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散文
發(fā)布時間:2017-01-25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長春散文篇一:閱讀100篇散文
閱讀100篇散文
1、 謝冕《永遠的校園》2周粲《滿天的風箏》3、劉長春《山水境界》4、周國平《愛》
5、林!妒p間的生命》6、季羨林《清塘荷韻》7、劉湛秋《雨的四季》8 黃秋耘《丁香花下》9 張守仁《林中速寫》10 郭保林《我寄情思與明月》11李廣田《花潮》12 川端康成《我的伊豆》13 布封《天鵝》14 鐘敬文《西湖的雪景》15 吳伯簫《我還沒有見過長城》 16 周濤《鞏乃斯的馬》17 柯靈《龍年談龍》18 劉再復《讀滄!19 郭風《媽祖》20 韓靜霆《黑土地》21鐵凝《河之女》22 劉成章《安塞腰鼓.23 張承志《清潔的精神》24 王英琦《大唐的太陽,你沉淪了嗎?》25 韓小蕙《有話對你說》26 雷達《依奇科里克》27 李元洛《汨羅河之祭》28林非《浩氣長存》29 張立勤《痛苦的飄落》30王開林《入世之惑》 31葦岸《大地上的事情》32 陳小奇《生命斷想》33 蘇童《三棵樹》34 林清玄《雪中芭蕉》 35 劉春山《雁蕩無蕩》36 徐志摩《想飛》37 董橋《滿抽屜的寂寞》38 《字緣》39《說品味》40 余秋雨《莫高窟》41《書海茫茫》42 《蘇東坡突圍》43 《遙遠的絕響》44 高洪波《書齋》45 《古玩》46 豐子愷《山中避雨》47《湖畔夜飲》48 林語堂《文章五味》49孫福熙《紅海上的一幕》50 沈從文《生命》51 梁實秋《舊》52 李霽野《花鳥昆蟲創(chuàng)造的奇境》53 施蟄存《蟬與蟻》54柯靈《失群的紅葉》55 謝冰瑩《愛晚亭》56 秦牧《榕樹的美髯》57 何為《佳茗似佳人》58袁鷹《楓葉如丹》59 席慕容《寫給生命》60 《寫給幸!61 《悲歡之歌》62 張抗抗《地下森林斷想》63 《牡丹的拒絕》64 《沙之聚》65 《瞬間與永恒》66 畢淑敏《造心》67 劉元舉《悟沙》68 素素《湖觴》69 宗璞《秋韻》70 王宗仁《藏羚羊跪拜》71 馮驥才《白發(fā)》72 《水墨文字》73 王充閭《清風白水》74 《細魚夢回》75 李敖《紅玫瑰》76 余光中《沙田山居》77 《聽聽那冷雨》78 郭秋良《山莊湖色》 79 鄭云云《香山看葉》80 《雨打芭蕉》81 《說竹》82 馬莉《衣裳的氣息》83 王劍冰《絕版的莊周》84 徐迅《臨窗梧桐》85 張清華《夢巴黎》86 遲子建《假如魚也生有翅膀》87 孫繼泉《季節(jié)深處》88 王開嶺《精神明亮的人》89 郭春燕《人淡如菊》90祝勇《午門外》 91 《不需注釋的生命》92 張煒《綠色遙想》93 《北國的安逸》94 熊育群《仙居》95 彭程《快樂墓地》96 楚楚《洞簫》97 高維生《二胡》98 葉圣陶《門》99 王兆勝《高山積雪》 100章武《北京的色彩》
長春散文篇二:游記散文的寫法及例文
游記游記,有“游”有“記”
同學們作文存在問題:
1、 只“記”沒“游”(沒有游蹤線索)。(寇祎瑋、韓
佳文、陳盼望等)
2、 把游記散文寫成了介紹性的說明文——純粹的介 紹,沒有描寫看到的景和物。(張藝鑫)
3、 即使作文有景物描寫,但也不抓住特點寫,隨心
所欲,毫無層次的隨便寫。(鳳玉欣等)
4、 已經(jīng)概括了看到的景物特點,但具體的內(nèi)容和特
點不相符甚至毫不相關聯(lián)。
5、 不記瀏覽的心情,純寫景沒感情——沒有融情于
景,讀起來沒有身臨其境的感受。
那么,我們?nèi)绾螌懞糜斡浬⑽哪兀?/p>
一、游記游記,首先是“游”。怎么游?最常用的方法是移步換景法。移步換景,就是游蹤的變化和景物的轉換為序,從不同的立足點描寫景物的寫法。運用移步換景的方法描寫景物,可使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但寫作時有兩點必須注意。一是游蹤線索首尾要一致,要把立足點的變化交待清楚,前后一致,才能使讀者抓住作者的游蹤,從而領悟文章的旨趣;二是游蹤的變化與景物的轉換必須一致,即邊走
邊看,邊看邊想,邊想邊記,有條不紊地抒觀察到的景物描繪出來。當然,我們也可以先對景點的特點作總的介紹,然后再分別來寫,由總到分來寫。
二、怎么記呢?
記心情啊,記美景啊,通過寫美景來反映好心情來。這里介紹一種寫景抒情的好方法——融情于景。
你知道何謂“融情于景”嗎?就是借助自然景物的描寫來表達自己獨有的心境。文中的景物是思想感情的載體,是為抒發(fā)主觀感受服務的,即“一切景語皆情語”。
你想知道如何“融情于景”嗎?為傾注感情使景物傳達真情,可在對自己所熱愛的景物進行描繪時,要極言其美,如“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這文字充分表現(xiàn)了作者對“春花”的無限鐘愛之情,令人讀之心潮澎湃?蛇\用修辭使景物充滿靈性,如朱自清的《綠》中,把“平鋪著的、厚積著的綠”比作“少婦拖著的裙幅”,比作“雞蛋清”,比作“溫潤的碧玉”,從各種不同的角度豐富“綠”這一形象,這些生動的比喻,使人產(chǎn)生豐富的聯(lián)想,增添了游記散文的詩意?蛇\用生動的詞語使景物活潑生動起來,如“鳴蟬在樹時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長吟”、“伏”、“竄”這些動詞栩
栩如生地再現(xiàn)了動物們的情態(tài)。
三、例文
太湖山游記
太湖山是國家森林公園,離我們的學校有十多里遠。它那秀麗的景色在十來開外也充滿了神奇(概括特點),雨后的云朵綴著夢幻,百看不厭。曾大膽想過,獨自去登太湖山峰,觀竹林美景,涉叮咚泉水,拍下一張張彩色多姿的畫面,留下一串串輕松的腳印。今天,夢想變成現(xiàn)實,我如愿以償了。[精到的語言總寫出太湖山的景色特征,為下文蓄勢。]
來到山腳,望著巍峨的太湖山,我突然想大叫一聲:“我來了!”但我始終沒有喊出口,因為我怕打破這山間的寧靜。 一步步的攀登,我終于登上半山腰的涼亭里。沿途,我看見許多人在貪婪地拍著照,[貶詞褒用,襯托出太湖山景色迷人的特點。]好像要把太湖山美麗的景一個不留的留在腦海中。我環(huán)顧四周,這才注意到,青翠的竹子點綴著一片寂靜之境,幼小的竹筍躍動著生機與活力。美麗的鳥兒伴隨著泉水有節(jié)奏的唱著歌,仿佛它們是一隊組合,一隊完美的組合。[寂靜的山林,有了動態(tài)的鳥與泉水的加入,妙趣橫生,生機勃發(fā)。]捧著清澈的泉水,我出了神,好久沒有看到過如此清澈的泉水了。泉水香甜可口,喝過后,嘴里好像依然有泉水的清香。 歇了不久,我們繼續(xù)向山頂挺進。山峰似乎永遠走不完,依
然是那么長,但是我堅信我能到達我心中的望江亭。[賞景也是心情愉悅的過程,也是心靈啟迪的過程。]來到寺廟的一個許愿池里,只見一些人向池里投擲硬幣,也許他們想得到祝福吧。山頂不知不覺的出現(xiàn)在眼前,望江亭也那么真實。從亭上俯視,一切都那么小,那么美麗!耙挥[眾山小”的快感讓人忘記了疲憊與煩惱,忽有飄飄欲仙之感。
懷著戀戀不舍之情走出太湖山的懷抱,回望著那一抹云彩,那一片青翠,我的心靈仍沉浸在美景之中??[化用古詩常用的結尾的方式,余音繞梁。]
簡評:
1.移步換景來布局。全文通過“來到山腳”“一步步的攀登”“我們繼續(xù)向山頂挺進”等詞句,使文章結構井然有序。
2.融真情于景物。為了將太湖山的秀美景色描寫出來,為了表達對太湖山的熱愛之情,作者將近景與遠景、動與靜相結合,將立體的太湖山展現(xiàn)在世人眼中。同時,作者還將心情投射到景色之中,景色描寫之中傳達著深情。
水簾洞洞天
一部《西游記》,令花果山水簾洞著稱于世,家喻戶曉,名聞海內(nèi)外。[長篇小說《西游記》的問世,使更多的人知道了花果山,記住了水簾洞。]長假有幸,直奔花果山。[“直奔花果山”,交代了游蹤。]
站在山門前,想起吳承恩在《西游記》中描寫的花果山,說山上“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鳳雙鳴,削壁前,麒麟獨臥”,“林中有壽鹿仙狐,樹上有靈禽玄鶴,幉萜婊ú恢x,青松翠柏長春。仙桃常結果,修竹每留云”,山的“正頂上有一塊仙石”。由于我們是從正門進山的,因而無緣見到仙石。[引用《西游記》中描寫花果山的內(nèi)容,增添了花果山的魅力,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如從連云港市的猴嘴鎮(zhèn)東南進花果山,就可見一石猴蹲于巨石之上,向西北眺望,似乎正在迎接客人的到來。[石猴迎客,交代了游蹤。]
為了保護景區(qū)環(huán)境,景區(qū)內(nèi)配有專門的環(huán)保車輛。如不想步行,可花15元買張車票,乘車盤旋而上,然后到你想玩的景點下車即可。為了趕時間,我們一行人買了車票,直奔水簾洞。[乘環(huán)保車,直奔水簾洞。用筆簡潔,單刀直入。]
車子依山道盤旋而上,但見彩蝶飛舞,香氣撲鼻,山勢不算巍峨險峻,卻也濃蔭蔽日,翠竹、綠樹、野花、怪石、潭中清流,盡收眼底。[上山途中的美景,寥寥數(shù)語,景色
長春散文篇三:文學魅力與散文精神
文學魅力與散文精神
2012年03月05日來源:閻純德
新年伊始,長春出版社推出宗璞、張抗抗、趙玫、梁曉聲、陳啟文、樂黛云、閻綱、謝冕、劉錫誠、黃曉敏的散文隨筆精品組成“大家書系”。
文學的神髓是思想。文學要有益于天下與后人,既要承傳文明,又要發(fā)展文明。散文之道就在于從思想和感情的層面來體現(xiàn)人生的大境界、大情懷和人格。謝冕是生活中的詩人,堅信一個人的境界和胸懷有多大,他的文字就有多遠。在他的散文里,有悲愴婉麗、憂患重重的文化意韻,可以窺視沉淀著他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的人生境界。閻綱是學者、大批評家。他的《愛到深處是不忍》幾乎寫的全是人,其中不少篇章令我們流淚不止、難忘終生!拔膶W者,情學、情欲學,情根于愛”,“古今至文多血淚,散文尤甚”,“情之所至,緣情成文”,組成他的散文觀。他說過,一個作家,沒有獨特的發(fā)現(xiàn),沒有觸動自己的靈魂,沒有新的或更深的感受,不要動筆;沒有傳神的感悟和深邃的細節(jié)支持不動筆;求精短,去辭費,不減肥、不出手。他還說:“心靈對立構成藝術哲學。藝術的魅力源于善惡、美丑的勢不兩立,透過情感的反差、碰撞,凸顯出深度的人格美、人性美。”
創(chuàng)作實踐澆灌出的心得體驗是刻骨銘心的。在自己的作品中,張抗抗相信“‘自己’是惟一重要的,‘自己’意味著個人、個體、個性;意味著一個真切感受著世間的痛苦和歡樂的生命活體、一個熱情地生活過、冷靜地思索過而后留下的私人筆記”。她“按著自己習慣的寫作方式,在散文和隨筆這些相對自由的文字中,在這些不需要精心虛構人物和情節(jié)的篇章中,給自己開一扇透氣的窗戶??如果說,小說通常是在替別人說話、對別人說話;小說中的‘我’,大隱隱于‘故事’。如果說,小說的敘述者是生活的‘旁白’,那么,散文隨筆便類似于‘獨白’了。在散文和隨筆中,我是顯形的,我只對自己說話——我行、我見、我讀、我想、我愛、我恨??用坦誠率真的文字——我記下!”她還說,“假如我始終把自己深藏在小說里,我會覺得憋悶、委屈、難受。所以我想方設法要攀上散文的救生圈,浮出水面來歇息。我不是一條遨游于深海的大魚,而是熱愛海洋和陸地的一種兩棲動物。我如此強調(diào)坦誠而真實的‘自己’,恰恰是為了尋找自己和他人之間的‘異’與‘同’。因為,每一個獨立而具有尊嚴的個體,都是構成我們理想中的公民社會的基石!
陳啟文是一個職業(yè)虛構者,但他“越來越覺得還有比寫小說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近年他以大量精力寫作“共和國國情系列”報告文學和隨筆。前者讓他從書齋重返大地,走向比虛構更復雜嚴峻的社會現(xiàn)實,后者則是他對歷史與現(xiàn)實的叩問與反思!叭绻涣⒆阌趫杂驳默F(xiàn)實,也不可能真正抵達精神現(xiàn)場。當虛構的
文學在現(xiàn)實中變得越來越虛弱,甚至淪為炫奇弄巧的把戲,我一直在渴望,文學能夠找到一種直接有力的方式,以擔當?shù)挠職猥@得屬于自己的行動能力??人文隨筆是真正的非虛構寫作,它必須真實面對生存、自由、平等、人的權力和人的尊嚴等等絕對不能虛構的問題。它不是為寫作而寫作,沒有花架子,都是掏心掏肺的言說,這正是散文隨筆的正途與大道??”
“一個人的生存態(tài)度和精神生活,決定著作家作品的質(zhì)地”,這是趙玫的文學信念。她非常重視文字,一直認為“文字是文學最基本的部分??語言不僅要負載故事,還要承載思想,所以小說也應該擁有詩一般的語言和意象”。她喜歡變化,喜歡新的嘗試,“任何創(chuàng)造性都來自對以往的背叛,關鍵是能否顛覆你自己??我一直喜歡‘形式’的追求,因為其中可以體現(xiàn)創(chuàng)新的手段。形式是一種很微妙的載體,既具體又形而上??新的方式必然會帶來新的哲學。有時候景象就是思想,形式也就自然而然地負載了心意。我希望我的作品中充滿形式感,諸如意緒流淌、時空倒置、凝固或運動的文字,畫面般的描述,音樂般的交響,乃至句式、標點、字體的變異??”
宗璞以小說名滿天下,其散文也以“豐富的內(nèi)心和深厚的學養(yǎng)”寫出了極高的境界,樸實、真切
、感人。她的《斂沙集》“聚集著她的愛、她的憂慮、她的責任、她的精神氣韻,也反映著歷史的滄桑、祖國的命運、人生的悲歌”。她身體欠佳,卻一直堅持寫作,說自己的“工作像螞蟻銜沙,一粒又一粒。只希望能使寫的歷史向真實靠近”。寫作一如煉丹,“煉丹需要真火,真火是靠生命燃燒的??掌握煉丹真火的是人物”,她說的是小說里的人物,其實她就是這樣令人感動的作家。她希望“在塵灰中磨洗出湮沒的歷史真實,讓詩意的向往飛翔起來”,還說“書更多是給后來人看的??當然,這要看書中人自己是否有生命力,在時間的長河中,能漂流多久”。她說的是自己的作品,這之于整個文學、文壇和所有的作家,如何在歷史長河中經(jīng)得起淘洗頗為令人深思。
中國散文傳統(tǒng)根深葉茂。樂黛云認為“非常個人”的散文應有“三真之境”,即真情、真思與真美。“時日飛逝,多少文字‘灰飛湮滅’,早已沉沒于時間之海,惟有出自內(nèi)心的真情之作才能永世長存,永遠激動人心。真情從來都是文學的靈魂”。中國文學傳統(tǒng)以情為核心。她援引郭店竹簡以示中國文學之傳統(tǒng):“凡聲,其出于情者信,然后其入撥人之心也厚”,“道始于情,情生于性??凡人情為可悅也,茍以其情,雖過不惡;不以其情,雖難不貴。”“情動于中而形于言”,這“形于言”才是真情是否能傳遞于人的關鍵。而“情景相觸”構成意境,又是成功地“形于言”的關鍵之關鍵。
梁曉聲認為:“雜文與人的關系如同嚴父與諍友,警告我們斷不可怎樣;而散文與人的關系,則如同慈母與紅顏知己!
母’教我們領會真與善的人性要義,‘紅顏知己’影響我們從真與善中發(fā)現(xiàn)美!
劉錫誠是一位民俗文化大家,說,“文人雖不務實學,卻愛解剖人生”。這很有哲學深意!罢嬲奈娜硕嘧灾t,戒浮躁,胸懷平常之心,甘為邊緣人。粗茶淡飯,布衣裘褐要傳世,自然得有思想與藝術。”
以雙語寫作為己任的黃曉敏,其中文寫作萌生在寂寞的異國他鄉(xiāng)。她說,“拼音文字要你走進里面去尋找它的節(jié)奏,象形文字除了節(jié)奏,還有畫面和詩意的錦繡:華麗和冷清,理性和調(diào)侃,熱鬧和凄涼,鮮花和芳草撲面而來,多年后,漢文字的魅力,在與母語幾近隔絕的天涯,重識了故鄉(xiāng)的芳草。在海外用中文寫作是跟故鄉(xiāng)對話,是某種形式的回家。兩種語言的交替使用,好像聽完音樂后再來享受繪畫!毖詾樾穆暎@從靈魂里噴涌出來的語言,令人溫暖,令人動情!
寫作很像一朝分娩,有痛苦,更有歡樂。我們記憶里清晰地保留著魯迅的辛辣、周作人的閑適、老舍的幽默及大家們的思想藝術之光。作家們越來越多地自覺行走在人世間那個最龐大的隊伍中。他們的真情言說足以證明散文的尊嚴與神圣!按蠹視怠笔亲骷姨峤坏囊环莅_萬象的“私密檔案”,從不算遙遠的過去瀏覽至今,既有憶往的苦澀,也有當下的歡樂,既有思想的鋒芒,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