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散文閱讀教案
發(fā)布時間:2017-02-09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高考散文閱讀教案篇一:散文閱讀教案
文學類文章之散文閱讀教案
教學目標:
1、掌握散文的基礎知識,學習讀懂一篇散文的常用方法。
2、了解文學類文本中散文在高考中?碱}型及設題角度。
3、通過典例探究,掌握相關題型的答題方法和技巧,通過相應練習提升閱讀與解題能力。 重點和難點:
掌握知識體系,掌握答題方法和技巧。
課時安排:十二課時。
第 一 課 時
教學目標:了解散文的基礎知識,學會整體把握散文主旨。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了解散文的文體特征
隨著高考語文試卷文學性的強化,散文這種文體越來越受到命題者的青睞。許多感情真摯、文學色彩濃郁、富有時代氣息的散文佳作都成了命題者的首選材料,F代文閱讀文學作品類考的大多是散文。 散文是作者運用生動活潑、形象具體的語言描摹社會生活中的人、事或自然景觀,深入挖掘其中的真諦、哲理,真摯表達對社會、人生、自然的感悟的一種文體。
散文的基本特征是“形散神不散”!靶紊ⅰ北憩F在:1、取材自由:寫人,記事,繪景,狀物;2、表現手法靈活多樣:象征、襯托、對比等。3.表達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為主,把敘述、描寫、議論、抒情融為一爐。所謂“神不散”,就是文章主題集中鮮明。
散文的基本類型有:
①記敘性散文—記人敘事—細節(jié)描寫—反映世態(tài) ——《春》
②抒情性散文—詠物狀景—借物抒情—言志抒情 ——《蘭州六月荔枝丹》
③議論性散文—議論見長—典型言行—雜感隨想 《人是思想的葦草》
現代文閱讀文學作品類考查散文,題型變化不大,難度逐步降低。但從學生的解題情況看,得分率普遍較低,結果并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不外有兩個方面:一是高考散文閱讀題的測試要求,學生并不完全明確,以致訓練無的放矢;一是高考散文閱讀題的解題技巧,學生未能熟練掌握,以致解題跟著感覺走。
二、點擊考點:
(一)考綱要求:
高考語文要求考查識記、理解、分析綜合、鑒賞評價、表達應用和探究六種能力,這六種能力表現為六個層級。高考散文閱讀重點考查評價鑒賞能力,即評價文章思想內容和鑒賞作品的形象、語言及表達技巧的能力。
(二)考查題型:主觀問答題。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理解類:理解重要詞語、句子的含義。
技巧類:各種修辭手法及其作用、各種表現手法及其作用(多與理解類結合)。
結構類:句子作用,段落作用,文章思路,材料安排。
概括類:形象特點、信息篩選、作者的情感變化。
主旨類:文章中心思想,文章主旨、主題、觀點態(tài)度及探究。
(二)命題原則:主旨輻射原則。
主旨輻射的命題原則就是建立在主旨輻射寫作思維基礎上的,用文章主旨映照文章內容、結構和藝術手法,又以結構、手法和語言的運用對于表現主旨的作用作為思維主導的一種命題理念。在這一理念指導下,一切現代文閱讀的命題,不論是有關內容的,還是有關結構的,或者是有關表現手法的,都是著眼于彰顯文章主旨的依據和手段的角度提出問題,或者是從著眼于表現文章主旨思想的作用和好處的
角度而設計問題。這已經成為高考現代文命題的一種方向和原則。主旨輻射的命題原則,其實質就是突出主旨在文章中的核心地位。
三、探究高考散文閱讀題的解題技巧
1、細讀全文,整體把握。
散文的最大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散文的材料雖散,但萬變不離其宗,它必須圍繞作者的思想感情展開。因此,閱讀散文,要從文章的整體入手,宏觀把握作者在字里行間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從而讀懂作者的感悟,領會文章的主旨。
根據主旨輻射原則,命題時所有從部分的角度設置的小題,肯定和整體的中心密切相關或者間接相聯系。那么,閱讀時,就應該首先把握整體,抓住主題這個樞紐,然后高屋建瓴地解決枝節(jié)(材料、結構、技巧、探究)等問題。這就要求對文學作品從整體上閱讀,讀懂了文章的主題,其它問題才能迎刃而解。
2、抓住要點,局部突破。
3、現代文的基本解題思路:
1.通讀全文,圈點勾畫。 2.審讀題干,明確要求。
3.圈定范圍,篩取信息。 4.綜合分析,整合重組。
5.根據賦分,分點答題。 6.打好草稿,簡潔通順。
四、如何快速讀懂一篇散文?
1.從重點句段上找突破
①抓標題(因為有的標題能提供閱讀的線索,有的標題隱含了信息(寫作對象、 重要內容), 有的標題可以體現文章的主題。)
②抓“文眼”
③抓對全篇有概括性的句、段
④抓文中表現作者情感的議論、抒情性的句、段
文章中最能顯示作者寫作意圖的詞語或句子叫“文眼”!拔难邸笔歉Q看主題思想的窗口、理清全文脈絡的筋節(jié)、掌握文章各部分相互聯系的關鍵。清代學者劉熙載說:“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則后者必顧之,在篇末則前者必注之,在篇中則前注之,后顧之。顧注,抑所謂文眼者也!币簿褪钦f,文眼是文章的精神凝聚點,能點出文眼,就是讀懂文章的一個標志。
在篇首的,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通過“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這個文眼,引起全文對荷塘月色的描繪,末尾寫道:“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這是對開頭“不寧靜”的照應。
文眼在篇中的,如張潔的《撿麥穗》中“一個丟失的夢”,承上啟下,由姑娘們的嫁個好男人夢想的丟失過渡到我和灶糖老漢如夢般的往事的回憶,表達出對沒有任何希求和企望的愛的追求的主題。
在篇末的,如余光中的《沙田山居》篇末的詩與前文山海相連的景物描寫相呼應,揭示出思鄉(xiāng)的主題。因此,找文眼既應注意文章開頭和結尾,更應注意那些能統(tǒng)領全文的“警策”之語。
2.從寫作材料(題材)上看作者用什么來表達感情,以此來把握文章的主旨。
①借景抒情——通過對所寫景物的分析去體味作者的感情 。朱自清《荷塘月色》
②寓情于物(托物言志)——通過對所寫之 “物”的分析去體味作者的感情 。茅盾《白楊禮贊》 ③借事抒情——通過對所寫之 “事”的分析去體味作者的感情。老舍《我的母親》
3.從捕捉“線索”入手來理清思路。
散文線索就是文章結構的紅線。抓住線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通常所講的“線索”有這樣幾種:
①以中心事件為線索;②以感情為線索;③以具體人事物為線索;④以時空變化為線索
找線索的方法:
一要注(轉載于:www.zuancaijixie.com 蒲 公 英 文 摘:高考散文閱讀教案)意文章標題(有的標題直接揭示線索,有的標題包含線索的因素);
二要注意文中反復出現的詞語、句子;
三要特別注意文中的議論抒情,因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組織材料的重要線索。
4.從寫作背景及作家的思想發(fā)展上來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5.小結:
在解讀一篇散文時,一般要綜合運用以上幾種方法。這樣,對文章主旨的把握會更準確、更全面、更深刻。
主旨的表述方法:本文通過描寫什么,表現了什么,表達了什么,揭示了什么主題。
散文的特點是“形散神聚”,局部服從整體,主旨弄清楚了,局部就明白了。思路理清了,才知道每一段、每一句話在整體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相互間的關系。
五、課堂小結。
六、布置作業(yè):
完成“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學案)第二、四部分:分析高考題型、探究解題方法。
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
教學目標:
1.明確考點要求,掌握詞語語境義的有關知識。
2.學習理解品味文中重要詞語含義及妙用的方法及答題方法。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考綱解讀
高考湖南卷《考試說明》明確指出:文學類文章閱讀理解層級要求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詞句的含義 ”, 能力層次為B級!爸匾~語”指準確把握文意時必須理解的詞語。它是在識記基礎上的高一級能力層級,要求考生對文章中重要詞語的含義做到能夠領會,并能作出簡單的解釋和準確的判斷。
鑒賞評價層級“感受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語言的表達藝術”,能力層級為D級,要求考生能對詞語的運用進行鑒賞評價。
二、真題分析。
1、【2010年高考湖南卷《一朵午荷》16題】
縱觀全文,談談標題“一朵午荷”中“午”的含義。(4分)
答:明指“我”欣賞池荷的時間;暗寓荷的生命狀態(tài),雖已由“喧嘩”走向“寥落”,“將謝而未謝” ,但它安靜地等待來年再唱,在“我”心中永遠是“盛開的”。
2、【2006年高考湖南卷,方令孺《在山陰道上》】
好久以來“故鄉(xiāng)”就在吸引著我:百草園和三味書屋,這些美妙的名稱,像童話一樣,時時在我思想上盤桓。我想看看咸亨酒店,土谷祠,還想看看祥林嫂放過菜籃子的小河邊??在那濃霧彌漫的黑暗時代,魯迅先生在那里開始磨礪他的劍鋒,終生把持它,劃破黑暗,露出曙光。今天我決定要去瞻仰磨劍的圣地。
“好久以來,‘故鄉(xiāng)’就在吸引著我”,句中“故鄉(xiāng)”一詞的含義是
答案:①魯迅的故鄉(xiāng)。②作者向往的精神家園。
3、文章最后說麥天的忙碌、喜悅“把農家的日子濡染得鮮鮮亮亮,有滋有味”。請聯系全文,簡要說說你對“鮮亮”與“滋味”的理解。(6 分)
參考答案:火熱的勞動生活,豐收的喜悅,緊張熱烈后的平和、閑散。
鄉(xiāng)土民風的樸實,親情的淳厚、和諧。
4、《一日的春光》
去年的冬末,我給一位遠方的朋友寫信,曾說我要盡量地吞咽北平的春天。
今年北平的春天來得特別地晚,而且在還不知春天在哪里的時候,抬頭忽見黃塵中綠葉成陰,柳絮亂飛,才曉得在厚厚的塵沙黃幕之后,春還未曾露面,已悄悄地遠引了。
問題:“我要盡力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這里的“吞咽”的含義是什么?
答案:盡情地享受
5、孔子、莊子、釋迦牟尼、帕斯卡爾、李白、愛因斯坦在作者眼中是"似乎遠離人群的人",你如何理解文中"似乎"一詞的含義?(4分)
答案:
“似乎”一詞的含義:
①他們行為上遠離人群,思想上超越大眾;
②他們帶著人群的全部困惑和痛苦走出人群,又將豐盛的精神禮物("思想的星光'"亦可)帶回給人類,因而實際上并未遠離人群。
我的發(fā)現:題中、文中、開頭、結尾、實詞、虛詞(注:僅個人之見) 三、考點分析
(一)“重要詞語(含短語)”一般指:
1、體現作者立場觀點的詞語
2、表現文章主題思想的詞語
3、反映深層次含義的詞語
4、對文章結構起照應連接作用的詞語(代詞)
5、比喻、借代、反語等特殊的詞語
6、根據語境隨情而作別種義項的詞語
(二)、理解“重要的詞語”在文中的含義:
一是理解詞語在文中的語境義(多義詞在語境中的確切義;詞語的隱含義、引申義;詞語在語境中的特定義、臨時義);
二是理解詞語在文中的指代義(指代的內容、對象或范圍);
三是理解詞語在文中的修辭義。(修辭型)
(三)、詞語含義理解指導:
1、原則:聯系語境找信息
理解文中詞語含義必須樹立語境意識,因為“詞不離句,句不離段”。一般來說,一個詞語的出現,在它的前面或后面作者都要作具體的闡釋,換一種說法揭示它的內涵。命題者既然就一篇文章出了這個題,那一定在原文中可以找到關鍵詞句組織答案。
2、“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要注意三點:
一是閱讀時,瞻前顧后,審視語境。特定的含義,是受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所制約的。
二是要聯系文章的立意、背景及文章的主旨等因素來理解。
三是從多角度來揣摩詞語的含義。
四、解題方法探究。
(一)、把握段落語脈,篩選關鍵詞句
對內涵豐富的詞語,理解時要全面,對文中揭示其內涵的關鍵詞語不可遺漏。尋找相關信息,加以分析和概括。
例1、 書籍是會提高人的:從野蠻到文明,從庸俗到崇高。高爾基這樣說過:“每一本書都是一個小小的梯子,我向上面爬著,從獸類到人類,走到更為理想的境地,到那種生活的憧憬的路上來了! 問:“獸類” 在文中含義和作用是什么? 答:“獸類”指野蠻和庸俗。作用:更形象地突出書籍的作用。
例2 、這冰凌花出身寒苦,它是盛開在我們這些從上個世紀走過來的人們眼前、身邊和心中的花。想起冰凌花,就想起我們經歷的許許多多。
在我的心中,從坎坷、艱難、尷尬的煎熬之中,留下美好回味和記憶的東西很少,但冰凌花算是此生每每魂牽夢縈的一個,我在最難的時候,曾經終日望著寒窗上的冰凌花發(fā)呆出神,心游八荒萬仞,今天我每每憶起這段心路歷程,就從心底里油然而生一種凄美而純真的感慨:最美,冰凌花!
我的記憶中,過去的冬天真冷,要比現在的冬天冷上許多倍。尤其是在我的少年時代,每到冬天,那數九隆冬的老北風,那漫天的的鵝毛大雪,老人們叫它北風煙雪,那滴水成冰的氣候,我和我們是怎么活過來的,如今想來,都如同神話,沒有凍死在那些個冬天里連自己都覺得萬幸。
結合文章,解釋“這冰凌花出身寒苦”中“苦寒”在文中的含義。
答:①寒冷 ②坎坷艱難尷尬的煎熬
(二)把握詞語關涉對象,準確推斷 詞語指代義
文章中的指代詞往往運用于同一事物的反復出現之時,所以代詞的出現,多是在所指代的事物、人物之后。因此代詞指代的內容在本句中往往難以找到,而要從上句或上文甚至下文入手,由近及遠地去尋找。
準確把握文中指稱詞的稱代內容注意以下三方面:
首先,根據具體的上下文,搞清稱代詞語替代對象是實詞還是短語,是單句還是復句,是句群還是段落,是一段還是數段。
其次,要確定是近指還是遠指,是指代一方還是指代雙方。一般來說,“這”、“這些”、“這里”等是近指,“那”、“那些”、“那里”等是遠指,“相互”、“相與”之類則指向雙方。
再次,要明確是向前還是向后找。通常情況下,代詞往往出現在所稱代的對象之后,因而必須由近及遠地從上句上文中尋找。不過,如果是起提示作用的代詞,就必須看下文,向后找。例:“自然科學有兩門近親:一門是哲學,一門是文學”。
例3、但我們當下有些報刊,連那時的文化品格也不如了。其一是過于看重時尚,娛樂要摩登,明星要刺激,迎合大眾的獵奇心來找話題。其二呢,炒作公眾的人物,將平凡的公眾人物神秘化和庸俗化。細看近幾年一些媒體(包括文學批評界)的熱門話題,有許多走時尚的路子,唯獨與民眾的生活遠了。我在《媒體炒作下的文藝批評》一文中,談到了這一點。有時想想,作為報人,我們多少有些責任的。
文段中“這一點”的含義是:(媒體熱點重時尚,遠離民眾生活。)
例4、②我也弄不清怎么就把這一年一度的荷給忘了,忘得如此干干凈凈。那些亭亭玉立的青荷,是不是見我久期不至,才紛紛凋損、委頓的呢?那幾莖殘荷無疑是堅守著,向我傳遞最后的信息了。 ④殘荷不再美麗,不再青春勃發(fā)嬌姿嫵媚,也不再以那一暈又一暈粉紅的花,潤出一片風采。人說,殘荷老了,生命留給她的大概就只有懷舊、懺悔與嘆息了吧。
⑤然而,殘荷依然堅挺,在砭人的冷風中抗爭著,不肯折腰摧眉,更不肯跪倒于地,那張破舊的殘葉在秋天里依然是一面旗幟,頑強地展示生存與睿智。直到有一天,人們從殘荷的根部掘出一弧又一弧白藕,才驚嘆不已,那破敗的殘荷原來是最富有的哩。她抵死不渝守候著的便是她一生積聚起來的最珍貴的東西。
問題:“那幾莖殘荷??向我傳遞最后的信息了”一句中,這“最后的信息”指的是什么?
答案:“最后的信息”指的是:①荷老了。②殘荷頑強地展示生存與睿智。③殘荷是最富有的。
解析:要回答出“最后的信息”指的代的內容,關鍵就是要從行文思路出發(fā),確定理解的范圍。從思路上看,“那幾莖殘荷??向我傳遞最后的信息了”一句在結構上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而“最后的信息”的內容當在②④⑤兩段,第②段寫眼前的荷花凋損、委頓,第④段回應第②段,進一步寫荷老了,不再美麗。第⑤段用“然而”,一轉,寫出對殘荷的贊美。這里有兩個要點:一是殘荷頑強地展示生存與睿智,二是殘荷原來是最富有的。
(三) 根據語言環(huán)境,準確理解詞語臨時義
例5、“她從來不打罵我們,僅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來,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輕輕地敲在石板邊上,大伙兒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兒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覺,她愛我們,并沒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文段中“狡猾”的含義是:機靈,調皮
例6、群眾臉色的“”常常是決策成敗得失的一面鏡子。任何一項決策,老百姓的臉色中都無不刻著或肯定或否定的記號。臉色“陽光明媚”,工作開展順利;臉色“陰風怒號”,困難險情驟至。 問“ 陰睛圓缺”原義是什么?用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答:原指月亮陰無晴出,有圓有虧的情況。文中指臉上露出喜怒哀樂的情緒。
(四) 、找出比喻、借代的本體,準確理解詞語的修辭義
對詞語比喻含義的理解與確認要從分析喻體與本體的相似性入手,尋找比喻的本體是正確解題的關鍵,釋義時要把比喻的對象、強調的特點表述清楚。
例7、 當然,我否認學習文言文在一定程度上對白話文的寫作有幫助,幫助表現在兩個方面:篇
高考散文閱讀教案篇二:2011年高考散文閱讀教學案
高考散文閱讀教學案
徐州七中 李洪祥
【復習目標】
1、讓學生了解近年來高考散文閱讀的命題特點和意向。
2、指導學生掌握高考散文閱讀的一般思路。
3、指導學生掌握高考散文閱讀的基本命題規(guī)律和解答策略。
一、命題特點和意向
分析2010年全國各地高考試題和近3年來江蘇省高考試題,我們可以發(fā)現高考散文閱讀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命題特點。
(一)選文特點
1、從選文體裁上來看,散文獨占鰲頭。2010年18套試卷文學類閱讀文本,有13套為散文。
2、從選文字數上來看,其字數一般都在1500字左右。
3、從作者方面來看,當代作家作品一直占主導地位。
(二)命題原則
1、從設題上來看,一般設置4道問答題。
2、堅持“主題輻射”原則。所謂主題輻射原則就是散文閱讀的命題,不論是有關內容,還是有關結構,還是有關表達技巧,都從文章主旨的角度出發(fā),也就是說,所設置的問題都與文章的主旨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三)設題特點
1、問題設計相對穩(wěn)定,“理解文中重要詞句的含義”“提取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思想”等題型相對穩(wěn)定。
2、試題設計難度,適中有梯度,切入點小,考查點全,需整體把握具體作答。
3、試題答案多是從文本中提取關鍵詞句根據題目所問整合而成。
根據以上對2010年全國各省高考試題及江蘇省近幾年關于散文試題的分析,依據2011年高考語文《考試大綱》,試對2011年高考散文閱讀的命題特點作以下幾點意向分析:
(一)在選材上,越來越注重內容厚實、時代感強、技法多樣的散文。
(二)在知識點上,以識記、理解和分析綜合為基礎,更傾向鑒賞能力的考查,側重于對文本的“體驗”“感受”“品味”“領悟”。
(三)在問題設計上,穩(wěn)定而有變化,主要集中在“理解文中重要詞句的含義”“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鑒賞文學中的語言和表達技巧”“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等方面,拓展探究類題目出現的可能性不大。
二、熟悉?嫉膸追N散文文體
第一類:記敘性散文
這類散文以敘述和抒情為主要表達手段,敘述多是日常生活較為平淡的人事。主旨即對所寫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
典型寫作思路:簡敘寫作緣由→多角度多層次寫人記事→中間穿插一些細節(jié)描寫→結尾抒發(fā)情感,反映世態(tài),總結感悟
07高考江蘇卷《麥天》:先是記人寫事:麥天到了。以前農人麥天辛苦,日月艱難;現在,麥天是節(jié)日。女人熱鬧地走娘家,男人作收麥的準備,雖然辛苦但心里喜悅。麥天過去后,到處都是麥香。其間穿插較多細節(jié)描寫:女子心疼丈夫做飯上“硬料”等。最后抒發(fā)感情:麥天把農家的日子濡染得鮮鮮亮亮,有滋有味。
第二類:狀物性散文
這類散文以描寫和議論抒情為主要表達手段,描寫多是景、物的某一突出特征,議論抒情多是在景、物突出特征的基礎上進行人生道理的升華。主旨即物人相通處。
典型寫作思路:引出寫作對象→詠物狀景,時空拓展→中間常穿插其他景、物對比反襯→再由自然之物作擬人化延伸議論→結尾抒情言志,升華主旨
如10年北京卷《海棠花》10年湖南卷《一朵午荷》10年全國一卷《燈火》09全國卷Ⅰ《彩色的荒漠》、全國卷Ⅱ《岳樺》、湖北卷《書房的窗子》,08全國Ⅰ《陽關古道蒼涼美》、天津卷《敦煌》,07安徽《鄉(xiāng)村的風》、天津《雪野里的精靈》、四川《焰火的變奏》等。
第三類:議論性散文
也叫哲理散文。這類散文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但議論不是憑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開頭交代議論的由頭,或事,或物,然后逐層遞進式議論。主旨在物(事)與理相通處。 典型寫作思路:對現實的事、物有觸動(觸發(fā)點)→類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聯想議論(聯系點)→點出道理(感悟點)→結合現實議論升華(升華點)
09年高考江西卷《木車的激情》:開頭議論由頭(觸發(fā)點):現代人奔走忙碌,碌碌奔波,但奔走的激情卻脆弱、渺小。然后是類似事情的相反聯想(聯系點):幾千年前孔子乘坐一輛緩慢的木車,以執(zhí)著的激情不知疲倦在大地上往復奔走,譜寫了一首中華民族的長詩。再點出結論(感悟點):只有激情才有闊大無邊的力量。結尾結合現實議論升華(升華點):告誡人們:高科技時代,如果心靈缺失,沒有激情,人會危機重重。
類似散文還有:09高考山東《記住回家的路》、江蘇《上善若水》,08高考湖南《談靜》、重慶《時間怎樣地行走》,07高考山東《燈火的溫情》、廣東《泥濘》。
重要提示:對一種文體要達到熟知程度,至少要精讀30—50篇同類文章。建議考生在復習散文于都這一考點時,先拿出一些時間,把08—10年高考試題中的散文分類通讀一遍,通過集束式閱讀發(fā)現文體規(guī)律,自己找到閱讀捷徑。
二、儲足知識
散文文體的知識建構是散文閱讀的基礎。下面我們把考過的相關知識作一個簡要匯總:
1.表達方式
①敘述的技巧:(按高考考查頻率排序)
插敘:給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鋪墊,使情節(jié)更加完整,內容更加豐富。
倒敘:設置懸念,激發(fā)讀者興趣,取得先聲奪人的表達效果。(還沒考過)
②描寫的技巧:(按高考考查頻率排序)
側面描寫(烘托):以特征相似或相反的另一事物作正襯或反襯,能突出要表現的事物。 正面描寫:渲染:濃墨重彩的描繪能感染讀者;白描:簡練勾勒,生動傳神。
景物、環(huán)境描寫:突出環(huán)境特點,烘托人物,渲染氛圍,烘托主題。
細節(jié)描寫、心理描寫:使人物形象豐滿,增強感染力。
③敘述人稱的技巧:第一人稱:親切自然,能自由地表達感情。第二人稱:能增強抒情性和親切感。第三人稱:不受時空限制。(以往考查頻繁,現在幾乎不考)
④議論的技巧。在開頭或結尾往往是文章的主旨;在中間常起過渡、引出主旨的作用。 ⑤抒情技巧: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在開頭能定文章基調;在結尾能升華主題。
2.表現手法(按高考考查頻率排序)
襯托,以描述的環(huán)境、氣氛等烘托主體人事物,突現中心,表達強烈感情。
鋪墊,為主要人物出場或主要事件發(fā)生,進行的環(huán)境、情緒、氣氛等描寫的造勢。 對比,在兩種互相對立事物的比較中突出主體,凸顯正面,使形象鮮明。
渲染,以濃墨重彩的描繪營造氛圍,為行文設鋪墊,凸顯人物性格,增強感染力。
象征,把抽象的事理表現為具體的可感知的形象,還可使要表達的意思含蓄、深刻。 托物言志,可通過對具體事物的描繪,深刻生動地表現深層含義。
聯想想象,聯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新形象的過程。可使文章內容更豐富,形象更豐滿、生動。
抑揚結合,為褒先貶,為損先揚,鮮明對照和強烈反差,收到特殊效果。
以小見大,即從平凡細微的事情中反映重大的主題,可突出中心,有強烈的震撼力。 虛實結合,可以抓住重點,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征,從而凸現事物、景物的特點,或人物的性格,更集中地揭示主旨。
3.修辭技巧(按高考考查頻率排序)
比喻、擬人、排比、夸張、對偶、反問、反復、設問?疾樽疃嗟氖潜扔、擬人、排比。 比喻,能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具體,使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
擬人,能使讀者產生強烈的感情,引起共鳴。
排比,能強烈表達思想感情。議論,能增加語勢,說理更透徹;抒情,可淋漓盡致。
4.布局謀篇技巧(按高考考查頻率排序)
承上啟下→總領全文→引起下文→過渡自然→前后呼應→伏筆照應→制造懸念→照應開頭→總結上文→卒章明志→詳略主次。
文章或段落開頭――①總領全文;②引出下文或引出話題;③為下文作鋪墊或與下文構成對比;④營造氛圍,奠定感情基調;⑤制造懸念。
文章或段落中間――①起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②前后呼應;③為下文作鋪墊、引起下文;④照應上文,轉換話題。
文章或段落結尾-―①升華感情;②深化主題;③總結上文;④卒章顯志,點明主題;⑤呼應開頭,使文章結構首尾圓合;⑥言已盡而意無窮,使文章委婉含蓄。
三、如何讀懂文章
散文閱讀對學生來說,最重要的不是解題方法,而是讀懂。磨刀不誤砍柴工,一篇散文,如果讀不懂,文意會混沌一片,解題方法再多,也無濟于事。
快速讀懂的一個有效方法:
理清思路,歸納勾連,濃縮成文
思路,就是按照一定的條理由此及彼表達思想的路徑、脈絡。散文的路徑和脈絡實際是一個連貫的、有條理的思維過程。只不過散文的形散使得這個有條理的思維過程有些模糊。讀懂散文就是要把這個連貫的思維過程梳理出來。思路梳理出來了,文意也就明白了。 強化散文的思路梳理,是散文閱讀化難為易、準確解題的前提。
可用三個步驟操作:
第一步:化整為零,標畫圈點
以自然段落為單位,標畫圈點領起句段、過渡句段,標志事件階段過程的時間詞,標志段落之間語意因果、轉折、并列的關聯詞,標志層次的總分詞語,段落間的指代詞,段落中心句,表達主旨的議論抒情句段。
第二步:化零為整,合并提取
合并,對總分段落、前后因果段落、前后并列段落合并歸納,形成幾個層次。
提取,以層次為單位,提取主體內容。一般截取原文語句加以組合。
第三步:連綴添加,勾連成文
把標畫圈點和提取的文字進行前后勾連,適當添加關聯詞,形成一篇邏輯較為通順的簡易小短文(原文本的濃縮版)。至此,思路和文意一般都會水落石出。
以09高考江蘇的《上善若水》為例,可濃縮為這樣一篇小短文:
上善是最高的善。(總領)
離堆??玉壘山,因仰賴杜甫、陸游才名揚天下,而都江堰,才真正是人類智慧的結晶。
(因為)都江堰,絕不危及生態(tài);能防洪又能灌溉,是人類的神話。(上善之作) 佇立(都江堰的)水邊,我的心與晶瑩和透明合而為一。
(然而)一想到黃河、長江、淮河(這些)賴以生息的湖泊頻頻告急,我快要窒息。(對比現實,作批判、反思)
好在都江堰有。 (現在也只有都江堰還沒被污染了)
都江堰干凈、持久,李冰使它成為幾千萬人民的生命甘露。眾多后任,(也一直在)追蹤李冰的足跡,年復一年地疏浚、修繕。后人有情,??給他們立了碑,供人瞻仰。他們與都江堰同輝。(李冰及其后任是上善之人) (希望我們也要像李冰那樣做上善之事)
三、鑒賞的一般思路
第一步:通讀全文,把握要點。
在進入題目之前,必須讀兩遍文章。第一遍速讀,了解各段大意,建立起對文章的整體認識,集中解決文章寫的是什么?第二遍精讀,仔細閱讀每句話,細心揣摩一些重要的句子和段落,進一步把握文章的思路和結構層次。寫景狀物散文,要理清作者借什么景或物,抒了什么情,這個情是怎么抒發(fā)出來的。記敘性散文,要把握所寫事件的過程及該事件所蘊含的深層意義或所寫人物的基本氣質、性格和精神面貌。議論說理散文,要分析作者使用什么材料運用什么技巧表現了怎樣的理趣和情趣。
第二步:審清題干,揣摩信息。
一要看清題干的要求,揣摩命題意圖。題干往往暗示命題意圖,揭示解題方向,提示答題范圍。例如,2010年湖北卷19題:作者為什么說“揚州的繁華還在,但唐代的風流不再”?請聯系全文作簡要分析。從題干中可知,本題考查的是“理解文中重要詞句的含義”;題干中“聯系全文作簡要分析”則進一步明確了解題方向,就是要聯系全文的主旨分析這句話的深層含義。二要品味題干中關鍵詞,揣摩隱含信息。
第三步:定位提取,查前找后。
閱讀時,先看題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區(qū)域,確定對應的語句,然后從這一語句往前或往后找,尋找答案時應注意兩點:一是找準相關點,明確與題干相關的那些部位;二是找準選擇點,進一步落實命題要求的相關語句,思路上有一個由粗到精的過程,一個漸近答案的過程。要能從題干的指令中找到啟發(fā)點和感受點,再從文章的相關部位區(qū)分主要信息和非主要信息,進一步篩選主要信息,概括主要信息,找準答題的突破口,達到能用自己的話來概括的程度。
第四步:忠實原文,整合答案。
散文閱讀題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能憑空想象,這是我們做散文閱讀題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要盡量用原文詞句來表達,不能憑印象胡編亂造;如果有些題目找不出原詞句組成答案,也要弄通語境,結合上下文得其要旨,不能自由生發(fā)。答題時選好角度,選用恰當句式來回答;概括要點要做到要點全面,內容精確,用詞準確,語言簡潔。
三、命題規(guī)律和解答策略
(一)梳理思路類試題
高考散文命題愈來愈重視梳理行文思路、把握行文謀篇布局技巧。原因,一是通過行文脈絡的梳理來考查學生是否真正讀懂了文章;二是散文因其獨有的“形散”布局,讓命題者對這一點青睞有加。
題型:要求理清全文的行文思路
(2010?重慶卷?15題)文章是圍繞“我觀察兩只鳥”展開的,請梳理作者的思路。(6分)(陳俊峰《在春天里觀察兩只鳥》)
【答案】:文章以我觀察兩只鳥為線索,先寫兩只鳥尋找和放棄與我的觀察和推測。 再寫兩只鳥在舊巢不遠不近處筑新巢與我的觀察和思考。
最后寫兩只鳥把巢建在樹梢引發(fā)的我對人類自身的反省。
09重慶卷《瓷器的意味》:16.文章是圍繞“瓷器的意味”展開的,請梳理作者的思路。
【答案】:⑴由現實生活中瓷器的雅引出話題;⑵追溯瓷器從俗到雅的歷史過程;⑶點出做人如瓷器盡自己本色的境界。
相同題型還有09湖北卷16題,08湖北卷19題,08江西卷17題,等。
答題提示:解答這類題,必須讀懂,準確切分全文層次。這類題答案是各層意概括。 答題格式:文章先寫了什么,然后寫了什么,再寫了什么,最后寫了什么。
(二)內容要點概括類試題
試題特點:
⑴面廣量大,是考查重點。每份高考試題都有這道題。
⑵分點答題的指向非常明確。
⑶分值安排多為6分,答案點一般為3--4個。
答題提示:
閱讀過程中要準確切層全文或局部段落分層,便于整合概括答案點。
分點答案要有并列意識: 幾點答案,必須是不同方面的內容,必須是各角度、各層面、不同情感、不同事件的分類并列概括,絕非同一方面(同一角度,同一層次)的種屬關系。 答案組織要有摘句意識: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點。
第一種類型:要求概括全文內容要點概括
這一類題型最多。一般而言,這些都可以歸為概括出多個要點。
09高考江蘇卷《上善若水》:12.文中說都江堰“才真正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作者這樣評價的理由是什么?
答案:⑴理念正確:順應自然,符合生態(tài),造福百姓;⑵方法科學:低作堰、深淘灘,分四六、平澇旱;⑶功效長久:至今仍在灌溉、防洪;⑷體現了“上善若水”的哲學思想。
10年湖南卷《一朵午荷》18.概述文章所表現的荷之美。(6分)
答: ①形象美:由花的嬌美、葉的清香、枝的挺秀所呈現出來的自然美;亭亭玉立中的韻致美;在雨中英姿勃發(fā)的矯健美。②精神美:風雨中偉岸、挺拔的氣質美;將謝未謝而安靜溫柔的孤寂美;接受命運安排,等待生命第二次接唱的平和美。
答題提示:解這類題,要把全文看作是一個大因果復句,在“果”前面尋找多個原因。這類題跨度涉及全文,答題時思維視界要籠罩全篇。
第二種類型:要求對局部文段進行要點概括
09年高考重慶卷《瓷器的意味》:15.閱讀文章第③④自然段,從三個方面簡要概括瓷器的演變。
答案:⑴從陶器到瓷器;⑵從實用到藝術;⑶從粗陋到精致。
07高考江蘇卷《麥天》14.文中敘寫了如今關中麥天的那些變化?
答案:女看娘的交通工具變了;麥客少了;收麥子用收剖機了;收麥子的時間縮短了。 答題提示:這類題需要合理切分段內層次,這要借助復句知識。
(三)句意理解類
第一種模式 依據段落理解
高考散文閱讀教案篇三:高考散文閱讀教案之三理解重要句子的含義
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義
一、什么是文中的重要句子
1.從文章的內容看,不同層次的中心句是重要的句子。
在散文中,表達作者觀點態(tài)度或寫作意圖的句子,大致都屬于這一類句子。
2.從結構上說,總領句、總結句和重要的過渡句是重要的句子
3.從表達上說,富有特色的句子是重要的句子。
所謂富有特色,一是指結構上超常組合,二是指運用了某種表達技巧,三是反復出現的句子。
二、理解重要句子的方法
方法多種多樣,主要有下列幾種:
1.從句子中的重要詞語入手
有些句子,只要把其中的重要詞語的含義搞清楚了,就可以推知整句的意思。
例1:我敢大膽地說:他可能有過許多敵人,但未必有一個私敵。(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這一句是全文結尾處高度評價馬克思偉大人格的一句,它表達的是什么意思呢?應從“私敵”和“敵人”這兩個詞入手!八綌场笔且騻人的利害沖突而形成的敵人;未必有一個私敵,那么句中的“敵人”就是公敵。依據上文,所謂公敵是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共同敵人。這樣看來,這句話的意思是:表明馬克思一生光明磊落,把全部精力都獻給了無產階級的解放事業(yè)。
2.從分析句子的結構入手
有許多句子,分析其結構,如果是單句,先找準主、謂、賓,如果是復句,先找準其第一層,就可以把握句子的基本意思。
例2:后來這樣辦了,完全按照托爾斯泰的愿望。他的墳墓成了世間最美的、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墳墓。它只是樹林中的一個小小長方形土丘,上面開滿鮮花,沒有十字架,沒有墓碑,沒有墓志銘,連托爾斯泰這個名字也沒有。這個比誰都感到被自己聲名所累的偉人,就像偶爾被發(fā)現的流浪漢、不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埋葬了。 誰都可以踏進他最后的安息地,圍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柵欄是不關閉的——保護列夫〃托爾斯泰得以安息的沒有任何別的東西,惟有人們的敬意,而通常,人們總是懷著好奇,去破壞偉人墓地的寧靜。(茨威格《世間最美的墳墓——記1928年的一次俄國旅行》)
本例畫線句子是一個復雜單句,主語是“偉人”,即托爾斯泰,謂語是“埋葬”,而“就像……被人”是四個狀語。據此可知,這句話的基本意思是:托爾斯泰逝世了。而有的同學理解該句是卻在定語和狀語上糾纏,而終于沒有搞清其主要意思。
3.從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
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對理解句子的含意至關重要。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具體地說,如果要求理解的句子是總領句,就要結合其領起的范圍作答;如果是總結句,就要結合起總結的范圍作分析;如果是重要的過渡句,就要聯系其承上啟下的文字作分析。這種方法的本質,就是分析相關的語境。
4.從分析其表達意圖入手
這種方法主要適用于理解那些在表達上有特色的句子。用這種方法分析,便帶有鑒賞的性質,因此留到“鑒賞”部分再作詳細闡述。
三、理解句子應注意的問題
1.不要人為地“拔高”
這是指把句子本身沒有的意思強加給作者。這種“強加”于人,通常表現為不從句子實際出發(fā),而把一些不著邊際的“思想性強”的優(yōu)美文詞句往上加。如例2所舉《世間最美的墳墓》中那一句,有人解釋為“表明托爾斯泰與底層民眾融為一體”,就是一個典型的“拔高”式的理解。
2.要學會多角度理解
文章中的有些句子,它的組合因素復雜,甚至是多側面的綜合體,所以理解的角度就不能是單一的。此時應根據分值踩點作答。
四、答題技巧
關于句子的作用,從兩個方面來作答:思想內容上與結構上。
思想內容答題步驟
1、聯系本句的含義。
2、突出(強調)上下文的什么內容或者揭示段意;
3、聯系作者的態(tài)度、感情。
4、注意是否運用了某種修辭或者表現手法。
a比喻:使深奧的道理淺顯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或者具體形象生動地突出本體的什么特點,從而增強文章的趣味性、生動性。
b擬人:使物具有人的某種情感,便于抒發(fā)某種感情。
c襯托: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作陪襯,烘托出主體事物什么特點或者烘托出所要表達的某種感情。(襯托有主次之分,對比沒有主次之分)
d對比:用什么與什么形成鮮明的對比,從而鮮明形象地表現事物(道理)的什么特點,突出作者對這一事物或者道理的某種感情。
e反復:“反復”的作用就是強調、突出所重復的內容,表達作者什么感情,升華主題。
f象征:用具體的事物表現某種特殊意義,或通過某一特定的具體的形象以表現與之相似的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其表達效果是含蓄而形象地顯示了被象征對象的什么特點。 g渲染:是用各種手段對環(huán)境、場面、人物、時間等多方面的重彩濃墨的描寫,以突出什么氣氛、刻畫人物的什么特點、表現文章的什么主題。
h伏筆:在文章的前邊將下文要表現的人物或時間預先作出暗示,然后在相宜之處作呼應,使什么的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合理,使讀者感到巧妙有趣。
i照應:即后文對前文寫過的內容作補充、加深或者前文對將要出現的人物或時間預作暗示。作用是前后(首尾)呼應,使文章的結構更加嚴密,中心更加突出。
J設置懸念:引起讀者對故事發(fā)展或者人物命運急切期待,從而引起下文。
結構上
1、引起下文、設置懸念、為下文埋下伏筆、為全文渲染了某種氣氛。
2、照應前文、總結上文、與前文照應(呼應),使結構嚴謹。
3、承上啟下(概括上文某一內容,引起對下文的什么內容的敘寫)
五、典型試題分析
門
開門和關門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動作。在一扇扇門內,隱藏著何等樣的奧秘!
沒有人知道,當他打開一扇 門時,有什么在等待著他,即使那是最熟悉的屋子。時鐘滴答響著,天已傍晚,爐火正旺,也可能隱藏著令人驚訝的事情。也許是修管子的工人就在你外出之時已經來過,把漏水的龍頭修好了。也許是女廚的憂郁癥突然發(fā)作,向你要求得到保障。聰明的人總是懷著謙遜和容忍的精神來打開他的前門。
門有各種各樣。有旅館、商店和公共建筑的轉門,它們是喧鬧的現代生活方式的象征。還有古怪的吱吱作響的小門,它們依然在變相的酒吧間外面晃動,只有從肩膀到膝蓋那樣高低。更有活板門、滑門、雙層門、后臺門、監(jiān)獄門、玻璃門……然而一扇門的象征和奧秘在于它那隱秘的性質。玻璃門根本不是門,而是一扇窗戶。門的意義就是把隱藏在它內部的事物加以掩蓋,給心兒造成懸念。
開門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當侍者用托盤端給你晚餐時,他歡快地用肘推開推開廚房的門。當你面對上門推銷的書商或者小販時,你把門打開了,但又帶著猜疑和猶豫退回了門內。彬彬有禮、小心翼翼的仆役向后退著,敞開了屬于大人物的壁壘般的橡木門。牙醫(yī)的那位富于同情心然而深深沉默的女助手,打開通往手術室的門,不說一句話,只是暗示你醫(yī)生已為你作好了準備。一大清早,一扇門猛然打開,護士走了進來:“是個男孩!”
門是隱秘、回避的象征,是心靈躲進極樂的靜謐或悲傷的秘密搏斗的象征。沒有門的屋子不是屋子,而是走廊。無論一個人在哪兒,只要他在一扇關著的門的后面,他就能使自己不受拘束。在關著的門內,頭腦的工作最為有效。人不是在一起牧放的馬群。
開門是一個神秘的動作:它包容著某種未知的情趣,某種進入新的時刻的感知和人類煩瑣儀式的一種新的形式。它包含著人間至樂的最高閃現:重聚,和解,久別的戀人們的極大喜悅。即使在悲傷之際,一扇門的開啟也許會帶來安慰:它改變并重新分配人類的力量。然而,門的關閉要可怕得多,它是最終判決的表白。每一扇門的關閉就意味著一個結束。在門的關閉中有著不同程度的悲傷。一扇門猛然關上是一種軟弱的自白。一扇門輕輕關上常常是生活中最具悲劇性的動作。每一個人都知道把門關上之后接踵而來的揪心之痛,尤其是當所愛的人音容猶在,而人已遠去之時。
開門和關門是生命之嚴峻流動的一部分。生命不會靜止不動并聽任我們孤寂無為。我們 總是不斷地懷著希望開門,又絕望地把門關上。
一扇門的關閉是無可挽回的。至于另一扇門是不存在的。門一關上,就永遠關上了,通往消逝了時間脈搏的另一個入口是不存在的。
請分別說明以下三句話在文中的含意。
(1)人不是在一起放牧的馬群
(2)開門和關門是生命之嚴峻流動的一部分
(3)一扇門的關閉是無可挽回的
孤立地看,“人不是在一起放牧的馬群”可以有多種理解,但放在原文中就不一樣了。第五段寫道:“門是隱秘回避的象征”,“無論一個人在哪兒,只要他在一扇關著的門的后面,他就能使自己不受拘束”,即保持自己的“隱秘”。句中的“馬群”與“人”作比較,“放牧的馬群”沒有“一個人”可言,沒有“門”可言,即沒有“隱秘”可言,也沒有感情可言。因此該句應這樣理解:人是有思想感情的,人需要有獨立的天地,或:人是有隱秘需求的。這樣的答案實際是從分析表達意圖入手而形成的。
第(2)小題這句話是第七段的首句,它緊承第六段而來,并引出后面的兩句話。第六段比較集中地闡述了“開門”和“關門”的含義,“開門”預示著一個新的開始,一個新的發(fā)現,而“關門”意味著一個結束。該句后文又說“我們總是不斷地懷著希望開門,又絕望地把門關上”。請留心這里的“不斷”二字,而該句本身又有“生命之嚴峻流動的一部分”的判斷,因此本題的答案只能是“人生包含著一個個重要階段的開始和結束”。
換個角度說,“開門和關門是生命之嚴峻流動的一部分”是一個單句,其主干是“開門和關是(生命)一部分”而“開門”是一個新的開始,“關門”意味著一個結束,再加進“生命之嚴峻流動”的意思,可以答成“一個個重要階段的開始和結束構成了人生”。
第(3)小題則比較容易,因為該句后面有“門一關上,就永遠關上了,通往消逝了的時間脈膊的別一個入口是不存的”這樣一句闡釋性的話。組織本小題的答案時要注意原句說的是“一扇門的關閉”是一個過程終結,而不是人生的終結。
本小題的答案是:當一個過程終結之后,再想讓它重現是不可能的。
六、練習
(一)閱讀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4題。
美哉,書卷氣
我喜歡孩子身上有幾分書卷氣,方不至于勢利庸俗,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其實,讀書是認識自我并優(yōu)化人生的一種重要手段。大學者熊十力說他讀《儒林外史》會全身冒汗,他發(fā)現許多丑惡的東西還在自己生命的深層次起作用。王冶秋先生十四遍讀《阿Q正傳》,他的體會是,“第一次讀它,我們會笑得肚子痛,接著鄙棄其人,之后鄙棄化為同情,同情上升為深思,再讀,阿Q向自己撲來,到后來,才覺得他是一個鏡頭,也許是報警器……”而我們讀書,常常是淺嘗輒止,滿足于一孔之見,很少深入挖掘,攝取營養(yǎng)。
關于讀書,愛默生如是說:“要讓書成為自己的注解,而不要做一顆繞書本旋轉的衛(wèi)星,不要做思想的鸚鵡。”有的名著年輕時讀過,需要重讀,用大半生的閱歷去讀,用睿智和從容去讀,去讀出人生況味,讀出真知灼見,這不正是對人生之旅的擴展和豐富嗎?
讀書大可隨緣。我讀書并不拘泥于某一類書,往往碰到什么就讀什么。友人贈我一套豐子愷
的《緣緣堂隨筆》,置諸案頭。翻讀起來,立即被那種語淡意深的風格所吸引,便一讀再讀。有一次在舊書攤上看到一本《芥子園畫譜》初集,看得很有興味,于是多方尋求,得到二集、三集……
女詩人索德格朗言辭懇切:“人呵,別積聚使你滄為乞丐的財富;給你們的孩子一點人類眼睛從未見過的美吧,給你們的孩子以推開天堂之門的力量。”
聽說,巴黎人走路頭抬得高高的,因為他們后面立著盧浮宮。(有刪改)
注:盧浮宮是法國人引以自豪的最大博物館。
1.聯系全文看,“要讓書成為自己的注解”表達的意思是什么?
【要讓書為擴展和豐富自己的人生服務,而不要成為書本的奴隸。(作者是在闡述讀書對人生的重要性時引受默生的話的,該句的后一分句從反面作了說明。引用后作者還有評說)】
2.“別積聚使你淪為乞丐的財富”這一句在文中表達的意思是:使人精神貧乏。(“淪為乞丐”是比喻性說法;要注意分號后一句話)
3.本文結尾一句說:“巴黎人走路頭抬得高高的,因為他們后面立著盧浮宮!边@句話含意豐富,請寫出兩點。
【答:(1)精神財富使人棄實而自豪;(2)希望人們多讀一點書,多一點書卷氣。(“頭抬得高高的”表明精神充實而自豪;盧浮宮是法國人引以自豪的精神財富的象征,分句間是因果關系。末段與開頭相照應,隱含著“希望”之意)】
4.下列對本文的評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
A.文章開頭緊扣題意概述有書卷氣的好處。這“書卷氣”是指通過讀書養(yǎng)成的讀書人 特有的風格和氣質。
B.大學者熊十力讀《儒林外史》會全身冒汗,這是因為《儒林外史》像一面鏡子,讓 他進一步認識了自我。
C.文中引述王冶秋先生多次讀《阿Q正傳》的不同體會,表明讀書可以幫助人們認識 自我,并優(yōu)化人生。
D.“讀書是認識自我并優(yōu)化人生的一種重要手段”一句領起第二、三兩段,從本質上揭 示了讀書的重要作用。
E.“讀書大可隨緣”是作者在文中表達的一個觀點,意在以自己的親身體驗告訴讀者, 讀書不必選擇,書都可以讀。1.
【C、E(“優(yōu)化人生”是在下一段闡述的;“不必選擇”以下不合文意。隨緣,有隨機之意。 作者說的是“不拘泥于某一類書”)】
(二)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4題。
談生命(節(jié)選)
冰心
我不敢說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說生命像什么。
生命像向東流的一江春水。他聚集起許多細流,合成一般有力的洪濤,向海奔注,一路上他享受著他所遭遇的一切;有時候他遇到峭巖前阻,他憤激地奔騰了起來,直到沖倒了這危崖他才心平氣和地一瀉千里,有時候他經過細細的平沙,看見了夾岸的紅艷的桃花,他快樂而又羞怯輕輕地度過這一段浪漫的行程,這時他只想憩息,只想睡眠,而那股前進的力量,仍催逼著他向前走……終于有一天,他遠遠地望見大海,!他已到了行程的終結,大海莊嚴地伸出臂兒來接引他,他一聲不響地流入她的懷里。他消融了,歸化了,說不上快樂,也沒有悲哀!也許有一天,他再從海上蓬蓬的雨點中升起,飛向西來,再形成一道江流,再沖倒兩旁的石壁,再來尋夾岸的桃花。
然而我不敢說來生,也不敢信來生!
生命又像一棵小樹,他從地底聚集起許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潤濕的泥土中,勇敢快樂地破殼出來。他遇著驕奢的春天,他也許開出滿樹的繁花,蜂蝶圍繞著他飄翔喧鬧,小鳥在他枝頭欣賞唱歌;他長到最茂盛的中年,他伸展出他如蓋的濃蔭,來蔭庇樹下的幽花芳草;他結出累累的果實,來呈現大地無盡的甜美與花的驕傲,也不是結果的快樂,而是成功的寧靜和怡悅!終于有一天,他無力地在空中旋舞,在根下呻吟,大地莊嚴地伸出臂兒來接引他,他一聲不響地落在她的懷里。他消融了,歸化了,他說不上快樂,也沒有裴哀!也
許有一天,他再從地下的果仁中,破裂了出來。又長成一棵小樹,再穿過叢莽的嚴遮,再來聽黃鶯的歌唱。
然而我不敢說來生,也不敢信來生。
宇宙是一個大生命,我們是宇宙大氣中之一息。江流入海,葉落歸根,我們是大生命中之一葉,大生命中之一滴。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動的便成的死湖;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樹,不生長的便成了空殼!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快樂固然興奮,苦痛又何嘗不美麗?(摘自《青年文摘》2001年第3期)
1.作者雖然說“我不敢說生命是什么”,但事實實上已經作出回答。作者認為生命是什么?請結合全文回答。
【生命來于自然又回歸自然,是戰(zhàn)勝困難、享受歡樂、不停前進,去爭取成功的過程。(應根據兩個比喻的具體內容聯想到人生作概括)】
2.“我不敢說來生,也不敢信來生”這句話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
【今生今世要奮斗,要前進,要成長。(要聯系文章內容作答,意思對即可)】
3.文章結尾說:“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也要感謝生命。”為什么在快樂和痛苦中都要感謝生命?
【因為生命讓我們享受到人生特有的快樂和美麗。(文末說“苦痛又何嘗不美麗”)】
4.下列對本文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A.作者認為生命像東流的一江春水。又像一棵小樹,意在展示生命前進和成長的過程。
B.“他消融了,歸化了,他說不上快樂,也沒有悲哀”一句,形象地表現經過奮斗的人 在回顧生命歷程時平和寧靜的心境,也透出幾分惆悵。”
C.“我不敢說未來,也不敢信來生”,這句話反復出現,意在強調,人根本沒有來生, 應該抓住今生,不斷奮斗。
D.第二段末句連續(xù)使用四個“再”字,重現了“一江春水”拼搏不止的形象,展示了 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E.本文的寫作意圖是:闡述生命的內涵,并指出應該如何對待生命。
【B、C(B項“幾分惆悵”無根據;C項“人根本沒有來生”之說文中無根據)】
相關熱詞搜索:高考 教案 散文 閱讀 高考散文閱讀ppt 高考散文閱讀訓練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