中山紀念堂,至今還叫“謁中山陵”,折射了中國人政治心理陽光照射不到的一片陰暗面。孫中山雖然領導革命,對中國人的民族心理學研習不足,他的錯誤是一步登天:推翻帝制之后,學習美國的政治制度,為中國設計了一套共和制。當時了解孫中山的人,許多都看出了孫中山是政治外行。中國是一個小農(nóng)社會,人民的教育素質低,民間迷信神祗的香火猶盛,講述什么“德先生”和西方議會民主,一直只是知識分子學術小圈子的沙龍喧囂。在戊戌維新期間,康有為在游歷英美和歐洲之后,即主張引進君主立憲,梁啟超卻反對,認為既然是“革命”,不妨徹底,該效法美國和法國的共和。
但“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美國女作家賽珍珠看出了問題,她感到不對勁,中國正在循錯誤的歷史方向滑落,賽珍珠在《我的中國世界》里喃喃自語:“孫中山是一個無私的君子,他的品格無可置疑,但他摧毀了他的同胞生之所系的一大秩序,天國是美好的,但真危險啊,萬一在走向天國的途中,靈魂失落在地獄里,那怎么辦呢?”
“生之所系的一大秩序”是什么?就是中國這個農(nóng)民社會對帝皇的膜拜心理。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豐收和旱饑,都要看“老天爺”的氣候臉色,皇帝既是“天子”,則天命可畏,皇帝就是不容質疑的宿命。賽珍珠對中國文化的認識,尚未深至民族心理的層次,但另一位地理學家亨廷頓就一針見血了:“南方人出于狂熱,把共和政體強加在一個國民公德幾乎蕩然、而極不宜行共和政體的國家!
但如果設想,當年孫中山把清室的一套戲臺袍甲留下來,把皇帝的權力掏空,愛新覺羅家族和八旗子弟成為類似英國上議院的骨干,中國人的帝皇崇拜,下有一個宣泄表述的渠道,王儲大婚,還可以像英國一樣,成為促進旅游的國際花邊盛事,但皇室卻無法濫用權力,讓暴君和昏君干的只是祭天、禱地、接國書的體面事宜,委任民選首相,豈不東西合璧,更切合中國國情?
今日回顧,一切當然太晚。錯誤的判斷、偏執(zhí)的抉擇,學醫(yī)出身的孫中山,面對痼疾,只知用抗生素的猛藥,而于社會科學和文化傳統(tǒng)識之未深。中國很快就被軍閥割據(jù),中國人民在一場“共和實驗”中,掙扎著走向天堂,靈魂卻失落在地獄。辛亥革命結束了名義上的帝皇統(tǒng)治,五四運動又要打倒孔家店、廢除文言文,但今日吳伯雄“謁中山陵”,卻沒有人質疑“謁陵”是帝皇和奴民意識的流露,是孔家店與文言文中最封建的部分。吳伯雄一行人在中山陵前合照,一副笑嘻嘻的模樣,可有想過,他也背叛了孫中山先生的“革命理想”?
今天,看見美國人高高興興帶著孩子,也踏上了梯階,走進林肯紀念堂參觀,林肯的石像也很大,他卻不是美利堅一統(tǒng)天下的太祖老皇帝,去林肯紀念堂,英文叫A trip to,也不是什么“謁陵”。孫中山先生的“革命”,開的這個玩笑太大了,“國父”于地下豈能無憾乎?
相關熱詞搜索:紀念堂 為什么是 孫中山 訪孫中山紀念堂,為什么是“謁陵”? 訪孫中山紀念堂 孫中山墓室圖片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