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集,以琴會友】 雅書琴頌
發(fā)布時間:2020-03-24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每個月的最后一個周日,廣州一群古琴愛好者們都會聚在一起,品茶,撫琴,交流,此謂“雅集”。 初夏的午后。在廣州鄧世昌博物館內(nèi)的一間西關青磚房內(nèi),傳出了悠揚淡雅的古琴聲。屋內(nèi)二三十人圍坐,或凝神聆聽,或閉目沉思,中間則有位琴人對著古琴彈奏出一曲《神人暢》。一曲終了,座上發(fā)出陣陣掌聲。彈琴者躬身謝讓,跟在座的琴友探討了一番對于此曲的心得體會,并請求指教。之后,又一位琴人上前,撫琴奏出下一曲。
每個月的最后一個周日,廣東古琴研究會的琴友們都會聚在一起,品茶,撫琴,交流,此謂“雅集”。每次雅集都由古琴研究會指定不同的理事來負責,聯(lián)系地點,發(fā)送邀請。雅集的地點和形式都不盡相同。大佛寺和海珠區(qū)博物館是他們的常駐之地,各曲藝館、茶藝館也經(jīng)常能見到他們的身影。而一年之中,習琴者們也常應邀到各所大學、一些寺院進行古琴演奏活動。
一旦確定了地點后,組織者便和幾位熱心琴友一起,上主要網(wǎng)站發(fā)信息,或電話短信通知各會員參加。古人彈琴時極為鄭重,要沐浴更衣焚香之后才能彈。但現(xiàn)代琴人之雅集,更為隨性,大家有空便去,興至即彈,沒有固定的流程和曲目,也沒有特備服裝,唯一不變的,是一份以琴會友的雅興。
雅集地點的選擇,一是要“靜”,二是要“雅”。因此,除了在博物館、茶藝館等地,愛好者們也經(jīng)常攜琴出外彈奏,或是迎春,或是賞秋,吟花對月而彈。自古以來,琴一直是作為人與自然溝通的媒介而存在的,在大自然中依山傍水而彈,氣息寬闊,怡情悅性,是琴人們最為享受的樂事。
參加雅集的人中,大多是習琴愛好者,也有初次接觸古琴的好奇聽眾。他們年齡職業(yè)各異,許多人從事著與音樂毫不相干的營生。光從外表上,你也許想象不出有些人喜歡的是這樣一種古樂器。從事平面設計的童桐便是一個例子。這位二十多歲染著黃發(fā)的男生,看起來就像個普通街頭少年,但他彈奏古琴已有好幾個年頭,而且為之狂熱。曾在高中學習民樂的他,偶然聽到一曲知名古琴大師管平湖先生的《流水》,立刻被古琴絲絲入扣的流水聲所吸引。因為很早就皈依了佛教,他經(jīng)朋友介紹后到了大佛寺古琴班,開始了學琴生涯。
童桐喜歡古琴,是因為它和自己的性格很像。他是個靦腆的人,不太愛與人交流,而古琴正是一種平和內(nèi)斂的樂器。和古箏華麗的聲音不同,古琴音色含蓄而深遠,從來不是一種適合舞臺表演的樂器,更適合修養(yǎng)自娛。他經(jīng)常會在深夜的兩三點鐘彈琴,那時,琴聲的一點細微變化都很清晰,連指甲磨弦的聲音也能聽到。而古琴音淡聲輕,也不用擔心打擾到鄰人。彈琴時,靜靜地思考一些問題是再適合不過的事情,能讓整個情緒都平靜下來。
古琴雖只有七根弦,但一弦多音,其音域?qū)掃_四個多八度,表現(xiàn)力是異常豐富的。其他所有樂器中,唯蕭與其最為和諧。雅集興濃時,年近七旬的謝導秀大師便起身吹簫,與古琴、歌唱者相配,合作演繹了一曲《鳳求凰》。這首當年司馬相如向卓文君求愛的琴曲,如今聽來仍頗有古時“知音之戀”的意境。
除了與樂器相配,古琴也可以和許多其他東西融合,如插花、茶道,甚至武術(shù)。有一回雅集,就有一位武術(shù)大師在古琴的伴奏下表演太極。童桐的學琴師兄劉筆華也是楊家太極拳的愛好者。在他看來,無論太極還是古琴,都能使人靜心,讓人感悟智慧。而彈奏過程其實是與琴的一種交流,每撥動一下,它都會做出回應。琴體的設計也如人一般,有頭、頸、腰,古琴就像是一位忠誠的摯友。
每年的雅集,最重要的是清明時分那場,所有琴人都會聚集到天河龍洞,為“嶺南派”古琴一代宗師楊新倫祖師爺祭祀。這一天,許多海內(nèi)外的古琴弟子都會前往。祭祀儀式完畢后,所有琴人便在野外雅集,或是輪流演奏一些曲目,或是演繹事先排練過的合奏曲。此時,遼闊的野外響起《平沙落雁》、《碧澗流泉》,氣氛極為動人。
相關熱詞搜索:會友 雅集 雅集,以琴會友 以琴會友 以琴會友的名句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