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的謀略藝術] 為什么有的人很有謀略
發(fā)布時間:2020-02-28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中國很早就有“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說法。面對錯綜復雜的形勢,提出并做到讓君主采納自己的政治主張,構成了中國古代謀士人生道路的主要內容。張良作為其中的佼佼者,在輔助劉邦以弱勝強、建立和鞏固西漢王朝的過程中,表現(xiàn)出高超的政策水平和謀略藝術。
分析人心明確陣線
常言道“澆樹澆根,知人知心”,可以說《史記》中的張良就深諳此道。
漢王三年,項羽見自己的勢力逐漸被漢軍削弱,就加緊了對滎陽的進攻。不斷增兵包圍滎陽,多次切斷漢軍甬道,漢軍的軍糧供給不足,軍心有些動搖,劉邦十分憂懼,就找謀士酈食其商議對策。酈食其談古論今,建議劉邦恢復六國后人的王位,并給予他們印信,這樣就可以面南稱霸了。劉邦沒有仔細考慮就同意了這個建議,并委托酈食其加緊實施。
此時,張良恰好從外地來拜見劉邦。劉邦一邊進餐,一邊把酈食其的建議全部告訴了張良,并征求他的意見。張良聽后,覺得這種計劃聽起來貌似有道理,實質上非常錯誤。于是張良就用漢王吃飯的筷子為籌算的工具,在對酈食其的觀點做了一一反駁之后,又進一步分析道:“天下謀臣說客,拋棄妻兒,離開祖墳,告別朋友,來追隨您的原因,不過日夜想獲得一小塊土地立足,F(xiàn)在您恢復六國,立起韓、魏、燕、趙、齊、楚六國的后人,而各方來的謀臣說客,一定會各自回國去侍奉他們的君主,跟他們的親戚家人團聚。人都走了,還有誰來幫大王奪取天下?目前,楚國無敵于天下,您立的六國后代將被楚削弱而去附庸他,大王又如何使楚國來臣服?假如您真的用了酈食其的計謀,您的大事就完了!”聽到這兒,劉邦再也吃不下飯去,吐出口中的食物,下令即刻把那些印信銷毀。此后,漢軍上下一致,同仇敵愾,終于轉危為安。
運籌全局定鼎關中
漢王五年,劉邦得了天下之后,身為戍卒的齊人婁敬位卑不忘憂國,主動向漢高祖建議建都關中。而開國大臣都是東方人,他們都主張在離家鄉(xiāng)較近的洛陽建都。他們說:“洛陽東有成皋,西有崤山澠池,背靠黃河,面向伊、洛二水,地理形勢十分堅固易守!
劉邦拿不定主義,征求張良的意見。張良分析道:“洛陽雖然有這些天然的險要,但它的腹地太小,方圓不過幾百里,田地貧瘠,四面受敵,不利攻防。至于關中,東面有崤函的險要,西面有隴、蜀的大山區(qū),中心地域廣闊,沃野千里,加上南面有巴蜀的豐富資源,北邊有放馬牧畜的大草原,有北、西、南三面的險要可以固守,只用東向一面來控制諸侯。如果諸侯安定,可通過黃河、渭水轉運天下的糧食,西供京師所需;如果諸侯反叛,又可順流而下,足以轉運軍隊和軍需物品。這正是我們常說的金城千里,天府之國呀!婁敬的建議是對的。”
于是,劉邦當天啟駕向西,定都關中。并賜婁敬劉姓,以示嘉獎。張良的謀劃又一次成功。
抓住本質強固國本
在封建時代,太子的地位舉足輕重,被稱為國本。劉邦晚年,呂后有專主之虞,戚夫人得寵。劉邦一心想廢掉太子,改立戚夫人之子趙王如意做太子。很多大臣勸阻,有的甚至以死相諫,都無濟于事。呂后十分恐慌,就派建成侯呂澤脅迫張良出謀劃策。張良心想,世易時移,自己的言行已無關緊要,就是用改立太子會造成時局混亂為理由也不一定奏效,但又不能袖手旁觀,于是對呂澤說:“這是難以用言辭來爭辯的。其實,天下有四位老人,他們躲避在深山里,堅決不做漢家臣子。然而陛下對他們卻十分尊敬。您若能將他們請來,待為上賓,請他們時常跟著太子上朝,使皇上看到他們,這對穩(wěn)定太子的地位是很有幫助的!
隨后,有一天宮中舉行宴會,太子侍候在劉邦身邊。劉邦發(fā)現(xiàn)四位老人跟著太子,年齡都在八十以上,胡須雪白,衣冠打扮,與眾不同。問明情況后,劉邦在震驚的同時對他們說:“麻煩諸位,有始有終,好好照應太子吧!彼娜伺e杯向劉邦致意,敬禮完畢就退了出去。劉邦目送四人離去,指著他們對戚夫人說:“我要換他,可是那四個人輔助他,太子的垌翼已成,恐怕動不得了,呂后真是你未來的主子了。”于是,劉邦徹底放棄了更換太子的主張。
張良的謀略,能準確地把握籌劃對象,運用不同的思維方式,相機而動。或者明察秋毫,分析心理;或者高瞻遠矚,統(tǒng)御全局;或者抓住本質,扭轉乾坤,無不達到神奇效果。這種成功的謀略經驗,或許對我們今人有所啟迪。
(摘自《文史天地》2011年第1期)
相關熱詞搜索:謀略 藝術 張良 張良的謀略藝術 貴女謀略 大謀略家張良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