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湖 大明湖的美麗傳說
發(fā)布時間:2020-03-10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是大明國寺下沉形成的大明湖嗎?大明湖為什么久旱不涸,逢雨不漲?夏天大明湖里的青蛙為啥不叫?陰歷七月三十大明湖為啥要放河燈?南豐祠院里為何種棵杜梨樹?一副對聯(lián)為何掛了204年……大明湖見諸文字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在漫漫歲月中也產(chǎn)生了諸多 歷史問號。游客慕名而來,留連美景的同時又困惑“問號”其中。目前,筆者來到大明湖畔,在南豐戲樓傳來的鏗鏘有力的梨花大鼓聲中 尋找到了這些“歷史問號”的答案。
問號一:是大明國寺下沉形成的大明湖嗎?
相傳古時濟南北郊有個大明國寺,寺內(nèi)每天經(jīng)聲佛號,看上去極為莊重。然而寺內(nèi)和尚卻不守教規(guī),勾結(jié)官府欺壓百姓。尤其可惡的是經(jīng)常利用信徒燒香還愿,祈求得子等機會,坑害奸污來寺拜佛的良家婦女。傳說有一個官人的母親病了 官人妹妹想去大明國寺為母親燒香許愿,官人不同意,她便每晚偷偷地朝大明國寺方向燒香祈禱,1個月后母親的病好了。
妹妹趁哥哥不在家時獨自來到大明國寺還愿,被幾個小和尚悄悄跟蹤,報告了老和尚,老和尚立即派人把她拖到寺內(nèi)。官人得知后,抄起大刀騎上戰(zhàn)馬,奮力向大明國寺追去。剛到大明國寺附近,突然天空烏云滾滾暴雨傾盆,一聲霹靂頓時天塌地陷,那座金碧輝煌的大明國寺就這樣沉入地下。接著從地下冒出一片水,形成了一個很大的湖泊,就是現(xiàn)在的大明湖。
這只是一個民間傳說,實際上在北魏年間酈道元所著的《水經(jīng)注》便有記載:“濼水北流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東,北兩面則湖。”其位置在今五龍?zhí)兑粠,而現(xiàn)今大明湖帶水域則名“歷水陂”,它見諸文字已有1400多年,六朝時,因湖內(nèi)多生蓮荷,曾名“蓮子湖”:唐時名蓮子湖,又名“歷水陂”。宋代時又有“西湖”之稱。至金代詩人元好問在《濟南行記》中,始稱大明湖。明代重修城墻,大明湖遂初成今日形貌。1958年,大明湖正式辟建為公園。
問號二:大明湖為什么久旱不涸,逢雨不漲?
作為一處天然湖泊,大明湖水來源于城內(nèi)珍珠泉濯纓泉芙蓉泉王府池等諸泉,有眾泉匯流之說。大明湖水源充足,排水便利,故有‘恒雨不漲,久早不涸’的長處,經(jīng)年水位恒定。水深平均兩米左右,最深處約4米,沿湖岸邊1米左右。
實際上,“久雨不漲”是因為大明湖北面有北水門一匯波門,為宋代濟南太守曾鞏所建用來調(diào)節(jié)大明湖的水量。逢雨漲水湖水便通過北水門流入小清河排走!熬迷绮缓浴笔且驗榇竺骱乃潜娙獏R流而成,它源源不斷地得到泉水補充。同時,大明湖底是不透水的火成巖,這也保證了湖水不會枯竭干涸。
問號三:夏天大明湖里的青蛙為啥不叫?
老濟南人說,每當夏季有大雨下過或在夜間大明湖北面的水塘稻田中蛙聲陣陣,不絕于耳,而大明湖中的青蛙卻是一片沉寂。據(jù)說,有人曾把會叫的青蛙投入大明湖中,奇怪的是竟也一下變成了“啞巴”。在夏天大明湖里的青蛙為啥不叫呢?
據(jù)說有一年,乾隆皇帝下江南,途經(jīng)濟南,就住在大明湖南岸的巡撫衙門內(nèi)。湖中的青蛙和地上的蛇歡呼跳躍,鳴歌載舞。但這叫聲卻吵得乾隆爺難以入眠,便下了一道圣旨:“不準大明湖里的青蛙再叫!不準蛇在大明湖爬行!”由此,大明湖里的青蛙便啞口無言,蛇也不敢在大明湖爬行了。
當然,這只是傳說,大明湖的青蛙不叫,決不是這位乾隆皇帝能決定的事,也不是自乾隆時湖里的青蛙不叫的其直接原因與水質(zhì)有關。有關專家分析大明湖的水主要來源于湖南部的泉水,一年四季恒溫,水質(zhì)清涼,且含有多種礦物質(zhì)。青蛙之所以叫,是因為水溫不適宜,一旦水溫適宜青蛙自然不叫了。
問號四:陰歷七月三十大明湖為啥要放河燈?
每到7月份,大明湖的“荷花藝術(shù)節(jié)”就在風景如畫荷蓮飄香的大明湖閃亮登場。而在歷史上,每到陰歷七月三十在大明湖邊還有放河燈的習俗。
濟南人自古以來就有在荷花節(jié)游大明湖賞荷花的習慣。大明湖的荷花節(jié)一年兩次,一次是陰歷六月二十四日 這天被定位“荷花生日”也被稱為“迎荷花神節(jié)”,另一次是陰歷七月三十日,這天被稱為“送荷花神節(jié)”。
每年陰歷六月二十四日,大明湖的荷花剛剛開放,人們便穿著艷裝,抱著孩子,攜帶酒食,雇上小船游蕩于荷花深處。也有人在岸上野餐然后買上荷花,荷葉蓮蓬帶回家去。
陰歷七月三十日“送荷花節(jié)”,多是老婦與幼童參加。老婦為迷信,幼童為玩耍。這天又是大明湖的孟蘭盆會(佛教徒追薦祖先的一種儀式),濟南的習慣是放河燈。河燈是用面捏成碗形,安上燈芯,放上菜油,然后點燃放在河里。據(jù)說,河中冤鬼見到燈光便可得以超生。
放河燈本來是佛教的 種佛事活動,可大明湖北極廟里的道士,也和匯泉寺里的僧人一樣,定在每年的七月三十打蘸超度亡魂。第二天,大明湖中游人麇集,船只增價,道土和尚湖民得利。
古時,大明湖與東北郊華山湖舟楫相通。放河燈的時候人們從大明湖蕩舟北去沿途小橋人家,綠柳夾岸,稻薺飄香。華陽湖湖淘數(shù)里,華山高聳于水中,山南華陽宮殿巍峨松柏蒼郁。因此,“七月三十放荷燈,大明湖到華陽宮”成為濟南的一大水中奇觀。
問號五:南豐祠院子里為何種棵杜梨樹?
在大明湖的東北岸邊的南豐祠院內(nèi),有一株大樹有20多米高,樹形挺拔修長,枝干道勁,樹干不是很粗,樹皮卻很粗糙。這株樹叫做杜梨樹,樹齡有100多年,春天杜梨樹會開出白而小的花,一簇簇地擁在一起,樸實而無嬌艷之態(tài)。這株老樹不僅是濟南市的古樹名木之一,而且還記錄著一段動人的愛情故事呢!后來,這段傳說竟然被瓊瑤阿姨搬上了屏幕,成為電視劇《還珠格格》里的故事情節(jié)。
相傳大明湖北岸以前曾住著一家姓夏的人家,夏家有一女名雨荷琴棋書畫無所不精,有一年乾隆下江南,住在歷下亭,被夏女悠揚的琴聲所吸引,并見鐘情,私定終身。乾隆臨行時在琴的背面寫下“知音難覓”四個字,并表示公務辦完自會來接夏女進京。
一晃十幾年過去了,夏女日思夜盼不見心上人來,思念成疾。一晚,古琴被燒去一塊,夏女精神崩潰,不久便離開人世。時隔百年后,夏家一后代夏鳳啟在京為官,出資在夏女原住處修建雨荷廳,并在院內(nèi)種上這株杜梨樹。
一般家庭都在院內(nèi)植石榴,以求多子多福,或種海棠以求富貴那他為什么種了株杜梨樹呢?一是這夏鳳啟對杜梨樹有種偏愛 二是認為它花白如玉似雪,給人以高潔孤傲之感,和夏女的身世有幾分相似。這杜梨暗含了“獨麗”之意,是為了紀念夏女高潔孤傲的一生。
問號六:一副對聯(lián)為何掛了204年?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可以說是濟南知名度最高的一副對聯(lián),由于它準確傳神地表現(xiàn)了濟南城市環(huán)境之美,所以一直被濟南人引以為傲。對聯(lián)的作者是時任山東提督學政的歷史學家劉鳳誥,書寫者就是時任山東巡撫的滿族詩人書法家鐵保。這副對聯(lián)已經(jīng)有204年的歷史對聯(lián)的石刻現(xiàn)在仍嵌在大明湖公園鐵公祠西門內(nèi)兩側(cè)。
清嘉慶六年(1801年),劉鳳誥開始任山東學政,任職期間恰好鐵保來濟南任山東巡撫。由于鐵保是劉鳳誥的 座師,即劉鳳誥應科舉時的主考官 而劉鳳誥則是鐵保的門生。來山東后他們既是同僚,又有師生之誼,關系十分密切。按清制學政任期三年,劉鳳誥于嘉慶九年(1804年)七月十五日奉召回京,任實錄館副總裁。離任前,鐵保等人在鐵公祠前的小滄浪亭上為他公宴送行。在送別宴上 劉鳳誥面對浩瀚的湖水和“佛山倒影”,作了“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這副楹聯(lián),并請恩師鐵保書寫。鐵保欣然留墨并在楹聯(lián)兩側(cè)注明:“甲子七月與金門學使小集大明湖,金門得句,遂書之,以記時師友雅會。”
由于劉鳳誥的這副楹聯(lián)突出了大明湖上的荷花柳樹及濟南的湖光 山色,詞意貼切,而且對仗工穩(wěn)平仄協(xié)調(diào)200多年來直被人傳誦,成為濟南的真實寫照。而鐵保所書的楹聯(lián)曾刻制成木板懸掛在原鐵公祠大門內(nèi)的楹柱上,現(xiàn)雖不存,但楹聯(lián)刻石還在,并有拓片行世,被國內(nèi)許多書法愛好者收藏。
相關熱詞搜索:大明 美麗傳說 大明湖的美麗傳說 西湖的傳說故事 大明湖傳說故事50字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