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柳園_已非昨日秋柳園
發(fā)布時間:2020-03-12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秋柳園,一個非常有詩意的名字。 2004年,濟南市評選“市民喜愛的老街老巷”,作為評審團專家之一,我毫不猶豫地投了它一票。俟評選揭曉,秋柳園街果然名列榜中。
秋柳園遺址在現(xiàn)在的大明湖東南岸的一片樹林中,據(jù)傳此地曾是清初才子王土禎讀書的地方。王士禎22歲便入都考中進士,此后文名漸著。兩年后,他游歷濟南,邀請在濟南的眾名士,集會于大明湖天心水面亭上。此時已是秋意甚濃,王士禎見環(huán)湖柳樹葉已微黃,若有搖落之態(tài),觸景生情,即席賦“秋柳”詩四首,當時在場的文人徐東癡遂以《和阮亭秋柳詩》四首酬答,氣氛熱烈,一時傳為佳話。后來,王詩傳開,竟然風靡一時,大江南北一時和者數(shù)十家,“閨秀亦也多和作”。再后來,歷下文人在這里成立了“秋柳詩社”,并建館舍多間,取名“秋柳園”,并在此觀柳賞荷,即興賦詩,揮筆聯(lián)句,步韻唱和。大約在清末年間,人們又將大明湖畔秋柳園南的一條小巷命名為“秋柳園街”。
王土禎,字子真,號阮亭,別號漁洋山人。他年少才豐,先后在清朝戶部,禮部、兵部,翰林院、國子監(jiān)任職,后官至刑部尚書(相當于現(xiàn)在的司法部長)。
王士禎的詩清新蘊藉、刻畫工整。他提出的神韻詩論,強調(diào)詩文創(chuàng)作的興到神會和含蓄。主張詩歌“天然不可湊泊”,“灑脫自然,別有情致”而不落俗套,以“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為作詩要訣。其所傳詩文中,有不少題詠濟南風物,記敘濟南掌故之作,并精選有《神韻集》、
《唐人萬首絕句》等詩集。
王土禎在大明湖畔作的《秋柳詩》四首,一向被視為其代表作之一。但由于本詩用典較多,語意隱晦,所指究竟為何,至今難有共識。為使讀者一窺全貌,先邏錄《秋柳詩》如下
其一:秋來何處最銷魂,殘照西風白下門。他日差池春燕影,只今憔悴晚煙痕。愁生陌上黃驄曲,夢遠江南烏夜村。莫聽臨風三弄笛,玉關(guān)哀怨總難論。
其二:娟娟涼露欲為霜,萬縷千條拂玉塘。浦里青荷中婦鏡,江干黃竹女兒箱。空憐板渚隋堤水,不見瑯琊大道王。若過洛陽風景地,含情重向永豐坊。
其三:東風作絮糝春衣,太息蕭條影物非。扶荔宮中花事盡,靈和殿里昔人稀。相逢南雁皆愁侶,好語西鳥莫夜飛。往日風流問枚叔,梁園回首素心違。
其四:桃根桃葉真相憐,眺盡平蕪欲化煙。秋色向人猶旖旎,眷閨曾與致纏綿。新愁帝子悲今日,舊事公孫憶往年。記否青門珠絡鼓,松枝相映夕陽邊。
寫此詩的時候,王士禎24歲。雖然他已會試中會,但由于未赴殿試,實際上并未步入仕途。再者,本年雖距明清鼎革已有1 3年之久,但那場巨大激烈的變革給王士禎內(nèi)心所造成的創(chuàng)傷,并沒有消失。
《秋柳詩》第一首,
”秋來何處最銷魂,殘照西風白下門!卑紫麻T,指南京而言,在清初數(shù)十年間,它是故明遺民心目中明政權(quán)的象征。當他身處大明湖畔,卻心系大明故地,傳達出他故國不堪回首的心態(tài)。
《秋柳詩》第二首,以秋季景物的描繪為線索,切入了詩人由景物的昔盛今衰而引起的驚悸和戰(zhàn)栗。娟娟寒露,萬縷柳絲,湖里青荷,岸邊黃竹,乃至一泓湖水,滿目秋光,本是秋季臨湖面對之空間景物,但詩句卻回避對景物作具體描繪,而是將景物納入詩人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通過種種典故的運用,揭示這些景物中蘊含的勝地不常,盛筵難再的凄涼和辛酸。
《秋柳詩》第三首以時光流逝為出發(fā)點,強調(diào)因此引起了空間的滄桑變化。年年相似的寒來暑往,終于埋沒了故都昔日的繁榮,只留下“花事盡”,“昔人稀”的蕭條結(jié)局。
作為全詩總結(jié),在第四首中,王士禎頗有感慨:盡管眼前秋光旖旎撩人,但讓人記憶猶新的還是往日春意。
王士禎主張詩歌應該有神韻,其實這也正是秋柳園街不懈的追求,在那斑駁的青石板路上一直就有一種神韻蕩漾。如今,秋柳園館舍及水面亭早已毀圮,然大明湖景色依舊。明湖波光瀲滟,岸畔小溪潺潺,溪上虹橋臥波,湖中荷香四溢,溪岸垂楊披拂。富有詩意的秋柳園,確實是因詩得名的好去處。應該說,沒有王土禎,就沒有秋柳詩;沒有秋柳詩,不會有秋柳園;沒有秋柳園,就不會有那條鋪在青石板上的秋柳園街。
(注:如今,秋柳園街已經(jīng)改造,成為新大明湖的一部分,只保留下秋柳園街11號的兩座老宅子。)
相關(guān)熱詞搜索:已非 昨日 秋柳園 已非昨日秋柳園 今日的我已非昨日 昨日是而今日非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