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半島 1845~1945,朝鮮半島與美國關系百年回顧

        發(fā)布時間:2020-03-15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對于美國與朝鮮半島關系中所涉及的美韓同盟、朝核問題、六方會談等熱點問題,人們非常熟稔,然而對美國與朝鮮半島關系的淵藪,恐怕許多人知之甚少。從19世紀中葉到二戰(zhàn)結束的大約百年時間里,美國在朝鮮半島經(jīng)歷了一個進入―退出―重新涉入的過程。
          
          軟手段敲開了通商之門
          
          美國人最早關注朝鮮半島是在1845年,時任眾議院議員的普拉特擬就了一份《開放朝鮮案》,認為應該抓住歐洲列強盯住中國和日本的時機,積極發(fā)展與朝鮮的通商機會,應該建立外交關系。但該議案未獲通過。1866年8月,美國商人普雷斯頓乘坐武裝商船“舍門將軍”號進入朝鮮的大同江水域,遭到平壤民眾襲擊,所有船員被燒死,美國第一次用武力打開朝鮮國門的嘗試失敗。緊接著美國先后于1867年、1868年、1870年和1871年多次企圖以炮艦政策強迫朝鮮通商,但最終都遭到了失敗。
          經(jīng)過幾年沉寂后,美國換了另外一種方式向朝鮮半島挺進。
          1878年10月29日,美國海軍部向周游非洲的海軍提督薛斐爾下了訓令:“訪問朝鮮的任何港口,用和平的方法,為與該國交涉而盡力。”11月9日,當時的國務卿愛法茲又補充道,“小心地觀察朝鮮有無與美國簽訂友好通商條約的愿望;借與日本的友誼與斡旋,順利完成薛斐爾提督的亞洲之行……”可見此時,美國對朝鮮的政策已轉向假借第三國來幫助完成。日本方面答應替薛斐爾轉交書信給朝鮮國王,但以薛斐爾必須呆在日本長崎為附加條件,這時薛斐爾始知,野心勃勃、已把朝鮮視為自己禁臠的日本“并無開放朝鮮對世界通商的誠意,而日本人只是借交涉以利于他們自己的企圖罷了”。
          清朝北洋大臣李鴻章得知此事,便力邀薛斐爾至天津會談。在得到可使美國與朝鮮之間簽訂通商條約的保證后,薛斐爾欣然前往。客觀地講,作為宗主國、與朝鮮保持朝貢關系的清朝之所以主動邀請美國勢力進入朝鮮,主要是因為俄日已對朝鮮半島懷覬覦之心,因此希望將西方勢力引進來,起到牽制日俄的平衡作用。為此,李鴻章對朝鮮進行了勸服工作。1881年11月,朝鮮國王高宗派使節(jié)與清朝協(xié)議對美修交的問題,朝鮮使節(jié)帶來了朝鮮國王愿與美國簽約通商的口信,并力邀李鴻章代為主持締約談判。1882年初,李鴻章及其麾下便與美國全權大使薛斐爾就朝美通商一事在天津進行了談判。5月22日,《朝美通商修好條約》在漢城正式簽訂。美國也成為第一個與朝鮮簽訂通商條約的西方大國,在此之后,英、德、意、俄、法、奧等國才分別與朝鮮簽訂了類似條約。
          《朝美通商修好條約》簽訂后,美國在漢城設置了外交機構并派駐公使。此后,美國便開始了與朝鮮多方面的聯(lián)系。在政治方面,1895年10月日本幕后策劃了“乙未事變”,殺害了親俄的閔妃,此事前后的宮內(nèi)府顧問是美國人萊津德里;在事變發(fā)生時,率領侍衛(wèi)抵抗以保護高宗和閔妃的是美國人戴伊;而向全世界報道事變真相的是美國《紐約先驅報》的著名記者柯克里爾。隨后美國還參與策劃了以推翻朝鮮親日內(nèi)閣為目的的事件。在軍事方面,據(jù)美國國會最近發(fā)表的回憶錄顯示,在朝美修約后至朝鮮被日本吞并亡國前的20多年里,美國曾三次派兵至朝鮮:1888年朝鮮出現(xiàn)叛亂的情況下,為保護僑民,向朝鮮半島沿岸派遣海軍;1894年至1896年,為保護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漢城的美國公使館和美國人,派遣了海軍陸戰(zhàn)隊;1904年1月5日至1905年11月11日,為保護日俄戰(zhàn)爭期間駐漢城的美國公使館,而再次派遣海軍陸戰(zhàn)隊。
          但是在1905年日本與當時國號為大韓帝國的朝鮮簽訂《乙巳保護條約》后,美國被迫中斷了與朝鮮半島的外交關系,退出朝鮮半島達40年之久。
          
          二戰(zhàn)為美國重返朝鮮半島提供了契機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太平洋戰(zhàn)爭的爆發(fā),為美國重返朝鮮半島提供了契機。
          其實,早在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前的1941年6月,當時流亡在中國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1919年成立于中國上海)的主席金九和外交部長趙素昂,就曾分別致函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和國務卿赫爾,希望能夠恢復外交關系。但對美國來說,如果同意恢復外交關系,也就意味著美國承認了臨時政府,而在沒有與日本宣戰(zhàn)的情況下,美國是斷然不可能承認臨時政府并與之恢復外交關系的,所以美方?jīng)]有給予答復。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了珍珠港,美國對日宣戰(zhàn),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隨后在12月10日,大韓民國臨時政府也對日本宣戰(zhàn)。日美爆發(fā)戰(zhàn)爭后,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引起了美國方面的關注,但是對承認問題,美國方面一直持謹慎態(tài)度。12月22日,國務卿赫爾致電駐華大使高斯,要求“詳細調(diào)查所謂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包括其成員、屬下武裝人員的活動范圍、與朝鮮國內(nèi)和中國東北的革命組織的接觸狀況、中國政府對之的態(tài)度以及與之的關系等。高斯銜命與韓國臨時政府外交部長趙素昂作了非官方接觸,并于1942年2月將按上述要求調(diào)查的情況向國務院作了匯報:重慶地區(qū)僅有200左右的朝鮮人,有一小股武裝人員加入了中國軍隊,溫和的“韓國獨立黨”主導這個臨時政府,而左翼的“民族革命黨”在中國東北有大量的朝鮮追隨者。言下之意,高斯認為韓國臨時政府在中國的朝鮮人中并不具有代表性。
          從1941年底至1943年11月開羅會議前的兩年左右的時間里,高斯頻繁地以電報的形式發(fā)回關于臨時政府的具體情況,并多次將從中國國民政府外交部政務次長傅秉常處獲得的中國政府對韓國臨時政府的態(tài)度向國務院做詳細匯報。期間臨時政府駐美代表李承晚也曾致信國務卿赫爾要求承認臨時政府,但都被拒絕。美國不承認臨時政府的原因,通過已經(jīng)掌握的史料來分析,主要有以下因素:首先,當時英國的殖民地印度在甘地的領導下,獨立的呼聲高漲,而作為美國盟國的英國也曾是韓國臨時政府的“公關”目標,但是英國鑒于承認韓國臨時政府可能將會在自己的殖民地中引發(fā)骨牌效應,繼而會瓦解自己的殖民統(tǒng)治,所以英國人索性將這個難題當作皮球踢給了美國,而美國為了團結英國取得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勝利,自然不會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開罪自己的盟國;其次,當時的韓國獨立運動中,的確派別林立,掌控韓國臨時政府的“獨立黨”只不過是這些派別中的一支,更重要的是,這些獨立運動的派別與其時朝鮮國內(nèi)的聯(lián)系較少,所以美國擔心承認了臨時政府,就等于剝奪了戰(zhàn)后朝鮮人民自由選舉自己政府的權利;最后,涉及到了蘇聯(lián)因素,美國1945年的外交關系文件顯示,蘇聯(lián)對朝鮮半島也抱有濃厚的興趣,而且蘇聯(lián)當時尚未向占領朝鮮半島的日本宣戰(zhàn),如果此時倉促承認了流亡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等到蘇聯(lián)對日宣戰(zhàn)的時刻,有可能會扶植與自己意識形態(tài)比較接近的派別組成政府,這樣就會造成錯綜復雜的局面。
          而對于欲承認韓國臨時政府的中國政府,美國嫻熟的外交藝術在此時發(fā)揮到了極致,在陳述自己理由的同時,美國建議“可做臨時之承認”。對于在國內(nèi)正面抗日戰(zhàn)場上需要大批美援的中國來說,此時也只能心領神會地追隨“財主”美國,始終沒有正式承認臨時政府。這樣美國將朝鮮半島問題牢牢抓在了自己手里,所以在1943年11月召開的開羅會議上,美、中、英三國首腦也只是象征性地宣布“我三大盟國軫念朝鮮人民所受之奴役待遇,決定在相當期間,使朝鮮自由獨立!痹陂_羅宣言中,“在相當期間”這個詞很富有彈性。在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的設想中,朝鮮半島徹底獲得獨立地位前應先由英、美、中、蘇四大國進行托管,以啟迪朝鮮人民的政治智慧,待時機成熟再將主權移還,這引起了朝鮮人的極力反對。然而歷史的吊詭卻是,在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國在日本本土投擲了兩顆原子彈和9日蘇聯(lián)對日宣戰(zhàn)、迅即日本潰敗后,朝鮮半島成為以三八線為界、美蘇分別掌控半島南北方的冷戰(zhàn)試驗場,四大國托管的構想也并未付諸實施。

        相關熱詞搜索:朝鮮半島 美國 回顧 1845~1945 朝鮮半島與美國關系百年回顧 朝鮮半島 韓國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uancaijixie.com
        91啦在线播放,特级一级全黄毛片免费,国产中文一区,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