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維利希爾:中國的受害者情結
發(fā)布時間:2020-05-24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中國人的心靈正在進行一場激烈的競賽,兩股巨大的力量和兩個截然相反的對外立場在較量搏殺。其結果將產生深遠的影響,決定中國是否成功地變?yōu)橛心芰褪澜缙渌麌医⒄嬲ㄔO性和持久關系的國家。
一方面,中國的經濟革命幫助它成為世界上充滿自信的貿易動力,一個更加負責任的全球權力經紀人,甚至是給人安慰的軍事存在。另一方面,中國仍然受困于過去屈辱的歷史和深藏人們心底的受害者情結,促使它把國內問題的怨氣傾泄到國外去。
主要的問題是中國能不能擺脫這個古老心理障礙的拉扯,擺脫長期以來所關注的20世紀不堪回首的軟弱,缺乏安全感,和羞辱,讓它能夠用新的世界觀,甚至對過去敵人的全新認識指導其行動。
反日示威是這個綜合癥的臨床表現,中國遭受到的屈辱和傷害讓這個傷痛更加強烈。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增長,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得到尊重,人們希望中國人和他們的領導人找到辦法超越死者的羈絆。然而,即使“中國奇跡”的光環(huán)耀眼于世界,中國人似乎不愿意把受害者情結的陰暗感情拋之腦后。
中國的領導人不愿意采取全新的建立在自己巨大成就之上的國家范式(國家統(tǒng)一,國際貿易強勁,全球影響力不斷增強),相反緊緊抓住歷史上的受害者范式不放如“東亞病夫”被帝國主義或殖民主義列強如日本瓜分。被壓迫和被剝削的痛苦記憶縈繞在許多中國人的心頭,就像強光熄滅過后很長時間仍然殘留的余象一樣。
日本人占領中國尤其讓中國人尤其感到屈辱和丟人,因為日本人是亞洲強國,而不是西方列強。而且,像中國一樣,日本也是信仰儒家思想的社會,19世紀和20世紀的許多中國改革者指責儒家文化阻礙了中國的發(fā)展和現代化步伐。
當然,日本確實占領了中國,犯下慘絕人寰的罪行,而且至今沒有真誠地賠償和道歉。然而,中國繼續(xù)在事件過去60年之后糾纏不休能得到什么好處呢?冒著疏遠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和中國最重要的貿易伙伴的風險值得嗎?
首先,煽動和鼓勵民眾對日本的仇恨給中國共產黨領袖強大和有利的工具凝聚國內的支持,因而使其統(tǒng)治合法化。同時,示威表明中國作為弱者不可避免遭到欺負,剝削和羞辱的經歷的不平等地位。這個心理顯示即使中國的城市摩天大樓鱗次櫛比,廣告牌琳瑯滿目,五星級酒店閃爍耀眼,中國要真正理解和欣賞自己的成就和地位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確實,中國人被襲擊和侮辱時集體憤怒的爆發(fā)并不是什么新鮮的事。1998年美國誤炸中國駐貝爾格萊德大使館后,以及美國間諜飛機在太平洋上空和中國飛機相撞后,中國領導人都允許如果不是煽動的話,大規(guī)模反美示威游行。與此受害者情結相一致,外長李肇星指責日本沒有為自己的罪行道歉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好像他不是外交部長而是心理部長似的。
當然,中國受害者心理和要求傷害者賠償的愿望是值得同情的。在這個意義上,中國和許多其他國家一樣,都有一種兩極對立的性格。毛澤東革命的很大部分感情動力來自外國列強對中國欺凌的不平等和屈辱意識,這個革命熱情從來沒有合適地埋葬掉。正如毛澤東畫像從來沒有被從天安門城樓上取下來一樣。所以他的革命的元素依然存在于中國的機構,思維方式,以及對外交往模式。就像被抑制的基因,時不時就要突然爆發(fā)一下。
受害者角色對中國人來說太熟悉了,甚至可能還有點喜歡,因為他提供了一種方式來解釋中國的問題。但是它也是危險的,因為它來自中國過去的軟弱而不是現在的強大。日本軍國主義和帝國主義時代早就過去了,整個世界都在叩中國的大門。中國最不需要的就是繼續(xù)陷于歷史的泥沼中。
譯自:“China’s Victimization Syndrome” by Orville Schell
http://www.project-syndicate.org/commentary/schell10
譯者簡介:吳萬偉,武漢科技大學外語學院講師。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