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散文
發(fā)布時間:2017-02-10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九九散文篇一:名家散文欣賞
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從火車上遙望泰山,幾十年來有好些次了,每次想起“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句話來,就覺得過而不登,像是欠下悠久的文化傳統(tǒng)一筆債似的。杜甫的愿望:“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我也一樣有,惜乎來去匆匆,每次都當面錯過了。
而今確實要登泰山了,偏偏天公不作美,下起雨來,淅淅瀝瀝,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心里。天是灰的,心是沉的。我們約好了清晨出發(fā),人齊了,雨卻越下越大。等天晴嗎?想著這渺茫的“等”字,先是憋悶。盼到十一點半鐘,天色轉白,我不由喊了一句:“走吧!”帶動年輕人,挎起背包,興致勃勃,朝岱宗坊出發(fā)了。
是煙是霧,我們辨認不清,只見灰蒙蒙一片,把老大一座高山,上上下下,裹了一個嚴實。古老的泰山越發(fā)顯得崔嵬了。我們才過岱宗坊,震天的吼聲就把我們吸引到虎山水庫的大壩前面。七股大水,從水庫的橋孔躍出,仿佛七幅閃光黃錦,直鋪下去,碰著嶙嶙的亂石,激起一片雪白水珠,脫線一般,撒在洄漩的水面。這里叫作虬在灣:據(jù)說虬早已被呂洞賓渡上天了,可是望過去,跳擲翻騰,像又回到了故居。
我們繞過虎山,站到壩橋上,一邊是平靜的湖水,迎著斜風細雨,懶洋洋只是欲步不前,一邊卻暗惡叱咤,似有千軍萬馬,躲在綺麗的黃錦底下。黃錦是方便的比喻,其實是一幅細紗,護著一幅沒有經(jīng)緯的精致圖案,透明的白紗輕輕壓著透明的米黃花紋!苍S只有織女才能織出這種瑰奇的景色。
雨大起來了,我們拐進王母廟后的七真祠。這里供奉著七尊塑像,正面當中是呂洞賓,兩旁是他的朋友李鐵拐和何仙姑,東西兩側是他的四個弟子,所以叫作七真祠。呂洞賓和他的兩位朋友倒也還罷了,站在龕里的兩個小童和柳樹精對面的老人,實在是少見的傳神之作。一般廟宇的塑像,往往不是平板,就是怪誕,造型偶爾美的,又不像中國人,跟不上這位老人這樣逼真、親切。無名的雕塑家對年齡和面貌的差異有很深的認識,形象才會這樣栩栩如生。不是年輕人提醒我該走了,我還會欣賞下去的。
峻青《秋色賦》
時序剛剛過了秋分,就覺得突然增加了一些涼意。早晨到海邊去散步,仿佛覺得那蔚藍的大海,比前更加藍了一些;天,也比前更加高遠了一些。
回頭向古陌嶺上望去,哦,秋色更濃了。 多么可愛的秋色啊! 我真不明白,為什么歐陽修作《秋聲賦》時,把秋天描寫得那么肅殺可怕,凄涼陰沉?在我看來,花木燦爛的春天固然可愛,然而,瓜果遍地的秋色卻更加使人欣喜。
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榮的景象。
秋天,比春天更富有燦爛絢麗的色彩。
你瞧,西面山洼里那一片柿樹,紅得是多么好看。簡直像一片火似的,紅得耀眼。古今多少詩人畫家都稱道楓葉的顏色,然而,比起柿樹來,那楓葉卻不知要遜色多少呢。 還有蘋果,那馳名中外的紅香蕉蘋果,也是那么紅,那么鮮艷,那么逗人喜愛;大金帥蘋果則金光閃閃,閃爍著一片黃橙橙的顏色;山楂樹上綴滿了一顆顆紅瑪瑙似的紅果;葡萄呢,就更加絢麗多彩,那種叫“水晶”的,長得長長的,綠綠的,晶瑩透明,真象是用水晶和玉石雕刻出來似的;而那種叫做紅玫瑰的,則紫中帶亮,圓潤可愛,活象一串串紫色的珍珠。??
哦!好一派迷人的秋色啊!
我喜歡這絢麗燦爛的秋色,因為它表示著成熟、昌盛和繁榮,也意味
著愉快、歡樂和富強。啊,多么使人心醉的絢麗燦爛的秋色,多么令人興奮的欣欣向榮的景象啊! 在這里,我們根本看不到歐陽修所描寫的那種“其色慘淡,煙霏云斂??其意蕭條,山川寂寥”的凄涼景色,更看不到那種“渥然丹者為槁木,黟然黑者為星星”的悲秋情緒。
看到的只是萬紫千紅的豐收景色和奮發(fā)蓬勃的繁榮氣象。因為在這里,秋天不是人生易老的象征,而是繁榮昌盛的標志。寫到這里,我忽然明白了為什么歐陽修把秋天描寫得那么肅殺悲傷,因為他寫的不只是時令上的秋天,而且是那個時代,那個社會在作者思想上的反映。我可以大膽地說,如果歐陽修生活在今天的話,那他的《秋聲賦》一定會是另外一種內容,另外一種色澤。
我愛秋天。
我愛我們這個時代的秋天。
巴金-星
在一本比利時短篇小說集里,我無意間見到這樣的句子:
“星星,美麗的星星,你們是滾在無邊的空間中,我也一樣,我了解你們??是,我了解你們??我是一個人??一個能感覺的人??一個痛苦的人??星星,美麗的星星??”我明白這個比利時某車站小雇員的哀訴的心情。好些人都這樣地對藍空的星群講過話。他們都是人世間的不幸者。星星永遠給他們以無上的安慰。
在上海一個小小舞臺上,我看見了屠格涅夫筆下的德國音樂家老倫蒙。他或者坐在鋼琴前面,將最高貴的感情寄托在音樂中,呈獻給一個人;或者立在藍天底下,搖動他那白發(fā)飄飄的頭,用贊嘆的調子說著:“你這美麗的星星,你這純潔的星星!蓖{空里眼瞳似地閃爍著的無數(shù)星子,他的眼睛潤濕了。
我了解這個老音樂家的眼淚。這應該是灌溉靈魂的春雨吧。
在我的房間外面,有一段沒有被屋瓦遮掩的藍天。我抬起頭可以望見嵌在天幕上的幾顆明星。我常常出神地凝視著那些美麗的星星。它們像一個人的眼睛,帶著深深的關心望著我,從不厭倦。這些眼睛每一霎動,就像賜予我一次祝福。
在我的天空里星星是不會墜落的。想到這,我的眼睛也濕了。
巴金-狗
小時候我害怕狗。記得有一回在新年里,我到二伯父家去玩。在他那個花園內,一條大黑狗追趕我,跑過幾塊花圃。后來我上了洋樓,才躲過這一場災難,沒有讓狗嘴咬壞我的腿。 以后見著狗,我總是逃,它也總是追,而且屢屢望著我的影子狺狺狂吠。我愈怕,狗愈兇。
怕狗成了我的一種病。
我漸漸地長大起來。有一天不知道因為什么,我忽然覺得怕狗是很可恥的事情。看見狗我便站住,不再逃避。
我站住,狗也就站住。它望著我狂吠,它張大嘴,它做出要撲過來的樣子。但是它并不朝著我前進一步。
它用怒目看我,我便也用怒目看它。它始終保持著我和它中間的距離。
這樣地過了一陣子,我便轉身走了。狗立刻追上來。
我回過頭。狗馬上站住了。它望著我惡叫,卻不敢朝我撲過來。
“你的本事不過這一點點,”我這樣想著,覺得膽子更大了。我用輕蔑的眼光看它,我頓腳,我對它吐出罵語。
它后退兩步,這次倒是它露出了害怕的表情。它仍然汪汪地叫,可是叫聲卻不像先前那樣地“惡”了。
我討厭這種糾纏不清的叫聲。我在地上拾起一塊石子,就對準狗打過去。
石子打在狗的身上,狗哀叫一聲,似乎什么地方痛了。它馬上掉轉身子夾著尾巴就跑,并不等我的第二塊石子落到它的頭上。
我望著逃去了的狗影,輕蔑地冷笑兩聲。
從此狗碰到我的石子就逃。
余秋雨-石筑的《易經(jīng)》
還是金字塔。
現(xiàn)代有學者根據(jù)金字塔所包含的各種建造數(shù)據(jù)與天體運行規(guī)則的對應性、預見性,斷言這是古人對后人的一種智能遺囑。
這用我的話來說就是,它們就像用巨石筑建的《易經(jīng)》,后人讀得懂就讀,讀不懂就獨處一隅,等待著更遙遠的后人。
當一切不可能已經(jīng)變成事實矗立在眼前,那么不妨說,金字塔對于我們長久津津樂道的文史常識有一種局部的顛覆能量。至少,它指點我們對文明奧義的解讀應該多幾種語法,而不能僅止于在一種語法下詞匯的增加。
本來也許能夠解讀一部分,可惜歐洲人做了兩件不可饒恕的壞事。
第一件是,公元前四十七年,愷撒攻占埃及時將亞歷山大城圖書館的七十萬卷圖書付之一炬,包括那部有名的《埃及史》。
第二件事更壞,四百多年之后,公元三九○年,羅馬皇帝禁異教,驅散了唯一能讀古代文字的埃及祭司階層,結果所有的古籍、古碑很快就沒有人能解讀了。
如果說第一件事近似秦始皇焚書,那么第二件事正恰與秦始皇相反,因為秦始皇統(tǒng)一了中國文字,相當于建立了一種覆蓋神州大地的"通碼",古代歷史不再因無人解讀而局部湮滅。 須知,最大的湮滅不是書籍的亡佚,而是失去對其文字的解讀能力。
在這里我至少看到了埃及文明中斷、中華文明延續(xù)的一個技術性原因。初一看文字只是工具,但中國這么大,組成這么復雜,各個方言系統(tǒng)這么強悍,地域觀念、族群觀念、門閥觀念這么濃烈,連農具、器用、口音、飲食都統(tǒng)一不了,要統(tǒng)一文字又是何等艱難!在其他文明故地,近代考古學家遇到最大的麻煩就是古代文字的識別,常常是花費幾十年才猜出幾個,有的到今天還基本上無法讀通,但這種情況在中國沒有發(fā)生,就連甲骨文也很快被釋讀通了。
我想,所謂文明的斷殘首先不是古代城郭的廢弛,而是一大片一大片黑黝黝的古文字完全不知何意。為此,站在尼羅河邊,對秦始皇都有點想念。
當法老們把自己的遺體做成木乃伊的時候,埃及的歷史也成了木乃伊,而秦始皇卻讓中國歷史活了下來。我們現(xiàn)在讀幾千年的古書,就像讀幾個喜歡文言文的朋友剛剛寄來的信件,這是其他幾種文明都不敢想象的。
站在金字塔前,我對埃及文化的最大感慨是:我只知道它如何衰落,卻不知道它如何構建;我只知道它如何離開,卻不知道它如何到來。
就像一個不知從何而來的巨人,默默無聲地表演了幾個精彩的大動作之后轟然倒地,摸他的口袋,連姓名、籍貫、遺囑都沒有留下,多么叫人敬畏。
金字塔禁止人攀援,但底下的八九級,去爬也沒有人阻止。我爬上幾級,貼身抬頭,長久地仰望著它。它經(jīng)過幾千年"做舊",已經(jīng)失去任何細部的整齊,一切直角變成了圓鈍,一切直線變成了顫筆,因此很像一種天造地設的自然生成物,但在總體上,細部的嶙峋仍然綜合成直筆。
金字塔在不聲不響之中也就撐開了兩筆,寫了中國的一個"人"字。兩筆陡峭得干凈利落,頂部直指太陽,讓人睜不開眼,只有白云在半坡上殷勤地襯托。
聽到許戈輝在攝像機前說"永久",仿佛提到,再過五千年,它們還會是這個樣子。這便啟發(fā)了我的一個想法--金字塔至今不肯坦示為什么要如此永久,卻透露了永久是什么。 永久是簡單,永久是糙礪,永久是毫不彎曲的憨直,永久是對荒漠和水草交接線的占據(jù),永久是對千年風沙的接受和滑落。
無法解讀是埃及文明的悲劇,但對金字塔本身而言,它比那些容易解讀的文明遺物顯得永久。通俗是他人侵凌的通道,邏輯是后人踩踏的階梯,而它干脆來一個漠然無聲,也就筑
起了一道障壁。因此還可以補充一句--永久是對意圖的掩埋,是把復雜的邏輯化作了樸拙。 一九九九年十月九日下午,埃及開羅,夜宿les 3 pyramides旅館
巴金的《火》
船上只有輕微的鼾聲,掛在船篷里的小方燈,突然滅了。我坐起來,推開旁邊的小窗,看見一線灰白色的光。我不知道現(xiàn)在是什么時候,船停在什么地方。我似乎還在夢中,那噩夢重重地壓住我的頭。一片紅色在我的眼前。我把頭伸到窗外,窗外靜靜地橫著一江淡青色的水,遠遠地聳起一座一座墨汁繪就似的山影。我呆呆地望著水面。我的頭在水中浮現(xiàn)了。起初是個黑影,后來又是一片亮紅色掩蓋了它。我擦了擦眼睛,我的頭黑黑地映在水上。沒有亮,似乎一切都睡熟了。天空顯得很低。有幾顆星特別明亮。水輕輕地在船底下流過去。我伸了一只手進水里,水是相當?shù)貨觥N野堰@周圍望了許久。這些時候,眼前的景物仿佛連動也沒有動過一下;只有空氣逐漸變涼,只有偶爾亮起一股紅光,但是等我定睛去捕捉紅光時,我卻只看到一堆沉睡的山影。
我把頭伸回艙里,艙內是陰暗的,一陣一陣人的氣息撲進鼻孔來。這氣味像一只手在搔著我的胸膛。我向窗外吐了一口氣,便把小窗關上。忽然我旁邊那個朋友大聲說起話來:“你看,那樣大的火!”我吃驚地看那個朋友,我看不見什么。朋友仍然沉睡著,剛才動過一下,似乎在翻身,這時連一點聲音也沒有。
艙內是陰暗世界,沒有亮,沒有火。但是為什么朋友也嚷著“看火”呢?難道他也做了和我同樣的夢?我想叫醒他問個明白,我把他的膀子推一下。他只哼一聲卻翻身向另一面睡了。睡在他旁邊的友人不住地發(fā)出鼾聲,鼾聲不高,不急,仿佛睡得很好。
我覺得眼睛不舒服,眼皮似乎變重了,老是睜著眼也有點吃力,便向艙板倒下,打算闔眼睡去。我剛閉上眼睛,忽然聽見那個朋友嚷出一個字“火”!我又吃一驚,屏住氣息再往下聽。他的嘴卻又閉緊了。
我動著放在枕上的頭向艙內各處細看,我的眼睛漸慚地和黑暗熟習了。我看出了幾個影子,也分辨出鋪蓋和線毯的顏色。船尾懸掛的籃子在半空中隨著船身微微晃動,仿佛一個穿白衣的人在那里窺探。艙里悶得很。鼾聲漸漸地增高,被船篷罩住,沖不出去。好像全堆在艙里,把整個艙都塞滿了,它們帶著難聞的氣味向著我壓下,壓得我透不過氣來。我無法閉眼,也不能使自己的心安靜。我要掙扎。我開始翻動身子,我不住地向左右翻身。沒有用。我感到更難堪的窒息。
九九散文篇二:散文,我心中最唯美神圣的文字 梅林散文集
梅林的青春歲月,因愛上散文而一往情深。我以為動其情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散文有一股獨特的沁人心脾的神韻。在日新月異的網(wǎng)絡中,當我遇見散文新一代曉曉,散文在線可兒,雨袂獨舞,散文屋站長,江山散文網(wǎng)散文總編,春雨陽光,婉約等那些優(yōu)秀的散文寫手時,我被那些唯美的散文文字深深地吸引。所以,我經(jīng)常擠出工作和應酬以外的時間去讀網(wǎng)絡中那些感人肺腑的散文,也寫散文。一晃四年,青春歲月如流沙,悠悠地在我的散文世界里緩緩地流淌。
有優(yōu)美的唯美的散文為伴,梅林心中的散文世界注定是幸福的,溫馨的。我經(jīng)常靜靜地坐在書案前,盞一書燈,泡上一壺不加糖的咖啡,捻一炷心香,小心翼翼地品讀那一篇篇飽滿而又婉約悠揚的散文。梅林的心靈在這散文世界里,在這唯美溫馨而又清婉的文字里升華而舒展,所有的憂愁和歡樂彷如蓮花座上的一次唯美的修心養(yǎng)性。
梅林愛散文,是因為我深深感覺散文是會呼吸的,散文是最有靈性的生命。散文以他獨特的不散神韻為聲,以他抒情的意境深邃為裳,以他唯美的清新明麗為魂,有著別具一格,獨具匠心而又飄渺若骨的唯美感。那些長長短短的句式,那些纏纏綿綿的韻腳,那些高高興興的愛恨,那些悠悠揚揚的情感,在梅林心中,有著如仙樂飄飄的節(jié)奏。一篇篇抒情的,唯美的散文,是那些優(yōu)秀的中華文學達人,用他們仙音般的文字書寫了我們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內心最深處最美麗動人的風景,是那些喜歡寫深情散文的他們,用最溫柔的情愫舒華了最蒼涼的感懷。散文里的相思,在相思里散文,一串串青春年少的相思夢,在寂寞和溫柔的相思里滲透了那些美麗的散文,染透了漫長的生命時光,滲透了我們最微軟的魂靈。每一次面對那些帶著辛酸和心疼,帶著呼息和呼吸,心跳和體溫的散文,我的心中就向往著江山網(wǎng)的靜雅,散文屋的心怡優(yōu)美,散文在線的清新,散文網(wǎng)的裊娜,散文吧的嫻熟以及中國文字緣的嫵媚。面對那些如花兒一樣香艷的美文亭的散文,心中紅袖飄香。我在散文世界里找到自己或曾青春年少的的影子,梅林的世界在散文天空中獨享散文的墨香如相遇九九文學網(wǎng)的美麗和歡樂。在梅林的世界和散文天空下,那些美好的,絕倫絕幻的散文被激情四射的青春美好如千年曇花一樣煙火,散文新鮮的靈氣沐浴在陽光和風里,綻放出五顏六色,絢爛明麗的光彩。散文是飄離在日月山川風土人情之外的精魂性靈;是脫俗超然于大千世界,塵俗市儈之上的雅韻清風;是繽彩紛呈,駁雜人心之內的一份明澄至純;是俗累功名,重壓生存之下的的一份放蕩不羈;更是生命中閃爍著文人精神的夏日暖陽;是鄉(xiāng)愁文化的慰藉清新;是一份幸福一生抵御孤獨的貼心溫存。
梅林喜歡在有月亮,有微風的晚上品讀那些清新婉約的散文,細斟一杯藍山咖啡或者一甌茉莉香碧螺春,邊品啜邊用鼠標翻閱手中的散文。那落地的銀色月光透過窗欞斜斜地照在書房的蘭花上,那些美麗的散文文字便就在梅林的世界無邊的月色中漂浮。一同漂浮的還有那些興亡衰榮的往事,那些別合悲歡的離歌,那些情仇愛恨的百回千轉。想賈平凹先生的下筆如有神,想余秋雨先生的畫龍必點睛,那些抒情的優(yōu)美的散文從無數(shù)的散文家筆尖里光芒燦爛如花,照徹華夏。那些深藏于散文文字中所充盈的飽滿的青春生命,便隨著歲月如歌的感悟在尋尋覓覓里嶄新。
形散意不散,意散形不散。在散文世界里,有著無以計數(shù)的文人墨客用青春的激情與歡笑,記錄了生命的憂傷和淚水。他們在散文里抒情壯志,塑造了一個又一個我們生命如歌的情感基因符碼。每一次吟讀一篇散文都仿佛是在重溫青春歲月里那一段或曾青春年少十分熟捻的內心律動,每一次都想用一種無法表達的語言去珍惜那些美好與婉麗。因為那些出神入化的散文他賦予了靈性文字的復興,我們年輕的心隨著歲月時光的塵封瞬間被擊成碎片,愛恨情
仇和悲歡離合在靈魂的最深處被滿含深情地呼喚而清醒,在梅林六月的風中輕舞飛揚,唯美的散文剎那間茁壯成妙齡少女,盡顯女兒的嫵媚妖嬈。其實,在梅林的散文世界,無論風花雪月的青春歲月怎樣遷延流轉,那些含情脈脈婉約美麗的散文都一如那些精美絕倫的官窯青瓷,永遠保存著一份獨有的歲月詩意,雋永,純粹而永恒,平定。
讀抒情的記事的優(yōu)美的散文,眼里的時光愈加清淺,青春年少的花葉繁蔭,浮動日影,細碎得斑駁一地。那些思念日月變遷的日子里,月牙兒缺了又圓,濃了又淡;仨恍Γ瑦酆拊谝驗樯⑽牡膲粝胫袛R淺,情感在午夜夢回里暗送馨香。愛很短暫,短暫到一次回眸,一個擦肩;愛也很長,長到瑞雪豐年,地老荒天。今生,散文若是水中的紅蓮,梅林就想做那六月晚風中的紅蝴蝶,輕輕地,靜靜地,悄悄地滯留在蓮心低語。如果散文是一直潔白的蝶兒,梅林就想化作六月最絢爛的一雙斑斕蜻蜓,跟隨散文去蹁躚天涯。
寫下這篇散文,梅林是為了感恩文學,感恩散文世界那些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散文達人,因為你,因為散文,我們成為了文學世界里,網(wǎng)絡生活中的有緣人。是散文,是你們,讓梅林的青春四季在歲月流轉中思念如河,從那些生命如歌的散文河輕輕穿過,慢慢地用歲月寫出彼岸花的繁榮似錦。
散文世界里,生命長河中,梅林的世界就是心在散文,情系散文。
九九散文篇三:九九重陽節(jié)的抒情散文兩篇
九九重陽節(jié)的抒情散文----重陽是最美的節(jié)日(作者:三閑) 最美是重陽,美在一份思念。
在詩人王維的筆下,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場景,已定格成對親人無盡思念的濃濃愁緒。即使真的分離,那份殷殷的牽掛和深深的思念還是可以隔著遙遠的距離傳到親人的身邊。 重陽節(jié),這份思念,如花般綻放,美艷動人。
最美是重陽,美在一份景致。
農歷九月還有著一個美好的名字,叫“菊月”。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金燦燦的菊花綻芬吐翠,傲霜怒放,彰顯出生命的堅貞與高潔。她那昂首的姿態(tài),使風霜不再肆虐,讓大地變得分外迷人。
重陽節(jié),這份景致,如菊般傲霜,美好可人。
最美是重陽,美在一份孝心。
這一天,游子把大包小包的情感從旅途的行囊中掏出,與父母一同分享,酒杯里溢出的醇香,早已彌漫在老屋外不甘寂寞的桂花樹上。秋陽中,父母爽朗的笑聲,已擺在院落的中央,幻化成最美好的食品,映照出他們菊花般璀璨的舒心。
重陽節(jié),這份孝心,如小溪般流淌,叮咚回響。
最美是重陽,美在一份詩酒情懷。
這一刻,菊花酒擺放在桌前,詠菊詩回響在耳畔。那是“但將酩酊酬佳節(jié),重陽獨酌杯中酒”的無奈;那是“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的等待;那是“戰(zhàn)地黃花分外香”的美景;那是“抱病起登江上臺”的憂思……那些溫暖的、豪邁的、多情的詩句盡在耳邊,將人們一顆顆柔軟的心濡染得瑩潤渾厚。那象征延年益壽的菊花酒,將人們燦爛的臉龐映照得如花般動人。
重陽節(jié),這份情懷,如燦然的傲菊,馨香彌漫。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最美是重陽,美在一份思念,美在一份景致,美在一份孝心,美在一份詩酒情懷。這份美,在與親人的團聚中得以熏染和升華,放射出最真實、最樸素的幸福和光芒。
九九重陽節(jié)的抒情散文----話說重陽(作者:向楚)
金風送爽,秋陽宜人。九月初九是我國傳統(tǒng)的重陽節(jié)。它為何叫重陽節(jié)呢?因為我國古代對數(shù)字的稱謂頗有講究:一、三、五、七、九等奇數(shù)稱陽數(shù);二、四、六、八、十等偶數(shù)叫陰數(shù)。九月初九,兩九相重,故稱為“重九”。日月并陽,兩陽相重,故名重陽。
重陽節(jié)人們要登高望遠,所以又叫登高節(jié)。重陽登高究竟因何而起?對此,人們歷來說法不一。不過“桓景避難”之說比較普遍:東漢時,汝南人桓景拜仙人費長房為師。費長房對桓景說:九月初九你家中有大災,應該馬上離家,讓全家作絳囊盛茱萸系在手臂上,登上高山飲菊花酒,災禍可消除!被妇叭諑煾傅脑捜プ隽,舉家登山,果然
平安無事。傍晚回家,卻見雞犬牛羊都死了。此后,人們每到九月初幾就登高,野宴,佩戴茱萸,飲菊花酒,以求免災呈祥,歷代相沿,逐成節(jié)日風俗。
古人的重陽登高既反映了人們消災避禍的美好愿望,又蒙上了一層迷信色彩。但現(xiàn)代卻給它賦予了具有時代氣息的嶄新意義。秋高氣爽,有人遠足旅行,飽覽風光,寄滿腔熱情于山水;有人參觀菊花展會,抒節(jié)日愉悅之情于詩畫;還有人去戶外活動筋骨,調整心態(tài),融健身、休閑于一體。(文章原創(chuàng)作者 學子網(wǎng) 轉載請注明)
重陽節(jié)又叫老人節(jié)。古人對數(shù)字“九”很重視,把它當作“天長地久”的象征。在這一天人們要給老人贈送糕點,因“糕”、“高”諧音,體現(xiàn)對老人高壽的慶賀,也是祝福他們活得更長久的意思。從晉魏時期開始,我國就有將重陽糕和菊花獻給老人的傳統(tǒng),F(xiàn)代社會的重陽節(jié),各級老年協(xié)會都要給老人發(fā)放慰問金,并組織他們參加歌詠、舞蹈、書畫等有益身心的慶賀活動,讓老人們老有所樂,真正分享和諧社會帶來的祥和與溫暖。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