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偉長:最老的校長走了|錢偉長傳讀后感
發(fā)布時間:2020-03-18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2010年7月30日清晨6時,著名科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中國近代力學奠基人錢偉長在上海停止呼吸。 僅在力學領域,以錢氏命名的科研成果就有“錢偉長方程”、“錢偉長方法”、“錢偉長一般方程”……這僅僅是錢偉長留給這個世界的部分遺產(chǎn)。
錢偉長去世的消息,迅速成為當天新浪和網(wǎng)易的頭條新聞,并推出相關專題。
此前的1992年,中國原子彈之父錢三強去世;2009年,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去世。
早在1956年,錢學森、錢偉長、錢三強這三位中國科技領域的杰出帶頭人,被周恩來尊稱為“三錢”,名動天下。
如今,世間已無“三錢”。
陳寅恪流失的弟子
“三錢”都出生于20世紀第二個十年的頭幾年,生于1912年10月的錢偉長年紀居中,比錢學森小一歲,比錢三強長一歲。他的求學路與其他兩位比起來,格外不同。
1931年,錢偉長考入清華大學,原本是要學習歷史或者文學,因為這兩科他的考分都是滿分。清華大學的歷史考卷中,有一道出人意料的題目:寫出二十四史的書名、作者、注者和卷數(shù)。好多人都被考住了,而錢偉長卻得了100分。陳寅恪看過他的考試試卷,非常欣賞,有意招他為親傳弟子,
錢偉長擅長文史有淵源。他的四叔,是著名的歷史學家錢穆,高中時,錢偉長就考入錢穆任教的蘇州中學。在當時,蘇州中學是一所極富盛名的學校,學習環(huán)境幽靜,學習紀律嚴格,有濃厚的學習氛圍。更重要的是,有一大批優(yōu)秀的教師:錢穆教文學、楊人(木便)教西洋史、呂叔湘教中國史。
在那里,錢偉長培養(yǎng)了對文史課的興趣,學習成績總是名列前茅。然而,因為高中之前,他基本沒有接觸過數(shù)學、物理、生物等課程,這些課程,他的成績總是落在后頭。
錢偉長出生在江蘇無錫縣一個名叫七房橋的小村莊。小學階段是在鄉(xiāng)村小學度過,初中時候,才隨父親到無錫縣城求學,曾在著名學者唐文治所開辦的國學專修學校就讀過。
在蘇州中學求學之時,錢偉長的父親病逝,本來就家境貧寒的他,只能靠叔父的接濟才得以繼續(xù)上學,因此特別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特別刻苦。除了白天抓緊時間學習之外,每天晚上學校熄燈以后,他還總要再自學兩三個小時。錢偉長此后伴隨一生的 “開夜車”的習慣,就是在那個時候開始養(yǎng)成的。
錢偉長入學清華大學第二天,“九•一八事變”爆發(fā)。那年清華的物理系,因為“九•一八”,而變得十分的熱門,新生中竟有五分之一的人想進物理系,但該系的名額只有十名,面對這些學生,系主任吳有訓十分為難。
物理只考了5分的錢偉長也在其中。晚年他回憶,當自己從廣播中聽蔣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是因為中國沒有飛機大炮,打也是失敗的論調(diào)時,就火了,“沒飛機大炮,我們自己造嘛”,因此,他下定決心,要學物理系,要造飛機大炮。
已經(jīng)到北京大學任教的錢穆并不贊同他的選擇,建議他還是繼續(xù)家學淵源的歷史學。錢偉長去找史學大家顧頡剛。顧頡剛滿口贊成:“我們國家站不起來受人欺負,就因為科學落后。青年人有志于科學,我們應該支持。”錢穆便不再反對。
為了說服吳有訓,他那段時間每天都去吳的辦公室軟磨硬泡。吳早上八點到辦公室,他6點半就等在門口。最后,吳有訓被他的熱情感動,決定讓錢偉長先到物理系學一年,期末考試物理和高等數(shù)學成績達到70分才可以繼續(xù)學下去。
這個沒有難倒錢偉長?炭鄬W習本來就是他的習慣,從清華大學畢業(yè)時,錢偉長已經(jīng)成為物理系學習成績最好的學生之一,吳有訓也非常器重他了,還把他收為自己的研究生。
“國家需要什么就搞什么”
提起“三錢”的來源,要提起1956年我國第一次12年科學規(guī)劃的制定。也正是在那一年,20世紀40年代就在國際學術界成名的錢偉長,被任命為清華大學的副校長。他參與了這個規(guī)劃制定。
錢偉長在自己的計劃之中,秉著在當時“國家需要什么就搞什么”的原則,提出五項科學計劃:原子能、航天導彈、還有自動化、計算機和自動控制。
這個計劃遭到了數(shù)學、物理等多個基礎學科約400來名知名學者的反對。認定國家科學規(guī)劃更要看重國家整體科技實力發(fā)展的錢偉長,很堅持自己的看法,在當時,只有剛從國外回來的另兩錢――錢三強、錢學森支持他。爭論持續(xù)了一年多,周總理一錘定音:“三錢”說的是對的,我們國家需要這個。
為了國家的需要是錢偉長棄文從理的原因,也是他留洋求學的初衷。1940年1月,他考取了中英庚款會的公費留學生,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留學。出發(fā)前,四叔錢穆特地從蘇州趕來上海,為他送行,錢偉長告訴錢穆,出國絕不是為了自己,為了家庭,而是想走科學救國的道路。
和錢偉長一起出國留學的學生,和他有著相同的想法,錢偉長后來回憶說,當時大家在甲板上都立下誓言,凡是每人出去所學的那門學科,回國后國家就不用再派人去留學了。
為國家學習的動力激勵著錢偉長,入校第一天他就定下了自己的研究計劃。因為他和導師辛吉不約而同地研究同一個課題,于是他們立即合作,僅用了五十天的時間,就完成了論文《彈性板殼的內(nèi)稟理論》。這篇論文被收錄在世界導彈之父――馮卡門的六十歲祝壽文集里。那部文集里,也收錄了愛因斯坦的論文,錢偉長一舉成名。
兩年后,取得博士學位的錢偉長受馮卡門邀請,到美國的加州理工大學作博士后研究。之后,他又進入美國著名的噴氣推進研究室工作,參加火箭和導彈試驗。工作和生活條件都十分優(yōu)越。
不過,當錢偉長聽說中國取得抗日戰(zhàn)爭勝利之后,立即決定回國。1946年,錢偉長回到清華大學,擔任機械系的教授。同時他還在其他三所大學里兼職任教,幾乎包下了這些學校物理系中所有的基礎課程。
那個時候,教師的日子非常清苦,生下兩個孩子之后,錢偉長不得不靠向同事借錢度日。1948年,他一度在當時尚未回國的錢學森的建議下萌生了舉家移居美國的念頭,他工作過的美國噴氣推進研究所一直期望他回去。
最終,錢偉長沒有離開。
在之后一直到1949年的歲月里,錢偉長參與創(chuàng)建北京大學力學系――開創(chuàng)了我國大學里第一個力學專業(yè);出版中國第一本《彈性力學》專著,開設了我國第一個力學研究班和力學師資培養(yǎng)班,該班學員,日后大多成為了中國從事力學研究科學的領軍人物。錢偉長稱為中國近代“力學之父”,“應用數(shù)學之父”,便發(fā)端于此。
世界上年紀最大的校長
1957年1月,錢偉長在《人民日報》上發(fā)表了《高等工業(yè)學校的培養(yǎng)目標問題》一文,對當時清華大學照搬蘇聯(lián)模式的教學思想提出了意見。
因為堅持自己在教育上的看法,1957年6月他被打成“右派”,兩個孩子受到牽連,沒能上大學。
雖然因為毛主席的一句話,錢偉長保留了教授資格,但他也失去了上講臺授課的資格。他被派去掃地。1968年,已經(jīng)55歲的他還被分配到首都特鋼做了一名爐前工。
1983年,已經(jīng)71歲的錢偉長被鄧小平特批任命為上海工業(yè)大學的校長,而且是一紙終身的任命。后來,上海工業(yè)大學合并了四所大學,成了現(xiàn)在的上海大學,因此,錢偉長直到去世,都是上海大學的校長,成為世界上年紀最大的校長。
在上海工業(yè)大學,錢偉長提出了“拆除四堵墻”的教育理論,即:學校與社會之間的墻、教學與科研之間的墻、各學院與各專業(yè)之間的墻、教與學之間的墻。
他認為學校必須適應社會的變化,為社會服務,并且要和社會結合起來辦教育。教育是否成功,要看畢業(yè)生是否受社會歡迎,學到的知識是否有用。
在上海大學,錢偉長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教育改革:1992年,上海工大率先實行學分制,此后,還引入了導師制;1993年,上海工大成為全國第一家入學收費的高校;上海大學實行短學期制,每年三個學期,每學期10周講課,2周考試,半星期休息,暑期為13周……
到了1996年,曾經(jīng)被上海人稱為四等大學的上海大學,已經(jīng)成為全國百所重點建設的高校之一,同時教學質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2007年全國三十多所高校的本科教學評優(yōu)中,上海大學名列第一。
在上海,錢偉長沒買房子也不領工資,但他很開心,也非常忙碌,因為直到他晚年歲月的最后二十多年,終于有機會實現(xiàn)著自己的夢想,為了國家需要做些事情。
相關熱詞搜索:走了 校長 最老 錢偉長:最老的校長走了 上海大學校長錢偉長 三錢之一的錢偉長走了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