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怎樣學?高中政治知識點精講+資料
發(fā)布時間:2020-08-13 來源: 心得體會 點擊:
怎樣才能學好高中政治? ?
一、政治課怎么學 —— 鉆進去,走出來,好學善思
1. 鉆進去。是指我們要深入挖掘課本,理解、掌握、識記每一個細小的知識點,尤其強化重點,在第一輪復習中主要側重的是這一方面。
這一步必須做好,必須扎實,只有切實鉆進教材,理解教材并識記教材,才能既為做選擇題打好基礎,也能為將來構筑政治知識大廈填充合格的磚瓦。
2. 走出來。指知識分類、知識體系的構筑。
在平時生活中,我們既要埋頭干活,也要抬頭看路。政治學習也一樣,既要記得死去活來,還要掩卷而思。合上課本,回想每一本書每一單元每一節(jié)每一框所包含知識點。
這樣做的好處是,我們在做主觀題時,能夠有所想,能夠快速答,能夠全面準確的答主要的理論觀點。比如,“用政府的有關知識回答……”,如果你準確明了有關政府的理論觀點,再仔細琢磨材料,用什么答什么,基本可做到萬無一失。
估計每個老師都給我們構筑了全套的知識體系,但我們不能僅僅滿足于聽聽看看,而要在熟悉教材的基礎上,自己能夠親自構筑出來,把老師的變?yōu)樽约旱,這樣,我們就真正走出來了,書也就讀薄了。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我們只有鉆進去,再跳出來,才能既體驗了廬山點點滴滴的真情實景,又能從整體上把一點一滴零碎的風景融匯成整個廬山的全貌。政治學習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二、怎么審題 —— 大范圍,小范圍,抓題眼
政治主觀題,一般是先看問題,然后帶著問題閱讀材料。我們在看問題即審題時,應注意以下兩點:
1. 首先,弄清答題范圍。大范圍,政治、經濟、文化、哲學四本書;小范圍,哪本書的哪個知識塊甚至哪個知識點。范圍弄錯了,一分都得不到,所以這一步非常關鍵。
為此,我們在平時學習中,一定要能夠走出來,熟悉教材,構筑好知識體系。比如,“用方法論有關知識回答……”大多學生大范圍弄錯,經濟政治文化,亂答一氣;
再比如,“用思想方法與創(chuàng)新意識的有關知識分析……”一些學生卻不知是哲學第三單元,即使知道是第三單元,但沒掌握這單元的知識體系,結果作答抓不住要害,白費筆墨。
2. 其次是抓題眼
,即問題中有效的字、詞、句,這是我們有效閱讀材料,捕捉材料信息,搜集知識庫,準確快速作答的關鍵。
比如,“用《經濟生活》知識談談你對國家深化能源體制機制改革所采取措施的認識……"。在作答中,個別學生抓錯了題眼,大談對”國家深化能源體制機制改革“的認識,卻絲毫沒談對”改革所采取措施“的認識,結果答案只可能是碰對了可憐的兩三分,甚或一分也沒有。
再比如,”用政治生活的有關知識回答,當前,我國政府為什么要搞好城鎮(zhèn)化建設……“這道題的題眼:”政府“、”為什么“、”搞好城鎮(zhèn)化建設“。所以答題時,除了答政府為什么要干什么,還得稍微考慮城鎮(zhèn)化建設的政治方面的意義,但好多學生題眼沒有抓全,只注重了政府為什么干什么,卻忽視了城鎮(zhèn)化建設的意義,錯失幾分。所以,在審題時,題眼一定要抓全抓準。
科學審題,它會讓你的政治學習事半功倍。
三、怎么有效閱讀試題中一個又一個的材料 —— 詳讀泛讀,詳略得當,為文綜節(jié)省一分一秒。閱讀能力對一個學生的答題得分至 關重要。
曾經一個學生問我:老師,我做選擇題可以,差不多每次錯的不超過兩個,但主觀題卻得不了分。
我一了解這個學生,和猜測的基本一致,這學生怠于記憶,但善思,思維閱讀能力十分了得。所以選擇題做得很好,但主觀題做不到理論統帥材料分析。當然,閱讀能力的提高,是從小學到現在一點一點逐步積累的能力。盡管如此,我們也得有臨時抱佛腳的智慧和信心。
1. 先看問題,帶 著 問 題有針對性的 閱讀材料?磫栴}即審題,上文已經提到了,就不再贅述。
2. 詳讀與泛讀。一般情況下,看了問題,就基本知道該怎么閱讀材料了。
有時,材料只是導出問題的引子,這類材料要快速泛讀;
有時,問題只和材料的中心思想有關,這類材料的閱讀,先走進去通讀,再走出來掩卷而思,從整體上把握材料的主要意思,然后切題作答;
大多時候,問題的答案要在材料里體會,這時要步步為營,逐字逐句仔細琢磨,層層意思認真體會,同時把琢磨體會到的和所識記的政治理論相結合,逐條分析解答。
總之,最有效的閱讀,就是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從材料中,全面準確搜集對回答問題有用的信息。
四、怎樣答好主觀題 —— 理論統帥材料,由主到次、詳略得當、內外互補在閱讀材料審好題的基礎上,正確作 答是先前所有工作的歸宿,作答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 理論統帥材料分析解答。
在審題時,是材料引導歸納理論,答題時則要理論統帥材料,即理論+材料分析。
常有學生這樣評價政史地的答題:地理試題,是什么就是什么;歷史答題,可以天馬行空切題切理恣意發(fā)揮;但政治答題,切題切理隨意了很多,卻得分可憐,甚或零分。
我說,你的隨意答題雖然在理,卻是常人之舉,不懂政治但懂道理的人,也會如你一樣答得在理。我們學政治的獨特之處,是用所學政治理論統帥你所分析的道理,即理論+材料分析。所以,學好政治,識記理解政治理論是前提。
2. 由主到次。在審題閱讀材料時,捕捉到的最明顯的信息所呈現的理論,是應該首先作答在卷紙上的,這樣由主到次以此類推,最后可答不可答的知識點,如果時間允許,就最好答上。
3. 多角度分點答題。學生容易犯的錯誤是,要么對于一個意思,多點狠勁闡述,答得再多,閱卷老師只給一個知識點的分;要么是多個意思卻歸結為一點來作答,結果容易被閱卷老師漏批少得分。
正確的答法,應該是從多個角度分點來回答,做到各點所表達的意思都不一樣。另外還要看分下菜,分數多,盡量多角度多點回答。
4. 詳略得當。這是學生中普遍存在的最棘手的問題。
該詳該略,需要針對出題環(huán)境具體分析。不過一般來說,在一道綜合題型里,涉及的各個小知識點要略答;而就某一個知識點所設計的問題,這個知識點需要詳答。
比如:1、用矛盾主次方面辯證關系原理分析……矛盾主次方面關系原理需要詳答。2、用矛盾有關知識分析……或者更大范圍:用唯物辯證法有關知識分析……矛盾主次方面則可能是眾多答案要點的其中一點,這時一般只切題略答。
5. 注意材料內外互補。
一類問題是,除了主要從材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思索答案外,有時還得稍微兼顧材料以外可以回答問題的理論。
另一類是,直接看問題就明了了答案內容,盡管如此,還需要看材料,憑借材料的有效信息再補充答案。這樣材料內外互補,得出的答案就比較全面了。
五、怎樣做選擇題
—— 讀懂、排除、比較
對于選擇題的作答,我這里不想多啰嗦了,老生常談的那些方法:排除法,比較法,比較時優(yōu)先考慮直接和本質的選項……但我需要提醒的是,作答時一定要有信心,信心是戰(zhàn)勝困難的法寶。
要有信心地去讀懂材料,去看每一個選項,相信自己經過認真思考,一定能夠透過迷霧,選擇正確的選項。若沒有信心,看題時浮躁,選擇時隨心所欲,難保準確性。都一個腦袋,別人能思考做出來,咱一定也行。
六、政治學習與時政的關系 —— 政治為時政(現實)服務
,時政引導政治學習。
我們有必要挖掘這些時政里所蘊含的政治學理論,起碼要理解個別重要的國家政策。比如金融領域的市場利率化、人民幣資本可兌換……再比如政治生活領域政府審批制度的改革、由反腐到依法治國的政治體制的改革……這些,如果學生不能理解這些政策內容,是不容易找到相應的政治學理論依據的。
時間一點點在流失,高考卻一步步在逼近,命運在自己手中掌握,我們現在惟有心無旁騖,盡最大的努力,爭取更好!
學好高中政治必須具備的 7 7 大方法! !
學好政治三 個關鍵
1. 看書要透——不懂的地方一定不要放過,有時候多讀幾遍可能就明白了,還是不懂,只有問老師;
2. 背的要牢——概念、基本原理必須背下來,當然在理解的基礎上,沒有磚頭就沒辦法砌起來大房子;
3. 做題要精——不一定多做,但凡做過的一定要搞清楚所以然,比如做選擇題,4 個選項必須要明確選的理由和不選的理由,千萬不要只注意一個,那是蒙的。
學好高中政 治的 的 7 7 個方法
1. 關鍵詞法
對基本知識點的掌握上要注意發(fā)現、歸納和概括出基本概念和原理中的“關鍵詞”以利于記憶和理解。比如,文化概念,相對政治經濟而言
的,主體是人類,精神活動及其產品。包括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部分和非意識形態(tài)的部分。再如,傳統文化的繼承,不是原封不動的承襲傳統文化,而是有所淘汰、有所發(fā)揚,目的是促進傳統文化的發(fā)展。關鍵的概括和總結可以自己進行,也可以上課聽老師的總結。
2. 事例法
對于比較抽象的理論知識(尤其是比較難懂的),一定找到一個比較典型的事例輔助理解,作到抽象理論具體化。比如:文化影響人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結合書上“元妃省親”的事例記憶。說明價值觀念影響人們的交往方式和行為。事例的尋找注意上課從老師那里找,也可以自己總結,事例應該是材料、圖表、漫畫、數字等直觀形象的東西。
3. 對比聯系法
對比聯系法:對于相近的、相反的概念和原理,把他們放到一快加以對比和聯系,比單純對一個要好理解和記憶。比如,潛移默化是指因受到外來影響而在不知不覺中發(fā)生變化。深遠持久,深指文化對我們的影響程度而言;遠主要是就文化影響的空間范圍而言;持久主要指文化對人們的影響在時間上有延續(xù)性的特點。這樣記憶的好處是印象深、持續(xù)時間長、效果好,有利于達到學習知識、加深理解的目的。因為對比記憶法所進行歸類和比較的過程,就是對事物、對知識的理解、判斷和分析的過程。另外要注意老師上課在這方面的總結和參考書上面的總結。
4. 結構體系記憶法
此種記憶方法多用于復習。學完一節(jié)、一課、一本書總要進行復習鞏固,這就需要學生必須了解所復習內容的結構體系。
首先找出貫穿于知識的主干部分,再根據知識間內在的邏輯關系把分支內容串聯在主干之上,抓住主干順序記憶分支內容,再把每一分支中更細小的內容填充進去,個個知識點猶如“冰糖葫蘆竹簽串”,可以有效地避免遺漏或張冠李戴的毛病。以節(jié)為例,文化創(chuàng)新的途徑,講兩個大問題文化創(chuàng)新的途徑和堅持正確方向,克服錯誤傾向。一個根本途徑,兩個基本途徑;堅持正確方向的關鍵,四個錯誤傾向。兩個基本途徑都有具體的展開,有具體的要求。
5. 五官并用記憶法
心理學認為,記憶實質上是感知過的事物在人腦中留下的痕跡,所以靠多種感官感知則比單靠某一感官感知留下的痕跡要多、要深。在日常的學習中,大多數同學只知道用單一感官感知,要么只用眼看,要么只讀,要么只是手寫,而很少多感官并用,故記憶的效果就差。為此,我們要求學生在記憶過程中,盡可能調動多種感官,協調記憶,做到眼看、耳聽、口讀、手寫、心記,其中最重要的是心記,切莫心不在焉。
6. 化整為零記憶法
化整為零記憶法的根據就是整體由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要素、環(huán)節(jié)構成的。一本書、一課、一節(jié)、一框都可看作是一個整體,都是由若干個不可分割的部分構成的,要把握所要掌握的知識,就需要化整為零,循序漸進地記憶。如掌握有關文化的作用知識時,可把它分解成以下若干
小問題,化整為零記憶法使復雜、繁鎖的問題簡單化,強化了記憶的效果。
7. 典型錯誤對應法
選擇題中典型錯誤的說法心理有數。
總之,記憶知識的方法很多,以上 7 種是比較常見且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掌握了好的記憶方法,可以提高學習興趣,化繁為簡,提高記憶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學好高中政治需要養(yǎng)成的 7 7 個學習習慣
1 1 聽課習慣 聽,就是認真聽老師的講解分析,聽同學的發(fā)言、爭論、辯論、質疑等。
讀,包括粗讀和精讀,粗讀是快速把握課文結構、分析思路,找出理論論據和事實論據。精讀是細讀重點段落,把握其中的標點符號、關聯詞、關鍵詞等,劃層次,找中心;把握原理的論述方式、論證方法,是歸納還是演繹,是怎么分析的,又怎么綜合的。
想,即思考。在聽、讀的過程中,認真思考,并有意識地聯想。
記,即用好“必記本”和“錯題本”。記老師、同學講的,并對自己有用的東西,記受他人啟發(fā)而產生的思想火花,記自己學習過程存在的問題。
講,就是積極發(fā)言、質疑。如果平時每一節(jié)課都這么做了,課堂的思維含量就很大了,政治學科的能力和素質就得到了有效的培養(yǎng)和提高。這比課堂利用不充分,課外去大量做題的效果要好的多。從這個意義上說,只要有心、有情感,不需要花太多的時間就能把政治課學好,考好。
2 2 理論聯系實際的習慣
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要有“用”的意識和習慣,看到身邊的經濟現象、政治現象、社會現象、人際人事關系,要有意識地自覺地用經濟學、政治學、哲學的思想和方法去觀察和思考。久而久之,你就會養(yǎng)成習慣,有了這個習慣,你高考受益,你終身都將受益無窮。
3 3 科學訓練的習慣
有些同學平時做作業(yè)和測驗抱無所謂的態(tài)度,漫不經心,思考不深,可能做得很好,也可能做得很不好,但他個人都覺得無所謂,因為那不是自己的真實水平。但,到了大的考試,如期中期末考試乃至高考時,他很當回事,全身心投入,思考過多過細,往往把問題想復雜了,自然做錯的多,或者反復思考后把第一遍做對的又改錯了,分數不高。究其原因,還是平時沒有養(yǎng)成嚴謹、認真的習慣和考試態(tài)度、考試風格。應當把平時當考時,把考時當平時,熟題生做,生題熟做,訓練良好的思維品質和良好的心理素質。也就是說,平時練習和測驗,要把它當作大考,認真嚴肅,心情適度緊張;大考或高考時,把它當作平時的測驗或期中期末考試,心情不要太緊張,調整到適度緊張的程度,遇到難題把它當做熟題來看待,別怕,遇到熟題,別掉以輕心,粗心大意。心理學家說,考試
時心情適度緊張,大腦細胞處于最佳活動狀態(tài),最有利于我們發(fā)揮最高水平。
考場上的大家風范不是一日之功能培養(yǎng)起來的,需要平時用心訓練才能積累、形成。
4 4 歸納總結習慣
平時注意歸納整理知識網絡,組織知識專題,總結思維方法和解題技巧,發(fā)現思維規(guī)律和解題規(guī)律。更重要的是將教材知識內化為自己的思想,并恰當的呈現出來,這恰恰是高考命題人特別看重的。
5 5 制定學習計劃的習慣
在老師的大計劃下有自己的小計劃小安排,獨立自主學習的能力要強,能根據每個階段學習情況進行調整,做到每個階段的學習很充實,學習成績整體推進。
6 6 積累課外知識習慣
“題在書外,理在書中”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根深才能葉茂”,這些話都說明了掌握豐富的時政知識和課外知識的重要性。
7 7 持之以恒激發(fā)學習興趣習慣 經常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學習興趣和高昂的學習斗志。
學好高 中政治的 6 6 個步驟
1 1
大膽質疑,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質疑是思維的導火線,是學生的內驅力,是探索與創(chuàng)新的源頭。加強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即培養(yǎng)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正如愛因斯坦所說的:“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俗話說“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
因此,學生要學著不斷去質疑、釋疑,培養(yǎng)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在學習中,培養(yǎng)自己的科學思維能力,積極地鍛煉逆向思維,求異思維,發(fā)散思維,大膽懷疑,大膽想象,大膽創(chuàng)新,并能對某些共性的看法或結論提出質疑。
2 2
整體 把握,理清課本內容層次
把繁雜、冗長的知識一層一層地進行梳理,猶如剝洋蔥一樣,將所學的知識梳理出層次,然后從整體上把握這些知識層次。將其組成一個有意義的整體,這就是所謂的“先放后收”。
它可從兩個方面入手,從內容上,要求學生理出哪些是基本知識,即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這些知識不僅要求學生找得出來,更要理解、記住它。從結構層次上,要求學生看書后,了解課本中講了幾個問題,先講什么,后講什么;這些問題又是從哪幾個層次和角度闡述的?列舉了哪些事例來
論證的。這部分內容在整個知識體系中處于什么地位,與前面的知識有什么聯系等。
3 3
抓住線索,清晰知識的發(fā)展脈絡
如果知識是珍珠,那么線索就是將珍珠串起來的那根線。學生要去發(fā)現所學知識的線索,抓住了線索就抓住了所學知識的脈絡。在自學中要注意“三大問題”,即先講是什么,后講為什么或重要性,最后講怎么樣。
4 4
劃出關鍵詞,突出知識核心結點
線索是學習內容的“網”,關鍵詞則是這張網中的“結點”。在知識學習中,要求學生在加深理解的基礎上抓住某些“閃光詞”即關鍵詞,將知識高度壓縮在認知結構中,再應用時依據線索,快速檢索出關鍵詞,由此引出自己所學的知識。
5 5
簡要概括,把 課本由厚變薄
這要求學生建立在整體把握課本的基礎上,領會其精神實質。可先對一節(jié)或一段內容進行歸納,用一兩句話,一兩個字概括。隨著學習歸納能力的提高,逐步發(fā)展為對一課,一章的概括,例如高三思想政治第一、二課內容壓縮為“國家”兩個字,由此引申出:國家的基本階級和階級關系;國
家制度──民主;國家性質──國體;國家管理形式──政體;國家職能──對內對外職能:國家結構──我國的“一國兩制”等。
6 6
寫讀書筆記,進一步內化所學知識
學生自學完一框、一節(jié)或一課后,寫出自己的讀后感,體會,或者對課本進行評述,寫出眉批,如果能長此以往,堅持下去那就真正達到了用馬克思主義理論來解決實際問題的目的,學生的理論水平及運用理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得到較大提高。
熱點文章閱讀