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想政治課中培養(yǎng)學生用法的能力①

        發(fā)布時間:2019-10-03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滲透并蘊藏著大量的法學資源,通過為學生提供“法律義診”,分析“法律案例”,模擬“法律情境”,訓練“法律實務”,拓展“法律視野”等途徑,能培養(yǎng)學生區(qū)分違法行為、評價法律事實、遵循法律程序、依法維護權益、獲取法律規(guī)范的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用法”能力。
          關鍵詞:思想政治課;法律教育;用法;法治意識;公民意識
          中圖分類號:G41文獻編碼:A文章編號:2095-1183(2014)07-0034-04
          在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每個領域都面臨不同程度的法律問題,法律現(xiàn)象開始不同程度地成為學生茶余飯后津津樂道的話題,體現(xiàn)法治思維的“法治話語”正在成為現(xiàn)代高中生的公共話語。與此同時,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蘊藏著大量的法學資源,如《政治生活》《國家和國際組織》主要涉及憲法、行政法和國際法等“公法”資源,《經(jīng)濟生活》主要涉及價格法、產(chǎn)品質(zhì)量法、勞動法、公司法等“私法”資源。這些法學資源在教材中的出現(xiàn)不是偶然的,而是“為了滲透和普及相關的法律教育”[1]。
          在這一背景下,法律顯然已不只是知識學習的對象,而更是學生應掌握的一種應用工具。筆者主張,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應培養(yǎng)學生運用簡單的、基本的法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即“用法”能力。
          一、提供“法律義診”——培養(yǎng)學生分辨違法行為的能力
          分辨違法行為的能力是指學生對社會生活中常見的違法行為的性質(zhì)與類型的認知能力,包括區(qū)分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的能力。分辨違法行為的能力,體現(xiàn)了學生對犯罪的預見水平,是學生自我預防犯罪的前提條件。只有具備這種能力,才能防患于未然,有效抑制自身的“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提醒自己懸崖勒馬。畢竟,青少年犯罪是“個體周圍的外在不良因素和個體自身的內(nèi)在的不良因素相互作用的結(jié)果”[2]。教師只有擁有豐富的法律知識和深厚的法學素養(yǎng),才能在教學中適時為學生提供“法律義診”,解答學生的疑惑,提高學生分辨違法行為的能力。
          1.幫助學生認知罪與非罪
          在《生活與哲學》教學中,可以融入刑法與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基本觀點,教育學生學會認知罪與非罪。
          例如,在教學“量變與質(zhì)變辯證關系”時,可讓學生討論諺語“從小偷針,到大偷金;從小偷壺油,到大偷頭!钡暮侠硇。以此讓學生理解犯罪分子不是天生的,都有一個從量變到質(zhì)變的過程,都有一個積小成大,積惡成疾的蛻變過程。因此,我們要提醒學生,隨時“照鏡子,正衣冠”,了解相關法律,去除身上業(yè)已存在的“不良行為”或“嚴重不良行為”。
          又如,結(jié)合“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zhuǎn)化”的教學,筆者向?qū)W生闡述這樣一個刑法道理:一般違法轉(zhuǎn)化為嚴重違法,其界限在于“觸犯了《刑法》”,而一些“嚴重行為”卻不負刑事責任,則需要具備“一定條件”,如正當防衛(wèi)和緊急避險。如此,法理與哲理交融,順利解開學生心中的疑惑。
          2.幫學生區(qū)分此罪與彼罪
          《經(jīng)濟生活》在“貨幣的基本職能”中鏈接了我國刑法第170條的規(guī)定。教學中,學生們聯(lián)系生活中假幣難以識別的問題提出:“偽造”和“變造”如何區(qū)分?對此疑惑,筆者用幻燈片投影了“教你幾招識假幣”,展示假幣與真幣的圖片。通過直觀比較,學生領悟到,“變造”是在原貨幣基礎上加工處理使其虛假增值,“偽造”則是無中生有,將非貨幣物質(zhì)加工為貨幣,從而區(qū)分了“偽造貨幣罪”與“變造貨幣罪”在犯罪手段上的差異。
          又如,《經(jīng)濟生活》在“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中鏈接了我國刑法關于“偷稅罪”“漏稅罪”“騙取出口退稅罪”“抗稅罪”的規(guī)定。由于四種行為在特征描述上有相似之處,學生在學習中有不少疑惑,極易混同。例如,“偷稅”與“漏稅”都“沒有交稅”,該如何區(qū)分?“偷稅”與“騙稅”都會有“欺騙”表征,又該如何區(qū)分?對此,筆者主要從“犯罪的主觀方面”幫助學生加以區(qū)分:偷稅是故意的行為,漏稅則是過失的行為;偷稅的意圖在于“少繳或不繳應納稅款”,而騙稅的意圖在于“獲得國家的稅收優(yōu)惠”。
          提供“法律義診”,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法熱情,他們成為課程資源的搜集者,自覺進入國內(nèi)知名網(wǎng)站搜集經(jīng)典案例。如此,不斷提高學生的法律素養(yǎng),為學生提升用法能力提供了直接指導。
          二、分析“法律案例”——培養(yǎng)學生評價法律事實的能力
          法律事實是指法律規(guī)定的、能夠引起法律關系產(chǎn)生、變更和消滅的現(xiàn)象的總和。法律事實包括法律行為與法律事件。評價法律事實的能力要求學生能夠分析法律案例,指出案件在性質(zhì)上是民事案件、刑事案件還是行政案件;證人存在與否,證據(jù)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與案件有利害關系的各方當事人,特別是原被告是誰;提出哪些合理的訴求,等等。教師可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引導學生自主搜集、整理有關案例,提高學生的用法能力。
          例如,《政治生活》在“依法行政”中設置了兩則市政府違法行政的典型案例。教師以此設置探究情境,讓學生運用“依法行政的要求”點評市政府的行為。學生指出,“要求各單位在接待工作中使用當?shù)鼐茝S生產(chǎn)的酒……”是違法行政,也不符合市場經(jīng)濟的競爭要求;強調(diào)“獎勵納稅大戶……免于追究責任”的做法有失公平,因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原則是“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學生對法律事實作出了比較全面綜合的評價,說明其已經(jīng)初步形成了法律思維,具有了用法的潛在能力。
          在教學“市場配置資源”時,筆者引導學生搜集了一些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典型案例:
          案例1:某村決定把河灘及楊樹承包給村民,該村張某及其他5位村民報名參加競標。張某為中標,找到其他五人,讓他們放棄競標,并給予每人1萬元的補償,其他五人得到張某的錢,均同意放棄競標。結(jié)果張某以較低的價格中標。
          案例2:某鹽業(yè)公司在銷售精制碘鹽時,強制食品經(jīng)營戶按照一定比例購買該公司附帶提供的鈣強化營養(yǎng)鹽及低鈉鹽。如不購買,經(jīng)營戶就不能從鹽業(yè)公司購買普通精制碘鹽。
          事實就是教育,案例服務教學。通過討論案例,抽象的經(jīng)濟原理得以具體化、形象化,學生明確了市場競爭法是市場主體的競爭規(guī)則,深化對《經(jīng)濟生活》基本原理的理解,同時,也增強了評價法律事實的能力。
          三、模擬“法律情境”——培養(yǎng)學生遵循法律程序的能力
          法律程序是公民或法人遵循法定的時序和方式進行法律行為。遵循法律程序的能力是增強學生參與公共生活能力的重要內(nèi)容。高中思想政治課程,尤其是《政治生活》中蘊藏著豐富的學習資源。在教學中,筆者主要采用“模擬法律情境”的方法,引發(fā)學生的體驗,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其遵循法律程序的能力。
          1.模擬舉報
          作為法治時代的公民,有“冤”向誰喊,如何喊“冤”,怎樣讓主管機關迅速介入……這些都要求學生要敢于和善于同各類違法行為作斗爭,具有行使揭發(fā)檢舉權的膽識與能力。學生首先要明確國家機關的分工與職能,如檢察院、公安機關、法院在受理刑事案件上的分工,政府下屬各主管局的職能,紀檢監(jiān)察部門的職權等。
          在教學《政治生活》“負責任地行使監(jiān)督權”時,筆者“虛設”了一個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違法事實,要求學生當堂寫“舉報信”,并當眾宣讀。這一模擬情境激發(fā)了課堂活力,學生的學習熱情空前高漲。“舉報”過程,正是訓練學生用法能力,形成程序意識的過程,有利于培育學生的公民素養(yǎng),形成必要的政治參與能力。
          2.模擬法庭
          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有諸多研究性學習主題,其中,模擬法庭是重要的活動方式!澳M法庭的組織,除了鍛煉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搜集調(diào)查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集體協(xié)調(diào)能力,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人際交往的能力!盵3]模擬法庭是培養(yǎng)學生用法能力的有效途徑,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遵循法律程序的能力。

        相關熱詞搜索:培養(yǎng)學生 思想政治 用法 課中 能力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uancaijixie.com
        91啦在线播放,特级一级全黄毛片免费,国产中文一区,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