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手法的散文
發(fā)布時間:2017-01-28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象征手法的散文篇一:象征類散文閱讀訓練及答案
木車的激情 張煒
1在現(xiàn)代旅行中,我們常常因為交通工具的不夠迅捷而焦躁和苦惱。我們祈盼乘坐的車輛眨眼間就到達目的地,幻想它能像閃電一樣穿越莽野。我們有時甚至為最現(xiàn)代的旅行交通工具----飛機----感到焦急,比如說為機場的長長滯留、耽擱,感到慍怒和不安。2我們總是那么急于從甲地到乙地,總是有那么多事情要做。我們碌碌奔波,但催促我們行動的激情是那樣脆弱和渺小。我們怎么能夠想象幾千年前,有一位思想者就乘坐著一輛緩慢的牛車或馬車,在大地上往復奔走,是的,他為了自己的思想,為了自己的理念而不知疲倦,并這樣終其一生。
3他就是我們所熟悉的古代哲人孔子,還有他的一群弟子。他們都是一些為思想而激動的不知疲倦者。我們不妨把這些人的一生,把這一切,稱為“木車的激情”。
4由于車速是極其緩慢的,里程是極其艱難的,因而我們今天更有理由說,他的激情才更為強大、更值得信賴。
5枯葉鋪地,北風呼嘯。在冬天,那個哲人也不能舍棄自己的旅程。這在越來越聰明的現(xiàn)代人眼里是不可思議不可理解的。一位不可理喻的執(zhí)著者,讓世界感到畏懼了。6“政治”這兩個字在現(xiàn)代或許已經(jīng)變質(zhì)。我們現(xiàn)代人幾乎僅僅可以從那轆轆得木車聲中,聽到
7“政治“的真正含義,領略它的本質(zhì)。它那時候是人,旅途,木車,是面對土地的求索,是這樣的
8不知疲倦。原來在古代,“政治”和“詩”是合二為一的,這才讓后人生出了永久的崇敬他不倦地向各個階層訴說他的思考,他的思想,他對這個世界的觀察,他探索到得各種各樣的原理,作為一位布道者,一位啟蒙者,一位詩人,大概這個世界上沒有幾個人能夠與他比肩。但人們往往承認他是布道賀啟蒙者,而不愿承認他是詩人。
9可是,現(xiàn)代人在這個寒冷的冬天,在北風擊碎冰凌的時刻,真的不能從轆轆的馬車聲中,聽到和看到孔子那一腔燃燒的詩情嗎?
10這是一首長長的,寫在大地上的詩,是可以從東方播散到西方的長卷。它就像高空的彩虹一樣,橫跨萬里。放射出璀璨的光輝。
11我們相信,一本《論語》只是微薄的紀念,只是簡短的記錄,它那真正的,更為淵博的思想,的卻是由車輪和雙足攜刻在大地上的。它們化在了歷史的塵埃之中,需要無數(shù)的后人在氣流和土末里感覺和辨析,去接受它們的滲透和感染。
12那個顛簸的木車,把激情播撒在中國大地上。他成了中國乃至整個東京的驕傲,也成了整個人的驕傲。他的行為表明了人類在某個方面的認識和耐力。他可以指示我們走向多么遙遠。他不僅屬于古代,更屬于現(xiàn)代和未來。
13給這樣一個偉大的言者和行者做一鑒定,我們也許是無能為力的?墒俏覀兒苋菀拙蜁l(fā)現(xiàn):他是這樣一種生命,他抓住了更本質(zhì)的東西,所以他才能走向未知的選擇,才能駕馭顛簸的木車,承載那么多思想,駛進茫茫歷史長河之中,駛進一片燦爛之中。14遙想那個古人的身影,我們似乎會明白一點什么。
15原來只有激情,只有他所擊打出的思想的閃電,才可以超越一切交通工具的迅捷,使一切現(xiàn)代傳播工具相形見絀。思想才是真正迅捷的,闊大無邊的,可以籠罩這個宇宙。
激光、無線電波甚至都很難擁有這樣的速度和力量。
16當我們?nèi)祟惒粩嗟貙⒆约旱闹橇图で樽優(yōu)楝F(xiàn)代科技,變?yōu)榉浅>唧w的器械和工具的時候,我們常常忽略了他它的源頭,忽略了她們正真是來自人類共同的心靈——這樣一個基本而重要的現(xiàn)實。無論怎樣現(xiàn)代的工具都不能取代心靈。抽掉了心靈,一切都無從談起。在那個偉大的心靈面前,即便是緩緩爬行的木車,也不能阻斷萬丈激情。激情的燃燒可以使他窮盡一切艱難險阻,可以穿越十萬大山。枯竭而渺小的現(xiàn)代人即便擁有了火車,有了飛船,有了一切的一切,也并不能阻止眼前的危機。
17也許當我們現(xiàn)在人懂得一遍又一遍懷念木車的激情的時候,才會走向自己的覺悟。 (選自《張煒散文精選集》,有刪改)
1“木車的激情”在文中的含義是什么?(4分)
答: 孔子及其弟子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為思想而激動,為理念二不知疲倦,終其一生為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而往復奔走的精神。
解析:此題重在考查學生的概述能力
2.本文寫“木車的激情”,作者為什么開頭用較多筆墨寫現(xiàn)代人及其交通工具?請結合原文作簡要分析。(5分)
答:引出下文,為下文寫“木車的激情”作鋪墊:與文中孔子及其弟子乘坐緩慢的木車艱難求索而不知疲倦形成對比,從而突出“木車的激情”的強大和值得信賴。
解析:現(xiàn)代文閱讀中文某句(段)話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如果這句(段)話在開頭,一般思考:開篇點題;照應題目;總領全文;渲染氣氛,埋下伏筆;設置懸念,為下文作輔墊。
3.聯(lián)系全文,概況本文主旨。(6分)
答:文章通過對幾千年前孔子及其弟子的“木車的激情”的懷想和高科技時代人們精神現(xiàn)狀的反思,抒發(fā)了作者對“木車的激情”的崇敬之情,表達了作者對現(xiàn)代人心靈缺失現(xiàn)狀的憂思與批評。
駱駝刺
甘 澤
1一出嘉峪關,就是茫茫千里的大戈壁。沒有河流湖泊,沒有綠洲村鎮(zhèn),只有酷熱的白晝和陰冷的黑夜。青灰色的沙礫和深藍色的天空,占據(jù)了全部的視野。一望無際的荒原,一覽無遺的蒼穹,沒有一棵樹,也沒有一片云,干燥強勁的狂風,時常會卷地而來,把整個宇宙,變成黑暗的風沙的戰(zhàn)場。
2風沙過后,戈壁被鏟掉了一層,然而卻有一種例外。那就是駱駝刺生長的地方,那一眼望不到頭的“墳場”。提到墳場,有人會覺得驚悸,但是如果你真的看到了那種景象,你心中感受到就只有震撼。一個個或大或小的墳丘一樣的沙石堆,緊密卻又均勻地散布開來,往往能占據(jù)幾十乃至上百平方公里的地方。這種地形足以讓所有帶輪子的東西卻步,但就在那墳丘的頂上,一叢叢緊扎扎亂蓬蓬的刺,堅硬的銳利的刺,正在保護著那比黃豆大不了多少的葉片。任風狂沙密,任地燥天寒,一到春天,它們就重新煥發(fā)出生命的光彩,頑強地、執(zhí)著地占據(jù)著一片又一片領地,這就是駱駝刺。
3如果說沙棗樹是戈壁灘的美女,駱駝刺則當仁不讓地成為戈壁上的士兵。不論腳下的大地多么貧瘠,也不論天空上太陽多么酷熱,只要被駱駝刺占領,就再也休想讓它們起身。正因為駱駝刺的抗爭,狂風可以帶走草根旁邊的沙石,卻無法奪去駱駝刺腳下的沙土,它們用那特別強勁的根系,緊抓住腳下一方寸土,于是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斗爭后,沙漠沒能入侵,卻形成了戈壁灘特有的墳場一樣的地形。但是這墳場的出現(xiàn)不是因為死亡,恰恰相反,是生命,造就了這戈壁灘的墳場,這自然的奇觀。
4 駱駝刺的全部生活,就是生存,生存與生活在這里是劃了等號的。也許對于人來說,這是人生的悲哀,但是在這死亡的禁地,卻是一種傲然不可侵犯的生命的尊嚴。無論如何,我活著,生存著,生活著并且快樂著,狂風也好,烈日也好,干旱也好,其奈我何。即使被駱駝啃去了枝葉,來年照樣東山再起;即使被風沙擄掠了領土,但是更強勁的根系,更堅韌的毅力,仍能與風沙拼個高下,直到狂風再也帶不走一粒塵沙。那便是駱駝刺的勝利,生命的勝利。
5戈壁的荒涼與城市的繁華,恰是這世界的兩個極端。但是比起駱駝刺相互尊重并且保持距離,互相留下生存的空間這一點,城市的冷漠和戒備,心靈的空寂與荒蕪,更像是另一種戈壁灘。
6 在這個心靈的戈壁中,也生存著無數(shù)的駱駝刺。他們外表寒酸甚至丑陋,他們貧寒而且無助,他們像駱駝刺一樣在城市中生活著、生存著、掙扎著。忍受著周圍惡劣的環(huán)境,
忍受著城里人鄙夷的眼光,但是大街小巷里,這樣的人卻無處不在。你看那街角上打燒餅的,天橋上擦皮鞋的,工地上扛水泥的,不都是這城市的美麗花園中雜草一樣的人嗎?他們就是城市中的駱駝刺,被人遺忘,遭人詬病,但卻頑強地存在著,用傷痕累累的雙手,握著自己自由的靈魂而快樂生活,沒有任何修飾,也沒有多少夸張,但是堅忍不拔的生命樂章卻如此華麗。他們每天起早貪黑,數(shù)著那不多的幾張零票,滿足地回到蝸居,安排明天的工作和孩子的學費。為自己的生
存,為家人的幸福而努力著,抗爭著,活得辛苦,活得快樂,不是嗎?7 愿天下所有像駱駝刺一樣活著的人,幸福安康!
(選自2006年《且聽風吟》,有刪改)
1、(4分)第一段所描寫的自然環(huán)境有何特征?這段描寫有什么作用?
2、(4分)分析作者稱駱駝刺生長所形成的沙石堆為“墳場”“墳丘”的原因。
3、(4分)結合文章內(nèi)容,分條概括“駝駱刺”與“像駱駝刺一樣活著的人”的相似點。
4、(6分)概括這篇文章的主旨。
參考答案
16、(4分)特征:荒蕪、遼闊,(1分)沙礫遍地,風沙肆虐。(1分)
作用:突出戈壁灘生存環(huán)境的嚴酷與險惡(1分),為寫駝駱刺旺盛的生命力作鋪墊。(1分)
17、(4分)沙石堆的形狀與墳場的土堆外形相近,“墳場”意味著死亡,這樣同戈壁灘殘酷的生存環(huán)境相吻合。(2分)而駝駱刺卻能在死亡之地創(chuàng)造生命的奇跡,作者以此襯托歌頌駝駱刺堅貞不屈的生存意志。(2分)
18、(4分)
①外在形態(tài)相似:寒酸、丑陋。
②生存環(huán)境相似:惡劣、艱辛、荒涼、貧瘠、被遺忘。
③分布范圍相似:廣泛、數(shù)量多。
④生活態(tài)度相似:頑強、堅忍、抗爭、努力、自由、快樂、滿足。(共4分,每答對一點得1分,內(nèi)容相符即可得分。)
19、作者通過對戈壁上駱駝刺旺盛生命力的描寫,(1分)贊頌了像駱駝刺一樣活著的生活在城市底層貧寒無助卻堅忍不拔努力抗爭從中盡享歡樂的弱者,(3分)也批評了當今社會遺棄和鄙視弱勢群體的現(xiàn)象,呼喚人文關懷和社會和諧(2分)。
燈火的溫情
葉延濱
1不知是不是每個人都會有這么一段經(jīng)歷,在記憶中留下一段對黑暗很深的、難以忘懷的感觸,我把這種感觸叫做:“荒野無燈”。小時候怕黑,怕一個人呆在家里,怕窗外那些與神怪故事相連的響動。這種恐懼不是對黑暗本身,而是對藏在黑夜里的鬼怪的敬畏。長大了,常走夜路,在鄉(xiāng)間,在大山里,一次又一次地強化了我對黑暗的印象。天地渾然于漆黑的夜幕之中,天上無星無月,有時飄灑一些無端的雨絲,黑影憧憧,或是濃云或是山影或是樹陰,黑暗在你面前悄然分開,又在你背后迅速合攏,只有路面上的水洼是亮的。這時候,我往往疾走如飛,目光朝著前方茫然地摸索,直至一盞燈像螢飛進心田,猛地點燃溫暖全身的火——一種熱愛和感激之情。
2人生之旅,總會經(jīng)常穿行于荒野無燈的境界,如火車會鉆進漆黑的隧洞。當列車在長長的隧洞中穿行時,雖然身處險境,但作為乘車人,我們處之泰然,泰然是因為一種信任感和依賴感。是的,我們處于這個鬧哄哄的世界,常常身處黑暗而不驚,有時來自一種盲目依賴和盲目信任。我讀高中時正值“文革”,深夜值班站崗,四周萬籟俱寂,心頭還是害怕的,但回頭看一眼同伴的眼睛,便相信這兩個小時不會出事,F(xiàn)在回想起來,因為無知,反而坦然。
象征手法的散文篇二:象征性散文
象征類散文
【考點說明】
閱讀鑒賞中外文學作品。注重審美體驗;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內(nèi)涵,分析藝術表現(xiàn)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蘊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綜合C
(1)分析作品結構,概括作品主題
注意作品的整體構思、貫穿線索,以及各個部分和各個方面之間的關聯(lián)與安排。作品主題的概括要從作品實際出發(fā),注意時代氛圍、社會環(huán)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作品體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現(xiàn)手法
注意散文運用記敘、描寫、議論、抒情手法的靈活性;
2.鑒賞評價D
(1)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語句的表現(xiàn)力
“豐富含意”重在思想性,“表現(xiàn)力”重在藝術性。
(2)欣賞作品的形象,鑒賞作品的內(nèi)涵,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
“形象”要求把握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內(nèi)涵”要求注意作品蘊含的思想感情,尤其是運用比喻、象征手法表達的言外之意;“藝術魅力”要求理解思想性與藝術性的統(tǒng)一體現(xiàn)。
(3)對作品表現(xiàn)出來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作出評價
要求對作品表現(xiàn)的真與假、美與丑、善與惡的內(nèi)涵作出評價。
3.探究F
(1)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fā)掘作品的豐富意蘊以及蘊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要求從時代背景、人物形象、環(huán)境氛圍、細節(jié)描寫、語言表達等方面切入探究。
(2)探討作者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創(chuàng)作意圖
要求從作者經(jīng)歷、所處時代、創(chuàng)作動機及對作品影響進行分析。
(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
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體驗文本,獨立思考,發(fā)表看法。
【專題解讀】
托物言志:即講個人之“志”依托在某個具體之“物”上。于是,這個“物”便具有了某種象征意義,成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個人之“志”,借助于這個具體之“物”,表達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歲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潔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發(fā)謙遜的情懷;“蠟燭”常用于頌揚無私奉獻的精神!巴小苯琛⒓偻械囊馑,可以從志向、情趣、理想、追求、來描述物表現(xiàn)志。
【寫作構思】這類文章構思和寫作四個方面:
1、發(fā)現(xiàn)一個特定下的自然事物具有或寄托作者某種理性思考。(造句)
2、描繪一個故事或幾個生活場景擴展這個句子
3、點一雙俊眼,即把外物和人物的思想感情融會貫通,一般在行文過程中用語句點明中心,點題句既是寫物,又似在寫理或人。
4、細節(jié)描寫非常成功,使象征矗立起來。也經(jīng)常開頭有鋪墊。
【文體特征】
(1)“托物言志”散文的含蓄美。含蓄,即富有暗示性,朦朧性,意在言外,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的空間。散文中的描寫的事物,已經(jīng)不是那樣一個具體的個別事物,而是它所暗示的具有哲理性的意義。也正是含蓄美的存在,使“托物言志”的散文有了與其它散文語言所不同的魄力,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讀者在欣賞中獲得獨特的美感享受。
(2)散文的最大特征,就是每個時期的每一篇散言語里都注重個性!巴形镅灾尽敝械摹拔铩本褪亲髡呓柚渌c現(xiàn)實相符,相密切的事物作為自己的“替身”,對所找的對象—
—即“替身”進行人格化,感情化,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來表達自己的內(nèi)心情感。
(3)“托物言志”的散言語中,作者對“物”的特征的細致描繪,是寫好這一類散文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否剛,“志”就成了水中浮萍,隨風漂蕩,沒有了根基,沒有了依托。優(yōu)秀的作家,都善于細致地描繪“物”的特征,然后巧妙地寄托作者的情感和理念。
(4)散文的立意是文章的靈魂的所在,也就是托物言志中“志”,貫穿全文始終,你所寫的事物都是為立意做好鋪墊的。立意的深淺考察一個人的學識,考察一人具對人生觀、價值觀的認識。優(yōu)秀的散文作者注重從廣泛的人生觀現(xiàn)象中透視深刻的人生哲理,使文章賦予普遍性的哲理象征意蘊,同時把視角伸向更為復雜的周圍的事物上,力圖從中得到共鳴與啟迪。
【答題及閱讀思路】
首先關注文章題目(一般都是具體某個事物或場景),思考預測作者所要表達通過這事物或場景表達怎樣的象征意義(有時可以借助作者和注釋)。
其次閱讀文本,關注作者由實到虛的過渡段或語句,理清文章基本結構,有可能在開頭會有它事物作鋪墊。
第三、關注實寫部分細節(jié)描寫和虛寫部分的理性升華語句。
第四、必須仔細審讀4個題干內(nèi)容,揣摩命題意圖,并由透露信息驗證之前對文本的理解。
第五、先做關于全文理解的大題目,后做關于部分段落小題目。
答題原則:問什么答什么,怎么問怎么答。
【題目設置】
根據(jù)考點一般設置4個題目,前3個題目一般會考作品結構(開頭鋪墊、中間過渡、結尾呼應開頭點題畫龍點睛等)題、段落部分描寫技巧題、思想藝術都具備的重要語句題等,第四個題目一定是探究題(見考點說明)。
【典型例題】
泥 濘 遲子建
北方的初春是骯臟的,這骯臟當然緣自于我們曾經(jīng)熱烈贊美過的純潔無瑕的雪。在北方漫長的冬季里,寒冷催生了一場又一場的雪,它們自天庭伸開美麗的觸角,纖柔地飄落到大地上,使整個北方沉淪于一個冰清玉潔的世界中。如果你在飛雪中行進在街頭,看著枝條濡著雪絨的樹,看著教堂屋頂?shù)陌籽,看著銀色的無限延伸著的道路,你的內(nèi)心便會洋溢著一股激情:為著那無與倫比的壯麗或者是蒼涼。
然而春風來了。春風使積雪融化,它們在消融的過程中容顏蒼老、憔悴,仿佛一個即將撒手人寰的老婦人:雪在這時候?qū)⑺膬芍匦院翢o保留地暴露出來:它的美麗依附于寒冷,因而它是一種靜止的美、脆弱的美;當寒冷已經(jīng)成為西天的落霞,和風麗日映照它們時,它的丑陋才無奈地呈現(xiàn)。
純美之極的事物是沒有的,因而我還是熱愛雪。愛它的美麗、單純,也愛它的脆弱和被迫的消失。當然,更熱愛它們消融時給這大地制造的空前的泥濘。
小巷里泥水遍布;排水溝因為融雪后污水的加入而增大流量,嘩嘩地響;燕子在潮濕的空氣里銜著濕泥在檐下筑巢;雞、鴨、鵝、狗將它們游蕩小巷的爪印帶回主人家的小院,使院子里印滿無數(shù)爪形的泥印章,宛如月下松樹龐大的投影;老人在走路時不小心失了手杖,那手杖被拾起時就成了泥手杖;孩子在小巷奔跑嬉鬧時不慎將嘴里含著的糖掉到泥水中了,他便失神地望著那泥水嗚嗚地哭,而窺視到這一幕的孩子的母親卻快意地笑起來??
這是我童年時常常經(jīng)歷的情景,它的背景是北方的一個小山村,時間當然是泥濘不堪的早春時光了。
我熱愛這種渾然天成的泥濘。
泥濘常常使我聯(lián)想到俄羅斯這個偉大的民族,羅蒙諾索夫、柴可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托爾斯泰、蒲寧、普希金就是踏著泥濘一步步朝我們走來的。俄羅斯的藝術洋溢著一股高貴、博大、陰郁、不屈不撓的精神氣息,不能不說與這種春日的泥濘有關。泥濘誕生了跋涉者,它給忍辱負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給苦難者以和平和勇氣?一個偉大的民族需要泥濘的磨礪和鍛煉,它會使人的脊梁永遠不彎,使人在艱難的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愛、博大和不可
喪失,懂得祖國之于人的真正含義:當我們愛腳下的泥濘時,說明我們已經(jīng)擁抱了一種精神。
如今在北方的城市所感受到的泥濘已經(jīng)不像童年時那么深重了:但是在融雪的時節(jié),我走在農(nóng)貿(mào)市場的土路上,仍然能遭遇那種久違的泥濘。泥濘中的廢紙、草屑、爛菜葉、魚的內(nèi)臟等等雜物若隱若現(xiàn)著,一股腐爛的氣味撲入鼻息。這感覺當然比不得在永遠有綠地環(huán)繞的西子湖畔撐一把傘在煙雨淳淳中耽于幻想來得愜意,但它仍然能使我陷入另一種懷想,想起木輪車沉重地輾過它時所濺起的泥珠,想起北方的人民跋涉其中的艱難的背影,想起我們曾有過的苦難和屈辱,我為雙腳仍然能觸摸到它而感到欣慰。
我們不會永遠回頭重溫歷史,我們也不會刻意制造一種泥濘讓它出現(xiàn)在未來的道路上,但是,當我們在被細雨洗刷過的青石板路上走倦了,當我們面對著無邊的落葉茫然不知所措時,當我們的筆面對白紙不再有激情而蒼白無力時,我們是否渴望著在泥濘中跋涉一回呢?為此,我們真應該感謝雪,它誕生了寂靜、單純、一覽無余的美,也誕生了骯臟、使人警醒給人力量的泥濘。因此它是舉世無雙的。
16.文章在開頭花了不少筆墨描寫雪,這樣寫有哪些作用?(4分)
【解析】此題考查梳理文章脈絡,分析作品結構和概括作品內(nèi)容的能力。解答這類題目,要注意小語境和大語境。小語境著眼于一句或一段,大語境著眼于全篇。第一步就事說事,即思考對于“雪”本身來說有什么作用;第二步,就篇說事,即這樣寫“雪”對于后文有什么作用。
【參考答案】突出了雪美麗與丑陋的兩重性,為寫泥濘作鋪墊,從熱愛雪到熱愛泥濘。
17.作者為什么說“我熱愛這種渾然天成的泥濘”?請聯(lián)系全文回答。(5分)
【解析】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歸納,要求摘取全文要點回答。歸納就是把散亂的信息,按要求歸攏集合起來。同一段內(nèi)容的歸納要善于分清段內(nèi)層次,跨段內(nèi)容的歸納要善于概括段意。歸納內(nèi)容首先要分清層次,弄清句與句之間的關系,段與段之間的關系。有一個捷徑就是找中心句。
解答這類題一定不能孤立去看。第一步 “定位”!拔覠釔圻@種渾然天成的泥濘”單獨一句作為第五段。第二步“瞻前顧后”。前四段通過“雪”引出泥濘,本段明確表示對雪的感情“熱愛”。后兩段寫“聯(lián)想到俄羅斯這個偉大的民族”和如今“仍然能遭遇那種久違的泥濘”,前一段由泥濘想到俄羅斯民族,進而想到俄羅斯藝術及背后的精神,后一段寫泥濘
讓我有另一種懷想。第三步“摘取”。經(jīng)分析不難知道后兩段能回答“為什么”,盡量摘取原文來解答,如:泥濘誕生了跋涉者,它給忍辱負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給苦難者以和平和勇氣?一個偉大的民族需要泥濘的磨礪和鍛煉,它會使人的脊梁永遠不彎。但它仍然能使我陷入另一種懷想。想起北方的人民跋涉其中的艱難的背影,想起我們曾有過的苦難和屈辱,我為雙腳仍然能觸摸到它而感到欣慰。第四步“整合”。所摘取的文字不能都作答案,通過統(tǒng)整、合并、提煉,組織成精練的答案。
【參考答案】作者說“我熱愛這種渾然天成的泥濘”是因為泥濘帶給“我”童年的美好
回憶,給予忍辱負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給苦難者以和平勇氣,讓人記住曾有過的苦難和屈辱。
18.最后一段,作者既說“我們也不會刻意制造一種泥濘讓它出現(xiàn)在未來的道路上”,又提出“我們是否渴望著在泥濘中跋涉一回呢”,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
【解析】此題考查考生從文章不同層面深入挖掘作品意蘊的能力,并要求考生探討作品的人文精神。解答這類題要注意有層次地思考問題。核心概念是“泥濘”,一定要準確、全面地理解“泥濘”的象征義。第二層抓住“泥濘”與“未來的道路”的關系來思考。第三層分析“渴望著在泥濘中跋涉一回”的原因。
【參考答案】因為泥濘是渾然天成的,不是人為制造的;而且泥濘象征苦難和屈辱,沒有必要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設置逆境和挫折,但是泥濘可以使人警醒,給人力量?梢源偈谷藗冎販貧v史,所以當我們在順境中茫然和麻木時,會渴望在泥濘中跋涉一回。
19、探究題:現(xiàn)實中,“雪”是美好的,而由它產(chǎn)生的“泥濘”是丑陋的,但作者卻發(fā)現(xiàn)“泥濘”的特殊意義。請找出生活類似一組生活現(xiàn)象,談談你的理解。
全國卷Ⅱ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題。
馬纓花 季羨林
曾經(jīng)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我孤零零一個人住在一個很深的大院子里。從外面走進去,越走越靜,自己的腳步聲越聽越清楚,仿佛從鬧市走向深山。等到腳步聲成為空谷足音的時候,我住的地方就到了。
院子不小,都是方磚鋪地,三面有走廊。天井里遮滿了樹枝,走到下面,濃蔭迎地,清涼蔽體。從房子的氣勢來看,依稀可見當年的富貴氣象。等到我住進去的時候,富貴氣象早已成為陳跡,但是陰森凄苦的氣氛卻是原封未動。再加上走廊上陳列的那一些漢代的石棺石槨、古代的刻著篆字和隸字的石碑,我一走回這院子里,就仿佛進入古墓。這樣的氣氛同我當時的心情是相適應的,我一向又不相信有什么鬼神,所以我住在這里,也還處之泰然。
我是不是也有孤寂之感呢?應該說是有的。當時正是“萬家墨面沒蒿萊”的時代,北平城一片黑暗。白天在學校里的時候,同青年同學在一起,從他們那蓬蓬勃勃的斗爭意志和生命活力里,還可以吸取一些力量和快樂,精神十分振奮。但是,一到晚上,當我孤零一個人走回這個所謂家的時候,我仿佛遺世而獨立。沒有一點活氣。寂寞像毒蛇似地偷偷地襲來,折磨著我,使我無所逃于天地之間。
有一天,在傍晚的時候,我從外面一走進那個院子,驀地聞到一股似濃似淡的香氣。我抬頭一看,原來是遮滿院子的馬纓花開花了。我站在樹下,仰頭觀望:細碎的葉子密密地搭成了一座天棚,天棚上面是一層粉紅色的細絲般的花瓣,遠處望去,就像是綠云層上浮上一團團的紅霧。香氣就是從這一片綠云里灑下來的,灑滿了整個院子,灑滿了我的全身;ㄩ_也是常有的事,開花有香氣更是司空見慣。但是,在這樣一個時候,這樣一個地方,有這樣的花,但是。在這樣的時候和地方,有這樣的香,我就覺得很不尋常,甚至有感激的心情了。從此,我就愛上了馬纓花,把它當成了自己的知心朋友。
可惜不久我就搬出了那個院子,同那些可愛的馬纓花告別了。
時間也過得真快,才一轉(zhuǎn)眼的工夫,已經(jīng)過去了十三年。這十三年里,我看了、學習了很多新東西,走了很多新地方,當然也看了很多美妙動人的奇花異草。然而使我深深地懷念的卻仍然是那些平凡的馬纓花。我是多么想見到它們呀!
最近幾年來,北京的馬纓花似乎多起來了。公園里,馬路旁邊,都可以看到新栽種的馬纓花,綠云紅霧飄滿了北京。給首都增添了絢麗與芬芳。我十分高興。仿佛是見了久別重逢的老友。但是,我卻隱隱約約地感覺到,這些馬纓花同我記憶中的那些很不相同。它們不同之處究竟何在呢?
我最初確實是有些困惑。后來,我擴大了我回憶的范圍,把當時所有同我有關的事物都包括在里面。不管我是怎樣喜歡院子里那些馬纓花,回憶的范圍一擴大,同它們聯(lián)系在一起的不是黃昏,就是夜雨,否則就是迷離凄苦的夢境。我好像是在那些可愛的馬纓花上面從來沒有見到哪怕是一點點陽光。
然而,今天的馬纓花,卻仿佛總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即使是在黃昏時候,在深夜里,我看到它們,它們也仿佛是生氣勃勃,同浴在陽光里一樣。它們仿佛想同燈光競賽,同明月爭輝。同我記憶里那些馬纓花比起來,一個是照相的底片,一個是洗好的照片;一個是影,一個是光。影中的馬纓花也許是值得留戀的,但是光中的馬纓花不是更可愛嗎?
我從此就愛上了這光中的馬纓花,我也愛藏在我心中的這一個光與影的對比。我愿意馬纓花永遠在這光中含笑怒放。
14.作者為什么說“有孤寂之感”?(4分)
15.解釋下列兩句話在文中的含意。(4分)
(1)等到腳步聲成為空谷足音的時候,我住的地方就到了。
(2)即使是在黃昏時候,在深夜里,我看到它們,它們也仿佛是生氣勃勃,同浴在陽光里一樣。
16.作者為何用了很多筆墨寫過去“大院子里”的生活?(6分)
17.文中所說的“光與影的對比”具體指什么?文章寫馬纓花有什么寓意?(8分)
吟 風張緒佑
昨夜一陣凜風,將報社門前臺階上的盆景吹得落葉滿地。昨日還是滿樹黃葉的銀杏,忽然間只剩禿骨臨風了。季風就這樣將冰清玉潔的冬姑送臨。
象征手法的散文篇三:象征手法
象征手法,就是以具體事物去表現(xiàn)某種抽象意義或不便表達的意義的一種文學手法。換言之,象征就是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lián)想的具體形象,表現(xiàn)某種概念、思想和感情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
象征手法包括象征體和本體兩個方面,象征體和本體之間必須要有內(nèi)在聯(lián)系。例如在高爾基的散文《海燕》中,作者由海鷗在暴風雨來臨之前,它們在大海上飛翔的雄姿,表現(xiàn)了樂觀的激情和勝利的信心,由此作者聯(lián)想到與無產(chǎn)階級革命者的“英勇無畏”有著相似點。再如 蠟燭,光明磊落,焚燒自己,照亮別人的具體形象,可以使我們聯(lián)想到舍己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蠟燭是舍己為人的象征。
但象征體和本體之間并沒有固定的聯(lián)系,因為象征體的屬性是多側面的,在不同的場合,同一事物也可以有不同的象征意義,例如高爾基的散文《海燕》中雷電象征反動勢力,而在郭沫若的劇本《屈原》中,雷電則成了歌頌對象。
【象征和比喻】 象征這種表現(xiàn)手法,它和比喻有著相似之處。比喻就是用相似的事物打比方,化抽象為具體的一種修辭手法。和象征手法一樣,比喻也包含本體和喻體兩部分,它要求喻體和本體事物之間要有某種相似點,可讓人引起由此及彼的聯(lián)想。二者之間常用“象、似、若、好象、如同、仿佛、象??
一樣、如??一般”等比喻詞連接起來,如巴金的《月》一文中,“圓月有如一.面明鏡,高懸在藍空。”這句話,就是運用了比喻句,形象地寫出了明月的特征。再如《海燕》一文中,“在烏云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地飛翔!边@句話中,就是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表現(xiàn)海燕飛翔的敏捷、迅速,把海燕飛翔速度之快,身姿之矯健、勇猛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高傲”一詞又用了擬人手法,表現(xiàn)了海燕對惡劣的環(huán)境無所畏懼的精神。
象征和比喻的不同之處在于:
一是比喻屬于修辭范疇,它可以比喻抽象的事物,也可以比喻具體的事物;而象征則屬于藝術的手法,它與構思相關而不只是語言加工問題。它一般都用來表明某種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也就是說,象征是通過某一具體形象表現(xiàn)出一種更為深遠的含意,不言中讓讀者自己去意會。
二是象征只用于表示有關人類品質(zhì)或人類組織的性質(zhì),一般適用于抒情散文作品中。比如本單元的幾篇抒情散文就使用了象征手法。而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質(zhì),一般的比喻,其喻體分散在全篇文章中。
相關熱詞搜索:手法 散文 象征 運用象征手法的散文 象征手法 的抒情散文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