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深度學習探討
發(fā)布時間:2018-06-21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摘 要 深度學習注重對新、舊知識的有機融合以及促進內在知識結構的建構,強調學生具有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探究性、遷移性,并具備批判性的思維去理解、分析、解決問題。不再只是停留在對知識的死記硬背和機械式的學習層面上,改變大學生低效的學習現象,轉變對學習的認知態(tài)度,把培養(yǎng)大學生的高級思維能力作為教學目標。
關鍵詞 深度學習;知識結構;虛擬教學環(huán)境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6)24-0012-02
Deep Learning to Promot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Discussion//CHEN Sihang
Abstract Deep learning pay attention to the organic fusion of old
and new knowledge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al know-ledge structure, emphasis on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the zetetic, mobility, and with the critical thinking to understand, analyze, and solve the problem. Is no longer just stay on rote memorization and
rote learning of knowledge level, change the phenomenon of students’
inefficient learning, cognitive attitude towards learning, to cultivate students’ advanced thinking ability as the teaching goal.
Key words deep learning; knowledge structure; virtual teaching environment
《2016年地平線報告(高等教育版)》指出,開展“深度學習”策略對高等教育的影響是日益深遠的,也是3~5年內高校在教育技術領域中采用的關鍵技術之一。隨著目前互聯(lián)網和信息時代的快速發(fā)展,知識和技能的獲取不再是從單一的教材或是教師處得到,已然變成數字化、網絡化、移動化等新型的學習形態(tài),致使學生的學習方式、思維方法、學習工具等發(fā)生變化。深度學習大力倡導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探究性,在自己原有的知識結構基礎上,能夠批判性地學習新的內容和概念,與原有的認知結構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在實踐中去分析、解決問題[1]。這是對當代大學生自身能力全面發(fā)展的一種趨勢和要求。同時,高校教育者要鼓勵學生積極地去探索和創(chuàng)造地學習,提升學習素養(yǎng)和知識儲備,順應社會對人才的要求。
1 對深度學習的認識
在布盧姆對學習目標的分類中,把認知水平的程度分為“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創(chuàng)造”6個逐步遞進的層次,對知識的初級認識只是停留在知道它是什么、粗略地描述其內容,學生只需要通過死記硬背就能記住。但是,學習的目的是用于實踐,在實際情境中解決問題,達到學以致用,能夠應用、分析、評價甚至是具有創(chuàng)造性[2]。
深層次的學習是能夠挖掘出知識體系的內部聯(lián)系,在學習過程中主動積極地去探索,在自己原有的認知結構和知識體系上,與新的概念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深層次地對信息進行加工,并且對其能夠遷移到新的情境中去,解決遇到的問題。這是作為大學生為適應社會和進入工作后必須具備的能力和素質,而不能只是靠一張文憑或學歷證書作為自己的“敲門磚”,避免“高學歷,低能力”情況的出現。
基于以上簡述和分析,筆者對深度學習的特征概述如下。
深度學習強調學生的主動探究性 學習是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過程,是學習者內在的學習動機和需要所帶動的,在學習過程中能夠使自己積極、主動地去領悟各種知識的內在含義和意義,深入思考,不斷豐富原有的認知結構和提升認知能力。
深度學習注重知識的整合性 在自己已有的知識體系和結構上,積極地融入新的環(huán)境和新型學習方式中去,將孤立的學習單元、碎片化的學習內容與已有的知識經驗結合起來,并整合到已有的認知結構中,進一步完善認知內容和結構,拓展自己的認知領域。
深度學習看重學習者對知識的遷移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不同學科或領域的知識在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上是相通的,要做到對知識學習的遷移性和實踐性,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能把所學的東西應用到實踐中去,在實踐中不斷磨煉對知識把握的穩(wěn)定性和準確性,提升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這點對于當代大學生而言是至關重要的,也是為以后進入社會必須做好的準備[3]。
2 大學生出現的學習弊端
自我內驅力不足 內驅力是學習的根本動力,但部分大學生對學習的欲望和需要缺乏積極性和認知度,導致在學習過程中沒有全身心地投入進去。首先,對所學的專業(yè)缺乏熱情和學習的興趣,不能積極主動去和教師、同學溝通,很散漫地對待學習過程,缺乏對待學習的刻苦精神。其次,對學習目標帶有盲目性,抱著得過且過的態(tài)度對待學習,認為只要自己能混一個學歷和文憑就可以了,沒有為自己的將來和進入社會后的工作考慮,不能正確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面對學習的態(tài)度 現在的大學生中,很多人對自己“為什么要學習”缺乏正確的認識,因而在學習中缺乏積極主動的學習心態(tài),表現在遇到上課教師點名的課就去聽,課后就是玩游戲、聽歌等,平時不對學習內容加以內化,把希望寄托在考前的重點、作弊上。同時,對實踐課程不予重視,不太注重自己能力的發(fā)展,對待必修課和選修課完全是兩種不同的態(tài)度,輕視選修課,抱著無所謂的態(tài)度上課。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