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菲的高原] 蘇菲衛(wèi)生巾
發(fā)布時間:2020-03-20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海原縣的西郊,202省道三岔河與高臺村之間,筆直公路的南側,一條砂石路蜿蜒著伸向一片極為開闊的視野。視野的盡頭,便是一座在地平線上兀然矗立的清真寺。 那里有一座典型的西部小村,低低的土墻與棵棵樹木相互掩映,時有縷縷炊煙裊然。土墻內(nèi)是幾十座墳塋。
每經(jīng)此地,我都會隔著車窗,遠遠欣賞這個場景。我會在海原停下腳步,在旅館放下行李,便徑直踏上了這條路。四周空曠,身上唯有相機作伴,一步步走向路盡頭的清真寺。
這是一幅富于象征意味的,濃縮了蘇菲信仰世界的場景!盁o常的人們擁有尊嚴和安詳,現(xiàn)世的人們堅守著清貧而潔凈的歲月,在彼岸,悲憫的光榮在等待我們每一個人――無常的,活著的,我,還有你!
15年前,我在深圳被張承志先生的《心靈史》中講述的這方水土和這里的民眾所震撼、吸引,3年后,我回到甘肅蘭州,終于有機會接觸他們。這是一個深邃自由的世界。鏡頭一接觸到這個精神的高原,我便明白,這是一個對任何人都沒有終點的拍攝,正如人類對自身生命價值的探索沒有終點一樣。與其說,我在拍攝,不如說,我在重新打開一本關于“人的意義”的哲學讀本。
從2002年起,我數(shù)次前往甘肅東部,寧夏南部山區(qū)的蘇菲穆斯林聚居區(qū)。我希望能夠用手中的相機記錄下這里的民眾經(jīng)歷的歷史,尤其是他們獨特的精神世界。我在隨筆中寫道:“我知道,它將是一次頑強的漫長拍攝。它將被信仰,勇氣,獻身和無畏精神所統(tǒng)領。它將傳遞出悲憫,人道,正義和理想。它將擁有守靜者的孤獨,孤獨且高貴……它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具有的,最寶貴的的靈魂生活……”
專題的拍攝是漫長和艱難的。時間很快過去一年,我十次進入蘇菲的高原腹地,一點點熟悉了那里的鄉(xiāng)約民俗、明晰了高原的精神輪廓,也一點點享受和體會著誠實而自由的拍攝。做為一個手握相機追尋“意義”的人,當鏡頭對準某個人,某個族群時,忠實于自己的內(nèi)心情感,不隱瞞,不回避,不矯飾,不附會,誠實的面對自己的判斷。我想,這是一個攝影者最重要的品質(zhì)。做為拍攝者我可能無法無限的接近“真實”,但是,我的確是站在最接近“真實”的地方,并按下了快門――這最終成為我不斷按動快門的信條。
一個攝影者對任何群體和題材的圈定都是表象和特殊的。我之所以選擇這個以精神信仰為生存核心的群體,就是希望通過一個個具體的、有宗教信仰符號的影像,超越表象的圖解,更直接地去表述一個一般意義上的命題――人,對自身價值的終極追問。在我理解,這是真正人文主義精神的所在,即珍視人的精神性存在。這是人之所以為“人”的基礎所在,人的尊嚴,人的高貴,人的偉大和人的悲劇性宿命都源于此存在。我愿意用相機嚴肅、執(zhí)拗而誠實地去面對這些看似大而空泛,形而上的命題。
但是每次拍回的片子鋪滿了桌面時,我還是會失望。我拍到的圖片遠遠不足以讓自己滿意,我總感到自己的鏡頭在面對他們深沉的精神世界時,顯得異常的淺薄和孱弱。甚至,我懷疑自己選擇的用影像的方式,是不是原本就是錯誤的。的確,要用有形的,無聲的,具象的,切片式的一張張圖片試圖去描繪一個百萬人族群“大象無形”的精神氣質(zhì)和信仰世界,是一件極困難的事。在忍耐失敗的寂寞里,我并沒有意識到,這是一次在人生際遇里難得的歷練。面對命題,相機被逼迫不再是娛樂或是謀生的工具,而成為承載冷靜思考的載體。
拍攝以參加一次國際攝影節(jié)展的方式告一段落,制作好的片子整齊的安置在展板上時,我覺得我是幸運的,作為一個普通的穆斯林能有機會深入地了解和認知自己的母族,對我的母族,我希望通過圖片,讓他們了解認識自身的文化,消解底層民眾中存在著的自閉,僵化的民族文化心態(tài);對非穆斯林社會,讓他們通過圖片和文字,更客觀的了解穆斯林世界,以更開放寬容的態(tài)度看待東方穆斯林社會。攝影在這里是一種和諧的交流語言,能完成它,我第一感覺不是獲得榮譽的喜悅,而是如釋重負的輕松。我告訴自己――我終于完成了一件最想做的事。
現(xiàn)在,我繼續(xù)行走在蘇菲世界的那片高原,開始新的拍攝,我已習慣并喜歡上了這種在路上的感覺。
在路上,我愿意實踐美國攝影師佛蘭多的一句話――“讓我一點點揭示這個世界,不停的拍照,儉約的生活,直至我平靜地死去… …”
此刻,我在蘭州,而心里一旦靜下來的時候,仍舊掛著千里之外的那條路。我已想好了我人生中一個重要的儀式,待我將要完成我的舉意,我會再尋到這條一年來記錄著我的努力,欣喜,超越,孤獨,疲倦和恐懼的路。我會在路口拍下最后一張照片,然后裝起相機,一個人走完這條路,在路盡頭的寺里,鄭重地接個都哇:“主,/我終于/在今天/全美了我的天命,/阿米乃……”
“蘇菲”是阿拉伯語“SUFI”一詞的漢語音譯,原意為“披著粗羊毛衫的人”,因早期的許多神秘主義者一心想著內(nèi)心修煉,對外在的形象不是十分注重,經(jīng)常著羊毛衣,故人們以其這樣特殊的衣著尊稱之為“蘇菲”,F(xiàn)特指伊斯蘭教各神秘主義教派的統(tǒng)稱。這是一種通過長期的內(nèi)心冥想和靜思,以達到神秘體驗的一種伊斯蘭哲學思想。
蘇菲派的思想主要以《古蘭經(jīng)》和圣訓的有關經(jīng)文為依據(jù),吸收了新柏拉圖主義和其他宗教的功修理論及禮儀而形成的龐雜宗教思想體系,在教義學,經(jīng)注學,圣訓學,倫理學,文學,詩歌等領域做出了重要貢獻并享有盛名,在伊斯蘭世界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清中葉,當時去麥加朝覲的一些阿訇在阿拉伯半島接觸到蘇菲教義,經(jīng)過學習,帶回國內(nèi)并廣為傳播,逐漸在甘肅省中部,東部,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南部山區(qū)形成蘇菲主要教區(qū),這里聚居著上百萬伊斯蘭蘇菲穆斯林。蘇菲思想這種嚴謹?shù)囊簧窠陶軐W思想,在這片黃土高原上,與農(nóng)耕文化,儒家思想,中國傳統(tǒng)宗法社會制度長期沖突融合,形成了一系列獨有的民俗文化現(xiàn)象,凸顯了這一群體獨特的人道追求和精神格局。
劉勁勛
愛哈麥德?劉勁勛,1971年生人,回族穆斯林。
北京啟雅視覺傳播簽約藝術家,谷倉當代影像館駐館藝術家。參加過三江源、麗水、平遙等多個國際攝影展代表作有《易.坤》《黑白悖》《一個盛夏的午后》《蘇菲的高原》等。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