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達:印度童星遭遇讓我想到的
發(fā)布時間:2020-06-20 來源: 日記大全 點擊:
印度是一個60年的民主國家。它在提醒人們有這樣的思想準備,民主是個好東西,卻不是在民主制度建立起來的同時,一切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前不久,《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得了多個國際大獎,但其中童星伊斯梅爾卻又回到孟買貧民窟的“正!鄙睿赫獊聿疬w,不通知哪天拆,說來就來了。拆的清晨小童星還在睡覺,被警察的竹棍打醒趕出來。電視鏡頭中,貧民窟住戶家里的東西來不及拿出來,被推土機推了一地。同樣遭遇的,還有其他20名在電影中出演的兒童和其他貧民人家。事情發(fā)生,好像就是為了坐實一個事實:電影所言不虛。
在鏡頭前童星的父親很憤怒。我想起去印度前,帶我去的朋友說過,印度貧民不一樣,因為他們有宗教,所以雖然貧窮,可是他們有尊嚴。我想起一個找不到工作在車站餓了整整三天的中國農(nóng)民工說,現(xiàn)在他干出什么事情都是可能的。我想起聯(lián)合國始終認定消除貧困是最重要目標。
鏡頭前的童星說,當?shù)卣兄Z獎勵給他們家一個新房,但一直沒等到。他現(xiàn)在不相信了。我想,以后就算有,也是“形象工程”吧。一起拍電影的其他那些孩子不會有新房子,還有那綿綿延延無邊無際的貧民窟居民,也不會有新房子。假如不是“沾童星的光”,這樣“正常的拆除”不會成新聞,也不會有人知道。以前是這樣,以后很久很久還會是這樣。推掉這些人的家,是為了造公園。
印度是一個60年的民主國家。它在提醒人們有這樣的思想準備,民主是個好東西,卻不是在民主制度建立起來的同時,一切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印度貧困一個重要原因,來自于它的龐大人口,今日之“龐大”又將成為它日后人口增長的基數(shù)。它的人口難以控制,又和它的宗教有關(guān),去過印度的人,都會看到滿街的生殖器崇拜,稍微留心想想,都會對這個國家的人口控制前景存疑。在這樣的民眾狀態(tài)下,任何一個想獲取選票的政治家,在提倡控制生育之前,都會遲疑。人口壓力和貧困,也使得普及教育更困難,而教育上不去,人口壓力更大。印度教根深蒂固的種姓制度,也成為社會變革持久的障礙,一部分社會底層的聲音很難上傳。
我還記得站在著名的藍色之城的城堡上,鳥瞰美麗的城市,耳邊的錄音解說卻是:這個城市還是按照種姓分區(qū)居住。時間久了,都能看出誰是“賤民”來,他們的眼神都是別樣的。其實,沒有一個宗教是不經(jīng)歷逐漸成熟的過程的,也沒有一個宗教的成熟是不經(jīng)歷改革的。宗教改革對社會的影響,只是復雜社會改革的一個部分。印度的另一個傳統(tǒng)是:媒體雖然是自由的,可媒體對政治上層的糾葛更感興趣,而對民生議題興趣缺缺。在英·甘地時代強行限制了一些政治報道,居然才歪打正著,把一些記者“逼”到關(guān)注民生新聞的路上。而這個壓力去除,報道方向又有反彈。
每個社會都有它獨特的錯綜復雜的問題需要解決,不要指望一夕間以一個變化就能改變。而假如一切都由少數(shù)官員說了算,社會隱患引發(fā)的災難可能就更嚴重了。新京報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