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文與辦事(機關干部學習講座提綱)

        發(fā)布時間:2020-09-28 來源: 實習報告 點擊:

         主任讓我來與大家一起研究一下辦文與辦事。我感到,這是機關建設的基礎性問題,也是根本性問題。辦文與辦事是機關的兩面鏡子,它直接反映著機關的層次高低,反映著機關干部的能力素質和工作水平。

         我們研究辦文與辦事,就從這個“辦”字研究起。這個“辦”字,中間是個“力”,意思是要下力氣,但是,僅下力氣還不夠,力兩邊還有兩個點,這兩個點是什么意思?一個點代表的是汗水,一個點代表的是淚水。也就是說,你辦文也好,辦事也好,既要付出辛勤的汗水,又要有付出辛酸的淚水。

         關于如何辦文

         所謂辦文,是指領導機關運用公文指導和推動工作。機關層次越高,辦文在履行職責和工作指導中的地位就愈加重要。我認為,辦文能力是機關干部的看家本領、核心能力。如果沒有這個能力,就算不上是一個稱職的機關干部。當然,辦文包括起草公文和傳遞公文,重點和難點是起草公文。所以,我們側重研究公文起草問題。主要講以下四點:

         第一,發(fā)揚“四不怕”精神

         在 38 年的各級機關生涯中,我基本上是與文字材料打交道,深切體會到,辦文當然要有較好的文字基礎,也就是說需要有才氣,但這還遠遠不夠,還需要有力氣,更需要有好脾氣。具體來說,需要發(fā)揚“四不怕”精神。

         一是不怕吃苦。文字工作確實是一個苦差事、累差事。記得我剛到機關工作的時候,流行著一首“好了歌”:人人都說秀才好,筆尖走馬任逍遙。怎奈頭上緊箍帶,吃苦受累誰見了。

         機關干部寫材料行話叫“爬格子”。一個“爬”字形象地道出了其中的艱辛。最近又看到這樣一段順口溜:

         一疊稿紙桌上擺,彎腰曲背爬呀爬!

         爬呀爬—— 字是腳印密密擺,句似長路步步夸, 句句字字皆心血,好比上坡爬山崖;

          爬呀爬—— 咬碎筆帽捻斷須,嘗遍酸甜苦又辣, 顧不得眼角起皺紋,顧不得青絲變白發(fā);

         爬呀爬!爬呀爬!

         抽了多少煙,喝了多少茶, 流了多少汗,熬了多少夜, 顧了公家忘“小家”,怎不氣壞了孩子媽!

         這些看似有點調侃的話,道出的都是真情實感。大凡機關的“筆桿子”都會有這樣的體會,從接受任務那一刻起,就會感到沉重的壓力,吃不下飯,睡不好覺,有時因為一個問題,因為一句話甚至一個字,要絞盡腦汁、冥思苦想、痛苦地琢磨好半天,可能還沒有結果;有時時間緊,往往夜以繼日,連續(xù)加班加點,打通宵甚至連續(xù)奮戰(zhàn)幾個通宵都不鮮見,時常被累得眼睛紅紅的,眼圈黑黑的,腦袋懵懵的,身子飄飄的,兩腿軟軟的,身心疲憊不堪,心理和生理的承受都到了極限。所以,吃不了苦,受不了累,熬不了夜,是很難做好這項工作的。要把文辦好,就要自覺做到,不怕吃苦,甘愿吃苦,以苦為榮,以苦為樂,這是辦文必備的精神之一。

         二是不怕返工。文章是改出來的,不是寫出來的。在實際工作中,寫一遍就成功的情況比較少見,反復修改,甚至多次返工的事經(jīng)常發(fā)生。有一次,我同國務院辦公廳的局處級干部交流體會,他們都是給國務院領導和部委領導起草講話的大手筆,他們起草文件和講話,也不是一遍就成功了的,從起草前到成稿后,從內容到形式,反復研究,反復修改,千錘百煉。經(jīng)常搞文字工作的人,對“返工”現(xiàn)象司空見慣,讓變路子就痛痛快快地變路子,讓改句子就痛痛快地改句子,讓換例子就痛痛快快地換例子,改多少遍也不能發(fā)牢騷、發(fā)脾氣。

         三是不怕批評。機關干部辛辛苦苦、加班加點精心搞出來的文字材料,不被領導認可,受到批評甚至嚴厲批評的事時有發(fā)生。寶劍鋒從磨礪出。不批評不進步。如果你能經(jīng)受得住批評的考驗,就不愁成不了辦文高手。

          四是不怕無名。1995 年,我參與總參謀部《戰(zhàn)略參謀的人生觀》一書的起草,提出了一個觀點:“機關工作是無名的事業(yè),無名的事業(yè)需要無名英雄”,受到總參機關的普遍認同。同樣是“爬格子”,作家、理論家、教授和其他愛好寫作的自由撰稿人,文章發(fā)表后可以拿到稿酬,可謂“名利雙收”,承辦機關公文,不是為自己

         寫作,做的是幕后英雄,干的是默默無聞的工作,不能到處張揚,不能自吹自擂。所以,要成為辦文高手,必須沖破名利思想的羈絆。

         第二,準確把握領導意圖

          機關行文的最佳模式是兩個結合,一是上情與下情結合,二是領導意圖與機關指導工作的總體思路結合。其中準確把握領導意圖是最關鍵環(huán)節(jié)。平時機關草擬的某些文件,一遍一遍地被領導打回來,其中多數(shù)不是文字問題,而是與領導的意圖不吻合,即使是文字問題,也說明沒有正確表達領導的意圖。我以起草領導講話為例,談一談準確把握領導意圖的淺見。

         大凡領導同志要在某個會議上發(fā)表講話,都會把起草講話的人員找來“面授機宜”,即把意圖交代清楚,如講幾個什么問題,著重強調什么和解決什么等等。這時候你必須認真聽,認真記,認真理解,最好把領導的話一字不漏地記下來。因為這里面可能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領導已經(jīng)事先經(jīng)過縝密思考,打好了腹稿,講出來的思路已經(jīng)很成熟、成系統(tǒng),稍加整理就成為很理想的文章框架了,所以你當然要全盤記下,這樣寫起來就會省勁的多。另一種情況是,領導雖然事先做了認真思考,但說出來時可能不夠連貫、不成系統(tǒng),甚至可能是零零碎碎、重重復復,即使這樣你也要把它全部記錄下來,而后經(jīng)過加工整理,使之連貫起來、系統(tǒng)起來。

         還有一種情況比較難辦,就是領導事先沒有交代寫作意圖,叫你先列出個提綱來再說。這里有幾種可能,一種是領導的確騰不出時間來思考,一種是他有意發(fā)揮起草人員的主觀能動性,考考你的能力和水平,還有一種是他相信你的能力和水平,無須多作交代。這種情況怎么辦?要把握住兩條,一條是,根據(jù)會議主題和上級的有關要求、本單位的實際情況,揣摩和預測領導可能要講些什么。另一條是,根據(jù)該領導歷次講話的特點和平常與領導的接觸,弄清領導喜歡講什么。把這兩個方面捏合起來,再加上自己的知識積累和分析思考,就可能八九不離十,容易得到領導的認可。

         應當注意的是,準確把握領導意圖,并不是絕對“奉命行事”,領導怎么說就一定要怎么寫,哪怕說得不對也堅決照辦,不能有絲毫更改。實際上,有時候領導同志也會以商量的口吻交代意圖,這時候,你固然要認真聽、認真記,如果發(fā)現(xiàn)有什么不妥,有什么疏漏,也可以而且應該大膽提出,只要領導認可,也就成了領導意圖。即使領導不是以商量的口吻交代意圖,你也要敢于發(fā)表個人意見,要是你講得有道理,領導還是會采納的。這是發(fā)揮參謀助手的一個重要方面。如果唯唯諾諾,見誤不說,見錯不糾,看似尊重領導,實際上是對領導、對工作不負責任。

         還有一點需要明白的是,領導意圖是不斷深化的。有時候,你按照他的意圖起草出的講話,他可能也不滿意,而且推翻重來,這并不是說他原來交代的意圖錯了,而是經(jīng)過更深入地思考,特別是你給他提供的講稿又啟

         發(fā)他的靈感,對問題的認識又進一步深化,形成了新的想法和看法。所以,在起草的過程中,不斷變化,反復調整,反復修改是正常的,作為起草人員不要有任何抵觸情緒。

          第三,把公文寫成美文

         什么是美文?《辭源》的解釋是:美好的文辭。我覺得,美文是個與時俱進的概念。通俗地講,凡是寫得好的文章,不論是文學作品,還是實用文章,就是美文。那么,文章怎么叫好,怎么叫不好,怎么才能寫好,這里面的道理很多,可以說,智者見智,仁者見仁。不然就不會有“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之說。毛澤東曾經(jīng)提出一個要求:“文章和文件都應當具有這樣三種性質:準確性、鮮明性、生動性。”我認為,具有這“三性”的公文,就稱得上是美文。具體說來,把公文寫成美文,起碼要具備“通俗、深刻、簡潔、生動”等方面的特征。

         一是通俗——深入淺出,言近旨遠。文章的表現(xiàn)形式大致可分為四種:深入深出,深入淺出,淺入淺出,淺入深出。這四種以深入淺出為最好,以深入深出為最差。其中的道理不言而喻。我們寫文章、寫文件是給人家看的,不是給自己看的,所以只有你自己能看懂不行,最主要的是讓人家看懂才好。人家看不懂或不完全懂,就看不下去,即使硬著頭皮看下去了,似是而非,也難以收到好的成效。用毛主席的話來說,文章、文件“切忌死板、老套、令人看不懂,沒味道,不起勁”。寫文件要通俗,要有口語,要有目的性。所以,起草公文要進行通俗化、淺顯化、大眾化處理。

         二是深刻——觸及問題,觀點鮮明。機關公文總的要求,就是一切立足于解決實際問題。所謂深刻,就是要有鮮明的立場和觀點,敢于觸及問題,提倡什么,反對什么,必須旗幟鮮明。因而,中央在一個《通知》中指出:“一個領導者,起草一個文件,或者講一篇帶有指導性的講話,總應該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問題是公文的靈魂。觸及的問題越尖銳、越突出,引起的影響就越大;觸及的問題涉及范圍越廣泛,引起的反響就越強烈;觸及的問題越難解決,在歷史上反復的次數(shù)越多,影響就越長遠。有一首耳熟能詳古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流傳已經(jīng)兩千年了,到現(xiàn)在還在傳頌,為什么它有那么強的生命力?這首詩針對的問題——也就是有些人不珍惜勞動人民汗水的現(xiàn)象還廣泛存在,據(jù)統(tǒng)計,中國人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一年高達 2000 億元,被倒掉的食物相當于 2 億多人一年的口糧。正因為“舌尖上的浪費”現(xiàn)象觸目驚心,所以人們還經(jīng)常舉出這首詩來教育大家,什么時候浪費問題不存在了,這首詩就沒有生命力了。再如,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宣傳了焦裕祿這個典型,在當時引起反響很大,很強烈。半個世紀過去了,現(xiàn)在把焦裕祿搬上電影、電視,反響還是很大,不少人感動得流淚。為什么,焦裕祿是針對有些干部的事業(yè)心不強、作風不廉潔的問題寫的,這個問題在當時干部隊伍中很突出,在現(xiàn)在的干部隊伍中也很突出,所以能夠在群眾中引起強烈的思想共鳴。古今這兩個典型事例充分說明,無論是采取哪種方式寫文字材料,只要針對的問題越難解決,在人類歷史上反復的時間越長,影響就越深遠。反之,生命力就短。

         三是簡潔——反復推敲,刪繁就簡。簡潔就是行文簡明扼,沒有多余的話。我覺得,簡潔不僅文字作品是一種形式,更是文章的一種美的素質。寫出簡潔的作品,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有一個學習的過程和鍛煉

         的過程。一般地說,人的經(jīng)歷閱歷越豐富,他的行文就越趨向簡潔,這不只是與文字修養(yǎng)有關,也與把握現(xiàn)實、洞察世情有關。當然,要把公文寫得簡練,把比較復雜的意思用最短的話語表達出來,就如同礦石提純、元素濃縮一樣,是要經(jīng)過千錘百煉的。所以公文寫好后,要不厭其煩,反復修改,反復推敲,把可有可無字句段刪去,力求用最經(jīng)濟的語言,闡釋最豐富的內容。

         四是生動——能說服人,能打動人。胡喬木同志在《怎樣寫文件》中曾提出公文生動的三條標準,一要引人看,要有好的介紹方法,要有吸引人的力量;二要看得懂;三要能說服人,打動人。實踐證明,寫文件就是要用道理說服人,不但說服人,還要能打動人,說服人著重在理智方面,打動人除了理智方面還帶有一點感情,使看的人真正被你動員起來。切實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動人,機關公文就會達到新的境界。

         第四,做到精心起草

         何為精心起草?有人把它概括成寫前“四問”,寫中“四求”,寫后“四看”,我們分別說一說。

         先說寫前“四問”。一要問寫的是什么?文體不同,寫法也各有不同。講話、指示、談話、報告各有自己特定的寫作要求,如果不加區(qū)分,就可能寫出來的東西不對路。比如首長講話中的論述性內容與理論文章的論述性內容,請示中的部署性內容與指示中的部署性內容,計劃方案中的政策性內容與指示中的要求性內容,是不一樣的,如果混淆了,寫出來的東西很可能就不倫不類。二要問給誰寫的?就是說,寫東西首先要搞清楚稿子的主體身份是誰。軍委首長、總參首長、軍區(qū)首長、部門領導,正職、副職等等,不同的身份,在思維層次、考慮問題的角度、內容重心、詳略取舍、說話口氣等方面,都應當有所不同。軍委、總部和軍區(qū)首長向機關講得東西就不能太瑣碎,一般干部講得東西就不能口氣太大。對上匯報的材料不能像老師教學生一樣擺乎一通“道理”,部門領導的講話不能盡是“原則要求”。三要問寫給誰看的。要搞清楚,我們寫的材料,是向上級領導匯報,還是對部屬講話;是給機關干部講課,還是給基層官兵搞教育。不同的對象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口氣。比如,對上級匯報要簡潔干練,對群眾講話要親切通俗,對部隊戰(zhàn)前動員要斬釘截鐵……。公文只有增強針對性,才能受到讀者的歡迎。四要問起什么作用、達到什么目的。要搞清楚,你寫這個材料的目的,是對重要工作進行動員、部署、總結、指導,還是對重大問題進行報告、說明、解答;是對重要理論決策進行宣傳、闡述、輔導、講解,還是一般場合的稱贊、祝賀、希望;是新話題還是老話題,是例行的講話還是敏感的話題,是一般的表態(tài)性內容還是重大實質性問題。目的不同,需求也不同,這是機關寫作最重要的關節(jié)。

         再說說寫中“四求”。一是求“高”——要做到思維層次上得去,把得準。要站在領導機關的高度上去思考問題、謀篇布局,寫出恢宏大氣,寫出理論高度、指導力度和思想深度。二是求“新”——要做到視角新、思路新、概括新、語言新、事例新。大家都知道的、都懂的東西要少寫或不寫,大家不知道的、不懂的要多寫。就是司空見慣、非寫不可的東西,要盡量選擇新的角度和表述方式。三是求“實”——機關公文面對的是做實際工作的人,其基本功能是回答、解決實際工作中的種種問題和矛盾,必須緊貼實際,實實在在,不寫或少寫那

         些正確的廢話、漂亮的空話、嚴謹?shù)奶自、違心的假話。要做到情況分析歸納實在,緊密聯(lián)系實際,指導性意見切實可行。四是求“順”——要做到基本思路順,框架結構順,邏輯關系順,沒有“硬傷”。機關公文必須通順、準確、全面、妥帖,不能硬掰、硬扯、硬掛、硬拔,一定要防止片面性、模糊性。公文是用來指導工作的,如果寫得不順,就會產生歧義,甚至導致偏差,造成不良影響甚者嚴重后果。

         再講講寫后“四看”。材料寫完之后,不要頭腦發(fā)熱,忙著出手,要“跳”出來,涼下來,回頭看,自己當聽眾和讀者再驗收一遍。一看到位不到位——層次、態(tài)度、思想、語言是否符合要求。二看得體不得體——是否做到了符合發(fā)文機關的層次,維護發(fā)文機關的形象,顧及各方面的影響,把握好火候分寸,照應到相應關系。三看嚴謹不嚴謹——是否經(jīng)得起檢驗、推敲,有沒有立不住的說法和提法,有沒有引用不實不當?shù)臄?shù)據(jù)、事例和情況。四看細致不細致——關鍵處有無文字錯漏,有沒有明顯的病句,格式、排版、打印、裝訂、頁碼等是否恰當。重要環(huán)節(jié)必須準確無誤。

         關于如何辦事

          機關干部如何辦事?起碼要做到這樣四點:按領導意圖辦,按政策法規(guī)辦,按規(guī)定程序辦,按工作職責辦。

          第一,按領導意圖辦

         這里所說的領導意圖,是指領導在布置工作、下達任務、做出指示時的本意或精神實質,希望達到的目標和效果。領導意圖,既反映了領導對某項工作的思想和要求,又體現(xiàn)了其獨特的領導藝術、思維方法和處事原則,往往具有切中要害、揭示規(guī)律、觸及本質的特點。我們機關干部,無論是決策之前當參謀、提建議,還是決策之后傳達實施、抓好落實,都必須把領導意圖理解準、領會透,使之得到效地貫徹落實。具體說來,要做到如下“五句話”。

        。ㄒ唬╊I導有決心,你要有信心。我們就從開國慶典禮炮的確定說起。1949 年建國前夕,全國政協(xié)召開會議,商討新中國成立的具體事宜。毛主席提出,“開國大典的禮炮要放 28 響”。對此,有人提出了質疑。為什么要放 28 響?為什么不能放 18 響、38 響、58 響呢?聽到委員們的異議,毛主席就叫大會籌委會的唐永。〞r任華北軍區(qū)作訓處處長)起草個說明解釋一下,說明怎么寫,他也沒交待。接到起草《說明》的任務后,唐永健同志想,毛主席定下了放 28 響禮炮的決心,自然有他的理由。作為機關工作人員,必須圍繞毛主席的意圖想問題、辦事情,不能有絲毫的含糊和猶豫。他在《說明》中是這樣寫的:中國共產黨從 1921 年橫空出世到 1949 年剛好 28 歲,28 響禮炮,就是我們黨 28 年奮斗史的禮贊!這個說明送上去后,毛主席二話沒說,揮筆就簽上了毛澤東的大名。就這樣,新中國在 28 響禮炮的轟鳴聲中誕生了。這個事例給我們機關工作以啟

         示:領導有決心,你要有信心。不管遇到什么困難和阻力,都毫不猶豫和退縮,一切要以實現(xiàn)領導的決心為出發(fā)點和歸宿。

        。ǘ╊I導有想法,你要有辦法。“田忌賽馬”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F(xiàn)實生活中,把領導的想法轉化為現(xiàn)實的事例很多。優(yōu)秀的機關干部就應該具備這樣的素質:領導擔心的問題,你能提前預見;領導想到的問題,你能具體細化;領導希望解決的問題,你能有辦法破解。

        。ㄈ╊I導有指示,你要有落實。有一年,我到一個旅去調研,發(fā)現(xiàn)一個很有趣的故事。他們進行營院綜合整治時,旅長政委在如何修營區(qū)的排水溝上意見發(fā)生分歧:旅長要求修明溝,認為這樣節(jié)省經(jīng)費;政委要求修暗溝,認為這樣美觀整潔。兩位領導都很有個性,互不退讓,都要求機關按照自己的意見去辦。負責施工的機關干部便來了一個折中方案,營院道路邊的一半修成暗溝,房后不引人注意的一半修成明溝。既沒有得罪某個領導,又把任務完成了。這種辦事的智慧值得學習借鑒。因為機關干部所面對的領導,不僅是一個人,而是一個集體,每個領導的話都要聽,每個領導的指示都要執(zhí)行。如果領導之間的意見一致時,落實起來一般沒有問題。但是,由于領導們的學識、經(jīng)歷不同,性格脾氣不同,觀察問題的角度不同,相互之間意見不一致,甚至相互有矛盾的時候并不少見,在這種情況下,機關干部也不能顧此失彼,要機敏靈活,妥善處置。也就是在不違背大的原則的前提下,對不同領導的意見盡量照顧到,使每個領導的指示都要盡可能得到落實。

        。ㄋ模╊I導有疏漏,你要有補救。領導的疏漏主要表現(xiàn)在兩點,一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任何領導都有考慮問題不全面,處理事情不周到的時候。二是情況是在不斷的變化,計劃不如變化快的情形時有發(fā)生。遇到這種情況,是拘泥于成命,還是隨機應變,最能考驗一個人的智慧。

         服從并不等于盲從。按領導意圖辦,不是惟命是從,盲目服從,機械執(zhí)行。所以,毛主席曾告誡全黨,“盲目地表面上完全無異議地執(zhí)行上級的指示,這不是真正在執(zhí)行上級的指示,這是反對上級指示或者對上級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尼克松講過這樣一段話有段話,“領導人必須建立一個忠誠的工作人員核心;這些工作人員要同他一樣有使命感,充當他的預警系統(tǒng),有敏銳的政治直覺,并且有能力保護他,使他不至于由于自己的錯誤而受到傷害。”

         機關干部處在工作一線,對實際問題體會更真切,更直接,了解更透徹,發(fā)現(xiàn)領導的決心有哪些不妥當?shù),不能一任事態(tài)的發(fā)展,要及時采取有效措施給予補臺,這是有事業(yè)心責任感的標志。如果事事都順著領導的話說,看領導的眼色行事,明知不對,少說為佳,明知是錯,將錯就錯,這樣建立起來的上下級關系,根本談不上是良好的工作關系。所以,還要記住這句箴言:領導有疏漏,你要有補救。

         (五)領導有暗示,你要有領會。一般來說,領導者的講話都是直截了當?shù),意圖表達非常明確,這時正確理貫徹解比較容易。但有時侯,由于受到某種限制,只好采取點到為止,旁敲側擊的辦法,領導意圖表達的

         十分隱晦模糊,有時可能只是某種暗示。所以,機關干部理解領導意圖,要能聽得出弦外之音,看得出難言之隱,品得出個中奧妙,也就是說,“領導有暗示,你要有領會”,這樣工作起來才會貼譜、上道、順勁。

         第二,按政策法規(guī)辦

         按政策法規(guī)辦事的意義不難理解,真正做到卻很不容易。這與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有關。我們還沒有完全擺脫人治的羈絆,“權”大于“法”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我們還是個人情社會,“情理”大于“法理”的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因此,機關在辦事的過程中,經(jīng)常受到權力的干擾,經(jīng)常受到關系的干擾,經(jīng)常受到說清風的干擾。致使一些好辦的事情變得不好辦了,一些正常的事情變得不正常了。實踐證明,按照政策法規(guī)辦事,一些矛盾和問題反而好解決,而不按政策法規(guī)辦事,容易使簡單的問題復雜化,容易解決一個問題引出另一個問題。看看那些遺留問題,好多都是不按法規(guī)辦造成的。

         不論在制定法規(guī)方面,還是在執(zhí)行法規(guī)方面,機關干部都肩負著重大責任,一定要把按法規(guī)辦事作為雷打不動的鐵律。在辦事的過程中,要時時提醒自己,始終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國家的法律法令,軍隊條例條令、單位的規(guī)章制度作為工作的基本依據(jù)和遵循。不能持隨意性態(tài)度,合意的就執(zhí)行,不合意的就不執(zhí)行,或者搞變通執(zhí)行;更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我行我素,甚至走法規(guī)的邊緣,鉆制度的空子。尤其要警惕“以情代法”、“以權代法”等問題的發(fā)生,自覺維護法規(guī)的尊嚴,養(yǎng)成自覺按法規(guī)辦事的良好習慣。

         第三,按規(guī)定程序辦

         程序是工作步驟和層次。按既定程序辦事,是做好機關工作的重要一環(huán)。程序堅持得好,可以減少矛盾,提高辦事效率,否則會貽害無窮。按程序辦的基本要求有三點:

         一是不能簡化程序。程序規(guī)定怎么辦就應該怎么辦,不能圖省勁,把應走的程序省掉了。

         二是不能增加程序。程序是科學,程序是規(guī)律的總結。程序少了不行,程序多了也不行。多一道程序,畫蛇添足,也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比如請示工作,按規(guī)定你向直接領導請示即可,你請示了直接領導,還未得到回復,又去請示上級領導,如果兩級領導的意見一致不會出問題,如果不一致呢,就會很難收場。

         三是不能亂了程序。誰先誰后,誰左誰右,誰上誰下,一定不能亂,亂了就會出問題。

         只要嚴格按程序辦,什么事都好辦,也都能辦好。即使辦得不理想,只要你是嚴格按程序辦的,就不會追究你的責任。

         第四,按工作職責辦

         現(xiàn)在,不少機關都存在著“兩個不均”的現(xiàn)象:一是忙閑不均,一是苦樂不均。有的人經(jīng)常加班加點,超負荷運轉,也有的無所事事,混天度日。按理說,機關都是因事設位,因責設崗,也就是說,哪一級機關擔負什么樣的責任,設多少部門,需用多少人員,都是經(jīng)過反復論證,科學編配的,只要各級都干好各級的事,人人都盡好自己的職責,就不會出現(xiàn)“兩個不均”的問題,也不會出現(xiàn)工作不落實的問題。所以,必須強化按職責辦事的意識。

         一方面,要講職業(yè)道德,謹防“不作為”心態(tài)。不論在哪一級機關工作,不論在哪一個崗位工作,都要對自己的職責十分清楚,凡是屬于自己職責范圍的事情,不擅離職守,不上推下卸,不推委扯皮,認真去做,有所作為,這也是最起碼的職業(yè)道德要求。

         再一方面,要按級盡責,謹防“多管閑事”。也就是說, 一級管好一級的事,一級盡好一級的責,不亂插手職責以外的事。我們現(xiàn)在機關的忙亂現(xiàn)象,在很大程度上是不按職責辦事,多管閑事造成的。一般來說,機關的工作是有規(guī)律的,機關職責帶來的工作量也是適中的,多數(shù)超負荷運轉大都是在職責范圍以外自己找的。各級機關干部,都不要攬那些不該自己干、干不了、也干不好的事情,對他人放心、放手,不亂插手,一門心思把自己的事情辦好,不僅能大大減輕工作量,還會大大提高工作質量。

        相關熱詞搜索:機關干部 提綱 講座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uancaijixie.com
        91啦在线播放,特级一级全黄毛片免费,国产中文一区,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