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新聞敏感性的形成與提高]方位選擇的敏感性是先天形成的
發(fā)布時間:2020-02-21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所謂“新聞敏感性”就是新聞記者“敏銳地捕捉新聞線索和新聞事實,迅速作出正確的反應能力”。它是一個綜合概念,是記者對新聞事件的高度敏感和洞察,它決定著記者采寫新聞的質量和效率,決定著新聞的社會公眾效應,決定著新聞所應有的價值,是一名優(yōu)秀記者所必須具備的職業(yè)素質。
在日常的社會生活實際中,現(xiàn)代社會所具有的典型特點使我們每一個社會成員都“浸泡”在信息的海洋中,新聞時時刻刻都在發(fā)生,但這一切卻不是每個人都能輕易察覺的,而記者的職業(yè)特殊性恰在于其應具有敏銳捕捉新聞的能力。例如,判斷某些看來無關緊要的線索,是否可能抓出新聞的能力;判斷在同一新聞事件的許多事實中,哪個最為重要,哪個居于其次的能力;判斷某個事件是否可能引起大眾關注乃至社會反響等方面的能力成為每一名職業(yè)記者所必須具備的基本功。
在當前新聞媒體競爭異常激烈的形勢下,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提高新聞記者的綜合素質,加強記者的新聞敏感性,是增強新聞的貼近性和藝術性的有效保證,是確保新聞大戰(zhàn)取得勝利的先決條件。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應該從記者的主觀因素和客觀機制的保障上雙管齊下,抓住關鍵,有的放矢,下足功夫。
首先,從組織管理機制方面來說,要以新聞改革為契機,建立完善的質量保證體系和創(chuàng)新激勵機制,鼓勵大家重視形式和內容的突破,為記者的創(chuàng)新注入驅動力。此外還應該建立長期的培訓制度,總結以往報道的經驗教訓,加強系統(tǒng)學習,為記者新聞敏感性的培養(yǎng)和發(fā)育營造良好的平臺。
從記者的內在因素來看,我們應當充分認識到,新聞敏感,來自于記者的工作經驗積累,更重要的是來自于記者的思想。毛澤東同志曾說過:“搞新聞工作,要政治家辦報!; 鄧小平同志認為:“黨報黨刊一定要無條件地宣傳黨的主張!边@一切都為我們當今新聞工作的開展指明了正確的方向。要提高新聞從業(yè)人員的職業(yè)操守,培養(yǎng)新聞敏感性,最集中地表現(xiàn)在自身政治素養(yǎng)的提高上。就是要對當前黨的方針政策了然于胸,善于分析政治、經濟和社會形勢,了解當前社會的主要矛盾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了解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為了做到這些,最根本的途徑就是要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哲學、毛澤東思想,學習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科學發(fā)展理念,要有一片熱愛祖國,熱愛黨,熱愛人民的火熱情懷,堅持以人為本的工作作風,了解國情和社情,用強大的理論武器武裝頭腦,用先進的文化注入動力,從根本上提高自己的新聞敏感性。
法國藝術大師羅丹曾經說過:“生活中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蓖瑯拥览,在豐富多彩的現(xiàn)實生活中,有價值的“新聞”是到處都有的,而我們缺少的則是“發(fā)現(xiàn)”。馬克思主義認為,“敏感”性屬于意識范疇。它不是頭腦中固有的,是客觀事物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顯而易見,新聞敏感性和工作積極性這兩者是緊密關聯(lián),不可分割的。如果我們脫離實踐,缺乏新聞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會對一切事物熟視無睹,麻木不仁,新聞敏感性就無從談起了。
其次,要培養(yǎng)新聞敏感性,記者不僅要對自己的民族歷史和文化有著深切的了解,還應對自己所處的時代有明察秋毫的眼力,對時代的脈搏有深刻的把握能力,對人類的終極關懷有理性的判斷能力。為了實現(xiàn)這樣的目標,首先要設定自身的成長目標,那就是要做學習型記者、知識型記者和專家型記者。而這些主要應從兩方面入手,即:文化基礎知識及新聞專業(yè)知識的再學習和再提高。
記者工作離不開采訪寫作,離不開調查研究的基本方法,而文化素質的培養(yǎng),則是形成這些能力最基本的途徑。新聞報道工作,作為具體而特殊的一類專業(yè)學科,自然具有其特殊規(guī)律性。而只有具備扎實的無產階級新聞理論、中外新聞事業(yè)史、新聞采訪與寫作、新聞攝影以及新聞編輯、新聞評論等等新聞學基礎業(yè)務知識的功底,才能使記者更有力量擔負起社會賦予的責任,才能幫助我們擁有一支更為敏銳的如椽之筆。
心靈的點悟,點燃視野的明燈?梢灶A見,當我們重新運用多元化的創(chuàng)新思維去觀察世界的時候,更強的開拓意識和社會前導意識已使我們具備了高度的新聞敏感性,新的觀察視角、新的新聞采訪渠道和新的報道方式也會隨之而生,而我們的新聞報道工作水平無疑會因此而實現(xiàn)新的提升。
。ㄗ髡邌挝唬汉艉秃铺罔F路局有線電視臺)
責任編輯:胡達古拉
相關熱詞搜索:敏感性 淺談 提高 淺談新聞敏感性的形成與提高 淺談記者新聞敏感性的培養(yǎng) 淺談如何增強新聞的敏感性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