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教育學生道德認知與道德行為相分離的探析
發(fā)布時間:2019-08-05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摘要:目前,成人教育學生在生源結構、生源地和生源的社會背景等方面較過去都有較大的變化,這反映在道德品質上就是成人教育學生道德認知和道德行為在一定程度上的分離。要改變這種狀況,成人教育學校應用正確的道德知識來武裝學生,應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情感,應將德育貼近學生的學習與生活,應為學生的知行結合營造一種良好的人文環(huán)境。
關鍵詞:道德認知;道德行為;分離;原因;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0845(2013)01-0121-02
成人教育學生道德認知與道德行為相分離就是指一些成人教育學生在道德思想上對社會、對自己、對周圍的事物都有比較恰當?shù)恼J識,能夠很快了解和掌握來自課堂和書本上的道德要求,具有較強的道德認知能力,但在相當程度上不能將這種認知轉化為自己的行為,有的甚至還會做出違反道德要求的事來。
一、目前成人教育學生生源變化情況分析
1.生源結構從單一轉向復雜
以前,接受成人高等教育的學生多為在職人員,表現(xiàn)出明顯的單一結構。但是近年來,成人高等教育學生的生源結構已經較為復雜。首先,是一些應屆高中畢業(yè)生或中專畢業(yè)生,因沒被普通高等學校錄取轉而報考成人高等教育學校;其次,是一些在職人員因面臨激烈的競爭和生存壓力,為謀求重新就業(yè)或適應崗位工作而走進成人教育學校。
2.生源地從附近地區(qū)擴展到更廣的地域
以前,成人教育學校的學生主要來自本地或是周邊地區(qū)。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特別是隨著當今社會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人愿意前往更遠的地方學習。于是,成人教育學生的生源地就呈現(xiàn)出一種向更廣的地域擴展的趨勢。
3.學生的社會背景越來越復雜
目前,接受成人教育的學生中有公務員、有公司的老總、有下崗職工、有個體經營者,還有毫無社會經驗的學生,等等,社會背景越來越復雜。
成人教育學生生源結構、生源地和社會背景的上述變化,給當前成人高等教育的管理工作提出了許多新的問題。下面本文要研究的就是一些應屆高中畢業(yè)生或中專畢業(yè)生在進入成人高等教育學校以后的情況。
二、成人教育學生道德認知與道德行為相分離的表現(xiàn)
筆者采用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對接受成人高等教育的學生的道德認知與道德行為相分離的情況進行了調查。從調查結果看,目前成人教育學生道德認知與道德行為相分離的表現(xiàn)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1)偏重道德知識的學習,忽視道德行為的養(yǎng)成;2)希望能公私兼顧,但實際追求的卻是自己眼前的利益;3)能夠認識到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的重要性,但卻難以做到篤行與慎獨;4)認同傳統(tǒng)文化或高雅文化,但行為取向上卻偏好世俗文化和淺層文化;5)認識上承認應該講信修睦,謙遜禮讓,但行為中卻往往自私自利,甚至以鄰為壑;6)向往幸福美滿的婚姻生活,但在行為中有些人對婚戀卻表現(xiàn)出某種隨意性;7)不少人有盲目從眾、知行相悖、明知故犯的傾向,等等。
成人教育學生道德認知與道德行為相分離的上述表現(xiàn)說明,目前成人教育學生的道德認知與道德行為存在著明顯的脫節(jié)問題。
三、成人教育學生道德認知與道德行為分離的原因分析
成人教育學生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種道德認知與道德行為相分離的現(xiàn)象,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4個方面的原因:
1.知行不一產生的主觀原因:學生道德心理狀態(tài)不穩(wěn)定
成人教育學生正處于心理動蕩時期,其情感極不穩(wěn)定。這主要表現(xiàn)為:1)他們的理想的自我與現(xiàn)實的自我相矛盾;2)他們在人格上的獨立的要求與其一定程度上的心理依賴相矛盾;3)他們主觀的自我與客觀的自我相矛盾。這三個方面的矛盾的存在,說明成人教育學生在自我認知、自我評價和自我要求方面有其明顯的不確定性,因而容易導致他們在道德認知和道德行為上的矛盾性。這也就是說,這種心理上的不成熟使他們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容易使他們在道德認知上出現(xiàn)偏差,容易使他們在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上失去定力。
2.知行不一產生的客觀原因:受社會上不良風氣的影響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我國社會的社會組織形式、人們的就業(yè)方式、人與人之間的利益關系和社會的分配方式等也在日益多樣化。在這種情況下,一些新思想、新觀念也隨之產生,一些領域中的誠信缺失和道德失范因而也逐漸蔓延了開來。于是,一些人把重利輕義作為了自己的信條,把功利視為是支配自己行為的杠桿;于是,利益交換、權錢交易等就成為當今社會的一大“景觀”;于是,生活在其中的學生,他們的道德認知與道德行為的分離便有了產生的溫床。
3.知行不一產生的催化因素:網絡上的不計后果的交往
近些年來,網絡的迅猛發(fā)展對人們開闊視野、拓寬自己的知識領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時也極大地沖擊著人們的思想。網絡的發(fā)展尤其導致了生活在其中的一些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的弱化和個人主義傾向的強化。網絡上的可以無所顧忌更使一些意志薄弱的學生過度地放縱了自己,使他們忘記了自己的社會角色和社會責任,淡薄了他們的道德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有些學生隨意發(fā)布一些暴力、色情等垃圾信息,有些涉世尚淺的學生為了表現(xiàn)自己的“卓爾不凡”,甚至不惜做出破壞他人數(shù)據(jù)系統(tǒng)的行為。
4.知行不一產生的其他因素:德育的理想性與現(xiàn)實性未能有效結合
目前,學校道德教育明顯地滯后于社會發(fā)展的需要,這是我國學校道德教育實效性不強的主要原因。我們學校的德育,其目標過于重視遠、大、虛的“大德”,未能充分考慮到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嚴重地脫離了學生的思想和生活實際,因而就缺乏針對性和感召力。如此,其結果就導致德育中忽略了近、小、實的“小德”, 就將理想和現(xiàn)實割裂了開來。另外,目前高校中一些教師的道德素養(yǎng)也不高,他們備課不充分,上課不認真,答疑不耐心,科研不積極,考試不把關,發(fā)表意見不負責任。這對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不可避免地產生了負面的影響,嚴重地影響了學校德育目標的實現(xiàn)。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