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攝影,,不可造假] 新中國新聞攝影造假
發(fā)布時間:2020-02-21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新聞攝影是一種迅速、方便、真實地記錄事件的方式,攝影既是證據(jù)又是證明,也是一種事件發(fā)生的圖解。新聞報道具有很多個衡量指標,但是真實性是這眾多指標中最重要的一個。 然而,進入21世紀以來,新聞照片發(fā)生造假的案例很多。2005年首屆華賽金獎作品《廣場鴿注射禽流感疫苗》被取消獲獎資格,該作品作者張亮被《哈爾濱日報》解聘。“藏羚羊”、 “為什么不回家”等參加攝影大賽的作品,都被證實為造假。這樣的事實深深刺痛著受眾,人們不禁疑惑:假照片是如何逃過眾多評審專家的法眼,堂而皇之地登上領獎臺的?在電腦合成技術越來越發(fā)達的今天,我們該如何重樹對新聞照片真實性的信心?
新聞照片不能等同于百姓的留影,它是以照片的形式在發(fā)布新聞,而新聞的生命在于真實。新聞照片之所以造假成風,關鍵是造假的成本低,還能大大提升其“價值”,難免有人會鋌而走險。
假照片與名利密切相關,許多年輕人追求完美,用藝術標準要求新聞攝影,這是不正確的,新聞是允許有缺陷的。新聞的專業(yè)理念應該是真實、全面、公正、客觀地傳遞信息。
在科技日益發(fā)達的年代,電腦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使得新聞照片造假越來越簡單,另外在評選過程中,部分評委過于追求畫面的完美,忽視了新聞照片真實性的基本要求!盀E用數(shù)字技術,追求影像完美,用于騙取名利”是假新聞照片的共性,而“造假者急功近利、評獎標準有誤區(qū)”是造成新聞照片造假泛濫的主因。
這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與目前一些從業(yè)者的浮躁心態(tài)是分不開的。以前,許多好照片都是記者等出來的,有時候為了拍一個瞬間,記者常常要端著相機等很久,F(xiàn)在,一些年輕記者急功近利,希望用最少的努力獲得最大的收益,而通過電腦軟件“制造”一張“完美”的照片,似乎成了最便捷的手段。
從“廣場鴿”事件看出,職業(yè)道德作為新聞專業(yè)主義的一個內(nèi)涵并沒有內(nèi)化為許多媒體工作者的下意識。事實上,正如一些業(yè)內(nèi)人士指出的,該照片沒有復制那只鴿子并不一定會妨礙它獲獎,但是數(shù)碼技術的便利性還是讓那位記者“鬼使神差”地在照片的右上角復制了一只鴿子――因為他認為那個地方有點空了。這張照片在刊出時并未產(chǎn)生什么問題,但是在它摘取了金獎后事情卻走向了相反的結果――該記者被解聘了,因為造假違背了新聞的真實性原則。
你出現(xiàn)一張照片造假,受眾就有理由懷疑你有十張、一百張造假,如果你的報紙出現(xiàn)一條假新聞,受眾就有理由懷疑你有十條、一百條消息是假新聞。久而久之,新聞媒體的公信力、權威性就會嚴重受挫。
應該認識到新聞照片打假是對攝影界的愛護,有益于推動我國民主法制建設,提高人們的誠信意識。真實性是新聞攝影的本質(zhì)和要求,這就要求每一位新聞攝影工作者,都要把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放在首位,追求真實,做到不利用高科技制造假照片,不去傳播假照片。要提高專業(yè)水平。加強新聞圖片核發(fā)制度建設,用來約束每一名攝影記者和每一名圖片編輯的拍攝和編輯行為。
(作者單位:北方新報社)
相關熱詞搜索:造假 攝影 新聞 新聞攝影 不可造假 新聞攝影名詞解釋 新聞攝影圖片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