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曙光:《燕園夜札》自序

        發(fā)布時間:2020-06-09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一 學者:更為浩瀚的精神關懷

          

          作為一個寫作者,我總是覺得很慚愧。朋友往往誤以為我是一個勤奮的寫作者,每天伏案疾書,稍有靈感便奮筆作文。實際情形完全相反。我的寫作是相當隨意的,完全沒有計劃,我也相當慵懶,完全沒有什么野心要成為名垂青史的作家。我從來沒有自稱為作家,也警惕自己不要成為一個所謂的作家。這倒不是什么謙虛,因為這種美德我歷來缺乏。我覺得,一個學者,一個以思考為業(yè)的人,如果在他的生命歷程里,竟然從未對生命有一種嚴肅的、深入的、形而上的感悟,那他就辜負了作為一個學者的使命。

          學者并不是一種沉浸并陷溺于自己的學術領域而自閉的專業(yè)動物。在專業(yè)分工越來越精細的今天,很多學者成為專業(yè)的俘虜,淪落為一種“單向度的人”。他們陷于狹窄的專業(yè)不能自拔,除了自己的專業(yè)他們已經(jīng)沒有力量再去關切什么。并且在很多時候,他們甚至會懷著一種奇怪的心理嘲笑那些超越專業(yè)從而有著更廣闊的關懷的學者。在他們看來,一個學者,就應該終生在一個狹小的領域里,而不應該不務正業(yè)去思考其他領域的事情。在我看來,這并不是一種心無旁騖的專業(yè)精神,倒是一種自我封閉畫地為牢的“工匠意識”。一個工匠是不會有什么廣闊的關懷的。

          遺憾的是,這個世界的學術制度和時代潮流鼓勵更多的“工匠意識”,而不鼓勵有著更為深遠、更為浩瀚的人文關懷的真正的“學者精神”。所以,很多人認為,在當今這個時代,已經(jīng)沒有“知識分子”,而只有“知道分子”。“知識分子”是那種有著廣闊人文關切的學者,他們一方面在自己的專業(yè)領域內(nèi)有著深刻而精湛的研究,取得令本領域同行尊重的學術成就;
        同時,他們的目光還超越自己的專業(yè)領域,瞻望那些更為深沉、更為寬廣、更為本真的生命課題。

          我的朋友、作家王開嶺在一篇文章里寫道:“在大師級的勞動者那里,無論哲學家、作家還是藝術家、科學家,你都會發(fā)現(xiàn)一個共征:他們的生命關懷力、精神能量大得驚人!……他們的精神世界之浩瀚、視野之遼闊、生命行為之豐富、人格之璀璨……與其藝術業(yè)績和專業(yè)成就是成正比的!迸c此相反,那些“單向度的專家”,他們的生命那么干枯、他們的靈魂是那么單調(diào),他們滿足于工匠般的專業(yè)成就,卻放棄了更具有深度和廣度的精神追索。

          我常常警惕自己不要成為一個在自己的專業(yè)領域內(nèi)自溺自閉的“工匠式”的專家。專業(yè)領域內(nèi)的研究對于一個學者而言固然重要,但是那些僅僅萎縮于專業(yè)的學者必定不可能成為一個好的學者。他可以是一個很好的“知道分子”,但他的靈魂依然是干癟的,他的靈魂向度依然是單極的。他并沒有充分地拓展他的生命力,這也必定影響到他的專業(yè)成就的高度。

          

          二 寫作者:“修辭立其誠”

          

          我的寫作也是基于以上的理念。在寫作上,我從來不逼迫自己,也不刻意追求數(shù)量。從這個角度而言,我完全是以一種業(yè)余的、從容的、悠然自得的情緒來寫作的。因為我沒有什么抱負和野心,所以我的寫作心態(tài)平和而純凈。我完全沒有從寫作中獲取名聲與衣食的欲望,在很多時候,我甚至避免使熟悉的同事、學生和朋友知道我在進行專業(yè)領域之外的創(chuàng)作。因此,我寫的每一個字,必定是我經(jīng)過內(nèi)心嚴肅的反省而發(fā)出的肺腑之言,我憎惡文字上的欺騙、造作和無病呻吟。從寫作的姿態(tài)而言,我又是極端專業(yè)的:我對我寫的每一個字負有莊嚴的責任!靶揶o立其誠”,這是我的一貫的寫作信念。

          自從2001年出版《燕園拾塵:北大十年的成長感悟》(2006年第二版)之后,除了2003年出了一冊《明尼蘇達書簡》以紀念我在美國明城的短暫游學生涯外,整整五年,我沒有出版新的隨筆集。但是我從來沒有停止過寫作。五年下來,檢點箱篋,盡管并不多產(chǎn),可也積攢了三四十篇長短不等的所謂文章。在這本小冊子里,我選擇了其中的二十幾篇。我自己也覺得很奇怪,就像我這樣一個天性慵懶、做事隨性的人,在繁重的授課與專業(yè)研究之余,竟然還是寫了這么多“業(yè)余”文字。可見我是如何不可救藥地“不務正業(yè)”了。

          這些文章的寫作并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計劃。在經(jīng)濟學研究的間隙里,我經(jīng)常閱讀一些與專業(yè)似乎很遙遠的文字,對于藝術、哲學和歷史的東西涉獵尤多。我的寫作,很多時候得益于我的這些業(yè)余的閱讀體驗。整日流連于羅丹的雕塑、米開朗基羅的傳記和梵高的畫冊之間,涵泳于吳昌碩和齊白石的紅綠花鳥、石濤和傅抱石的酣暢潑墨山水和那些莊嚴優(yōu)美的秦篆漢隸唐楷,常常在賞心悅目的同時有所感悟。這些感悟,既是藝術和審美上的,也是關乎生命與信仰的。在我看來,藝術與信仰其實是一體的,它們相互印證,相互照耀,相互呈現(xiàn)。一切藝術來源于對生命的深刻感悟和領受,而一切虔誠而謙卑的信仰無不帶來生命的從容與煥發(fā),無不有著如同藝術審美一樣的欣悅與安慰。

          所以在這本小冊子的上篇,我選取了一些有關藝術、信仰與生命感悟的十二篇文章。無疑地,這些文字所牽涉的命題都是極為廣闊、凝重而嚴肅的。無論是談論愛情的《論愛六札》,還是談論生死的《生死之歌》,無論是討論西方藝術家的《麥田里的守望者》,還是評價中國藝術家的《仰望的眼睛與心靈》,幾乎都是用莊嚴肅穆的筆調(diào),闡發(fā)我對于藝術與生命的嚴肅思考與微薄心得。我一直信從蘇格拉底的一句名言:“不經(jīng)過反省的人生沒有價值”,這些關于生命、藝術與信仰的文字,可以算是我對于人生的一次又一次的沉痛反省的產(chǎn)物。

          

          三 學術:人文主義與人類幸福

          

          粗略算起來,我在北大燕園已經(jīng)生活了十六個春秋。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燕園已經(jīng)不僅成為我精神上的故鄉(xiāng),而且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鄉(xiāng)土。無疑,我對這塊地方有著深沉的感情。在許多年的讀書生涯和許多年的教學生涯中,我通過北大觀察著人生,通過北大審視著周圍的世界。十幾年來,在這樣一個環(huán)境之中,有幾個問題總是縈繞我的心懷:什么樣的大學才是一所真正的大學?大學有什么樣的特殊使命和特征?什么樣的學者才是一個真正的學者?一個學者應該有怎樣的精神境界和社會責任?而且,作為一個學習者,大學生應該在大學里面學習些什么,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大學生?

          幾年以來,我對于大學精神與大學教育、學術的意義、學者的使命與社會責任有了更多的思考。這些思考都是從我做為一個北大的學生以及作為北大的教員的角度而產(chǎn)生的。古人說:“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我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對大學教育自然會有自己的看法和理念。我認為,大學教育應該是人本主義的,應該遵循理性的原則,任何教育目標都應該最終定位于被教育者的全面成長和均衡發(fā)展。從學習者的角度而言,一個大學生應該在大學中全面學習人格知識、人際知識和人文知識,應該成為一個心靈世界高尚純正、人際關系和諧融洽、人文知識廣博通匯的人才。大學的學生不應成為心靈干癟的工匠般的人才,而應該成為具有廣闊人文關懷的高層次的人才。而學者,作為大學中的教育者,當然應該也必須成為一個既具有嚴謹?shù)目茖W精神又有著深遠人文關切的知識者。在《人格·人際·人文》、《教然后知困》、《論學者、科學精神與人文關懷》、《論大學教育的理性與人本主義》等文章中,我系統(tǒng)地闡述了對于大學教育的一些想法。

          而學術的意義,在于人類的幸福。學術絕不是學者在書齋中自我陶醉自我安慰的東西,也不僅僅是學者單純的對知識的發(fā)現(xiàn)和求索,而是學者與更廣大的人類幸福相聯(lián)系的橋梁。學術在學者手中,不是博名利的工具,也不是進官階的階梯,而是通過學術,關切人類的命運,提升人類的幸福。作為一個經(jīng)濟學者,我更欣賞這樣的經(jīng)濟學家:他不僅是一個能夠在書齋里制造經(jīng)濟學模型和專著的專業(yè)經(jīng)濟學家,而且是一個以自己的強有力的思想和行動改善人類命運的公眾知識分子;
        他關注草根階層和弱勢群體的幸福,清醒地意識到自己作為一個學者的社會責任。我贊賞這樣的經(jīng)濟學家的道義擔當?shù)挠職夂吞N藏在他們內(nèi)心深處的憂患情懷。在《只有真理是我們的北斗星》、《經(jīng)濟學家、社會責任與草根階層》、《經(jīng)濟學的柒柒捌捌》、《幸福的經(jīng)濟學和不幸福的經(jīng)濟學》等文章中,我試圖藉著對經(jīng)濟學和經(jīng)濟學家的思考來表達我對于一般學術的意義的思考。

          

          四 生命:仰望便是幸福

          

          幸福來自于仰望。一個沒有仰望的人,一個被塵世的欲望纏繞羈絆的人,難以找到真正的安身立命之所。仰望使我們忘記了塵世的喧囂與那些無謂的誘惑。仰望使我們有了生存的勇氣,使我們能夠有足夠的生命力量面對苦難與不幸。仰望甚至使我們忘記了自己,而關注和瞻望更遼闊的星空。

          一個學會仰望的人有福了。因為在他的精神世界中,有那樣高遠而燦爛的一點,可以使他得到最大的休憩與安慰;
        有那樣恒久而溫暖的一點,可以使他獲得一種強有力的信念,可以藉著這一點,明了放棄與堅守,學會贊美與鄙棄。有了仰望,他才會清楚,什么是值得追求的,什么是值得向往的。他才會不顧這個世界的誘惑,堅定地站在磐石上,注視應該注視的東西。

          學會仰望,才能知道感恩;
        學會仰望,才會品味苦難;
        學會仰望,才會得到幸福,獲得內(nèi)心的安詳與澄靜。學會仰望,才能直立著生活。

          這是我在這本小冊子前想說的話。

          

          王曙光

          2006年10月30日寫于西二旗蝸廬

          

         。ㄍ跏锕狻堆鄨@夜札:仰望便是幸福》,東方出版社,2008)

        相關熱詞搜索:曙光 自序 燕園夜札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uancaijixie.com
        91啦在线播放,特级一级全黄毛片免费,国产中文一区,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